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古典詩句的結句技巧之一以景結情

2021-03-04 09:59:51 字數 3482 閱讀 8261

以景結情,是詩歌結句的一種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結束詩句,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可以使讀者從景物描寫中,馳騁想象,體味詩的意境,產生韻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概念舉隅

如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最後兩句寫山上望見實景,映襯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

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詩人敘事時只寫淫樂不寫敗亡,這種以景結情的手法餘味無窮,耐人尋味。

再如王昌齡《從軍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詩前三句均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麼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來表現「不盡」呢?詩人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忽然出現乙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

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對此,你會生出什麼感想?是無限的鄉愁?

是立功邊塞的雄心和對於現實的憂怨?許渾《謝亭送別》中「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末兩句,上句極寫別後酒醒的悵惘空寂,結句卻並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開寫景。這種借景寓情,以景結情,比直抒別情更富感染力,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鏈結高考

在上海高考卷中,近年兩次考題涉及到這一表達技巧。2023年要求閱讀明朝詩人杜庠《赤壁》詩:「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

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裡已無吳。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

」完成下題: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合全詩,從乙個角度(如景與情的關係)寫一段鑑賞文字(80字左右)。此題是鑑賞題,要注意尋找切入點,不過題幹已作了提示:

景與情的關係。這一提示實際上告訴了你如下資訊:從末句的位置看,是以景結情;從抒情方式看,是借景抒情。

因此必須弄清楚為什麼寫景,景中含有怎樣的情。在分析前六句的基礎上,再看尾聯,詩人從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興感的眼前風物,不堪回首是傷感於歷史的變遷和現實的荒涼。三國英雄今安在,蘇子泛舟何處尋。

面對荒磯鷗鳥、衰草寒煙,多情善感的詩人撫今追昔,感慨萬端,更兼仕途失意,生活坎坷,命運乖舛,一腔憂思愁緒向誰說,以景結情,詩人的百般感觸盡在不言中,也給全詩籠上了一層由歷史的滄桑感、宇宙的蒼涼感和人生短暫渺小的空虛感相交織的悽愴意緒。

2023年上海春考卷要求閱讀宋詞《喜遷鶯·端午泛湖》:「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

鬥巧盡輸年少,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

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

歸棹晚,載荷花十里,一鉤新月。」回答:結尾的描寫與前面的熱鬧場景截然不同,這樣的寫法好在**?

從全詞的位置上看,在結尾處,且是描寫,屬於典型的「以景結情」的寫法;從題幹的提示語「與前面的熱鬧場景截然不同」得知是「寂靜」的場面,自然是「動靜對比」。如果不知道「以景結情」的表達技巧,此題的回答就不完整。

【練習鞏固】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這首詩尾聯在寫法上與前三句有什麼不同?請簡要分析。

2.閱讀明代夏完淳《即事》,完成下面題目。

即事夏完淳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此詩尾聯在表情達意上有何特色?

答案與解析:1.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誼。

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和懲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劉士元衝突,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後來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達縣)司馬。元和十年,白居易上書,請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結果得罪權貴,被貶為江洲司馬。上面這首詩,就是元稹在通州聽到白居易被貶的訊息時寫的。

詩的中間兩句是敘事言情,表現了在乍一聽到這個不幸訊息時的陡然一驚,語言樸實而感情強烈。詩的首尾兩句是寫景,形象地描繪了周圍景物的暗淡淒涼,感情濃郁而深厚。

元稹貶謫他鄉,又身患重病,心境本來就不佳。現在忽然聽到摯友也蒙冤被貶,內心更是極度震驚,萬般怨苦,滿腹愁思一齊湧上心頭。以這種悲涼的心境觀景,一切景物也都變得陰沉昏暗了。

於是,看到「燈」,覺得是失去光焰的「殘燈」;連燈的陰影,也變成了「幢幢」──昏暗的搖曳不定的樣子。「風」,本來是無所謂明暗的,而今卻成了「暗風」。「窗」,本來無所謂寒熱的,而今也成了「寒窗」。

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滲透,連風、雨、燈、窗都變得又「殘」又「暗」又「寒」了。「殘燈無焰影幢幢」、「暗風吹雨入寒窗」兩句,既是景語,又是情語,是以哀景抒哀情,情與景融會一體、「妙合無垠」。

