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 上 文言文語段及古詩詞鑑賞練習

2022-11-19 01:48:02 字數 4346 閱讀 2440

一.童趣

閱讀下列語段,回答問題: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余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鞭數十,驅之別院。

1.為加點字注音。

怡然稱快龐然大物:

癩蝦蟆項為之強:

2.上文選自作者是

3.解釋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義。

(1)物外之趣

(2)昂首觀之

(3)為之怡然稱快

(4)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翻譯句子

①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②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目細視。

③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5.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6.文中敘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7.文**現了好幾個成語,請寫出三個來。

8.文章末一句「神定,捉**,鞭數十,驅之別院」表現了作者幼小心靈中怎樣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寫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卻產生了「物外之趣」,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

二.《〈論語〉十則》

(一).理解填空

1《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一句

2 談「學」與「思」辨證關係的句子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4 在全國中學生夏令營大連會場開營儀式上,主持人說「孔子說過!」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大家來大連!「

5孔子認為認識事物的正確態度是.

6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該重視品德修養的句子

7《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

8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鑑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

9曾子鼓勵門人要一生為實現「仁」的理想而奮鬥的句子是

10 孔子認為可以終身奉行的乙個字是,並闡述為

(二).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1)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把這則語錄譯為現代漢語。

2.解釋下列詞語。

何以: 是以: 下問:

3.孔子從哪兩方面解釋了子貢提出的問題?這樣解釋的目的是什麼?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對文中兩個「其」、兩個「之」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也相同。

b.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也不同。

c.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不同。

d.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相同。

2.對文中四個帶「」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三人」指三個人 b.「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

c.「擇」是選擇之意。 d.「從」是跟從,意譯為學習。

(3)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學生),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選自《論語·為政》)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選自《論語·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給它注音並解釋。

答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慍( )②溫故而知新( )

③誨女知之乎( )④知之為知之

⑤是知也( )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②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譯③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譯4.這兩則語錄哪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哪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它們表明了孔子怎樣的教育思想?

答三.《山市》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裡,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忽大風起,尘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1.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未幾,高垣睥睨(城牆上如齒狀的矮牆) 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

c.惟危樓一座(危險的樓) d.數至八層,裁如星點(才)

2..句中加點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恆(經常)不一見相顧(看)驚疑

b.始悟為(成為)山市以(用)億萬計

c.惟(只有)危樓一座則明(明顯)漸少

d.或憑(憑藉)或立與世無別(差別)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b.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c.連亙六七裡,居然城郭矣。 d.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4.判斷下列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1)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

(2)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5本文說明的順序是( )

a.空間順序 b.遊蹤順序 c.時間順序 d.邏輯順序

6.從文中依次摘出五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加以解釋,然後說明它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解釋解釋

解釋解釋

解釋作用

7.「一切烏有」中的「烏有」意為有乙個含有「烏有」的成語是

8.用現代漢語翻譯最後一句話:

9.將「始悟為山市」改為「始知為山市」可否?為什麼?

答10.為什麼那時候的人把「山市」又稱為「鬼市」?

11.山市的出現經歷了三個階段,從到為初生階段;為發展階段;是高潮階段。

四.《傷仲永》

細讀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後的問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1.解釋加點的字。

(1)未嘗識書具2) 指物作詩立就( )

(3)不能稱前時之聞4)稍稍事言其父( )

2.下列加點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稱前時之聞 d.於舅家見之

3.指出下列加點字詞的詞義或用法。

a.父異焉

b.稍稍賓客其父

c.父利其然也

d.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e.邑人奇之

4.下列句中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b.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c.父/利其然也

d.餘聞之也/久

5..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並注音釋義。

6.翻譯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7.回答問題。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有何特徵?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用原文歸納回答。

(3)開頭介紹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麼?

(4).作者為什麼要詳寫方仲永才能初露時的情形?

(5)聯絡全文,說說本文闡述了乙個什麼道理?

五.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文中加粗的詞。

①中不:________

③引顧: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文言文複習

傷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

七年級語文下文言文總複習

七年級 下 文言文總複習練習 第一單元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七年級下文言文練習

三十二 一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