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之行感悟課堂

2021-03-14 06:18:09 字數 1560 閱讀 2919

兩天的太原之行,我們總共聆聽了三位教師的同課異構,課題是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五章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

4月25日上午是山西大學附屬中學郭佳寧老師和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丁軍老師的精品傳統課堂。兩位老師對於教材的處理,課堂的匯入,教學程式的安排,各有特色,但都精彩紛呈。

1. 對教材的處理

山大附中郭老師對教材進行了大膽的整合、取捨,精心編寫了導學設計。在案例的選取上,捨棄了教材關於南崑線的案例。在課堂**環節選取了我省最新建的太西高鐵,在案例拓展環節選取了現執行的太原—石家莊—鄭州鐵路線及規劃中的太原—焦作—鄭州鐵路線,在課堂練習環節選取了我省最早的高速公路—太舊高速公路。

這些案例的選取有典型性、新穎性,貼近學生的生活。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有用的地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的理念。

西北工大附中丁老師在教學案例的採用上,保留了教材的南崑鐵路線作為課後**環節,用南崑線來分析鐵路布局的因素。在學案的合作**環節選取了修建時間最長的鐵路—青藏鐵路,青藏鐵路沿途面臨生態脆弱、高寒缺氧和多年凍土等三大世界鐵路建設難題,修建難度大,得出科技的發展為鐵路線的修築提供了技術保障。這樣安排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資訊,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兩節課課堂容量適當,既能完成教學進度,又能讓學生很好的接受,於教師則教得從容,於學生則學得輕鬆,並且特別有助於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2. 課堂匯入環節

山大附中郭老師以一系列同交通有關的的*****匯入,形象直觀;西北工大附中丁老師以「聽歌曲,猜歌名」的音訊形式匯入,營造了一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 兩位老師的匯入精彩、自然,精彩的匯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3. 教學程式的安排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有二,一是交通運輸方式的合理選擇,二是綜合分析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因素對於教學重點的處理,兩位老師各有側重,山大附中的郭老師對於重點一主要結合教材圖表和例項,讓學生以自學為主,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用時10分鐘;對於重點二設定了課堂**、案例拓展、課堂練習三個環節,以分組討論,小組展示,教師釋疑的步驟分步實施逐步推進的方式完成,用時30分鐘。西北工大丁老師對於重點一講解透徹,分析詳盡,用時30分鐘;對於重點二,以師生共同合作**完成了青藏鐵路布局因素的分析,用時10分鐘。教學中,兩位老師都設計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 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月26日上午聽了昌樂一中張炳剛老師的精品翻轉課堂,在第一節自習課上,看到學生課桌上擺放著筆記本,學習機的電子裝置,網路的普及及方便性,給傳統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網路搭建的教學平台必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張老師的課堂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更多成為了課堂的管理者,老師更多是在互動中和學生互相**,交流。這樣的課堂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課前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課堂做準備,要有足夠的視野引導學生探索、體驗,足夠的經驗和氣場把控整個課堂的節奏和課程的進度。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堂形式的轉變,需要我們觀念的轉變,需要我們身體力行,在教學的路上,我願做乙個默默地耕耘者,只願付出,不求回報,但求無愧我心。

行知之行感悟

重慶長壽行知中學參觀學習之感 李洪明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了本次參觀學習的目的地 長壽行知中學。首先映入眼棉的是朦朧婆娑的晨霧 蒼勁挺拔的綠樹 乾淨清潔的地面 安靜祥和的環境 古色古香的校園。副校長接見了我們一行人,做了簡單的交流後,他便把我們介紹給了高一的新生們,讓學生做我們的校園導遊。我們開...

導學之行,點滴感悟

2 感受很深。如宋鑫巨集同學能結合自己課外閱讀的課文寫的 讀 兩棵樹的故事 有感 一文,從自身實際談了自己的感受,不管身處任何逆境,都要學習第二棵樹的精神,奮起直追,努力向上,最終定會取得成功 羅福婷同學所寫的 讀 狼牙山五壯士 有感 一文中,真切的談到了自己在今後的學習中將加倍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以...

杜郎口之行感悟

匯報材料 王成龍各位老師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謝張校長能夠給我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讓我長了不少見識。其次,我要感謝畢校長以及所有出去學習的老師在旅途中對我的照顧。下面我僅對英語這一門學科說一下我在杜郎中學的所感所悟。我自己總結為十五個字 一感嘆,一遺憾,一慶幸,四驚訝,兩困惑。一感嘆指的是 在杜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