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因思而變》有感

2021-03-04 01:01:44 字數 5495 閱讀 9528

作為一名真正的教師,不但要有堅定的教育信念、執著的教育理想和充盈的教育激情,還要對教育和教學的本質有深刻的體悟和理解。因此,對於讀書我從來不敢怠慢,一有時間便隨手拿起一些教育理論的名著、週刊等來滋養自己的靈魂。

最近學校訂的,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半月刊《人民教育》深深地吸引了我,裡面很多教育理念、教育原則讓我受益匪淺。其中2010.24版裡面的一篇文章《人因思而變》,明晰了我自己的成長之路。

作者的核心理念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更有效的做法在於引起他思想,促進他思想。乙個樂觀的假設是:

如果教師們都在積極主動地研究和發現自己的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學實踐,那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課堂教學改革都可以有乙個理想的預期。」

文章有理有據地闡述了,作為教師為什麼要思考,思考什麼和如何有效思考三個問題。解答了我心中一直一系列的疑惑:對於教師專業成長,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是教師要不斷自我反思,可是反思什麼,如何有效反思,我心中一直找不到確切的答案?

看了《人因思而變》,豁然開朗。

為什麼要思想,這裡的思想,我理解為思考,反思之意。作者把現在教師歸納為以下三種:一種是體力密集型,起早貪黑,加班加點,付出了很多的體力,但動腦子不夠,想得不充分,老師辛苦學生受累,人就可能瞎忙了。

一種是技術密集型,他們方法多、手段多,但自己沒有想過為什麼選擇這些方法和手段,因而也就缺乏運用方法的手段和各種方法的內在自洽,有的人批評這樣的教師為「思路不清方法多,方向不明幹勁足」。還有一種是智慧型密集型,他們總在不斷地質疑,又總在不斷地體悟,在質疑中改進,在體悟中創造,聰明地幹活,成功而有效地工作。細心留意觀察我們周邊的同事何嘗不是這樣。

故我們教師常常要思想,我們需要讓思想成為行動,從體力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向智慧型密集型轉型。

思想什麼?我們的思考,反思物件是什麼呢?作者如此回答:

教師的思考首先還是要切近自己的工作,切近自己的實踐,做一番改善實踐的思考和研究,並在研究中改善自己的實踐。其次,是要把自身納入思考的範圍和物件,研究自己一番,改善自己一番,發展自己一番,研究自己不僅為了發展和實現自己,同時也為了解和接納自己,以謀求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尋找教學勇氣。審視時代,社會、家長、學生和學校帶給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

教師被寄予專業工作者的厚望,要獲得專業工作的權力,體現專業工作的尊嚴,沒有對教育生活的深入研究是難以實現的。

如何有效地思想?有了專注的思想物件以後,我們要怎樣來提高思想的有效性?作者從「經驗之思」,「反思之思」,「教育哲學之思」,「 模擬之思」四個方面進行了概述,四個方面,我覺得循序漸進,針對不同發展層次的教師,進行不同層次的反思,同時各種反思又相互作用。

比如,經驗之思是我們年輕教師的當務之急,通過對自己教學經驗的反思來促進自己的提高;反思之思是頗有資歷的教師要則重的,對自己的反思再進行質疑反思,從而完善自己的認知,更貼近客觀事物;教育哲學之思卻促進經驗豐富的教師提公升到專家的層面;而模擬之思令我們可以將教學溶進生活,在生活中提煉教學方法,做個生活、工作中的智者。

對於「經驗之思」,作者持這樣的理念:「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滿足於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因些,經驗之思是我們年輕教師的當務之急,是提自身教學水平唯一途徑。

對於「反思之思」,作者說:「經驗是基礎,經驗是重要的,但未經反思的經驗可能是膚淺、狹隘和錯誤的。如果說經驗的物件是行動和行動結果,經驗的目的在於認識其間的關係,獲得初步的經驗的話,反思的物件則是經驗。

反思的目的在於審視和批判經驗,使經驗變得合理而有效。我們可以把改造經驗的思考看成反思經驗之思。」還舉了乙個,我們熟識又經典又通俗易理解的例子:

如果我們把「天不過井口那麼大」看成青蛙的經驗,要改造這一經驗,從井裡跳出來己觀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現在的問題是,青蛙何以想到跳出井口?在這裡,小鳥就成了推動者,是小鳥的「天大得很」引起青蛙對原有經驗的懷疑。

我們不把小鳥看成正確意見的提供者,因為小鳥也未必指導真正的「天」,這裡的小鳥只是不同於青蛙原有經驗的新經驗提供者。由此看反思的條件,反思需要「小鳥」提供不同經驗的刺激和對照。定位不同經驗的提供者,我們可以說,書本是「小鳥」,周遭世界的新事件是「小鳥」,周圍他人的不同意見也是「小鳥」,自我的批判意識帶來的不同發現也是「小鳥」……。

要改造我們的經驗,需要尋找自己的「小鳥」。要促進他人進行經驗改造,我們又要成為善於促進他人反思的「小鳥」。僅有「小鳥」的新經驗遠遠不夠,在小鳥的「天大得很」面前,如果青蛙堅持「我坐在井裡,天天看到天,我是不會錯的」,它就不會跳出自己的「井」,也就難以對原有經驗保持審視和批判的態度。

要反思,就需要想一想「我天天坐在井裡,會不會錯」。和很多老師交流,我們常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這樣教?

