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實施方案

2021-03-04 09:56:12 字數 4749 閱讀 3845

一、基本情況

(一)自然條件

(1)地理位置與範圍

岷縣位於甘肅省南部,東經103°41′29″—104°59′23″,北緯34°07′34″—34°45′45″之間,西北與臨潭、卓尼、迭部三縣相鄰;東北和漳縣、武山接壤;東南與宕昌、禮縣毗鄰,地處甘南高原東緣與隴中黃土高原和隴南山地接壤區,在甘肅地理單元上劃歸甘肅洮岷區。全縣總面積3573.6km2。

(2)地質、地貌

岷縣在地質構造上屬西秦嶺地槽褶皺系的北秦嶺海西褶皺帶,經歷了中生代的雁山運動隆起和新時代的喜馬拉雅運動上公升,方形成今日地貌格局。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陸交匯相互層的灰岩、砂岩、泥岩等為主,岷峨山、摩折梁及閭井鄉下草地出露的花崗岩類,為印支運動的侵入巖,黃土層以洮河流域較為深厚。

岷縣境內北秦嶺山地橫貫全縣,構成山丘重疊溝脈縱橫的地勢,海拔在2040—3934m之間,地形由東南向西北方向傾斜,起伏較緩,東西狹長,最寬處120km,南北最窄處15km。境內山多川少,山地坡度在15--45°之間,若以狹義的隴南山地(即洮河以東和渭河以南的西秦嶺山地)作為劃分依據,則有兩個地貌區。

西部洮河流域山原區:在班哈山以西多高山環繞,如達拉梁、木寨嶺、嶺羅山等,均係海拔3000m以上山地。其中達拉梁主峰海拔3872m,遮面崖上的通天柱為最高點,海拔3934m。

地貌屬高原形態,地表切割較小,相對高差在747—934m之間,山地上生長林木較多。洮河河谷沿岸寬而淺,上迭馬以下是洮河切割形成的川台地,為優良的農耕地帶。

東部渭河、西漢水流域山地區:在吊溝梁班哈山一線以東的岷峨山、摩折梁均超過海拔3000m以上,馬塢鄉的油房莊海拔為2040m,為全縣最低點,其餘地區在海拔2200—3000m之間。本區氣候高寒陰濕,山地陰坡分布森林,一些河谷和平坦開闊地,可種青稞、油籽、燕麥等及一些牧草耐寒作物,草場面積較大,且水草豐茂規劃為全縣發展畜牧業的主要地區。

(3)氣候

岷縣屬半濕潤性大陸氣候,其特點是高寒半濕潤,垂直梯度及水平差異變化較大。據縣氣象站多年觀測資料,岷縣年平均氣溫5.7℃,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16.

1℃,最冷的一月平均溫為-6.9℃,歷年極端最高平均氣溫28.8℃,極端最低平均氣溫-20℃。

無霜期123天,早霜期10月17日,晚霜期5月1日。大部分海拔高地區的各項氣溫更低,無霜期更短,高山區則無絕對無霜期。只有洮河河谷的維新、堡子等地氣溫較高,無霜期可達145天,海拔在2800m以上的地區,無霜期不足80天。

年日照2229.6小時,平均日照為6.11小時,一般只有可照射時數的一半,太陽輻射總量為125.

9千卡/cm2。由於海拔高,降水比較充足,年降水達596.5mm,東半部較西半部為多,雨季雨峰達316.

3mm,

七、八、九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53%,這三個月,陰雨過程強度大,是為災害性天氣。雹災平均每年達17次,成災11.5次,以六月、七月最頻繁,夏秋收割的

七、八月成災嚴重。

(4)土壤

岷縣土壤包括13個土類,19個亞類,45個土屬,54個土種。土壤型別多樣,且具有明顯的垂直分異特徵。土壤型別結構受水平地帶性尤其受緯度地帶性的深刻影響,具有明顯的緯向水平分異。

土壤分布情況是:西北部洮河流域有黑土、麻壚土、黃綿土等,西南部主要有亞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土、黑壚土等,東部主要有黑土、灰褐土、黑鈣土、山地草甸土等。其中黑土佔全縣總面積的47.

