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新課程改革中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2021-03-04 09:58:05 字數 4976 閱讀 3139

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學習體會

細細讀完《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掩卷沉思,課堂、課下的一些情形又重新浮現眼前。其中有快樂,感動,驚喜,也有尷尬,無奈與困惑。在教師責任心的驅使下,懷著對英語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和對學生的愛,我在浩瀚的網際網路上搜尋,驚喜地開啟了一些著名英語教育人士的部落格,(如劉道義,包天仁等)。

品讀著這些語言教育大師的心聲,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下面我將結合我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談一些新課改體會,希望與大家共同交流學習。

目前新課改中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看,全國範圍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從準備、啟動到推進,經過兩三年的探索與實踐,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程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在穩步推進中。但是,隨著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也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困難和問題。,諸如關於教學觀轉變的問題、關於教學方法、方式改革的問題、關於如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問題、關於把握和鑽研教學內容的問題等等。

為了促進改革的深入開展 ,必須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我認為一線教師中關於新課改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問題一:怎麼老是「新課改」,「新教材」,成天都是「新」?

自從我參加工作2023年到現在,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了,幾乎年年我們都參加「新課程」培訓。這幾年的**評選中,**標題出現的頻率最多的字眼就是「新課標下」、「新課標理念下」或「新課改下」。 這幾年改革幅度之大,程度之深,速度之快,使很多一線教師對課改認識不清,對教材分析不透從而導致了教學上的盲目性。

為什麼老是在改呢?

實際上,建國以來,我們已經進行了8次課改。目前課改正在調整和轉變,正處在乙個轉折點和新的起點上,也可能還會進行下一次課改。這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

唯物辯證主義認為事物的發展遵循否定之否定原理。如果每次課改都是成功的,那麼我們還用課改8次麼?改革創新是永恆的,是動態的。

課程改革本身就是乙個實踐任務,我們以及課改專家也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都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問題二: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保守主義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中突出對學生的語言技能和知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進行培養。一些教師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尚不到位,尤其是對新課標提出的各級目標的認識尚不足。還有個別教師,甚至個別還算比較年輕的教師,根本不理會新課改的事,而是仍然堅持按照自己的那老一套去教學生,好像新課程與他們無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或者乾脆考倚老賣老,或者說一套做一套,穿新寫走老路。

尤其是高三的老師, 迫於高考的壓力,為了給學生系統的複習基礎知識。培養提高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經常不得不填鴨式的灌,搞書山題海戰術打時間仗。很多學校都存在這種現象:

高一高二轟轟烈烈搞課改,到了高三就完全變了樣、

新課程改革是社會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與認識是實現新的教學理念、思想、方法和目標的基礎。教師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每一位教師都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改精神,並積極投身到課改的實踐中來。

問題三:極左冒進,聞風而動的盲目追隨和形式主義

由於缺乏改革的理論基礎和改革的理念追求 ,教育實踐界存在著聞風而動的盲目追隨和形式主義 ,現在有的課堂活動看起來花樣形式較多,但是與教學內容的關聯處理顯得很生硬,有串聯活動之嫌,使用的結果可能沖淡主題,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會使課堂管理失控,給一些頑皮學生提供「玩」的機會。

教學內容與活動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課堂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更好的實現課程目標,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動」來達到「學」,是「動」中「學」,而不是為了「動」而「動」,為「學」而「學」,所以,課堂不應是活動串聯起來的遊戲,而是內容和的有機結合。

問題四:科研與實踐教學的脫節

新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中,還存在著教育科研與教學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有的教師,迫於學校壓力或只是為了評職稱的需要,不得不應付幾篇「**」。自己在**中寫的什麼,有什麼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學實踐中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更談不上運用。

而有些認真搞科研的教師,科研成果累累,講起理論滔滔不絕,但真正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的卻不多。

新課改中必須注意的幾點

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所有英語教育界人士,尤其是一線英語教師和教研員,都必須堅持不懈的更加深入全面的推進新課改。但是,絕對不能盲目。

我們尤其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認清幾組關係:

外語教學中存在許許多多的矛盾,諸如:理論與實踐、學習與應用、知識與能力、結構與功能,還有思想教育與語言教學、讀寫與聽說、母語與目的語、機械操練與交際性練習、準確性與流利性等等。如何正確處理這些矛盾,是我們這些外語教育工作者經常面臨的挑戰。

1 新課程改革與高考-------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

新課程體系以素質教育理念為出發點,它的出台大大地改變了英語的教學,它在課程的目標、功能、內容、結構、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此次英語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以往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這似乎與高考要求的「掌握基礎知識(詞彙,語法,句型),培養基本技能」有一些矛盾。過去,很多高中教師尤其是高三教師,為了應對學生高考的需要,會花大量的時間講解詞彙運法,語法規則,通過題海戰術的訓練,著重夯實學生基礎知識,提高應試技能,以幫助他們應付高考。

而現在,按照高中新課標的要求,不能再搞「題海戰術」,不少教師和家長都為學生的高考成績擔憂。

我們認為,這種擔憂是可以理解的。近兩年來,由於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標的試行和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推動,英語高考無論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在進行改革。但是,必須看到,高考的體制和內容還沒有能夠完全按照高中課標所提出的「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的要求來徹底改革,在這種現狀下,高三的教師,在繼續培養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在課堂教學和課下作業中幫助學生為高考作一定的準備,不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有益的。

