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2021-03-03 22:17:58 字數 5413 閱讀 1772

關於初高中銜接教學的反思

很多高一新生剛進入高中就報怨:高中化學難學。因此,作為高中化學教師,就應該反思一下,如何做好高、初中教學的銜接,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的化學教學。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的做法及想法。

高中化學的教學內容,起點高、容量多,知識理解接受難度加大,習題難度也較大。初中畢業生要適應高中學習還是有一定難度,需要乙個過程。這裡就存在過渡和銜接的問題。

我認為高、初中教學銜接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高、初中知識的銜接;二是教學方法的銜接;三是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的銜接。

一、教師應了解初、高中化學教學目標的差異。

初中化學教育是粗淺的化學常識與化學基本觀念的教育。初中化學課程提出的五個學習主題(科學**、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表明初中化學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學素養的化學啟蒙教育。它沒有以高中或大學化學專業教育的預備教育為目標來選取教學內容。

教學的知識內容大都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實際,遵循從感性熟悉上公升到理性熟悉的規律,輕易理解、接受和把握。教材語言比較通俗,直觀性、趣味性較強。 高中化學是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化學知識則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理解掌握並會應用,同時還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新。

二、教師應通覽初、高中教材,熟悉初、高中知識體系,才能在自己的教學中做好高、初中知識的承繼和銜接。

例如: 1、化學用語 。作為一種化學專業的特殊符號系統,對化學專業知識的學習,正確而熟練地掌握是絕對必須的。

初中化學教學作為化學啟蒙教育,這方面要求太高是不需要的,但認為高中化學學習提供基礎教育角度看,若要求太低,必然造成高中化學學習的很大困難。高中化學課程,既需要初中提供一定的化學用語基礎,又不能要求太高,只能在高一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 2、高一需對初中某些知識加深、完善 。

(1)氧化——還原反應,初中只從得、失氧觀點簡單的介紹有關氧化——還原反應,高一則從化合價公升降,電子得失觀點,即從本質上來介紹氧化——還原反應及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2)結構理論的初步知識。 ①初三只舉例介紹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高一介紹了核外電子排布的三條規律,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②初三只列舉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簡單例子,高一則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的概念,結構特徵和物理性質等。

(3)物質分類知識,對於初中啟蒙教育而言,只要求通過一些簡單事例(如純淨物與混合物、氧化物、酸、鹼、鹽的區別)的了解,認識物質種類繁多而有序,可以依組成性質加以分類就足夠了。而高一必需要求學生深入了解物質的分類方法,教材通過分散在各章節的各類物質典型代表物的學習,幫助學生系統地了解各類物質的區別與轉化關係。如知道從性質上區別酸性氧化物、鹼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知道它們在什麼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鹽,轉化為何種鹽。

從初中粗淺地認識氧化物發展、過渡到高中系統地認識三類氧化物及其轉化。又如離子反應的數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複習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突出鹽和鹽、鹽和鹼要相互反應的話,首先應該是所有的反應物均能溶於水,其次才是產物中有易揮發、難溶於水、或者是難電離(比如水)的物質。酸與鹽反應,其反應物的條件是強酸與弱酸的鹽反應,而弱鹼不能與強酸鹽反應,其次才是產物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讓學生在熟悉中對知識的深化認識,更好的理解離子反應的實質及發生條件。

由上可知:高一教材中對於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較初中更為完善、更嚴密,也更兼顧科學性和學生的可接愛性。同時,高、初中教材銜接要注意把握學生的學情,通過相關知識的銜接更讓學生能從更高層次上來準確理解初中化學知識,要力求做到對今後學習化學有所幫助。

三、教學方法的銜接。

剛進入高一的學生由於心理發展的不成熟,學習主動性不強、依靠性較大,重記憶、模擬,理解相對膚淺,把課後學習等同於完成作業,不善於通過自學、複習、加深理解、提高應用能力。要適應高中學習,還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生理從少年向青年轉變,學習心理自「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收知識逐步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時期,在教學方法上則應更多地採取啟發式,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

為了能順利地開展高一教學工作,教師應:盡量結合生活的一些例項,盡量給學生提供進行觀察、實驗、討論、**性活動的機會,教學中除了要針對學生學習基礎中的缺陷做一些必要的補充講解和練習外,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表、演示實驗、教學模型等直觀材料,結合當前社會熱點,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經濟有著重要的聯絡,以此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講授《鹵素》時,可聯絡公安機關用於破案的指紋鑑定,講授《硫酸》時,可介紹有關環境汙染及環境保護及我國的有關環境政策。

讓學生覺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學好化學就必須有腳踏實地、勤奮刻苦的態度。

同時,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能力的培養也應從高一開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使學生受益終生。高一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閱讀的習慣,以及作業規範,實驗規範等良好習慣的養成。

四、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記憶、再現、簡單模仿。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學習方法已不再適應高中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因此,高一年級教師應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使之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

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能否學好的重要一環。

課堂上教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是為了課外學生會學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應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介紹相關知識,相應的學習方法。總之,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問題,是化學啟蒙教育向化學科學基礎教育的過渡。

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我們理應作好高、初中教學的銜接,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為今後的教學掃清障礙。

高一化學第一學期期中教學反思—如何提高教學效益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我們現行使用的蘇教版教材總體說來是符合科學性以及適用性原則,無論內容,還是內容的編排順序都是科學的,但編委專家不可能把使用教材的每乙個班、每乙個學生都切實地加以考慮,這就要求使用教材的教師靈活應用教材。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特點,備課時,不僅備教材,還需要備學生。內容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並不是對教材作大的調整。如前後相隔幾節課對調是不科學的,這樣會引起學生學習上的混亂,增加學生心理負擔,也會給學生複習帶來不便。當然,一節課需幾課時完成,每課時內容分配,先講什麼,後講什麼,每節課講多少內容,講到什麼程度,可很據學生情況而定,不可強求一律。

