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了解你的孩子讀後感

2021-03-03 23:58:36 字數 2969 閱讀 3687

各位爸媽,你們了解你的孩子嗎?

中國的某教育學會曾做了一次測驗,請來了十位學生的家長,給每一位家長派發了乙份問卷,標題是:「你了解你的孩子嗎?」

1.最讓你小孩感到害怕的是什麼?

2.什麼是你孩子最喜歡玩的遊戲?

3.你小孩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麼?

4.你小孩喜歡自己的房間是什麼顏色?

5.誰是你小孩心目中的英雄?

6.你小孩在學校裡是「受歡迎的人」嗎?

7.你小孩在假期裡最想去**?

其中一位媽媽接過問卷,不禁抿嘴一笑,衝口反問道:「我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這可能嗎?」但正是這位信心十足的母親,第二天早上卻十分尷尬地承認,看來自己並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因為24個問題,她只答對了6題。

都說「知女莫過父,知兒莫過母」,我覺得父母應該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了。但是,我們在現實中看到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很多家長評價自己的孩子總是「不聽話、不懂事、管不了、沒轍、沒長大」,難道所有的孩子在父母眼裡都是「不聽話」的? 有那麼一句話:

「醫生講究對症下藥」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做好這第一任了解自己孩子最重要。

很多家長從來不與孩子溝通,總是以監視的手段了解孩子情況,關於這點有人做過乙個調查,清華、北大等一類名校學生的家長中,認為通過溝通而非監視走進孩子心靈的佔到了90%以上。溝通很重要,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更重要。然而,現在社會講究「男主外,女主內」孩子的學習,父母很少過問。

在美國,全美的父母提出了乙個口號:「今天你與孩子談話了嗎?」

要求父母多花點心思去觀察孩子,並且每次談話盡量不低於七分鐘;在觀察中不要帶有任何偏見和定論,目的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從對孩子的言談與行為的觀察,知道孩子的需要、興趣以及發展情況,從而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教育。

孩子為什麼叛逆?為什麼不聽你的話?為什麼討厭上課?為什麼還學壞了?.......

心理學家分析,每個孩子都有下列四種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讚賞;

4、在家裡有地位。

不聽話就是叛逆!!?

1. 過分干涉

過分干涉的教育方法會嚴重的導致各種親子矛盾的出現。在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的行為不要過分的干涉,尤其是想讓孩子順從自己的意願或者是讓孩子做某些事情的時候,還要特別的注意你所表達意思的語氣。多家長都習慣性的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不受重視和承認。

對待孩子必須要以平等的方式,在處理與孩子有關的事情時,必須要徵詢孩子的意見同時還應該給孩子留出選擇的餘地。家長對孩子提要求的時候也要考慮,這個要求對孩子來說是否合理,是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

孩子處於朦朦朧朧的狀態,似乎明白,所以希望自己決定,但大人怕出錯就要教育,這時引導就成為了干涉,所以孩子就反感叛逆

2. 沒有以身作則

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總習慣性的從孩子身上找問題,對於自身的問題不是忽略就是不清楚,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經常犯錯都於家長本身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孩子出現叛逆行為以及心理時,就說明家長的教育方式已經明顯出現問題了,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仍然一味的在孩子身上找問題,那麼是永遠都沒有結果的。

家長在對孩子嚴格的同時是否有注意對自己的態度,如果家長在平時都鬆散懶惰的話,孩子如何能心甘情願的勤奮學習呢?因此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必須要做好應有的榜樣。

3.認為孩子長不大

還有很大一部分家長不管孩子怎樣成長,都始終將孩子作為小孩子對待,因此在教育方式問題上也通常都會用對待小孩子的方法進行教育。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長期如此勢必會導致孩子出現嚴重的叛逆心理;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必須要讓孩子他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是受到傷害而代替他們去做,這樣孩子永遠也不能長大,失敗不可怕,以為失敗只是一時的,如果因思想發展不好而影響一生,那才是真正的無法挽回。

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不管會不會受到傷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自主能力。面對孩子為什麼會叛逆的問題,過分的保護孩子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4.喜歡乖孩子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乙個人見人誇的乖孩子,因此孩子一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就橫加批評,這種方式同樣會導致出現有叛逆心理。要知道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是乙個不聽話、愛搗亂的孩子,之所以如此多半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關於理解

對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齡朋友而「忽視」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會願意與父母溝通。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後才能正確引導。沒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導都難有真正好的效果!因為他們再不是那個兒童期的孩子了。

家長與孩子之間需要理解,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體現。無論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一般都不缺少愛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為欠缺「尊重」,結果連「愛心」也感覺不到了。

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足下也.

現在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身心感覺越來越疲憊。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對孩子要求也越來越高,迫使家長在教育孩子上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精力。於是,家長們每日奔命於孩子的教育和工作之間,不斷地感嘆「今日之孩子竟如此難養」。

認真揣摩一下,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的生活偏離自然太遠,一切都是急匆匆的,被速成的,就連孩子的學習成長也被這種潮流簇擁著往前行走。君不見,乙個個輔導班、特長班「逼迫」著家長,「逼迫」著我們的孩子。

我們有很多的理由為我們自己辯護,卻很少有時間想一想孩子的感受。周遭的家庭都是如此,我不如此,豈不要落伍?孩子不是會吃虧?

孩子從其蹣跚學步,到上幼兒園、上小學、初中、高中,大人們都在焦急、緊張、催促中度過,孩子們呢?依然我行我素。這兩個陣營如水火般難以相融,每天都在爭奪主動權。

不是孩子向家長屈服,就是家長向孩子臣服。是家長錯了嗎?抑或是孩子錯了?

陪著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每乙個做家長的心願。孩子高興不高興、快樂不快樂是每乙個家長特別關注的事情。但在孩子前行的路途上,我們是不是有過很多的焦慮、急躁和不耐?

看著孩子進步的那麼慢,我們恨不得抱著、揹著他,替他往前走。在這樣的心情驅使下,什麼快樂、高興統統看不到、聽不見、感受不了。結果呢,孩子受傷,我們疲憊,可以說是「兩敗俱傷」。

等到明白的時候,孩子長大了,帶著「傷」;我們也老了,帶著「痛」。誰之過?

《了解你的學生》讀後感

2011 2012學年第二學期教師讀書交流活動 選擇理論下的師生雙贏 了解你的學生 讀後感 明照花 我了解我的學生嗎?看到書名,我捫心自問。每日與學生一起,哪怕不在眼前,都可以想到每個孩子在幹什麼,說話的語氣,打鬧的深情,或洋洋自得,或自怨自艾。但我卻從未靜心思考,孩子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表現。知其然,...

賞識你的孩子讀後感

賞識教育的本源是愛,我們的教育物件是不經世事的幼兒,我們得教育更需要賞識,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能用愛的眼睛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用正確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點,那我們的孩子或許會是另外乙個樣子。你能行 你真棒 在老師的鼓勵下,許許多多的孩子在快樂中改變,在快樂中成長。賞識性語言與動作帶給孩子們的是一種快樂...

《告訴孩子你真棒》讀後感

二 幫助孩子成功,經常鼓勵孩子。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強人的自信。乙個孩子,當他寫好乙個字,做對一道題,正確回答了老師的問題,他都有成功的喜悅,會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為父母,給孩子幫助,讓他有點滴的成功體驗,並不是多麼難的事情。這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乙個個小小的成功中,積累一分一分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