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 上 課外古詩詞鑑賞

2022-11-22 05:42:05 字數 3882 閱讀 1052

課外古詩詞鑑賞(七年級(上)語文)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1.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2.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現的畫面。

3.說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寫出了峨眉山月怎樣的一種動中之景?)

4.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構思精巧,連用五個地名構成一種清朗秀美的意境。

2.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明月懸掛山間,有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3.「入」和「流」兩個動詞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

4.表達了作者的依依惜別和對故鄉(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尋常」「幾度」在詩中有什麼作用?

3.賞析「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表現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案:1.表達了作者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對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2.這兩個詞語體現了詩人與歌唱家李龜年當年正值人生盛時,同處權貴之家的經歷,表達了詩人對於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

3.現在正好是江南風景秀美的時候,在這暮春季節再次遇見了您。「落花時節」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

用江南美景反襯離亂世事和沉淪身世,表達了詩人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對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注】此詩寫於安史之亂長安被攻陷之時。

1.這首詩寫了_______這一中國傳統節日,從等詞語中可以看出。(3分)

2.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重陽節「九日」「登高」(3分)

2.兩句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寄託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3分)

《夜上受降城①聞笛》唐·李益

回樂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③,一夜徵人盡望鄉。

注:①受降城:唐時為防禦突厥而築的邊地要塞,在今內蒙古境內。②回樂峰:指回樂縣境內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蘆管:樂器名,軍中多用之。

1.發揮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描繪一二句所展現的畫面。

2. 這首詩被推崇為中唐邊塞詩的絕唱,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舉目遠眺,蜿蜒數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樂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飛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描繪出兩個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3分

2.「蘆管」發出幽怨的笛聲,觸動徵人「盡望鄉」。抒發詩人濃烈的思鄉之情。(結合詩句內容答題,只寫表達情感的扣1分)。3分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春夜聞笛

唐李益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1)這兩首詩都因笛聲而起思歸之情,但具體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

(2)兩首詩都寫了景,但作用卻不同,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參***:

1、「沙似雪」、「月如霜」兩個生動的比喻,營造了邊塞的荒涼、淒冷的環境氛圍。

2、(1)答:前詩抒寫了戍邊將士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感情,而後詩抒寫的是遷客的歸怨情感。

(2)答:前詩前兩句寫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徵人心境的孤獨、悲慘、淒涼,為後面「盡望鄉」作鋪墊。後詩借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飛來反襯詩人不能北歸的遺憾和怨望。

《秋詞》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秋詞》描繪了一幅鶴飛沖天的畫面,在生機勃勃的景象中傾訴詩人的情懷。

b、這首詩採用了直抒胸臆的寫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對秋天的獨特感悟。

c、這首詩通過對秋景的描寫,體現了蕭瑟空虛、冷落荒涼的感傷情調。

d、這首詩抓住一鶴凌雲這一事物進行描繪,展現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翾浮的開闊景象,體現了越向上,積極樂觀人生態度。

2.詩歌的

一、二兩句用到了的寫作手法,表達作者的心情(2分)

3.前人寫詩填詞講究煉字,談談詩歌第三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中「排」字的表達作用。(2分)

4.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你認為詩人眼中「秋日勝春朝」的理由是什麼?(3分)

答案:1. c

2.對比樂觀開闊

3.「排」,在這裡是「排開、推開」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黃鶴一飛沖天,彷彿衝破白雲阻隔的氣勢,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4.全詩表達了詩人一種激越向上的人生態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氣爽的天氣,看見黃鶴直衝雲霄,詩人心情豁然開朗,詩情廣闊,於是說「我言秋日勝春朝」。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巴山夜雨漲秋池」一句通過寫實,營造了怎樣的氣氛?

2..近體詩一般要避免字面重複,詩中「期」「巴山夜雨」重複出現,有什麼作用?

答案:1.黑夜迷茫、秋雨綿綿,渲染出詩人漂泊在外不得歸家的孤獨、淒涼。(2分)

2. 兩個「期」一問一答,寫出詩人羈旅難歸的愁苦;「巴山夜雨」乙個是寫實,乙個是想象的溫馨畫面,重複出現形成時間和空間回環往復的意境美。(2分)

鷓鴣天(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①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①取次:任意,隨意。

7.(1)「爭奈歸期未可期」與李商隱詩中「」一句意思相近。(1分)

(2)從全詞來看,晏幾道在聽杜鵑啼叫的過程中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試作簡要分析。

(3分) (3)下面關於這兩首詩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靠著青山的十里樓台的旁邊,在春天百花盛開的深處,聽見了杜鵑啼叫,敘寫鵑啼的環境和季節。

b. 「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一句,賦予杜鵑以人的情感,與流鶯形成對比,暗讚流鶯。

c.「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用反跌之筆表曲折之情,意境尤深。

d.「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用想象未來團聚時的歡樂反襯出如今離別的相思之苦;在時間與空間的對照中,將深摯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曲折細膩又含蓄雋永。

答案:7. (1)君問歸期未有期(1分)

(2)作者在明朗春日中初聞鵑啼感到「殷勤」,內心愉悅(1分),杜鵑不停啼叫催歸,引發了作者的思歸之情(1分),最後抒發自己羈旅在外,有家難歸的無奈與嘆息(1分)。 (3)b(2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詩中的「僵」「孤」,寫出了詩人怎樣的處境?它們在詩中有何作用?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願望?

答案:1.「僵」「孤」意為臥病在床,孤苦無助,其作用以「僵臥孤村」來反襯「不自哀」,更顯出意志堅定不移。

2.表達作者要收復失地,統一國家而獻身的願望。

《潼關》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1.詩歌描繪了北方怎樣的景象?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1.描繪了北方遼遠而壯闊的景象。(2分)表現了作者渴望衝破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2分)

七年級下冊古詩詞鑑賞練習

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1 下列選項中對全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全詩讚美後禪院景色幽靜,抒發作者寄情山水的消極避世的情懷。b 頷聯中 幽 深 表現了後山寺環境清幽寂靜。c 悅 和 空 反應作者性情如...

七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鑑賞練習題教案

夜雨寄北 1 第二句除寫漂泊異鄉時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還暗示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暗示了詩人的羈旅之愁和不得歸之苦,以及獨聽 巴山夜雨 而無人共語的鬱悶 孤寂。2 三 四句明明寫今日離情,卻設想未來相逢,相逢之日再訴今日離情。詩人為何要這樣寫?這樣就以未來的樂,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

七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鑑賞練習題教案

夜雨寄北 1 第二句除寫漂泊異鄉時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還暗示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暗示了詩人的羈旅之愁和不得歸之苦,以及獨聽 巴山夜雨 而無人共語的鬱悶 孤寂。2 三 四句明明寫今日離情,卻設想未來相逢,相逢之日再訴今日離情。詩人為何要這樣寫?這樣就以未來的樂,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