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語文高考詩歌鑑賞表達技巧3教學素材

2021-03-04 10:00:03 字數 5099 閱讀 3449

語文教學素材:詩歌鑑賞-表達技巧3

主要有:白描、細描、象徵、襯托、烘托、渲染、對比、抑揚、動靜結合、正側結合、虛實結合等。

【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畫法中的速寫或素描,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這種畫法引入到詩歌的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物件,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乾淨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即純用線條勾勒,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對草原景象的白描,顯得簡潔有風骨,寫出了草原的壯美,點染出牧民的生活。又如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蒼山,風雪,白屋,柴門,犬吠,歸人,層次分明,有遠有近,有聲有色,形成了「風雪夜歸人」的畫境。

田家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析】全詩運用白描手法,寥寥數語勾勒了父子辛勤勞作、官家修築糧倉的畫面,表現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壓榨農民的深刻主題。

公子家聶夷中

種花滿西園,花髮青樓道。花下一禾生,去之為惡草。

【析】此詩運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錦衣玉食、五穀不分的公子哥兒的形象。

2、細描

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於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種錦官城。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抓住典型細節,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濛、色彩迷離的氛圍。

3、象徵

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徵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絡起來。象徵通常是以具體事物來暗示作者的思想、態度與感情的方式。

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捨己為人的象徵。象徵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 「菊」象徵高潔、傲霜鬥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 「蘭芷」象徵名貴、孤芳、清高等等。

比如虞世南的《蟬》中賦予「蟬」特定的象徵意義,借助它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作者是在強調立身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憑藉,自能聲名遠播。

尋陸鴻漸不遇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析】「籬邊菊」象徵陸鴻漸具有高潔的節操。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析】本詩運用了象徵的手法,借物喻人,詠物言志。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寫人、寫自己。將物性與人格巧妙地融為一體,形象地表達了自己以石灰為榜樣的高尚情操。

4、襯托

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反襯。常見的反襯有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

例如:絕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這首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詩的前兩句寫景,簡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馳的風景畫。以樂景襯哀情,極寫春景之美,更能反襯出歸心的殷切和鄉思之深。

又如: 鳥鳴澗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以動寫靜,用花落、月出、鳥鳴的動,反襯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

5、烘托

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是指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物件鮮明突出的表現手法。側面描寫即間接描寫,即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寫來表現主要物件。

用於詩歌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也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其他事物,達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2001年高考題選韋應物的詩《賦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此詩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沒有直接寫雨,而是通過別的事物把雨寫出來:

船上的布帆變得重了,鳥兒飛得不那麼輕巧了,天灰濛濛的一片,遠處都看不真切,而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頷聯和頸聯雖未直接寫雨,但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我們感到,在船帆上,鳥羽上,在天際,在大樹上,全都是濛濛的細雨。

再如《琵琶行》中「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環境描寫烘托**的魅力,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回味空間。

「烘托」與「襯托」不同,「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

6、對比。

對比的目的是為了突出詩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請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上闋寫去年元夜時的幸福歡樂,下闋寫今年元夜時的苦悶傷感,對比鮮明,突出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的悲傷情懷。

7、渲染

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於藝術創作,就是指正面著意描寫。詩歌中則是指對環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趙師秀的《約客》: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詩中以「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

8、動靜結合

在中國古代詩歌裡,詩人們為了創設意境,特別注意動態描寫,動靜結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獨出心裁,「每著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為動靜結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裡描寫動態與靜態,並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這裡的「動」含動與聲:

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喧」為聲,「動」為動),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一。因此,動靜結合的寫景手法,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

動靜結合是指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頷聯描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9、正側結合

描寫,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之別。對描寫物件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物件周圍的事物,使物件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側面描寫的方式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象餘地。

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運用正面描寫,表現其高峻奇偉之勢;「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偉。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

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形勢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10、虛實結合

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三類:

一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

《夢遊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乙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二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並不在眼前,也是虛象。

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淒涼,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三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

柳永《雨霖鈴》中雲:「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後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

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

今夜鄜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

《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淒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簡單說,「虛」的方法,其實也就是作者想象聯想的方式。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絡,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虛景和實景的關係,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中心的。

(1)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

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淒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中心。

踏莎行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寫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高三語文複習10詩歌鑑賞

1 閱讀下面一首詩,按要求作簡要回答。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1 本詩前兩句寫了寒山 石徑 白雲 人家等意象,後兩句才是重心所在,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 2 從色彩 氣氛上看,前兩句疏淡 清冷,後兩句前兩句為後兩句起了一種作用。3 本詩寫的是秋天的景...

高三語文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授益教育 教師學生時間月日 學科語文 年級高三 課次第期第次課授課題目高三語文詩歌答題技巧 教材名稱 授益題庫 教學重點詩歌的答題規範 教學難點牢記各種藝術手法並靈活運用 教學體例 a.上節知識問答b.精彩導學 c.教師精講 知識重點 教授的方法 應注意的問題 解決一類問題的規律 d.當堂監測 問答...

2019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答題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一 詩歌的表達技巧 1 修辭方法 比喻 擬人 設問 反問 借代 對偶 誇張 襯托 用典 化用 互文 反覆等。2 表達方式 記敘 議論 描寫 抒情。抒情 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情景交融 描寫 可分為動靜結合 虛實結合 點面結合 明暗結合 正側結合 粗筆勾勒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