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詩歌鑑賞複習鑑賞

2021-03-04 09:55:33 字數 4573 閱讀 8968

唐詩精選鑑賞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長沙過賈誼宅》賞析:

這首《長沙過賈誼宅》寫詩人劉長卿經過長沙賈誼舊宅時的悲涼心情,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首聯「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賈誼悲涼的命運。「謫宦」,貶官生涯。

「棲遲」,如鳥兒那樣斂翅歇息。這裡比喻賈誼驚惶不安、失意的謫宦生涯。三年謫宦生涯,換來的只是「萬古」留悲,多麼淒楚沉重的遭遇!

以一「悲」字,定下全篇憂鬱悽愴的基調,切合賈誼的一生,更能讓人聯想到劉長卿自己貶謫的悲苦命運。

頷聯「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寫賈誼故宅蕭條冷落的景象。意象感傷,環境淒清。如此淒清的環境,詩人還要去「獨尋」,正是詩人與賈誼有共同悲苦命運而引發的共鳴。

「寒林」和「日斜」,既是詩人劉長卿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處境。「空見」,感慨如賈誼這樣治國賢才已再不可見,表達了詩人劉長卿無可奈何的痛苦和悵惘心情。

頸聯「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以雙關手法寫出賈誼和自己多舛的命運。詩人被一貶再貶,沉淪落魂看起來也就是必然的了。這裡一語雙關,將暗諷的筆觸對準當今皇上,巧妙含蓄。

面對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當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盡,屈原**知道百年後賈誼會到湘水邊來憑弔他;賈誼更想不到千年之後的劉長卿又會在蕭瑟的秋風中來憑弔他的舊宅。千載知音難覓,又有誰能聽到詩人呼告無處、痛苦難耐的心聲呢?

尾聯「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詩人表面上是寫對賈誼命運的感慨,實際上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語。詩人在賈誼舊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君」既指賈誼,也指自己;「憐君」既是憐人,更是憐己。

「何事」,為何,這是對昏庸統治者的質問,也是對自己與賈誼都被統治者不公正對待的控訴。《長沙過賈誼宅》懷古傷今,表面上寫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處處著眼於今人今事,字裡行間透著詩人劉長卿自我的行蹤和心跡。全詩景中寓情,情中見景,寄寓深刻,雙關見意。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李益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

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

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二、《過胡兒飲馬泉》賞析

這首詩是抒寫詩人在春天經過收復了的五原時的複雜心情。

首句描寫色彩明麗,景色誘人。五原的原野上,楊柳拂水,豐草映目,風光綺麗,春意盎然。可以看出,詩人剛踏上這塊土地,心情是十分喜悅的。

第二句詩意突然一跌,翻出另一番景象:曾幾何時,清清的泉流卻成為胡人飲馬的地方,美麗的五原成了一片戰場。

頷聯是寫夜宿五原的見聞。明月當空,空曠的原野上,隱隱傳來哀婉的胡笳聲。詩人暗思:

想必是**發生軍事行動,不知又是哪些壯士正在英勇衛國。「倚劍白雲天」化用宋玉《大言賦》「長劍耿耿倚天外」語,讚嘆守邊將士的英雄形象。然而,詩人用「幾處」、「何人」的不定語氣表示感嘆,用月夜笳聲顯示悲涼氣氛,又蘊含著一種憂傷的情調,微妙地表現出五原一帶形勢依舊緊張,感慨邊防實則尚未鞏固。

頸聯通過「從來」和「今日」的景色比較,又透露出詩人的心跡。冰雪嚴寒,關山險阻,道路坎坷,那是過去的慘景。如今氣候解凍,春水分流,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則是另一番景象了。

這兩句寫征途的顧往瞻來,寓意在委婉地希望朝廷乘勝前進。

末聯詩人觸景生情,發出意味深長的感慨。如今春暖解凍,這「胡兒飲馬泉」的潺潺清流,恰似一面光亮的鏡子,能照見人景,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見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驚呢!正因為詩人積累了太多的失意、失望的體驗,所以值此新春伊始,他不願再用這面鏡子對照自己失去的青春,不願回顧已往。

面對眼前國力猶弱、邊防未固的現實,他更擔心再度出現過去那樣的悲涼景象。這種患得患失、忐忑不安的憂慮和傷感,表現出詩人多麼希望保持這「綠楊著水草如煙」的眼前景色。因而他巧妙地採用不要讓行人臨水鑑鏡的諷勸方式,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對朝廷的期望和忠告。

同激昂高揚的盛唐邊塞詩相比,李益這首詩憂傷重於歡欣,失望多於希望,情調大相徑庭。這首詩獨具一種風格,歡而不樂,傷而不哀,明快而婉轉,悠揚而低迴,把複雜矛盾的思想感情表現得和諧動人,含蓄不盡。

晚次鄂州

盧綸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三、《晚次鄂州》賞析

盧綸《晚次鄂州》,寫兵難中背井離鄉、顛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聯扣題寫「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跡。」「雲開遠見漢陽城」。說明行進方向。

鄂州離漢陽甚遠,故下句說「猶是孤帆一日程」。這樣遠的距離,當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詩人思鄉心切,日望歸程,天際雲開,引領而望,彷彿已見到漢陽城,真恨不得馬上能夠趕到。

可惜天色已晚,須待明日,而屈指計算,竟還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乙個「猶」字,道出詩人的迫促心情,乙個「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緒。

次聯寫舟中情景。實際上是回顧旅途中百無聊賴的生活。「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白天風平浪靜,單調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間江潮看漲,船家絮語,更覺長夜難明。估客晝眠,獨尋美夢,舟人夜語,自得其樂。這更加襯托出詩人晝夜難眠的焦躁心情。

