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蘇教版語文古詩詞鑑賞題

2021-03-04 09:59:52 字數 6091 閱讀 6143

-1-七年級上冊蘇教版語文第一單元《古詩詞三首》鑑賞題

[第一首](次北固山下——王灣)

1.這是(唐)朝詩人王灣的代表作,體例上屬於(律)詩,內容上屬(思鄉)之作。

2.解釋加點詞語。

(1)次.北固山下(停泊)(2)客路..青山外(旅途)(3)鄉書..何處達(家信)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詩中哪兩句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答: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4.詩人對旅途的感覺是順利的,還是不順利的?從詩中哪個地方可以表現出來?答:(1)順利。(2)從「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兩句可見。

5.殘夜將盡未盡之時遙望東海,一輪紅日正在公升起,舊年將盡未盡之時,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江上,這寫出怎樣的生活哲理?

答:新的東西是擋不住的,人應對生活樂觀,積極向上。

6.漢代蘇武陷落於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讓南飛的大雁把書信帶回故國,後來人們用「鴻雁傳書」或「歸雁」代指書信或信使,詩人的家書是從**寄向**?是向哪個方向寄?答:

(1)從北固山往洛陽寄。(2)向北方寄。7.

對這首詩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d)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鎮江北邊,三面臨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來的情況。

c.「潮平」指潮水**,水與岸平。「風正」指風向既順,風力又不猛。

d.「歸雁洛陽邊」意即我想學北歸的大雁,回到故鄉洛陽。8.關於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d)

a.這首詩以對偶句開頭,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麗,「青山」「綠水」給人眼明心亮的感覺。

b.三、四兩句進一步把人帶到一種和平寧謐的環境裡,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顯得天地寬闊,更使人胸襟開朗。

c.五、六兩句寫海上紅日衝破黎明前的黑暗,江邊春意趕走垂盡的舊臘殘冬,不僅意象美妙,還蘊含一種生活哲理,突現了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

-2-d.最後一聯抒發了作客他鄉的深深愁緒,可知前面六句所寫明麗的江南景色,都是為最後一聯作反襯的。

9.最後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的思想感情。答:最後兩句表現了作者思念故鄉的思想感情。

10.本詩的景物描寫很精彩,達到了一字傳神的水平,詩的頷聯中的「闊」表現出一幅怎樣的情景?

答:「闊」表現長江水波激盪,春潮湧流,江水幾與岸平,顯得江面廣闊浩渺。「闊」字既寫出了江水之勢,又寫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濃的景象。

11.本詩的頸聯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既描繪出了景物的特點,同時又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答: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

[第二首](赤壁——杜牧)

1.《赤壁》是一首懷古詠史之作,是詩人經過赤壁這個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是由什麼引發「懷古之幽情」的?

答:詩是由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鏽跡斑斑的「折戟」引發「懷古之幽情」的。2.

有人認為這首詩的第四句可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你怎麼看?答:(1)若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沒錯,但一點詩味也沒有了。

(2)用形象思維觀察生活,別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詩的生命。

(3)杜牧運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正是此詩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第三首](浣溪沙——蘇軾)

1.「山下蘭芽短浸溪」一句中的「浸」字既寫出(小溪流水清淺透明),又突出了蘭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長)的勃勃生機。

2.詞中的對偶句是(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

3.這首詞上闕寫(景),寫(清泉寺)幽靜的風光和環境。下闋(抒懷),表現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第四首]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簡要解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意思,說說這兩句詩的妙處。答案:普天

之下,有誰不望月思鄉,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誰的一邊.詩人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範圍,境界高遠;明明是自己懷人,偏說「秋思落誰家」,表現手法委婉蘊藉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冷」字既寫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在異鄉孤寂、悵然的心境。

(2)作者是如何表達別離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作者運用形象化的語言,描繪特定的環境氣氛,營造出一種月圓人缺、寂靜思憶的意境,把要表達的別離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練習】十五夜望月

1、有人認為「桂花」一詞,有點題之妙,你同意嗎?作簡要說明。

2、《全唐詩》在收錄這首詩時將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認為哪乙個更有表現力?【參***】

1、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樹,又可指傳說中的月亮上的桂樹,這就暗寫了詩人在望月,從而表現了更豐富的美的聯想。因而「桂花」有點題之妙。

2、「落」字更有表現力,它能給人以動的形象,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而「在」就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

①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當時詩人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淒涼。

②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後兩句。請從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上作簡要分析。後兩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問句表達,這樣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在望月的許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全唐詩》錄入此詩,「落」字作「在」字,請你說說,是「落」好是「在」

-4-好,為什麼?

「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彷彿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在」字相形見絀,平淡寡味。[第五首]水調歌頭(蘇軾)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這首詞中表達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2.對這首詞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闕寫詞人把酒問月,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轉向對人間的喜愛。

b.下闕寫詞人望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福。在詞人眼裡,月圓人團圓是一種自然常理。

c.「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福。

d.全詞以「明月」貫穿,詠月兼懷親人,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3.你還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關的古詩詞?說說「月亮」「月光」在古詩詞中通常蘊含的意義?

