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對教師職業的理解與認識

2021-03-03 20:32:53 字數 3823 閱讀 6404

關於教師,歷代就有很多論述。儒家歷來把教師的地位舉的很高。荀子把師納入「天地君親師」系列;《周記》中說:

「師,教之以道者稱也」;楊雄說:「師者,人之模範也」;唐代韓愈講:「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在我看來教師就是乙個用心付出,用愛教育,與時俱進的職業。

教師的肩上肩負的不單單是簡單的授課職責,而是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

學高為師,授之以漁。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師無疑應先擁有足夠的學識,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而不至於「誤人子弟」。特別是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日新月異的時代裡,老師要懂得更多的東西,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

除了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外,教師還應拓展知識面,掌握好各種師範技能,如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設計課堂教學的能力等等。此外,教師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時刻關注時代的變化與發展,及時更新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和教學方法。知識淵博的老師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的。

至少我就很敬佩那樣的老師。然而掌握豐富的知識後並不代表就能教好學生,「授之以魚,授之以漁」,這是我對老師教學的乙個看法。老師不可能教學生一輩子,所以教他們死的知識,不如教他們學習的方法。

如果老師只是照本宣科地把已有的知識告知學生,學生記在腦子裡然後又忘了,這樣的教學意義並不大。相反,如果老師教會學生怎樣去獲取知識,那將會讓學生一生受益。大學裡,我就很慶幸地遇到這麼一位老師。

在課堂上,她不是純粹的對課本的內容生搬硬套,而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調動我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設計各種方案讓我們了解怎樣去獲取知識和應獲取哪些知識,鼓勵我們大膽創新,擁有自己的主見而不是對課本的知識囫圇吞棗,引導我們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我覺得自己的自學能力在期間有所提高了。

我相信老師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對我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二、愛每個學生,投入百分百熱情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而教師就是管理這些花朵的園丁,花朵是否可以燦爛的綻放與園丁有著不可或缺的聯絡。教師是乙個愛的職業,沒有愛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乙個好老師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 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 」 魯迅說: 「 教育植根於愛。

」贊科夫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只有給予學生愛,讓學生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們才會學著去愛別人。

當你為學生付出愛時,學生是知道的。

人們常說: 「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 教師之所以是 「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 ,因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行極大地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形成、才智的發展,教育是真正觸控到學生心靈的活動。

教師只有用 「 愛心 」 去呵護學生的成長,才能讓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為、聰明的才智。因為愛是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學生如果能經常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激發出健康的情感,產生積極向上、奮發學習的動機,學習動力才會持久,興趣才會強烈,學生才能 「 親其師,信其道 」 ,進而 「 樂其道 」 。乙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

良好的師德修養,應該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教育、愛孩子。你愛教育事業,你才會取得事業成功的樂趣;你愛學生,你才會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不斷的探索,才能使學生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教師的愛應該是大愛,是愛每乙個學生。絕不以學生成績的好壞,家境的優差來評斷乙個學生。誰說成績差的學生就不優秀呢?

從歷史上,曾一度被視為「差等生」的「歪才」,最終卻成為傑出人物的不乏其人:達爾文、居里、拿破崙、拜侖、海涅、愛因斯坦等這些偉人,都曾被視為難成器的」差等生。.不是有句話說「善待每乙個學生吧,尖子生是未來的名校校長,中等生是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差等生是腰纏萬貫的老闆。

」雖然只是調侃的語句,可也有一定道理。他們的未來什麼樣子,誰也說不定.素質教育承認學生發展的差異,如何看得出所謂差異呢?

差等生一旦從教師乙個讚許的眼神、乙個真誠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讚語……中意識到被重視、被賞識,便會感到無限的溫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進而點燃希望之火。一句話"只有差異,沒有優劣",老師的愛更不應有有等級之分。

三、強化責任意識,做到以身作則;

責任感,這是每乙個職業都要求具備的特質,教育事業更是如此。教育是教人向善的活動,而這種向善、求真、求知的活動,只有作為施教者的教師擔負起了、意識到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教師的教育行為至少要面臨三項責任:一是崗位責任。就是要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這是教師的職業特徵。

二是社會責任。我們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把學生教育好、保護好、培養好,有責任讓家長放心、滿意,有責任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三是國家責任。

