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個案記錄與分析

2021-03-03 22:09:12 字數 5033 閱讀 2659

學生個案教育記錄

基本情況:

劉佳偉,7歲,是個非常淘氣的男孩子。他精力充沛,常和同學追逐打鬧,弄得渾身髒兮兮的。越不讓做的事他越做,如爬桌球臺、踩花池、滑樓梯欄杆等,真是讓老師頭疼。

上課時,他不專心聽講,老師一不注意,他就用書擋著臉趴在位上玩鉛筆、橡皮。有時他看別人舉手他也舉手,但站起來卻不知道說什麼,就呆呆地站在那兒,把學生們引得哈哈大笑。靳一辰的字寫得非常潦草,常把看他寫作業的同學氣得跑來找我說再也不願意看著他了。

我經常讓他重寫,但看著他他就寫得認真點兒,不看他他就隨隨便便一寫就交上了。

個案分析:

1、這是乙個比較好動的男孩子,擁有充沛的精力,喜歡一些危險的遊戲,極具探險精神。這是多數男孩子的天性。

2、他上課時不專心聽講,一方面說明他注意力不能集中,另一方面也說明可能是聽不懂老師講課或是老師講的內容對他沒有吸引力。

3、他上課能舉手發言,作業雖然寫得潦草但能完成,這些都說明他想學習,想學好,但不知如何去做。

4、他只是在遵守紀律、學習方面表現的差一些,在其他方面,如勞動、體育、衛生等方面表現都很棒。

5、家長不會教育孩子,教育方法不恰當。他們由於自身工作原因,與孩子溝通太少,只知道打罵,卻沒想到要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教育方法:

1、事例引導

我常把報紙上刊登的、電視上播出的及身邊發生的與學生有關的安全事故講給他聽,用活生生的事例引導他認識到做危險遊戲的危害,告訴他老師不讓他做是為他的安全著想,使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

2、我能行!

根據他的情況,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適時進行調整,課堂上時時關注他,有意把簡單的問題留給他,讓他回答。發現他能專心聽講,舉手發言就表揚他,鼓勵他,樹立他的自信心,讓他感覺到「我能行!」。

3、配備小「導師」

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我幫他安排了乙個小「導師」,讓乙個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同學和他同桌。晨讀課上教他讀課文,課餘時間提他默生字,督促他上課時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使他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你真棒!

抓住他在勞動、體育方面的出色表現,告訴他「你真棒!」。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讓他看到自己的優點。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在學習上也能很出色。

5、加強家校聯絡

人們常說:「有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就會陶冶出什麼樣的孩子。」的確,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育成長影響重大。

為了孩子的進步,我經常利用打**、寫紙條等方式與家長交流,取得他們的配合。讓他們在家裡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多鼓勵孩子。遇到問題時不打罵孩子,及時和老師溝通,共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育效果:

現在,劉佳偉進步了。他下課時不再和同學追逐打鬧了,有時同學這樣做,他還能提醒別人,告訴他們這樣做危險,以後不要這樣做了。上課的時候,他比以前強多了,能認真聽講了。

雖然有時還管不住自己,但只要老師看他一眼或敲敲桌子,他就能趕快坐好。短小的段落他能流利地讀下來了。他還能盡自己最大努力認真地寫字。

教育啟示: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相信經過導師與學生本人的不斷努力,將會取得更大的收穫。雖然這過程是艱辛的,但結果卻是令人欣喜的。

只要每一位導師能夠以愛心、細心去面對工作,面對學生,就沒有過不去的關,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願意為品嚐累累碩果而付出辛勤的勞動,讓更多的孩子走上學習的正確軌道,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生個案教育記錄

基本情況:

何林峰,男,8歲,隨姥姥姥爺居住,平時父母很忙,督促檢查作業較少,溝通交流也很少。主要問題:開始經常不交作業或不按時交作業,有時甚至不做作業;謊稱作業做了落在家裡忘帶了;課堂作業拖拉,十次九次來不及;他的課桌和書包常是雜亂無章;書和本子邋邋遢遢的;常與老人撒謊「作業做了交了」「我把作業丟了」;輪到他值日時還經常不見蹤影,早早地溜走。

