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2021-03-04 00:14:11 字數 5268 閱讀 5341

其實我很喜歡看電影,但是總有些把電影當《故事會》看的感覺,或笑或哭,或感動,或鬱悶的跟著鏡頭進入別人的生活個把鐘頭後,關機,繼續自己無聊的日子。並沒有想過去寫下那些電影帶給我的思考。最近突然有了衝動,想細細的品味一下那些美麗的畫面後留給自己的感動。

不為什麼,或許為了讓自己重新嘗試有大腦的生活。

《放牛班的春天》,法國電影,充滿天籟童聲,充滿溫情,讓你靜靜流淚的電影。但是我卻在眼淚落下後,變的羞愧,因為整部**,其實都是乙個自私孩子的美夢。

讓我們來看一下影片中的那些人物。

馬修老師:乙個其貌不揚,內心善良,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在多年顛沛流離仍然無法在**上取得成就後,來到「池底學校」當老師,面對一群無法無天的問題兒童,選擇了用**來感化他們,在**的感召下,孩子們內心中陽光的一面慢慢呈現,但他最後卻被無能而殘暴的校長趕走。

其實馬修老師就是乙個臆想中的理想父親形象,他對我們很好,允許我們犯錯,從不用粗暴的手法來對待我們的胡鬧,善於發現我們的優點與潛力,並且鼓勵我們,指導我們。但是他卻不是乙個成功人士,只是芸芸眾生中極平凡,極普通的那乙個。這樣的父親,一方面會讓我們的童年充滿溫情,另一方面卻又不會帶給我們壓力,我們不用擔心處於他的陰影之下,多年以後,已經功成名就的指揮皮埃爾回鄉後初見同樣兩鬢斑白的佩皮諾時,已經忘記了那個謝頂老頭的名字。

這說明自私的我們把他的那些春風化雨都視做理所當然,無需報答,那些其實改變我們生活的重要時刻,在成功後已經被漸漸遺忘,我們記得有那個人,但是我們卻已忘記他所做的一切,這樣我們才能驕傲的告訴自己,我所取得的所有榮譽,都是靠我自己,我不欠任何人。這樣我們就不再需要感恩。

校長:乙個混在校長職位上只知道作威作福的混蛋。他其實就是黑傑克在《搖滾學校》中說的「當家」的化身。

他時時刻刻都在將自己的權力運用到極致,在他的天地中,你只能選擇服從,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馬修老師剛到學校時,見面幾句話,就將他的性格暴露無遺,比如回話時候要加上校長大人。校工受傷時,他毫不動情,甚至懷疑流血的老頭是在裝可憐。

在他的世界,無所謂善,無所謂美,只有利害關係,對我有利的,就是好的,對我有威脅的,那就是壞的,是絕對不允許的。他代表了我們對主流社會的恐懼和蔑視。我們小心翼翼的生活著,防備他的「犯錯,處罰」原則,但是私下裡我們用最惡毒的語言攻擊他,偷他的錢,燒他的房,不屈的與其鬥爭。

雖然這鬥爭是破壞,但是只要能讓他焦頭爛額,大發雷霆,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皮埃爾的媽媽:美麗優雅的單身母親,讓可憐的馬修老師愛過痛過,最後尷尬的坐在街頭的咖啡桌邊目送她搭上那機械師的汽車遠去。這也是我們潛意識中的母親形象,美麗,並且永遠美麗,無條件的愛我們,為我們含辛茹苦,我們認為母親只是屬於我們自己,所以,在片中,其貌不揚的老好人馬修老師只能單相思。

因為平凡普通的馬修只能像父親一樣的對我們,但是不能真的成為我們的父親,他的相貌,他的職業都不配真的成為我們的父親。因為,他實在太平凡了,自命不凡的我們拒絕這樣的人,但是我們不拒絕他像父親一樣的愛護我們。其實沒有人可以做我們的父親,最後母親為了我,把自己喜歡的機械師也放棄了,一生孤獨終老。

捍衛了我們心目中聖母般的貞潔形象,可是我們呢?直到母親去世才回到故里,這之前,我們真的還記得媽媽嗎?我們是否體會到她為了我們放棄了太多的幸福,這樣是否公平呢?

皮埃爾:電影的中心人物(首先他引出整個故事,另外,請注意合影的時候他在**中的位置,正**),「天使面孔,毒蛇心腸」,那位離開的老師這個評語前半句真實,後半句就有些惡毒了。他只不過是個敏感,自尊,些許自閉的孩子,就如我們一樣。

既然得不到「當家」的讚揚,那就成為同類的偶像,將創造力化為破壞力,蔑視一切主流價值觀,包括真的,善的,美的,為了反抗而反抗。固執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他和我們一樣,因為害怕被拒絕,不會主動的去要求什麼,但是我們會為自己喜歡的事務偷偷努力,如果被人讚賞,則會更專心的去學習,因為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我有能力會做到最好。他和人的相處都是平等的,包括馬修老師,並不會因為他是改變自己的伯樂而過多接觸,他永遠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一方面因為他的清高,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的敏感多疑,他認為「他人即地獄」,甚至對自己的母親也不是完全信任,影片中當壞孩子孟丹造謠侮辱他的母親時,他毫不畏懼的迎上去和比他高大許多的孟丹廝打起來,但是,接著他就跑出了學校,在母親工作的餐館外冒雨凝視,為什麼他不走進去呢?

