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專案成本管理

2021-05-17 11:47:33 字數 4978 閱讀 4090

控制臨界值。應該為監督成本績效明確偏差臨界值。偏差臨界值是經一致同意的、可允許的偏差區間。如果偏差落在該區間內,就無須採取任何行動。臨界值通常用偏離基準計畫的百分數表示。

績效測量規則。應該制定績效測量所用的掙值管理(evm)規則。例如,成本管理計畫應:

○ 定義 wbs 中用於績效測量的控制賬戶;

○ 選擇所用的掙值測量技術(如加權里程碑法、固定公式法、完成百分比法等);

○ 規定完工估算(eac)的計算公式,以及其他跟蹤方法。

關於掙值管理的更多資訊,參考《掙值管理實踐標準》[3]。

報告格式。定義各種成本報告的格式與頻率。

過程描述。對3 個成本管理過程分別進行書面描述。

上述所有資訊都以正文或附錄的形式包含在成本管理計畫中。成本管理計畫是專案管理計畫的乙個組成部分。取決於專案的需要,成本管理計畫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非常詳細或高度概括的。

專案成本管理應考慮干係人對掌握成本情況的要求。不同的干係人會在不同的時間、用不同的方法核算專案成本。例如,對於某採購品,可在做出採購決策、下達訂單、實際交貨、實際成本發生或進行會計記賬時,核算其成本。

專案成本管理重點關注完成專案活動所需資源的成本,但同時也應考慮專案決策對專案產品、服務或成果的使用成本、維護成本和支援成本的影響。例如,減少設計審查的次數可降低專案成本,但可能增加客戶的運營成本。

在很多組織中,**和分析專案產品的財務效益是在專案之外進行的。但對於有些專案,如固定資產投資專案,可在專案成本管理中進行這項**和分析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專案成本管理還需使用其他過程和許多通用管理技術,如投資回報率分析、現金流折現分析和投資**期分析等。

應該在專案規劃階段的早期就對成本管理工作進行規劃,建立各成本管理過程的基本框架,以確保各過程的有效性以及各過程之間的協調性。

7.1 估算成本

估算成本是對完成專案活動所需資金進行近似估算的過程。見圖7-2和圖7-3。成本估算是在某特定時點,根據已知資訊所做出的成本**。

在估算成本時,需要識別和分析可用於啟動與完成專案的備選成本方案;需要權衡備選成本方案並考慮風險,如比較自製成本與外購成本、購買成本與租賃成本以及多種資源共享方案,以優化專案成本。通常用某種貨幣單位(如美元、歐元、日元等)進行成本估算,但有時也可採用其他計量單位,如人時或人日,以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便於成本比較。

在專案過程中,應該根據新近得到的更詳細的資訊,對成本估算進行優化。在專案生命週期中,專案估算的準確性將隨著專案的進展而逐步提高。因此,成本估算需要在各階段反覆進行。

例如,在啟動階段可得出專案的粗略量級估算(rough order of magnitude,rom),其區間為±50%;之後,隨著資訊越來越詳細,估算的區間可縮小至±10%。某些組織已經制定出相應的指南,規定何時進行優化,以及每次優化所要達到的準確程度。

本過程的輸入資訊來自其他知識領域中相關過程的輸出。一旦得到,所有這些資訊都可作為全部3 個成本管理過程的輸入。進行成本估算,應該考慮將向專案收費的全部資源,包括(但不限於)人工、材料、裝置、服務、設施,以及一些特殊的成本種類,如通貨膨脹補貼或應急成本。

成本估算是對完成活動所需資源的可能成本進行量化評估。

7.1.1 估算成本:輸入

1.範圍基準

範圍說明書。範圍說明書(見5.2.

3.1 節)提供了產品描述、驗收標準、主要可交付成果、專案邊界,以及專案的假設條件和制約因素。在估算專案成本時必須設定的一項基本假設是,估算將僅限於直接成本,還是也包括間接成本。

間接成本是無法直接追溯至某個具體專案的成本,因此只能按某種規定的會計程式進行累計並合理分攤到多個專案中。有限的專案預算是很多專案中最常見的制約因素。其他制約因素包括規定的交付日期、可用的熟練資源和組織政策等。

工作分解結構。專案工作分解結構(見5.3.3.1 節)指明了專案的全部組成部分之間及全部可交付成果(見4.3.3.1 節)之間的相互關係。

工作分解結構詞典。wbs 詞典(見5.3.