孩子怎麼有如此多的不良習慣?這是我要找到的教育轉化方法中很關鍵的一點,平時的觀察和家長的溝通及與孩子的傾心交談中,我歸納出如下的原因:

分析原因:

這孩子是由姥姥姥爺在家照看,兩位老人不識多少字,孩子的作業有或無都不知道。只是管每天的吃、住、穿等生活的問題。加上父母不在身邊,和父母溝通交流的少,長期以往形成了孩子注意力和自控力差的問題。

後來和家長溝通知道原來家長曾說過作業未做完要體罰。為了免受批評、推諉責任、逃避懲罰而說謊。小男孩在姥姥姥爺的照顧下,掃地值日習慣還沒能養成。

總上所述,從上學期到這學期我著手以點帶面的教育慢慢使其改掉不良。

輔導對策及過程:

1、同學互助結對子。經常漏做、不做作業或忘帶作業等方法,讓學生自備作業記錄本,記下各科作業,同桌間互相檢查簽名。還做完每一項作業後打鉤並將作業的袋子中。

2、與家長溝通

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家校結合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這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與家長溝通是整個養成教育的一環。我和家長針對孩子的不良習慣原因進行分析,讓家長知道在接下來一段該如何做。

3、以人為本,付出師愛,榜樣

教師,都應「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即便學生現在讓你很頭疼,在教育時也應該「動之於情,曉之於理」:用師愛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從而使他認識並改正錯誤。

班主任,要身體力行,到學生中去。課堂上,講錯的知識,在同學面前要勇於承認;答應同學們的事,辦到,做個誠實守信的好老師。老師以身作則,學生就會模仿,並下定決心去做,還能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融洽師生關係,老師的威信,正所謂「喊破嗓子,不如樣子。

」四、教育啟示

學生不管是好的習慣、不良的習慣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有原因的。好的要表揚,並發揚光大,讓其他小朋友從他的身上借鑑好的習慣。不好的習慣,那肯定要從各個方面去觀察,找到原因後,根據不同孩子的氣質特點、性格、家庭教育等,給予教育和幫助,讓他養成好的習慣。

不放棄任何孩子,每個孩子都具有可塑性的。

學生個案教育記錄

一、 基本情況

石靖靖女, 9歲。性格上,膽小、自卑、不愛動。

二、原因分析:

通過觀察,該女生長期受自卑、羞怯、焦慮和恐懼等負面影響,過重的心理負擔使她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難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迴圈之中。這樣就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輔導對策及過程

樹立信心,激起學習動力

通過上課有意識地請她發言,進行激勵性鼓勵,我發現她大膽了,有上進心了。有一次課上我講到乙個知識點,同學們都陷入了沉思,忽然乙隻手出現了,雖然還是比較猶豫,但她說出了正確答案,大家都感到很意外,這個時候她靦腆的說:這個知識老師在上次的時候說過了。

只是老師偶爾提到的知識點,她記住了,這讓同學們由衷的發出了感嘆聲,她第一次在同學們面前有了開心的笑容。從此她變了好多。對好多課似乎也有了一定進行多元評價,促進其自信。

開展形式多樣的評比活動,用激勵的方式使其揚長避短。讓她通過自評、小組評,在評價中她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獲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評中,學會反省,逐步完善自己。為了調動她的自我教育意識,每個月都給她以正確的評價,把她突出的進步告訴她的父母,使其家長對她更有信心,同時從家庭方面給與正確積極的評價。

這樣充分調動了她的積極性,使她在評價中自我激勵,迸發個人力量,不斷自律、自信、自強。

四、輔導追蹤

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心理輔導後,該生的交往自信心明顯提高了,課堂作業能按時有質量的完成了,上課時也開始舉手發言了,在校內,能和老師進行交流,下課有時還會主動問老師問題。以前,她孤獨,現在有了朋友,下課經常和朋友一起做遊戲,人開朗了很多。因為有了良好的交際關係,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家長反映她在家也活潑了很多。

五、教育啟示

面對石靖靖的成功,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這樣的學生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心緒,慢慢地轉變看待周圍事物的不正確思想,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一點點感受大家給他的善意,通過多元評價、活動參與,使其自信自強。從而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父母,老師,同伴上來,最終消除與所有人的隔閡,樂於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學生個案教育記錄