因為他想做乙個觀察者來偷偷確認他母親沒有做那些傷風敗俗的事情,他做出這樣的舉動也是值得原諒的,畢竟他是乙個私生子,在他的成長歷程中,各種風言惡語,造謠中傷一定沒有停止過,這是他一生都沒有解開的結,甚至功成名就之後,因為對別人的不信任感,他選擇了獨身(參加母親葬禮時孤單一人)。當他發現馬修老師愛慕他的母親時,他從樓下扔出了墨水瓶,警告馬修老師不要再接近。是的,他不希望任何人接近他的母親,這會傷害到他的自尊。

影片結束時,馬修孤單的走出校門,皮埃爾只是和其他孩子們一起扔下紙飛機,並沒有更多的表示,因為他是皮埃爾,因為他是我們。

佩皮諾:他代表了我們的童年印象,傻乎乎的小孩子,但是還喜歡耍點小聰明,考試的時候,故作老套的跟鄰桌套近乎,卻得到乙個5+3=53的答案。是啊,這就是我們的童年,被人欺負不知道如何解決,只有等待長輩的救助,自己認定的希望就會永遠等待。

在**裡,他位於第一排的正中間,正好在皮埃爾的下方,暗示著那是乙個過去的皮埃爾。讓過去的皮埃爾跟隨馬修老師離開學校,正好能滿足我們虧欠馬修老師的地方,畢竟有乙個孩子跟你走了,把你當作父親,同時,這也提醒我們,其實我們也需要乙個父親,但是我們不敢或者不願承認,只有懵懵懂懂,不通世故時,我們才會安享最樸實無華也是最真的世間大愛。

體育老師:乙個哥哥,雖然有時候會修理我們,但是關鍵時刻他會站出來保衛我們,比如面對孟丹,他會說:「不服氣來找我!

」。發現三個孩子和馬修老師在廁所的時候也會嚴厲警告馬修老師。沒有柴火洗澡時,他幫我們偷校長的,當馬修老師被趕出學校的時候,也是他去揭露校長的醜行。

總之這是乙個替我們出頭的不愛說話的大哥。

校工:乙個被我們欺負的老好人,可以讓他出醜緩解我們的壓力。

看完這些,你是否和我一樣,發現整部影片都是乙個自私孩子的夢呢?因為所有的情節,所有的人物設定都是以皮埃爾來設定的,只有他的幸福與自由,別人的生活全部都是他的陪襯,所以我得出這個結論,如果你們要說那句馬修老師對體育老師的話:「你怎麼只看到骯髒黑暗的一面?

「我也要用體育老師的那句話說:「在這?是的!

」其實觀影之前,看它的劇照已經可以隱約嗅出一絲《春風化雨》(《死亡詩社》)的氣息來。一群頑劣成性的學生,一位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教師,再加上乙個或幾個頑固不化,粗暴**的學校領導——這樣的人物組合幾乎已經形成了教育題材電影的乙個固定的內在結構——所以有人說這電影「古典」、「傳統」。但是導演出色地運用了**來作為影片的主要表現手段,從而使法國人特有的優雅浪漫,在這樣一部幾乎完全遵循傳統套路的、中規中矩的電影中,依然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如果說《春風化雨》帶給觀眾的第一感受是心靈的震撼,那麼我以為《放牛班的春天》給人的第一感受則是心靈的沉醉:孩子們清澈的眼神,甜美清亮的童聲合唱,以及悠揚的歌聲中放飛的童心、夢想、感激、懷念……這一切無不美得令人動容。

此外,非常有趣的是,由於這個學期開始上教育心理學,我在影片中看到了如果是放在從前,自己絕不會注意的一點:那就是行為主義者與人本主義者的對立:)以中文系學生的眼光來看,可能只會看到校長習慣性的咆哮如雷加大棒政策與clement mathieu學監的溫和詼諧、善良寬容這兩種作風、兩種人格的鮮明對比,但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這實際上還反應了兩種教育理念、兩種心理學流派的對立。

以「行動——反應」為口號的校長自然代表著刻板冷酷的行為主義者,頻繁而花樣繁多的懲罰措施便是他的強化手段。為了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反應,這種強化是非常及時而有力度的——校長在懲罰犯錯的學生時,其態度可說是雷厲風行、不遺餘力。刺激-反應的聯結當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結果表現出來就是學生在校長面前噤若寒蟬,規規矩矩彷彿機械人,而在校長背後則是放肆搗蛋無所不為;並且,當面被壓抑得越厲害,轉過身來作為一種報復,也就更加地恣意妄為。