」一些老師答案是「我們一直這樣教」,「教參上就建議這樣教」,對於這樣的回答,同樣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一直都這樣教,就一定合理嗎?」「教參上的教法就沒有問題嗎?

」……這告訴我們,要改造自己的經驗,還需要對原有經驗保持開放。

教育哲學之思,經驗之思和反思之思固然重要,但對為什麼要運用這些經驗,如何統帥自己的經驗的思考更為根本。我把對教育根本問題進行終極的價值追問看成教育哲學之思。比如,天天和學生打交道,我們不妨問一問什麼是學生?

學生學什麼?教師教什麼?對這些問題進行追問,我找到了這樣的答案:

狹義的學生是在學校裡,在**和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學習生存的本領,獲得生活的智慧型,體驗生命的意義、價值和尊嚴的人;學生到學校裡來是學「生」的,而不是學「考」的;教育是「育人」的,而不是「育分」的。想清楚這樣的問題,我找到了教什麼和學什麼、怎麼教和怎麼學的內在依據,從此開始腳下有根、心中有魂的教師生活。這也使自己找到了統領各種經驗和各種方法技術的「帥」。

模擬之思採用聯想和模擬的思維方式,是由此及彼的思考。在日常教學中,常見的模擬方式是先提供一種比較性材料,這種比較性材料與新學習材料具有某種相似或相反的性質,它對學習新材料有「提供基礎,搭設橋梁」的作用。如,學習電流從高壓流向低壓,可以先提供水從地勢高的地方流向地勢低的地方的材料和經驗,通過模擬,辨別異同,理解新的學習材料。

模擬之思拓展了教師專業成長空間,開闢了工作學習生活一體化的成長道路,使我們可以從萬事萬物中領悟生活和教育。同時,模擬的方式也提供了教育表達和理解的一種更為生動的樣式——教育故事和教育隱喻。

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今後我也要常常作「經驗之思」、「反思之思」、「教育哲學之思」、「模擬之思」,爭取早日成為名專業的,出色的人民教師。

人因思而變

陳大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更有效的做法在於引起他思想,促進他思想。乙個樂觀的假設是:如果教師們都在積極主動地研究和發現自己的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學實踐,那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課堂教學改革都可以有乙個理想的預期。

一、為什麼要思想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思想形**的偉大,贏得人的尊嚴。

教師生活在學生中間。因為學生個性豐富多彩、處於未定型的生長變化中,這使教師的工作情境充滿了複雜性和流變性。所以,教師必須研究自己的實踐情境,根據具體的實踐情境做出比較、判斷和選擇,這樣的過程就是讓思想成為行動,動腦子做研究的過程。

讓思想成為行動體現了一種負責的態度: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也對教育負責。從這種意義上,教師不是要不要成為研究者,而是本身就應該是研究者。

和老師交流,很少不說自己辛苦,不說自己忙的。教師為什麼忙?主要原因是社會、家長、學生和學校帶給教師壓力越來越大,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有的要求未必合理)。

但除了這樣的原因,也有我們自身的原因。我們可以把教師的勞動分成這樣幾種型別:一種是體力密集型,起早貪黑,加班加點,付出了很多的體力,但動腦子不夠,想得不充分,老師辛苦學生受累,人就可能瞎忙了。

一種是技術密集型,他們方法多、手段多,但自己沒有想過為什麼選擇這些方法和手段,因而也就缺乏運用方法的手段和各種方法的內在自洽,有的人批評這樣的教師為「思路不清方法多,方向不明幹勁足」。還有一種是智慧型密集型,他們總在不斷地質疑,又總在不斷地體悟,在質疑中改進,在體悟中創造,聰明地幹活,成功而有效地工作。現在,我們需要讓思想成為行動,從體力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向智慧型密集型轉型。

二、思想什麼

尼采曾經說過:「為什麼我知道的比他人多,我究竟為什麼這樣聰明?我從來沒有想過那些不成其為問題的問題——我從未浪費過我的精力。

」人生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人生充滿了選擇和放棄。什麼東西都要不可能,同樣,什麼東西都想也是痴心妄想。於是乾脆放棄一些東西,不去想不是問題的問題。