第三聯抒發身世飄零之感和徹骨的思鄉之情。飄零於江湘之間,國難家愁,已染成我兩鬢星霜,剛巧又正值這肅殺的秋天,這一懷愁緒怎生了結!離家萬里,欲歸不能,這一片鄉情,只能託與天上的明月。

句中乙個「逢」字,將白髮與秋色融入一爐,愁緒倍增;乙個「對」字,把有心與無情結為一體,興寄無窮。而上句 「秋」、下句「心」,分明正含著乙個「愁」字。詩人構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幾乎不露形跡。

末聯直陳詩人的感慨。「舊業」指家中原有用以維持生計的產業。它已隨著戰亂而化為烏有。

「鼓鼙」借指戰亂。戰爭已使人傾家蕩產,江海飄零,更哪堪江上再傳來戰鼓的聲音?句中「更堪」意謂「更哪堪」,因受詩句的限制,省作「更堪」。

這一句言外之意是:雖然戰爭已令我一無所有,但戰火未熄,在逃難的途中,難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災。倘若真的碰上,那簡直無法忍受了。

本詩極力渲染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由於作者是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來表現的,所以有真情、有實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第二聯的描繪入微,第三聯的造語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歎。

送魏萬之京

李頎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四、《送魏萬之京》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

詩一開首,「朝聞遊子唱離歌」,先說魏萬的走,後用「昨夜微霜初渡河」,點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筆法,極為得勢。「初渡河」,把霜擬人化了,寫出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秋夜微霜,摯友別離,自然地逗出了乙個「愁」字。

「鴻雁不堪愁里聽」,是緊接第二句,渲染氛圍。「雲山況是客中過」,接寫正題,照應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歸,飄零不定,有似旅人。

它那嘹唳的雁聲,從天末飄來,使人覺得悵惘淒切。而抱有滿腹惆悵的人,當然就更難忍受了。雲山,一般是令人嚮往的風景,而對於落寞失意的人,坐對雲山,便會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傷。

他鄉遊子,於此為甚。這是李頎以自己的心情來體會對方。「不堪」、「況是」兩個虛詞前後呼應,往復頓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兩句,詩人對遠行客又作了充滿情意的推想:「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從洛陽西去要經過古函谷關和潼關,涼秋九月,草木搖落,一片蕭瑟,標誌著寒天的到來。

本來是寒氣使樹變色,但寒不可見而樹色可見,好像樹色帶來寒氣,見樹色而知寒近,是樹色把寒催來的。乙個「催」字,把平常景物寫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動,傍晚砧聲之多,為長安特有,「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然而詩人為什麼不用城關雄偉、御苑清華這樣的景色來介紹長安,卻只突出了「御苑砧聲」,發人深想。

魏萬前此,大概沒有到過長安,而李頎已多次到過京師,在那裡曾「傾財破產」,歷經辛酸。兩句推想中,詩人平生感慨,盡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個字相對,暗含著歲月不待,年華易老之意,順勢引出了結尾二句。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純然是長者的語氣,予魏萬以親切的囑咐。這裡用「行樂處」三字虛寫長安,與上二句中的「御苑砧聲」相應,一虛一實,恰恰表明了詩人的旨意。他諄諄告誡魏萬:

長安雖是「行樂處」,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寶貴的時光,輕易地消磨掉,要抓緊時機成就一番事業。可謂語重心長。

這首詩以長於鍊句而為後人所稱道。詩人把敘事、寫景、抒情交織在一起。如次聯兩句用了倒裝手法,加強、加深了描寫。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五、《寄全椒山中道士》賞析

這首寄贈詩,是透露對山中道士的憶念之情。首句既寫出郡齋之冷,更是寫詩人心頭之冷。再寫道士在山中苦煉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讓老友在秋風冷雨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葉滿山,尋不到他。

全詩語言平淡無奇,然感情跳盪反覆,形象鮮明自然。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句,也確是詩中絕唱。宋蘇東坡頗愛此詩,並刻意學之,步其韻為之寄語庵中人,飛空本無跡。

然終不如韋應物之句。《許彥周詩話》評此非才不逮,蓋絕唱之不當和也。

這首詩乍看無甚驚人之句,好象一潭秋水,冷然而清,頗有陶淵明的風格,向來被稱為韋詩中的名篇。有人說它「一片神行」,有人說是「化工筆」(見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評價很高。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高三語文複習10詩歌鑑賞

1 閱讀下面一首詩,按要求作簡要回答。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1 本詩前兩句寫了寒山 石徑 白雲 人家等意象,後兩句才是重心所在,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 2 從色彩 氣氛上看,前兩句疏淡 清冷,後兩句前兩句為後兩句起了一種作用。3 本詩寫的是秋天的景...

詩歌鑑賞步驟 高三

1.語言分析 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鑑賞的首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 評價和鑑賞。語言分析一般側重從遣詞造句 語句含義理解等方面進行。遣詞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詞義 典故 以及用詞 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點是那些對表達主題 深化意境 突出形象起著關鍵作用的詞語和句...

高三詩歌鑑賞學案教師

詩歌鑑賞導學案 鑑賞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一 學習目標 1 理解意象和意境 2 了解常見詩歌意象的作用和常見意境的特點 3 能運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識解題和命題 二 知識歸納 鑑賞詩歌的形象是高考詩歌鑑賞中的乙個重要內容。詩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詩歌中寄寓了詩人特定思想感情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