例如我們在講授物質分類時,可讓學生每天適當記憶一些物質的分類,以為後面元素化合物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靈活應用教學方法

科學地安排好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尋求更有效、更靈活的方法將知識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能力提高的更快。例如對於不同的內容,有的使用課件可能效果較好,但有的使用課件適得其反;對於化學演示實驗,有的實驗教師演示效果較好,但有的通過****效果更好。

三、教學細節無小事

有了好的教法,但教學細節處理不當,必然會浪費時間,影響課堂效率。所以必須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妥善處理教學細節,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要求教師備課時,應考慮到教學的每一細節以及處理方法。課上一分鐘,課下十日功。認真備課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關鍵所在。

四、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的學,才能起作用見效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於提高課堂實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指導學生預習方法。預習不是看一遍書即可,教師可列出提綱讓學生自學,發現問題,帶著問題聽課。

指導學生聽課方法。要讓學生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動耳聽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動腦加以分析、歸納,將知識加以整理以便加強記憶;動手將重點內容做筆記以備複習。

指導複習方法。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遺忘是先快後慢。這就要指導學生及時複習,到後來可間隔一定時間再複習,間隔時間隨複習次數越來越長。

只要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堂教學效率必將大大提高,學生也將受益終身。

五、正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

人們常說,十個指頭有長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應迴避,但個體差異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教師採取有效手段,差生是可以轉變的。向40分鐘要效率,我們就必需在轉化差生上多下功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別是在中考前的複習教學中分層教學更顯重要。

六、善於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無興趣的課絕對不會有效率,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激發學習興趣。喜愛才是最好的教師,高效率地提高課堂教學,向40分鐘要效率,是我們每位教師終身所追求的目標。

七、及時反思

教師對於每一節課的得失都應及時總結、反思,找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經驗+反思=成長」,這個公式表明了乙個教師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成長歷程。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是現今創新和有效教學的趨勢。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思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教學貴在反思,反思貴在堅持。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話言長,無話語短。

以反思促教學,長期積累,必有收穫。

物質的量複習課反思

複習完物質的量這部分內容,感觸頗深。

物質的量是高中化學中的乙個十分重要的概念,貫穿於高中化學的始終,在化學計算中處於核心地位。因此,教好物質的量概念,不僅能直接幫助學生掌握好本章介紹的有關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而且也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有關的化學計算打下基礎。但是物質的量是乙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對於剛從初中公升入高中的學生來說不好理解。

所以進行物質的量的專題複習。

在這節課教學中我採用了多**教學的手段,能很清楚直觀地將本章的知識脈絡條理清楚地展示給學生,課堂的容量較大。本節課的主要設計思路是:首先把本章主要的知識總括,讓學生明確本章主要的學習內容,然後再按照一定的邏輯逐

一、詳細地師生共同複習,每個知識點都有相關的跟蹤練習,起到鞏固提高的作用。應該講效果還是不錯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都比較高。

由於本節課涉及的內容較多,雖然複習的是物質的量,但是由於它與其他知識又密不可分,所以課堂上難免要對知識進行擴充和聯絡,所以無形中又增加了課堂的容量,至使預先設計的內容沒有進行完,但我覺得只要能把涉及到知識點弄通弄懂,讓學生真正理解,那這節課就算是很成功了。

再有課堂上學生提出、回答的問題有很多都很有價值,有的正好能反應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我採取了學生出現的問題再讓學生解決方法,這既鍛鍊他們的思維表達能力,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由於對課堂的程序沒有做好充分的估計,至使練習沒有進行完,顯得這節課講的多,學生練的少,複習的效果不是太好,再有從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看,學生的化學術語掌握的不好,經常用詞不當,這一點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多給他們提供一些語言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對化學術語的運用的能力進一步加強。

但是複習課知識一定的補充,關鍵還是要把新課的相關的內容教好。將來在教這段內容時應該注意以下的內容。

(1)開學初至少安排幾節物質的量初高中銜接課。最需要補充的知識點之一包括:按原子序數的順序背誦1至18號元素,會畫1至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和離子結構示意圖,會懂得一些典型化合價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在銜接課裡打破初中單一的計算體系,讓學生學習各種計算技巧,比如守恆法、平均值法、量差法等,提高計算能力。

(2)化學方程式的微觀含義在初中的要求不高。那麼,在高一教授化學方程式的微觀含義時必須把它做為乙個新的知識點,用幾個例項建立化學方程式的微觀含義,當學生感受到「乙個碳原子和乙個氧分子結合生成乙個二氧化碳分子」時,較容易建構「1摩爾碳和1摩爾氧氣生成1摩爾二氧化碳」的認識。

第一學期高一化學教學總結

一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今年新課標人教版教材的編排有了大的改革,比以前要系統,但知識點間的聯絡較差,因此我在備課時,參考和分析了很多有關資料,盡量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 方式,認真寫好教學綱要,盡量使知識點的教學有條理性,學生較易學和理解。同時課後...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

高邑一中韓洪波 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們是否對自己以往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行為進行了反思?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借助於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思考,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回顧,運用教學標準要求不斷檢驗自己,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

自2011年9月從走上工作崗位以來,經過大半年的教學,我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了回顧以後,對高一化學 蘇教版 教學做了一些反思。我在教育與教學方面的一些思考如下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傳遞人類知識的功能必然更多的為資訊系統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義和價值進而落在了培養創新能力上,因此舊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