關於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

2021-03-14 15:17:14 字數 5100 閱讀 4114

【內容提要】

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完成學習任務並學會學習的基礎,會讓人終身受益,因此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通過調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的情況,分析存在問題及其成因,找到相應策略,以便更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教師的責任。

調查概況:

我於2023年11月份,對鷹潭市第一小學五年級6班學生的學習習慣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的現狀。

2.分析小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內因和外因。

3.總結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學生問卷,內容涵蓋學生的聽課習慣、作業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品質等因素。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習慣具有以下特徵:

(一)學生的學習習慣現狀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通過調查,發現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與學習成績提高密切有關的學習習慣欠缺。

(1)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

從隨堂觀察記錄看,大部分學生在後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家長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做。有79.

9%的學生認為作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專心所致。

(2)欠缺認真傾聽的習慣。

許多學生認為認真傾聽就是專心聽老師講課,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在隨堂觀察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不善於聽取同伴的發言,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往往喊著「老師我」,有搶答現象。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來修正自己的答案。

(3)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欠缺。

邊讀邊思考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堂上,我們發現一些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把文章讀完後,就等待著老師提問,沒有自己先思考的習慣。有33.

3%的家長認為孩子很少向他們提問,有23.4%的學生認為自己很少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從期中考試看,有一些題目學生不是不會做,而是缺乏細心與朗讀技巧,沒有讀懂題目,不知道從何做起,不會審題。

(4)認真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覆提醒。在調查中,發現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很少。年級越高,字跡越不端正,學生塗改隨意,不整潔,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

學生用筆隨意,同一本作業本用了三種筆(鋼筆、鉛筆、原子筆)。家長反映孩子做作業粗心,漏題、看錯題意、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5)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

許多小學生都是在家長與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不在教師的視野範圍之內,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有部分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較喜歡看電視,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業就看,有的一有機會就看。

做完作業主動檢查的學生不多。有34.2%的學生不會勤查工具書。

(二)當前學生的學習習慣形成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的家長缺乏表率作用,無視或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不良後果,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目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有的家長對孩子溺愛、遷就,導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賴、放縱等消極的性格特點,以至慢慢發展為不良的習慣,如學習不努力、不肯吃苦、懶惰、作業不完成、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等。

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子女管教過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孩子覺得家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的**。家庭結構的變異或家長自身的惡習,如父母離異、有盜竊或賭博等行為,會使孩子受到腐蝕,導致行為習慣不良。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和保護傘,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點上的偏頗或方法上的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助長學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採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成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

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與參與方法不明確,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質量差,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夠深。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範作用,如:

教師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圓似圓非圓;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社會方面的原因

由於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可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產生不好的作用。

(4)學生自身的原因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1、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從小抓起,潛移默化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主張,好習慣的培養「最好是心理還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時就開始,否則就是麻煩的,因為就像「建築師要想建造一座建築物,他就需要選擇一塊開闊的地段。假如地面上已經有了房屋,他便必須把它拆掉,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房屋」一樣。誇美紐斯的這段話提示我們,對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必須越早越好,因為如不乘其「心理上還很清新」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讓其自發地形成不良習慣,要想改正過來,就十分艱難費事了。

比如,小學生寫字姿勢一旦形成了彎腰駝背的習慣,家庭作業一旦形成了馬虎了了事的習慣,即使花費幾倍精力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糾正,有些人甚至會保持終生。所以,當然,在強調盡早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同時,還需注意小學生的年齡特徵,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以發展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對1-3年級的學生,應以培養他們專心聽講、寫字姿勢正確的良好習慣為重點;到4-6年級,就可以在此基礎上提出上課前先預習,作業整齊、規範、細心、迅速等要求,以使他們在小學畢業前養成「先預習,後聽課;先複習,後作業;先作業,後檢查」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加強教育,啟發自覺

儘管有些習慣是由於無意重複所養成的,但人的大多數良好習慣都是有意識養成的。而要使小學生能有意識養成一種良好學習習慣,首先必須通過教育使小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養成此種學習習慣,從而激發他們產生養成此種良好習慣的慾望;其次必須培養小學生堅強的意志,即有信心、決心和恆心。例如,要養成每天早起跑步鍛鍊和早讀的習慣,那就要有堅持精神:

不但每天都要早起,不能賴床,且不管嚴寒酷暑,颳風下雨,都要自覺堅持,不可尋藉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換言之,要使學生自覺做到「我要幹」,而非「要我幹」。