但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放棄上,什麼都不想也不可能聰明。現在的問題是,一些教師思考的東西大多無關教育,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教師思考教育以外的事物和學問,可以說是乙個好的思想者,卻並不是乙個好的教育思想者;有的把教育以外的個人和家庭生活考慮得十分周到,對教育卻無動於衷,放棄了思考的責任和義務。

教師被寄予專業工作者的厚望,要獲得專業工作的權力,體現專業工作的尊嚴,沒有對教育生活的深入研究是難以實現的。因此,教師的思考首先還是要切近自己的工作,切近自己的實踐,做一番改善實踐的思考和研究,並在研究中改善自己的實踐。其次,是要把自身納入思考的範圍和物件,研究自己一番,改善自己一番,發展自己一番,研究自己不僅為了發展和實現自己,同時也為了解和接納自己,以謀求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尋找教學勇氣。

三、如何思想

教師有了思想的積極性和專注的思想物件以後,我們需要研究思想的有效性。

1.經驗之思

對於教師專業成長,我們耳熟能詳的是波斯納的教師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對於這個公式,人們關注較多的是反思,因為大家知道波斯納對此的陳說: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滿足於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問題是:要反思的經驗從何而來?我們又如何獲得經驗?

這裡就涉及對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用作名詞,經驗是一種結果,它是經歷某事以後獲得做某事的知識和技能;用作動詞,經驗是一種行動,它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可以說,經驗和思想具有一定的同一性,經驗的過程就是思想的過程。

獲得經驗需要實踐,但有實踐未必能獲得經驗。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工作三四年的老師比有些工作

一、二十年的老師更會教書。對那些工作了很長時間依然缺乏有效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觀察,我們會發現,儘管他們有形成經驗的豐富材料——「行動」和「結果」,但他們缺乏建立「行動」和「結果」之間聯絡的主動性。由於缺乏獲得經驗之思,他們既沒有從教學經歷中獲得「教」的知識與技能以改進自己的教;也沒有「學」的思考以獲得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的經驗。

獲得經驗需要主動進行獲得經驗之思,這可以說是教師成長的乙個基本的條件。

(二)反思之思

經驗是基礎,經驗是重要的,但未經反思的經驗可能是膚淺、狹隘和錯誤的。如果說經驗的物件是行動和行動結果,經驗的目的在於認識其間的關係,獲得初步的經驗的話,反思的物件則是經驗。反思的目的在於審視和批判經驗,使經驗變得合理而有效。

我們可以把改造經驗的思考看成反思經驗之思。

如果我們把「天不過井口那麼大」看成青蛙的經驗,要改造這一經驗,從井裡跳出來己觀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現在的問題是,青蛙何以想到跳出井口?在這裡,小鳥就成了推動者,是小鳥的「天大得很」引起青蛙對原有經驗的懷疑。

我們不把小鳥看成正確意見的提供者,因為小鳥也未必指導真正的「天」,這裡的小鳥只是不同於青蛙原有經驗的新經驗提供者。由此看反思的條件,反思需要「小鳥」提供不同經驗的刺激和對照。定位不同經驗的提供者,我們可以說,書本是「小鳥」,周遭世界的新事件是「小鳥」,周圍他人的不同意見也是「小鳥」,自我的批判意識帶來的不同發現也是「小鳥」……。

要改造我們的經驗,需要尋找自己的「小鳥」。要促進他人進行經驗改造,我們又要成為善於促進他人反思的「小鳥」。

讀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有感

讀了當代教育家康岫岩所著的 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讀後頗受啟發。在這本書中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 生命因教育而精彩。在學校的教育中,教師的生命面對學生的生命 教師的教育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生命發展的質量 學生素養的水平體現教師生命的價值。的確,當教師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業中時,這個生命本身的內涵將會因...

詹姆斯創造歷史NBA因他而變

作者 海外星雲 2010年第21期 面對接踵而來,愈發惡毒的批評和攻擊,邁阿密熱火前鋒lbj詹姆斯真的很難高興得起來。但,他真的應該要開心一點。不管是巴克里罵他是 蠢蛋 加 自大自戀狂,還是騎士老闆丹吉伯特直接挑了罵他 混蛋 不論是大帝喬丹 大鳥柏德 魔術詹森說的。他們絕不會去跟偉大的對手成為隊友,...

讀《靜夜思》有感

一本散發著墨香的語文書放在我的面前,我好奇地拿起來翻閱著,呵!一篇篇文章多麼生動優美,特別是 靜夜思 這首詩,深深地吸引了我。靜夜思 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寫的是詩人李白常年漂泊他鄉,心裡充滿愁緒。這時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李白朦朧中看去,床前地上鋪了一層白霜,心中一驚,定神再看,原來是月光照在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