答案:1人有……古難全2b3如李白的《靜夜思》。古代詩人常借「月亮」「月光」表達思念之情。

第六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回答問題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1)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抒發了對早春的熱愛和讚美之情。(2)體會「天街小雨潤如酥」的妙處。

答:用比喻,讓人感到春雨的可貴。

-5-(3)體會「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妙處

答:寫出了草色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形象地寫出了早春的特點。(4)體會最後兩句詩的表現手法及作用

答: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早春的可愛:滿城煙柳,景色也很迷人,但總比不上象徵大地回春的淡遠草色。

(5)這首詩用「草色遙看近卻無」來描寫早春,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把該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答:在細雨的滋潤下,小草偷偷地鑽出地面,遠遠望去,大地呈現出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當你高興地走近細看時,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來,讓你看不清什麼顏色了。

(6)這首詩形象地把握了早春景色的特點,這特點可以概括為什麼?答:細雨如酥,新生的嫩草芽似有若無。[第七首]西江月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鶴,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

溪頭忽見。1.填空。

《西江月》從體裁看是一首詞,詞因句子長短不一又叫作這首詞用空行的方法分為兩段,這兩段分別叫做辛棄疾,字幼安,號代著名的愛國詞人。這首詞選自詞中描寫一場驟雨即將瓢潑而下時的氣象的句子是

2.一、二兩句中「別枝」作什麼解釋?「驚」和「鳴」是否分別專寫「鵲」和「蟬」?

-6-3.為「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這兩句劃出正確的朗讀節奏並翻譯這兩句。

劃節奏:舊時茅店杜林邊,路轉溪頭忽見翻譯:

4.辛棄疾夜行黃沙道中時天氣有什麼變化?《西江月》所表達的是一種愉快的心境,當時作者正罷職閒居,是什麼使作者產生了這種心境?

參***:

1.長短句上闋(片)下闋(片)稼軒宋稼軒長短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2.另乙個樹枝「驚」和「鳴」不是分別專寫「鵲」和「蟬」的,而是「鵲」和「蟬」都是既「驚」又「鳴」的。3.劃節奏: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翻譯:

從前我曾住過的社林邊的那一家茅店,過了小溪轉個彎兒就出現在眼前。4.第1問:起初月明天晴,後來烏雲驟起,陣雨將至。

第2問:清新、歡躍、生機勃勃的農村風光和稻花飄香、令人喜悅的豐收景象,使辛棄疾產生了愉快的心情.

(二)(1)這首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感情?答:抒發了詞人熱愛農村的思想感情。

(2)「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一聯寫景,是從什麼角度進行的?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答:用嗅覺和聽覺來捕捉景物特徵,給人印象鮮明深刻,從中流露出詞人熱愛農村的思想感情。

(3)「路轉溪橋忽見」一句中的「忽見」寫出了詞人怎樣的心情?答:寫出了詞人在冒雨前行時,忽然看見舊時茅店的驚喜心情。第八首《秋詞》]劉禹錫的回答問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1)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抒發了作者樂觀向上,奮發進取的豪情。(2)「晴空一鶴排雲上」中的「排」字,有何妙處?

-7-答:乙個「排」字,「推開」的意思,寫出了孤鶴搏擊長空的豪情壯志,抒發了詩人奮發進取的豪情,這正是詩人雖遭貶謫,卻絕不消沉的頑強意志的生動體現。(3)劉禹錫在詩中,對秋天的感受與其他詩人有何不同?

答:詩人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認為「秋日勝春朝」,抒發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

情。******秋詞①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②上,便引詩情到碧霄。(1)

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是用什麼手法表現的?(3分)答:樂觀豁達的心境。將古人的悲秋與自己的頌秋對比。

(2)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麼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有何深意?(3)

答:借託鶴沖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第九首]迢迢牽牛星.........待補

第十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回答問題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1、理解詩句的意思

楊花落盡了,子規鳥兒不住地在悲啼,

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詩中融情入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答: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答: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4、末句「隨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詞,有兩種解釋:一與成語「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

意即——地名,在今貴州省西部桐梓縣,古稱夜郎國;一

-8-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縣。細讀課文,分析一下哪種解釋更合理。

答:據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這裡「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縣。

5、詩中沒有單純的寫景,總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聯絡《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麼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答: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乙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

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6、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抒發了詩人對朋友的同情、關切、懷念之情。7、評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妙處

答:以奇特的想象,表達出深邃的意境,抒發了對朋友真切的關切之情。8、前兩句的作用是什麼?

答:借景抒情;點明了是暮春時節;渲染了一種悲愁憂傷的情感氛

圍(1)填空:「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徵____,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節的一種_____氣氛。(2)作者為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答案:(1)(離散、漂泊;暮春;哀傷、惆悵)前一問2分,後兩問各1分。(2)(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於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2分)

七年級下冊古詩詞鑑賞練習

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1 下列選項中對全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全詩讚美後禪院景色幽靜,抒發作者寄情山水的消極避世的情懷。b 頷聯中 幽 深 表現了後山寺環境清幽寂靜。c 悅 和 空 反應作者性情如...

七年級 上 課外古詩詞鑑賞

課外古詩詞鑑賞 七年級 上 語文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1.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2.用生動的語言描繪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所展現的畫面。3.說一下 影入平羌江...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期中專項練習《古詩詞鑑賞》

閱讀古詩 次北固山下 完成小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1 這首詩頷聯寫尾聯表達了作者的 2 詩中劃橫線的兩句是千古名句,具有深遠的象徵意義,請你加以說明。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路有此寄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