從理想的角度來說,真正掌握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閱讀理解力和基礎語法知識)的高中學生,應當是任何型別和內容的考試都不怕,都能考高分。應當看到,「高分低能」的情況已在大大改變,「高分高能」的學生在日益增多。廣大教師應當看到,高中英語課改和高考改革是一統一的系統工程,應試能力也是個人素質的一部分。

只要我們堅持高中英語新課程提出的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能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必然能得到提高,因此,新課程與考試是不矛盾的,同時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行也必將伴隨著考試體制的日趨合理科學完善。

2 英語基礎知識與綜合能力---------重基礎還是重應用。

英語教學中我們必須買你對的還有知識和能力這一對矛盾。以往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勿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但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不能僅僅知道英語的知識,而是培養口頭和筆頭運用語言進行實際交際的能力。

因此新課程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倡導體驗、實踐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就簡而言之,新課改要求重點培養語言運用能力。那麼,要「能力」就不要「基礎」了嗎?

劉道義的恩師,著名的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國家語委委員、人民教育出版社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語言學會會長、葉聖陶研究會會長張志公先生曾強調,「考慮英語教學和教材中的任何問題,必須充分重視中學生在母語環境中學習外語往往不安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單純模仿,而希望知道為什麼這樣而不那樣的道理。中學英語教學和教材中要教點有關的知識,可是,絕對不應貪多求全、繁瑣艱深,學了又用不上。.學習語言是能力的培養、訓練」從張老的話中,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看出,第一,英語學習的本質和最終目標就是培養訓練語言能力。

因此學生所學,教師所教必須有實用價值,以應用為目標。第二,在漢語環境下學英語的中學生,必須探索「所以然」,也即教師必須講解教授基本的知識(語音詞彙語法句型)。畢竟,詞彙語法是語言的基本要素,更是各種語言能力的基礎。

 只不過,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按張老所說,「所教的語言知識「精要、好懂、管用。」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傳統觀點與現**念;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育技術,

從"傳統"到"現代"是乙個漸進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之間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者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應該互相補充相輔相成。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育技術兩者個各有優缺,傳統的五步教學法更有利於學生對基礎詞彙語法句子結構的積累。

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以及「任務型教學法」「合作學習」更注重對聽說讀寫各種能力的培養。志公先生談到教學方法時,他強調,不要搞一律化。他說:

「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目的,各自需要最適合它的辦法。」「對於方法,不要絕對化,某種方法一定好,某種方法一定不行。」所以,我們要善於把傳統的和現代的相結合。

很多現代教育理念及技術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我們對國外的各種各樣的理念、思想、教法、模式等一定要懂得學習和借鑑,不能一律排斥。有的可以拿來就用,但不能搞簡單的拿來主義。

而對於我們自己傳統的教學理念也不能夠全盤否定。不能把老祖宗的東西都丟掉不要,認為傳統的就是舊的壞的。這是完全錯誤的。

現在很多國家正在研究中國的教育,包括外語教育。國外很多國家都認為中國傳統的、這種以理解記憶為主和認知為主的教育是值得他們學習借鑑的,並且認為我們的教法和理念比他們的更加有效,比他們的強調「知識的『個人主義』」要好。老外尚且認同我們的傳統,那我們國人就更應該對其充分利用了。

二重新整合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材的彈性。新棵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使用教材時可以適當的刪減或補充教材的內容,可以根據教學實際調整教學的順序。教師應該明確,以前的教學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現在新課標的要求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前者是我把知識給你,你來學,來接受,後者是教師想出一些盡可能適合學生的辦法讓學生掌握知識,這是乙個巨大的變化。

反映在教材的處理上,前者給了你綱,給了你教學全部內容,你可以將教材用夠,剝爛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後者給你的教材僅是乙個適應於教學的一般性材料,教師需要精細加工。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在諸如教育資源,學生生源、師資水平,英語教育現狀也是不平衡的,所以教材不強求一律,各校可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根據各自的條件選用教材或者在教材選定後根據各種因素增添和刪減某些材料。

一句話,彈性的使用教材,這樣就使教材具有了開放性,而不是原來的封閉形式了。

另外,舊教材相比,新教材話題涉及內容廣泛新穎,貼近生活,除了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外,更具有開放性和可持續性。課程內容更豐富,結構更靈活,給予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機會。

總之,新教材給教師和不同層次的英語教學提供了十分廣闊的活動空間,它給了我們乙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因地制宜」的自由度。

新課程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承擔著 傳道 授業 解惑 的功能,傳授知識成為教學實踐的核心內容,這種教育方式違背了人的需要,使本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退化為單向的知識傳播過程,學生成為機械地接受知識的容器,在教師權威之下進行著呆板 沉悶的智力活動。由於課堂中教師霸權的存在,教學變得缺乏生機和樂趣,教學活動成為...

新課程改革中的歷史教學反思

一 教師引導學生自學 現代歷史學習方式的運作以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為先決條件。不是要我學,而是我要學。學習歷史不再是負擔而是享受。課堂學習已不能滿足學習的需要,課外自主安排學習。視歷史老師為良師益友,產生了主動與之對話的強烈願望。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我思考 自由 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創新立異,充分尊重學生的...

新課程背景下要注意幾個問題

新一輪課程改革給教育教學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氣息,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也激發了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改的熱情。走進新課程以來。教師們努力以新課程 新理念為導向,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在教學方式的轉變上進行研究 探索和實踐,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教師們 摸著石頭過河 親身體驗與感受著新課改帶來的變化,根據自己的切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