基本情況:

張坤鈺,男,10歲,六年級新轉來的學生。該生平時上課要麼愛東張望,要麼愛玩一些小玩意兒,與人交談時很羞澀,聽課時愛插嘴,但教師點他起來回答問題時,他卻兩眼茫然,教師將問題複述後,他依然如此。另外,在寫生字時,他很容易將生字偏旁寫顛倒,或者多筆劃少筆劃,聽寫時,如果是句子或者連續的幾個詞語,幾乎乙個字不會寫。

通過家訪與家長多次溝通後了解到:該生在家不怎麼搗亂,但是每次回家都不知道家庭作業怎麼做,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最喜愛的活動是看電視。

問題表現:

通過反覆觀察,發現該生智力發展水平一般,由於注意力不集中和聽覺記憶方面發展不協調,造成學習困難,成績低下。

原因分析: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該生屬於學習障礙兒童,程度要深於輕度學習障礙者,因為輕度學習障礙對學生的學習影響不大。該生需要家長和老師密切配合,不斷矯正,通過與家長溝通、商量,達成共識。

輔導對策及過程:

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要想保證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從事各項活動,必須讓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我向家長特別強調:

不能讓他長時間地看電視,因為看電視時孩子處於似聽非聽、似看非看的狀態,容易造成孩子上課也處於這種狀態,建議家長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

老師在班上有意識地開展活動。比如:跳繩、踢毽子、滑冰、傳球比賽等,引導該生融入集體活動中,並產生興趣,發展孩子的運動能力,協調左、右腦平衡發育,家長則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孩子玩一些動手動腦的遊戲。

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關心、理解與激勵,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很多任課老師在本班上完課後,都到我這兒告該生的狀,我盡量給老師們解釋,並力求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援。事後,我再找該生談心,告訴老師對他的期望:

做個愛學習、守紀律的好孩子。有時,我上課遇到他站起來東張西望時,我悄悄走過去,用雙手扶著他坐下,並用眼睛看著他,他馬上坐端正。過一段時間,與他交流一次,指出他做得好的地方,與老師拉勾,共同努力。

輔導追蹤:

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心理輔導後,文傑的交往自信心明顯提高了,家庭作業能按時完成了,上課時也能積極舉手發言了,在校內,能和老師進行交流,下課有時還會主動問老師問題。因為有了良好的交際關係,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家長反映他不再孤僻、難管了,能主動和父母談學習上的事。

教育啟示:

1.學生的不良習慣或學習的缺陷,都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有一些主客觀的原因。而教師在工作中要化被動為主動,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及時發現,及時輔導,以促進其盡快轉變。

2.在輔導過程中要向學生傾注更多的愛,努力構建起師生之間信任的關係。加強教師與家長的聯絡,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圍,這樣的教育和輔導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學生個案記錄與分析2改

2 在課題研究工作開展後,我就讓他擔任了我的數學小組長。因為通過觀察,我發現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屬於中上水平,同時做什麼事情速度也相對比較快,喜歡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可。我還記得當我點名讓他做小組長是,他眼裡滿是疑惑但臉上卻掛著笑容。在第乙個月,我試著讓他批改作業。他幾乎每一道題都要問我。如 老師,這個學...

小學生個案觀察記錄

一 基本情況 郭某某,男,九歲,一年級,曾經留級一年。他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也是學校裡小到普通同學 老師,大到校長主任眼中的頭疼人物。他的座位在老師講桌旁邊靠近前面牆的位置,上課有多動的小毛病,上課不認真聽講 愛說話,有暴力傾向 攻擊他人的行為,處於同學中的邊緣人。二 主要行為 初見,郭某某是個可...

小學生個案分析

一 個案情況分析 學生湯竟濤是一位六年級學生,胖胖的臉蛋,小小的眼睛總是骨碌碌亂轉,一雙手總是閒不住,上課時,整個身體都在動,跟他說話卻總是愣愣的,好像沒聽清。接手這個班後,很自然地與以往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聊起班裡的一些情況,老師們談到的物件中肯定有他 這個湯竟濤,唉,腦子不錯,就是不聽 這個學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