我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落後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訓和現代化巨集偉目標,都要求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這個轉化工作需要教育來承擔,這也是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肩負的責任和義務。

四川省十大傑出青年教師張怡,她的事蹟充分說明了乙個教師強烈的責任意識。她的第二個孩子出世,但為了學生,她放棄了兩個多月的產假。身患癌症的大兒子離她而去,她將喪子之痛深埋在心底,繼續自己的教育工作。

她不痛嗎?不悲傷嗎?不,可是作為教師,她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學生,這就是一位負責的老師。

有一次,由於孩子生病,她上課遲到了兩分鐘,為此她專門向學生做了檢討,並以此給學生講了遵守時間的重要性。有少數老師覺得自己是學生的長輩,沒有必要向學生道歉,可是為人師表更應以身作則,錯了就應該道歉所以,作為教師,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言行。只有清清白白做人,端端正正為師,才能做個好教師,也才能教出好學生。

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愛因斯坦也曾說過:

「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唯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教師要為人師表,就要從小事做起,師範無小事。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會時時刻刻盯著教師的言行,所以每個老師要時刻做到以身作則,提高自身修養。

有學生和家長曾問:「張老師,每天這麼忙碌,你不累嗎?」她回答:

「因為我是教師,我要對學生負責。所有的事都應為學生著想,全身心地投入。」張老師說的就完全點出了既然你選擇了老師這個職業,那你就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感。

有同學在給她的來信中寫到:「我慶幸初中三年碰到了您。您的誨人不倦,您的諄諄教導,將永遠銘刻我心。

」還有的寫到:「每當我們談到你,滿是驕傲和崇拜。我們會以您為榜樣,努力做得最好。

」這些評價和桃李滿天下也許就是乙個老師辛勤付出,愛的奉獻最好回報吧!

四、與時俱進,博學進取

「教師的勞動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每一節課都是在創造,所以教師應該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的能力,時刻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教師好比作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教師好比手持密鑰匙的人,要幫助學生開啟人類知識的寶庫,讓學生在其間遨遊,探尋索取。教師本身就必須有「一桶水」,而且這桶水必須是清澈的,才疏學淺的人是無法完成這樣艱鉅的任務。

教師的「博學」是指較寬的知識面,多方面的才幹和技巧,因此要具備這樣的素質,老師必須要有終生學習識到自己在知識與能力上的不足。因此有了在自我學習方面的壓力。知識經濟時代,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改正自身知識結構的單一,知識面的狹窄的缺點,才能促進自己的專業持續發展,才能適應社會進步及其影響下的教育改革的要求。

而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也是未來教師必須具有的素養。教師要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提公升,也就是要倡導的終身學習,光是能講課本上的知識是遠不夠的,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你不知道他們會有多少個「為什麼」等著你,所以除了要把教材吃透,還要不斷地「充電」。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有所創新。

我認為新時期下教師除了要具有基本的組織教學能力,還應具有研究型的能力。教師要善於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及時總結並寫成文字資料,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學經歷,從中發現問題來研究,讓自己成為「教育研究者」。教師只有勇於創新、敢於進取,以正確的言行引導學生,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複合型人才。

每乙個學生都是一塊等待開採的璞玉,而老師就是那個開採者:每個學生都是天使,而老師就是那個為天使修不翅膀的人;每個學生都是一匹千里馬,而老師就是那個伯樂。

最後對所有的老師說聲「辛苦了」,同時我也希望自己以後也能成為一名稱職的,為學生尊敬的教師。

我對教師職業的認識

劉昌文說實在,從師範出來一直到現在,我對這份工作並沒有多大熱情,即便有點熱情,又因為才氣不足,聰明勁不夠,沒有做出一點好的業績,沒有在教學中找到過快樂,嚐到過甜頭而很快夭折。記得我去渝西學院離職學習回來,有很高的激情很想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幹出點什麼來的,雖然自己認為我去進修了,並且還是認真去學習的,...

對教師職業規範的理解

第一條是 愛國守法 這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倡導愛國守法,就是要求教師熱愛祖國 熱愛人民 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 擁護社會主義 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規 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愛國守法。教師要 國的模範,要堅定不移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

談談你對教師職業的看法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這一特殊的職業群體,肩負著為國家的未來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尤其在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程序中,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我國教育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古已有之。人類文明的傳播以及人類素養的提高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活動的教育性,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