3.2 節)和相關的工作詳細說明識別了可交付成果,並描述了為生產可交付成果,wbs 各組成部分所需進行的工作。範圍基準中還包括相關的合同與法律要求,如健康、安全、績效、環境、保險、智財權、執照和許可證等。

所有這些資訊都應該在制定成本估算時加以考慮。

2.專案進度計畫

專案工作所需的資源種類、數量和使用時間,都會對專案成本產生很大影響。進度活動所需的資源及其使用時間,是本過程的重要輸入。在估算活動資源過程(見6.

3 節)中,已經確定了開展進度活動所需的人員和材料的種類與數量。活動資源估算與成本估算密切相關。如果專案預算中包括財務費用(如利息),或者,如果資源的消耗取決於活動持續時間的長短,那麼活動持續時間估算(見6.

4.3.1 節)就會對專案成本估算產生影響。

如果成本估算中包含時間敏感型成本,如通過工會集體簽訂定期勞資協議的員工或**隨季節波動的材料,那麼活動持續時間估算也會影響成本估算。

3.人力資源計畫

專案人員配備情況、人工費率,以及相關的獎勵與認可規定等(見9.1.3.1 節),都是制定專案成本估算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4.風險登記冊

通過審查風險登記冊(見11.2.3.

1 節),來考慮降低風險所需的成本。風險既可以是威脅,也可以是機會,通常會對活動及整個專案的成本產生影響。一般而言,在專案遇到負面風險事件後,專案的近期成本將會增加,有時還會造成專案進度延誤。

5.事業環境因素

可能影響估算成本過程的事業環境因素包括(但不限於):

市場條件。可以從市場上獲得什麼產品、服務和成果?可以從誰那裡、以什麼條件獲得?地區和/或全球性的供求情況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資源成本。

出版的商業資料庫。經常可以從商業資料庫中獲取資源成本費率及相關資訊。這些資料庫動態提供具有相應技能的人力資源的成本資料,也提供材料與裝置的標準成本資料。

還可以從賣方公布的**清單中獲取相關資訊。

6.組織過程資產

可能影響估算成本過程的組織過程資產包括(但不限於):

成本估算政策;

成本估算模板;

歷史資訊;

經驗教訓。

7.1.2 估算成本:工具與技術

1.專家判斷

影響成本估算的變數眾多,如人工費率、材料成本、通貨膨脹、風險因素和其他因素。通過借鑑歷史資訊,專家判斷能對專案環境進行有價值的分析,並提供以往類似專案的相關資訊。專家判斷也可用來決定是否聯合使用多種估算方法,以及如何協調這些方法之間的差異。

2.模擬估算

成本模擬估算是指以過去類似專案的引數值(如範圍、成本、預算和持續時間等)或規模指標(如尺寸、重量和複雜性等)為基礎,來估算當前專案的同類引數或指標。在估算成本時,這項技術以過去類似專案的實際成本為依據,來估算當前專案的成本。這是一種粗略的估算方法,有時需根據專案複雜性方面的已知差異進行調整。

在專案詳細資訊不足時,例如在專案的早期階段,就經常使用這種技術來估算成本引數。該方法綜合利用歷史資訊和專家判斷。相對於其他估算技術,模擬估算通常成本較低、耗時較少,但準確性也較低。

可以針對整個專案或專案中的某個部分,進行模擬估算。模擬估算可以與其他估算方法聯合使用。如果以往活動是本質上而不只是表面上類似,並且從事估算的專案團隊成員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那麼模擬估算就最為可靠。

3.引數估算

引數估算是指利用歷史資料與其他變數(如建築施工中的平方英呎)之間的統計關係,來估算諸如成本、預算和持續時間等活動引數。引數估算的準確性取決於引數模型的成熟度和基礎資料的可靠性。引數估算可以針對整個專案或專案中的某個部分,並可與其他估算方法聯合使用。

