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有創操作分級管理制度

2021-03-04 00:43:18 字數 1112 閱讀 1122

第一條分級管理範圍應包括各類手術、麻醉、介入診療等有創操作專案。

第二條各科室實行手術分級管理範圍應與其技術能力匹配,並符合我院已核准的相應診療科目。

第三條醫院手術管理職能牽頭部門為醫務科,由醫務科會同科室更新各科室的手術許可權目錄,各級醫師的授權、定期技能評價及資格變更,審定新技術的療效、安全性、可行性等。

第四條各科室按照醫院制定的手術級別、准入管理、執業醫師手術授權管理及手術分類細則等相關規定開展工作,嚴格執行重大、疑難、毀容致殘、特殊身份病人等特殊手術的審批和申報程式。各類探查性(如:腹部、腹部等)手術原則上應由副主任醫師承擔。

第五條各科室必須在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前提下,根據醫師的技術資質(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及其實際能力水平,確定該醫師所能實施和承擔的相應手術的範圍與類別並報醫務科及分管院長審批授權。每三年醫務科要組織對醫師進行一次技術能力再評價與再授權,授權根據實際能力提公升而變,不隨職稱晉公升而變動。

第六條對外聘及脫離本專業臨床工作 1 年以上的外科醫師,應由醫務科對其技術能力和資質進行再評價與再授權後,方可從事臨床診療活動。

第七條對於開展如人體器官移植等類的重大/特殊手術(診療技術),必須獲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的資格後方可開展。

第八條嚴格執行中等以上手術必須進行術前討論的管理措施,手術者及麻醉師須參加討論。術前討論應包括:診斷、手術適應症、手術方案及麻醉的選擇、術中醫療風險以及手術後併發症的防範措施等內容。

第九條各級手術醫師應尊重病人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由手術者(或第一助手)向病人(或委託授權人)及其家屬就病人病情、手術方式、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及可採取的措施等進行充分、明確的術前告之,並有簽字認可。

第十條如果手術過程中手術方式因故需要變更時,需要向其親屬(或委託授權人)交待並獲得簽字同意後方可進行。對病人實施新開展的手術技術須徵得病人(或委託授權人)及其家屬同意。

第十一條手術/或有創操作記錄應由手術者(或第一助手)負責在術後 24 小時內完成書寫,詳細記述手術過程、術中病理大體所見、術中出血量、病理標本的採集與送檢等情況,附有必要的圖示說明,必要時可有影像記錄;術後首次病程錄應由由手術者(或第一助手)負責在術後 8 小時內完成書寫,除記述手術的重點內容外,還應記錄對術後併發症預防、標本去向等項內容。

第十二條未按上述規定執行,造成不良後果的按相關管理規定進行處理。

手術有創操作分級管理制度

十為確保醫療安全和質量,加強我院各級醫師的醫療技術分級管理,根據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參照衛生部醫院等級評審要求及 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年 月 日 制定本制度。第一條 手術 有創操作 分級管理 根據衛生部 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的醫療技術實行分類 分級管理規定,對我...

手術及有創操作分級管理

武威市中醫醫院 為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減少醫療糾紛,加強手術管理,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醫院管理評價指南 2008年 以及我院的具體情況制定本管理規定。一 手術及有創操作的分級 我院各臨床科室結合本專業具體情況,按手術的難易度 手術過程的複雜性 風險的大小以及我院...

手術及有創操作分級與分類管理制度

為了確保手術及有創操作安全和質量,加強我院各級醫師的手術及有創操作管理,根據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參照有關資料,制定本規範。一 手術及有創操作分級 手術及有創操作指各種開放性手術 腔鏡手術及介入 以下統稱手術 依據其技術難度 複雜性和風險度,將手術分為四級 一 四級手術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