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如何成為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2021-03-04 00:11:01 字數 2752 閱讀 6829

如何成為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科技工作者是指現代社會中,以相應的科技工作為職業,實際從事系統性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產生、發展、傳播和應用活動的人員。可以說科技工作者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是科技知識和現代文明的傳播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骨幹力量。而如何成為乙個合格的科技工作者是提高生產力,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下面從三個方面就此問題展開討論。

一、 科技工作者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思維特徵?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我們科學認識的發展都是通過問題展開的,而如何才能提出有創新性切合重點的問題,則需要科學的思維。

在科學認識活動中,科學抽象和科學思維方法是同一認識過程中的兩個側面,科學思維是形成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的必要手段。科學思維包括邏輯思維,非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又稱理論思維。它是作為對認識著的思維及其結構以及起作用的規律的分析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只有經過邏輯思維,人們才能達到對具體物件本質規定的把握,進而認識客觀世界。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推理。邏輯思維方法包括分析與綜合、分類與比較、歸納與演繹、抽象與概括

非邏輯思維的反映形式和對經驗材料的取捨不是以常規的邏輯形式和方法進行,而是以一種異於常規的跳躍性、突發性、快捷性表現出來。非邏輯思維包括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靈感思維想象思維幾種型別。

托馬斯·愛迪生一生擁有1039項專利,這個記錄迄今仍無人打破。他就是給自己和助手確立了創新的定額,每10天有一項小發明,每半年有一項大發明。有一次他無意將一根繩子在手上繞來繞去,便由此想起可否用這種方法纏繞碳絲。

這就是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它往往表現為發明新技術、形成新觀念,提出新方案和決策,建立新理論。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統一,是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的統一,是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的統一,是潛意識思維和顯意識思維的統一,是逆向思維和正向思維的統一。

二、 科技工作者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知識結構

李政道博士說:「我是學物理的,不過我不專看物理書,還喜歡看雜七雜八的書。人們認為:在年輕的時候,雜七雜八的書多看一些,頭腦就能比較靈活。」

辨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的聯絡之中,這就說明對於乙個科技工作者來說,學習是構建乙個合理知識體系的過程,而在各個學科之間又存在著普遍聯絡與差別。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首先要有整體性,

首先知識結構具有整體性。一切事物都是有機的整體,知識結構與其它事物一樣,是乙個有機的整體,組成整體的各部分之間,都相互依賴、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如果知識結構只有數量的優勢,而沒有相互協調、配合融通,就很難產生知識結構的整體優勢知識結構的異動性。

知識結構本身就是發展變化的,它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止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在社會不發達的階段,知識結構相對而言較為簡單,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根據社會的需要,對知識結構應經常進行調整、充實、提高。如不更新知識,就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其次,知識結構要有有序性。從一般知識結構的組成來看,是從低到高,從核心到外圍的層次。由低到高是指從基礎知識到專業技術知識,直至前沿科技知識,要求知識由淺入深的積累,並逐步提高。

從核心到外圍是指在核心知識確立的情況下,將那些與核心知識有關的知識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構成乙個合理的知識結構,突出核心知識的中心作用。否則知識結構雜亂無章,主次不分,發揮不了知識結構的整體作用。

三、 科技工作者應該有什麼樣的心理品質

心理品質是指個體人格的優劣、健全及協調性.它包括個體在認知、情感和意志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動機、態度、性格及意志品質等.良好的心理品質主要有自信、樂觀、認真、勤奮、樂群、堅強、執著、開拓等。

由此可見心理品質不僅僅是指遇事後的反應,還包括個人情感、意志、興趣、能力、性格等。

良好的興趣習慣造就偉大的成功,學習是一項複雜的,長期的,艱苦的,大量的腦力勞動,很難想象乙個對某個領域沒有興趣的人,能在這個領域的研究中付出多少努力,就是被迫付出,也是學淺學不深,學表不學裡,而能在某個領域作出突出成績的都是對其有濃厚興趣的。

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畫,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裝置,使燈泡有高真空度。

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效能量好,但白金**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2023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

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2023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裡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裡,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

鍥而不捨堅持不懈是科技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意志品質,科學研究是個漫長的枯燥的過程,也是乙個不斷挑戰新問題的過程,科學研究可以說在乙個未知的領域不斷開創新的道路的過程,前路的未知以及各學科知識的綜合互動要求,都加大了科技研究者工作的難度,而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鍥而不捨,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是驅使科技工作者不氣餒不放棄的唯一動力。成大事者無一不是有著超於常人意志品質之人。

科技工作者是時代發展的先驅者,我們可以看到每乙個成功的科技工作者在他們的領域默默的打拼著,造福了一代又一代人,而我們上面所討論的科技工作者的思維特徵,知識結構以及心理品質,並不僅僅適用於科技工作者,在很多其他領域都需要這些的品質。

自然辯證法

論亨利的科學方 在歷史的長河裡,有無數多的科學家做出了偉大發現和發明,其中,約瑟夫 亨利也算是一位。亨利是美國十九世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和卓越的科學領導人,終生獻身於科學事業,歷時長達半個多世紀。在大部分科學技術史書本中,亨利幾乎是名不見經傳的,我們看到的是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麥克斯韋預言並證實了...

自然辯證法

第四章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1.如何理解科學的本質 客觀真實性 科學知識的客觀真理性,在於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所有的科學知識都堅持用物質世界自身來解釋物質世界,不承認超自然的 神秘的東西。科學事實 科學定律 科學假說 科學理論無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學實踐為基礎,要經受科學實踐的反覆...

自然辯證法感悟

學習 自然辯證法 的感悟 朱凱工程系機制專公升本二班 2011701189通過 自然辯證法 學習以及 教育 和影片,感到學了很多科學知識,如宇宙起源,宇宙大 哲學,轉殖,時間與空間,相對論。特別是 宇宙起源和宇宙大 影片時,我對宇宙有進一步了解,而且還開啟我的思維,我本來認為乙個事物會有乙個答案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