29%,為主要土壤,黑壚土佔全縣總面積的16.7%,山地暗棕壤土佔全縣總面積的3.85%,黑鈣土佔全縣總面積的3.

45%,灰褐土佔全縣總面積的6.66%。這五類土壤的分布共計佔全縣總面積的77.

95%。由於地表水土流失嚴重,肥沃土壤多被雨水沖刷,肥力下降,公頃產量低而不穩。

(5)水文

全縣分兩大流域,三個水系,共有大小二十二條河流。主要河流有洮河、迭藏河、納納河、閭井河、湫山河、燕子河等。其中:

黃河流域洮河水系的迭藏河發源於馬燁林區,渭河水系的閭井河穿過馬沿林區;長江流域西漢水系的燕子河橫穿馬沿林區。

地表徑流主要是大氣降雨,佔71.20%。其中迭藏河年均徑流量在3.

98萬m3左右,徑流模數8.56m3/s;閭井河河寬6—10m,總長54.8km,河床比降14.

6%,年平均流量4.05m3/ s;燕子河河寬5—8m,水深50cm,年均流量5m3/ s,林區內水力資源較為豐富。

(6)水土流失現狀

由於受地形、地貌、土壤質地、植被覆蓋度以及區域性降水比較集中、降雨強度大的影響,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到3437.76km,佔總國土面積的96%,年平均土壤侵蝕模數為6015噸/a·km,溝壑密度達1.

2-2.0km/km2,侵蝕總量達2068萬噸。由此引發的洪澇災害不僅給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而且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一定的威脅。

(7)植被

岷縣受高寒陰濕氣候的影響,大部分地區植物覆被較好。按植被垂直分布特點,可分為五個植被區。一是洮河川台人工植被區,海拔在2200—2500m之間;二是山地半乾旱草原植被區,海拔在2400—2600m左右;三是森林草原植被區,海拔2600—3000m之間;四是亞高山灌叢草原植被區,海拔在3000—3400m左右;五是草甸草原植被區,海拔在3400—3700m之間。

從植被的水平地域分布看,縣境東南部的犀牛江(西漢水)支流,湫山河流域和西南部的秦許等地,由於緯度偏南,分布針闊葉混交林,且發育差;縣境北部洮河沿岸及納納河以北,則為典型的草原。黃土梁咀呈斑塊「島吠」,鑲嵌在草原景觀之中。山地遍布森林褐土,垂直帶變化頗為顯著,在海拔2700m以上的山地,一般廣布山地草甸,區域性有沼澤化草甸點綴。

(8)野生動植物資源

1.野生植物資源

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是天然的綠色基因庫。

木本植物有喬灌木樹種27科,44屬,92種。主要有雲杉、冷杉、落葉松、油松、華山松、側柏、楊樹、旱柳、白榆、刺槐、臭椿、紅樺、康椴、櫟、花椒、杏、 桃、櫻桃、枸杞、蘋果、梨等。灌木樹28種,主要有沙棘、檸條、紫穗槐、箭竹、紅柳、珍珠梅、衛茅等。

草本植物有87科,324屬,646種。其中牧草約有500種,優良牧草主要有珠芽蓼、羊茅草、多節雀麥草、針茅草、塘谷耳黃、紫羊茅、賴草、短柄草、管葉野碗豆、紫花苜蓿、發草、密生颱草、老芒麥草、蘇葉草、草木樨等。

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8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種,即銀縷梅;國家二級保護植物8種,分別是岷江柏木、秦嶺冷杉、紫椴、冬蟲夏草、星葉草、鹿角蕨、扇蕨等。岷縣素有「千年藥鄉」之稱,藥材種類繁多,具有藥用價值的有237種。

其中經鑑定的有164種。如當歸、黨參、貝母、大黃、黃苓、紅芪、黃芪、羌活、冬花、獨活、柴胡、益母草、車前子、牛籽、防風、半夏、豬苓等。

2.野生動物資源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4種。其中國家一類珍稀保護動物有雲豹和綠尾紅雉2種;二類保護動物有岩羊、蘇門羚、斑羚、麝、馬鹿、黑熊、猞猁、穿山甲、藍馬雞、貓頭鷹、水獺、石貂等12種。

(二)社會經濟狀況

根據統計年鑑,全縣轄18個鄉(鎮),310個村(居)委會,至2023年末全縣總人口為48.209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4.8013萬人,農村勞動力23.