(三)堅持從小事做起。

諸葛亮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恆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以逐步幫助小學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例如: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必須要求:預讀習慣、查讀習慣、劃讀習慣、摘讀習慣、詢讀習慣、注讀習慣、比讀習慣、議讀習慣。

在培養小學生這八個習慣過程中,只能從學生年齡特徵出發,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有的放失地逐步地培養,最終由小積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反覆強化鞏固

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通過訓練不斷強化的結果。怎樣才能使強化有效果呢?首先,要步調一致:

各課教師間要一致,班與班之間要一致,教師與家長要一致。否則,就容易發生「內耗」。以「先複習後作業」習慣為例,如果教師在學校裡提出這樣的要求並嚴格訓練,而家長卻聽之任之,甚至因為家庭中某些特殊情況而允許孩子「例外」,則孩子不僅不但形成先複習後作業的良好習慣,甚至還有可能形成「不複習,亂作業」的惡習。

其次,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斷強化,持久才能使小學生逐步適應,最終才能養成習慣。在培養習慣問題上,決不能也不可能有「一勞永逸」的事情發生。

為了做到持久要求,可要求小學生訂一些制度,並嚴格地檢查監促他們執行。

(五)相互學習,相輔相成

除了學習習慣外,對小學生來說,要養成的良好習慣頗多,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但在上述諸多習慣中,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因為小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為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打下良好基礎,也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創造了有利條件。例如,如果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馬大哈」的話,那麼,要培養他形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就比較困難。

因此,為要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決不能單槍匹馬孤軍作戰,而要於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結合起來進行。

(六)與惡習作鬥爭

為要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必須教育他們自覺地與自己已經養成的某些不良習慣作鬥爭,並用新的良好習慣代替它,這就是「破舊立新」的意思。要做到這一點,一要啟發學生認識到壞習慣的危害性,促使小學生下決心改掉**病;二要幫助學生解決行動中的具體困難,落實具體措施;三要不斷提醒督促檢查,並善於運用批評和表揚**;四要要求小學生嚴格要求自己,不搞「下不為例」。關於這一點,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的很好:

「每一回破例,就像讓你辛辛苦苦繞起來的一團線掉下地一樣,一回滑手所放鬆的線,比你許多回才能繞上去的還要多。」

2、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聽的習慣的培養

要求上課思想集中,專心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聽時能抓住要點,邊聽邊思考。在學外語時,這點尤其重要。如果聽的懂,將收益終身。

(二)看的習慣的培養

認真閱讀課本。看懂課本上的主要內容。如對應用題的提示語、解題步驟、式題的旁註、計算的方法、運算定律和性質計算公式等關鍵性知識要看懂,同時還要看懂課本上的示意圖和線段圖,為分析數量關係作準備。

學外語時,如果書本上的文章都能看得懂,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和深造打下非常厚實的基礎。

(三)思的習慣的培養

上課時認真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問和發言。課本上的黑體字、解題規律、運算定律和性質、幾何圖形的特徵、計算公式的推倒過程等都要提醒學生多加注意和思考並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四)說的習慣的培養

要根據老師的要求積極爭取發言,要想好再講,要力求作到敘述有序,有條有理。語言要簡明扼要,語句完整。口齒要清楚,聲音要洪亮,態度要大方。

講就是對聽、看、想的全面綜合的考察,是一重途徑。

(五)做的習慣的培養

能按照規定的要求和時間,完成課內外作業。並做到書寫工整、字跡清楚、計算細心。做完題要檢算。

錯題要更正。學外語時,做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書上的所有練習都做一遍以上,對理解和記憶是很有幫助的。

(六)查的習慣的培養

關於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及調查目的 播種行為,就收穫習慣 播種習慣,就收穫性格 播種性格,就收穫命運 一位哲學家如是說。習慣作為行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義何其重大。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會對學習語文產生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對於小學生來說,由於其語文行為習慣存在很大的可塑性,養成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特別是課堂學習習慣尤...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

一 課題的提出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簡單而言,就是要養成習慣。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演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 我的生活過得像鐘錶的機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達爾文所說的 規則 便是指良好的習慣,當然也包括學習習慣。學習習慣這麼重要,那同學們的學習習慣怎樣呢?二...

關於小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4月10日至4月25日 調查地點 新疆庫爾勒市第四小學一年級 6 班 調查物件 24名小學一年級學生 調查方法 1 問卷調查 內容函蓋學生在學習中所形成的預習 課堂中良好行為習慣 課尾及課後的學習習慣 課外閱讀等行為習慣。問卷調查在本校低年級段進行,從這個年級段抽取24名學生 注意了好中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