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教學反思

2021-03-03 22:00:25 字數 2602 閱讀 6374

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幾點心得體會

分析高中語文教材,真正對學生提出較高層次文學鑑賞要求的是詩歌鑑賞。因為詩歌是文學之母,詩歌鑑賞是文學鑑賞的最高形式,詩歌是培養學生文學趣味和文學素養的最佳媒介之一。

詩歌以其凝鍊性、抒情性、**性等特點決定了它自有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如果學生還不會透過字面去體味揣摩詩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還沒有對詩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覺,那詩歌對他而言是味同嚼蠟了;如果老師還是那樣把一首首優美的、空靈的、清新的詩歌肢解成字、詞、句、篇的語言知識點堆積,還不會帶領學生去涵詠,去感悟、去思索。那我們就不要指望詩歌教學濡染心靈、陶冶性情、培養文學純正趣味、提高文學綜合素養了。

以下是我在詩歌教學中有一些想法,拋磚引玉,以期專家指正。

一、美讀法--以讀帶講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又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都是極有道理的,形象地說明了讀的重要性。

語言這個東西靠老師講和分析是不能學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讓學生讀、背,所以我們才收穫了兩千多年無比燦爛的文學碩果。當然現在不可能這樣去做。

可是,我們現在的語文課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為什麼不多給點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味,去揣摩呢?學詩歌尤其要重視讀,美讀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所謂美讀,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用美讀法來體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古人「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

最早的詩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勞動中喊出來的嗎?我們為什麼就做不到或淺吟,或低唱,動情處放聲高歌又有何不可呢?在琅琅讀書聲中,來體味「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鷗」的淒涼之意,「悠然見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讀書聲中,來揣摩蘇軾、李白的豪放,杜甫、辛棄疾的雄渾,柳詠、李清照的婉約。

美讀不同於朗誦,最大不同在於是否有強烈感情的傾注。美讀時,教師要適當指導點撥,學生要傾注自己的感情,這樣就很容易探求詩人內心情感變化的脈絡和作品的內涵。

二、專題法--以點帶面

學**分析人物時,要抓人物的四種描寫方法,同樣,學詩歌有沒有獨有的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段可言?當然是有的,比如意象,比如意境,對於高中學生來說,應該系統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掌握了這些知識,就可以用來自學了,教師不能一首接一首地教完就算完成任務,更應該教會學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地開一些專題講座,來集中講授這些知識,讓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比如「意象」。首先給學生舉乙個很典型的例子: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學生讀完後,思考:全詩給你什麼感覺?有的語感好的同學馬上就能回答:

全詩籠罩著一種衰敗、淒涼、孤寂的氛圍。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樹」、「鴉」在現實中分屬植物和動物,本身並沒有感**彩,但是它們被作者「加工」(加了「枯」、「老」、「昏」)和「剪輯」(組合在一起)後,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觀事物了,而是帶有強烈主觀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謂意象就是內在的思想情感內涵和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它有著濃烈的主觀意向和情緒色彩。

比如「遊子身上衣」並不是表現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現陽光普照般的母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的「病樹」和「沉舟」也不是現實事物的真實寫照,而是詩人惆悵而達觀的思想表現。有時,我們能看到用一種反覆出現的意象來表達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體現。「鳥」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婚嫁有關,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孔雀東南飛」;「雨」的意象往往和離情別緒,如「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簾外雨孱孱」;「月」這個意象往往和思鄉懷遠有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化秋月何時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了解這些原型意象的意義,對認識和把握作品的內涵有著很大的幫助。

可以在講授新課前集中開一些這樣的專題講座,也可以在教學中穿插進行,目的都是引領學生登堂入室,在詩歌瑰麗的殿堂自由翱翔。

三、**法——由淺入深

詩歌自身的特點決定了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作品的意蘊。**性學習應當是古典詩詞學習的主要方式,特別是對於主旨可以作多元理解的詩歌,我們更應指導學生做比較深入的**挖掘。如學習李商隱的《錦瑟》可**詩歌的主旨,有的說是愛情詩,有的說是詠瑟詩,有的說是悼亡詩,也有的說是政治詩等。

不同的解讀,體現了學生對作品的個人體驗,表現了不同的人對詩歌內在情感的心領神會。教學是可以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多元思考,圍繞李商隱的人生經歷,聯絡詩歌的背景,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積極**,對作品進行開放性的解讀。**性學習時,學生的選題往往太大,容易流於表面空洞。

教師要當好參謀,引導學生將**題目確定得小而精。

在**式語文學習活動中,教師是**的引導者,教師的作用是激發**的興趣,提出**的任務,把握**的深度,促進**的開展;學生是**的主人,其任務是掌握**的的方法,積極思考**的問題,相互交流**的內容,共同歸納**的結果。在這裡,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該是主動**的學習者。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如果說一種教學策略是一把鑰匙,那麼,在各種教學策略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要想取得古典詩詞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必須綜合運用上述策略,而不能單純從某一方面入手。這就要我們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尋求最佳的教學思路,多角度、多層次地鑑賞,有的放矢,讓學生發現作品的審美價值,從中悟出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真正提高詩歌審美能力。

古典詩歌鑑賞

筆者所編制的這套詩歌鑑賞試題緊扣2003年考綱 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 形象和表達技巧 的規定,並力圖給考生提供乙個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審美空間。由於歷年高考均未涉及到古體詩,所以,這套試題所使用材料,均選自唐宋詩詞等近體詩。一 下面是王昌齡 長信秋詞五首 其一 讀後回答問題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

古典詩歌常識

一 押運 平仄 押運是詩歌的基本要素之一。古典詩歌中的韻大致相當於現代漢語拼音中的韻母。押運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多個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一般在句尾 孟浩然 春曉 中的 曉 鳥 和 少 押韻,它們的韻母中都是或含有ao。平仄 仄讀z 就是不平的意思 是詩詞格律的乙個術語,是根據漢字讀音的聲調來劃分的。以...

古典詩歌鑑賞

3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晚次鄂州 注 盧綸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注本詩是肅宗至德年間 756 758 詩人避亂南遊期間晚泊鄂州時所作。1 首聯中 猶是 一詞透露了詩人怎樣的心境?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