行為主義者的做法之弊端也在這一生動的案例中暴露無遺,那就是將人視為動物,僅僅進行簡單的、刻板的行為訓練,而無視人豐富的內心活動和情感因素。話說回來,僅以行為主義的標準來衡量的話,校長的教育手段也頗多可指摘之處,最大的問題在於他的強化只著重於負面懲戒而忽視正面鼓勵,永遠只把眼睛釘在學生所犯的錯誤上,對他們的淘氣頑劣行為極度敏感,而對他們的正確反應熟視無睹,更遑論及時加以引導,促使其轉化為積極反應。學生們無時無刻不被告誡著不許這樣做,不許那樣做,卻沒有人來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怎樣做。

所以,即使是典型的行為主義者,肯定也會對這個校長的教育方法大搖其頭的,因為他太缺乏建設性精神了。當然了,影片本來也就是要把他塑造成乙個庸碌小人來做clement mathieu學監的陪襯,我們不必對他抱太高期望。

相比之下,clement mathieu學監便是春風化雨的人本主義者了:)他與校長的最大區別在**呢?我想主要還在於他將學生當成同自己一樣的,有血有肉有尊嚴的活生生的人來看待,會在滿足學生作為正常人類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引導教育。

讓我們來看看馬斯洛提出的人類七大基本需要中,clement mathieu幫助學生實現了哪幾點。首先是安全需要:雖不能說他將學生完全從校長的淫威下解脫出來——某種程度上他自己也是這種淫威的受害者——但至少他在心理上總是站在學生一邊,並竭力為犯錯的學生尋求庇護,保護他們不受傷害:

因此,他首先是乙個能給予學生安全感的老師。歸屬與愛的需要:他給予弱小而無依無靠的pépinot更多的關愛,到最後幾乎完全充當了父親的角色。

尊重的需要:當發現校長的十萬法郎是corbin所偷時,他詢問了原因;想要乙隻熱氣球的願望是意料之外的天真和單純,為此他不忍心打碎這個孩子的人生夢想,於是又一次成為了包庇窩藏「壞孩子」的「同謀」。審美需要:

這無需拿什麼特別的例子來多說,整部電影的核心事件——成立合唱團——足以凸現這一點。最後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集中體現在那個有著「天使臉孔」的**天才pierre morhange身上,可以說,完全是clement mathieu的慧眼識珠,為pierre morhange一生輝煌的**事業奠定了基礎,搭好了階梯,令他實現了原本無法想象的人生價值。

再說一點跟心理學有關的東西,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這個老題目。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對自己心目中的「好學生」和「壞學生」,無意識流露的態度會有多大的反差。課上,小pépinot因為答不出瑪麗莎內是怎麼死的而被罰抄答案一百遍。

課下,校長和藹可親地給了他最喜歡的乖孩子boniface餅乾的獎勵,說:「你知道瑪麗莎內是被槍決的吧?」boniface自信地說:

「是的,先生,就像拿破崙一樣。」校長十分尷尬。另一幕,clement mathieu在廁所裡堵住了偷他樂譜的學生,剛好被學校的老師chabert撞見。

clement mathieu想要大事化了,謊稱是在教學生合唱。chabert不相信,警告mathieu不要總是袒護學生。mathieu憤憤地說:

「你真是看什麼都覺得是壞事!」chabert轉過身冷漠地說:「在這裡嗎?

沒錯!」如果乙個老師認定自己的學生無藥可救,那麼自然學生的一切行為都是壞事,哪怕他們什麼都還沒有做,也很可能是在進行預謀策劃。這種防患於未然的心態一旦過了頭,勢必就要演變成羅森塔爾所說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可以想見,在老師的偏見與歧視之下,再天性純良的孩子,也極有可能成長為心理扭曲的人。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當引以為戒。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這個寒假學校要求我們班主任 放牛班的春天 作為一名教師,班主任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後來成了指揮家,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莫翰奇,乙個喜愛偷竊 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很孤傲,也很自卑,然而,馬修卻沒有因為他打架鬥毆而反覆懲罰糾纏,相反,卻敦促他回到合唱團。莫翰奇異乎尋常的 天分,在馬修的精心保護和培育下,常常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將美夢化為奇蹟。然而,因為犯錯誤,馬修還是適時而果斷地懲罰了他 去掉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篇一 愛心成就春天 觀 放牛班的春天 有感 作者 何夢嬌 放牛班的春天 這是一部 溫暖的電影。看完之後,我的心裡除了感動 敬佩,還有思考。不得不說,隨著日記本的開啟來到 池塘之底 看到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看到那凌亂吵鬧的場面,我非常同情馬修先生。如果換做是我,我可能沒有 勇氣開啟那扇教室的門 如果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