詩中「垂死病中驚坐起」一語,是傳神之筆。白居易曾寫有兩句詩:「枕上忽驚起,顛倒著衣裳」,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貶謫、前往江陵上任時寫的,表現了他聽到送信人敲門,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來信的情狀,十分傳神。

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驚」,寫出了「情」──當時震驚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則寫出了「狀」──當時震驚的模樣。如果只寫「情」不寫「狀」,不是「驚坐起」而是「吃一驚」,那恐怕就神氣索然了。

而「驚坐起」三字,正是維妙維肖地摹寫出當時陡然一驚的神態。再加上「垂死病中」,進一步加強了感情的深度,使詩句也更加傳神。既曰「垂死病中」,那麼,「坐起」自然是很困難的。

然而,卻驚得「坐起」了,這樣表明:震驚之巨,無異針刺;休戚相關,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誼之深,於此清晰可見。

按照常規,在「垂死病中驚坐起」這句詩後,大概要來一句實寫,表現「驚」的具體內涵。然而卻偏偏來了個寫景的詩句:「暗雨吹風入寒窗」。

這樣,「驚」的具體內涵就蘊含於景語之中,成為深藏不露、含蓄不盡的了。對白氏被貶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憤懣,還是悲痛?全都沒有說破,全都留給讀者去領悟、想象和玩味了。

2.[難詞注釋]即事:以當前事物為題材的詩,稱「即事詩」。角:

即軍中畫角。縞素:孝服。

作此詩時,詩人之父母抗清失敗殉國。戈船:指抗清義軍的水師。

胡笳:古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管樂器。

[創作背景]〈即事〉共三首,是於順治三年(1646)參加抗清義軍後所作。這裡選了其中一首。當時南明都城南京已為清軍所破,魯王逃亡下海,的父親也兵敗殉國,他是懷著極其悲憤的心情寫成此詩的。

[內容評析]詩的起筆即化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語,點明主題,並以感情急切、激憤的「情何極」、「氣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壯激越的基調,表達出誓滅清人,恢復明朝的強烈愛國情感。接下來由情入景,寫道:雄勁的風中,傳來軍中清遠的號角聲;血紅的落日裡,飄動著鮮豔明亮的戰旗。

我穿著素白的喪服,決心為國雪恥,為父報仇;駕著堅固的戰船,在煙波浩渺的太湖裡與敵人決一死戰。這壯闊的景色,托出了雪恥復國,生死決戰的激烈情懷!末尾通過胡笳聲聲,月色清冷,滿城淒涼的景象描寫,帶給人無限的悲慘和淒涼。

詩之一三聯直抒抗敵復國之志,二四聯描寫雄豪悲壯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詩歌頗具特色的連環映帶、交綜流走的氣韻,最便於表達詩人內心的鬱鬱不平之氣和銘心刻骨的家國之恨。而「一片月臨城」的以景結情,更使詩意開闊,思入微茫,彷彿可見詩人的復國之志和家國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於天地之間。

古典詩歌鑑賞表達技巧之描寫手法教案

古典詩歌鑑賞表達技巧之描寫手法教案太子頭上的 教學目標 鑑賞古典詩詞的描寫手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與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例題了解古典詩詞的描寫手法,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教學方法 例析與訓練結合 教學課時 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內容 一 匯入新課 情景設入法 林海的 琵琶語 同學們聽了這首曲子的...

詩歌鑑賞之表達技巧

尋找規律 表達技巧類試題如何審題和答題 一 審題 表達技巧題的審題有 五審 一審題型 明考型 點明某種技巧鑑賞,暗考型 只說表達技巧而不說哪一種 二審區間 是區域性還是整體 三審角度 大角度 還是 小角度 四審數量 答乙個還是多個 五審答法 是只判斷還是分析鑑賞 從近年考生答題失誤看,最重要的是審角...

詩歌鑑賞表達技巧之結構技巧

所謂 詩歌結構 是指詩人對作品內容的組織安排。體現在人 事 場景的布局,區域性與整體的協調,首尾的照應,段落的過渡,線索的安排,詳略虛實的設計,時空動靜的排程等等。出題者常以 結構 為抓手,引導考生進入審美境界,體會詩人的匠心睿智。詩歌整體結構的把握,既涉及詩歌寫作的構思,又涉及詩歌即景抒情 由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