4.自下而上估算

自下而上估算是對工作組成部分進行估算的一種方法。首先對單個工作包或活動的成本進行最具體、細緻的估算;然後把這些細節性成本向上彙總或「滾動」到更高層次,用於後續報告和跟蹤。自下而上估算的準確性及其本身所需的成本,通常取決於單個活動或工作包的規模和複雜程度。

5.三點估算

通過考慮估算中的不確定性與風險,可以提高活動成本估算的準確性。這個概念起源於計畫評審技術(pert)。pert使用三種估算值來界定活動成本的近似區間:

最可能成本(cm)。對所需進行的工作和相關費用進行比較現實的估算,所得到的活動成本。

最樂觀成本(co)。基於活動的最好情況,所得到的活動成本。

最悲觀成本(cp)。基於活動的最差情況,所得到的活動成本。pert 分析方法對以上三個估算進行加權平均,來計算預期活動成本(ce)

用以上公式(甚至用該三個估算的簡單平均公式)計算出來的成本估算可能更加準確。這三個估算能表明成本估算的變化範圍。

6.儲備分析

為應對成本的不確定性,成本估算中可以包括應急儲備(有時稱為「應急補貼」)。應急儲備可以是成本估算值的某個百分比、某個固定值,或者通過定量分析來確定。

隨著專案資訊越來越明確,可以動用、減少或取消應急儲備。應該在專案成本檔案中清楚地列出應急儲備。應急儲備是資金需求的一部分。

7.質量成本(coq)

在估算活動成本時,可能要用到關於質量成本(見8.1.2.2 節)的各種假設。

8.專案管理估算軟體

專案管理估算軟體(例如,成本估算應用軟體、電子**軟體、模擬和統計軟體等)對輔助成本估算的作用,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這些工具能簡化某些成本估算技術的使用,使人們能快速地考慮多種成本估算方案。

9.賣方投標分析

在成本估算過程中,可能需要根據合格賣方的投標情況,來分析專案成本。在用競爭性招標選擇賣方的專案中,專案團隊就需要開展額外的成本估算工作,以便審查各項可交付成果的**,並計算出作為專案最終總成本的組成部分的各分項成本。

7.1.3 估算成本:輸出

1.活動成本估算

活動成本估算是對完成專案工作可能需要的成本的量化估算。成本估算可以是彙總的或詳細分列的。成本估算應該覆蓋活動所使用的全部資源,包括(但不限於)直接人工、材料、裝置、服務、設施、資訊科技,以及一些特殊的成本種類,如通貨膨脹補貼或成本應急儲備。

如果間接成本也包含在專案估算中,則可在活動層次或更高層次上計列間接成本。

2.估算依據

成本估算所需的支援資訊的數量和種類,因應用領域而異。不論其詳細程度如何,支援性檔案都應該清晰、完整地說明成本估算是如何得出的。活動成本估算的支援資訊可包括:

關於估算依據的檔案(如估算是如何編制的);

關於全部假設條件的檔案;

關於各種已知制約因素的檔案;

對估算區間的說明(例如,「10 000 美元±10%」,就說明了預期成本的所在區間);

PMP學習筆記第7章專案成本管理

第7章專案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計畫 精確程度 計量單位 組織程式鏈結 控制臨界值 績效測量規則 報告格式 過程描述 一.估算成本 1.估算成本是對完成專案活動所需資金進行近似估算的過程。2.估算成本輸入 範圍基準 專案進度計畫 人力資源計畫 風險登記冊 事業環境因素 組織過程資產 3.估算成本工具 專...

第7章健康管理

健康危險因素評價內容 概念 研究危險因素與慢性疾病及死亡之間數量依存關係及其規律性的一種技術方法。內容 研究人們在環境,生活方式和醫療衛生服務中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對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影響程度,以及通過改變生產生活環境,改變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降低危險因素的作用,可能延長壽命的程度。目的 促進人們改變不...

第7章風險管理

第7章風險管理 1 7.1 介紹 1 7.2 風險管理規程 2 7.2.1 目的 2 7.2.2 角色與職責 3 7.2.3 啟動準則 3 7.2.4 輸入 3 7.2.5 主要步驟 3 step1 風險識別 3 step2 風險分析 3 step3 風險減緩 3 step4 風險跟蹤 3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