1501萬個,人口自然增長率5.56‰。總戶數為115691戶,其中城鎮戶8114戶。

2023年度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6129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93990萬元,佔35.6 %,第二產業64800萬元,佔24.8 %,第三產業102500萬元,佔39.

6%。 農業總產值75669萬元,其中牧業產值17152萬元、林業產值230.46萬元。

城鎮居民消費水平 15547元/年,農業居民消費水平3028元/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803元。

近幾年全縣電力發展較快,新修建的古城、清水電站已發電,龍王臺和坎豐電站電力已與全國併網,全縣實現村村通電。

已實現了縣鄉通訊程式控制化,開通了移動、聯通、電信等網路。目前程式控制**使用者30147戶,移動使用者29411戶,網際網路使用者4800戶。

(三)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情況

2000-2023年全縣累計完成退耕還林(草)工程42.36萬畝,其中退耕還林(草)18.48萬畝、荒山造林22.

88萬畝、封山育林1萬畝。退耕還林(草)涉及全縣17個鄉鎮、209個行政村、3.0354萬農戶、13.

96萬農村人口。任務完成均佔計畫的100%,造林儲存率達到85%以上,面積核實率、合格率、株數儲存率及工程綜合管理均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分年度完成情況:

2023年完成退耕還林0.5萬畝,荒山造林0.8萬畝;2023年完成退耕還林0.

4萬畝,荒山造林1.0萬畝;2023年完成退耕還林2.8萬畝,荒山造林3.

5萬畝;2023年完成退耕還林10萬畝,荒山造林6萬畝;2023年完成退耕還林0.5萬畝,荒山造林5萬畝;2023年完成退耕還林4.08萬畝,荒山造林0.

3萬畝,封山育林0.5萬畝;2023年完成退耕還林0.2萬畝,荒山造林1.

0萬畝;2023年完成荒山造林3.0萬畝;2023年完成荒山造林0.3萬畝,封山育林0.

2萬畝; 2023年完成荒山造林0.38萬畝; 2023年完成荒山造林0.7萬畝,封山育林0.

3萬畝; 2023年完成荒山造林0.2萬畝; 2023年完成荒山造林0.2萬畝; 2023年完成荒山造林0.

3萬畝;)在工程實施中,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工作方針,堅持「面積實,質量優,成活高,管理嚴」的技術標準,整合專案資金,連片綜合治理,先後完成了二郎山1萬畝和閭井鎮綠色長廊10公里混交林精品示範點,全縣10000畝以上工程4處,5000畝以上工程11處,1000畝以上工程30處,成為岷縣生態形象改善的樣板和典型。

(四)歷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實施情況

岷縣2008—2023年全縣累計完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8.7755萬畝(其中補植補造4.1223萬畝;林產品基地建設3.9022萬畝;薪炭林基地建設0.75萬畝。)

專案實施後,提高了我縣退耕還林工程造林儲存率4-6個百分點,既達到了鞏固我縣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成果的目的,又提高了森林覆蓋率,同時減少了水土流失,對改善我縣生態環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23年退耕還林工作總結

退耕辦2010年工作總結 依據上級部門相關檔案及局年初工作會議要求,在各級領導指導和局技術服務中心的大力支援下,我辦全體職工同心協力,使2010年上半退耕還林工作得以順利完成。現總結如下 一 完成2009年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補植補造23432.32畝的外業調查 實施 縣局自查和內業資料的編寫,該專案...

退耕還林工程的社會效益評析

關鍵詞 退耕還林 社會效益 結構 素質 1 對社會結構的影響 社會結構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是社會變化最直接的體現,也是評價退耕還林社會效益的重要方面。優化社會結構是改善社會機理,促進社會協調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其對社會的總體發展水平及其他各個系統的狀況起著制約作用。1.1 農村產業結構發生變化 1 由於...

彬縣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規劃

2008 2012年 退耕還林工程這一戰略舉措的實施,給我縣的荒山禿嶺 千溝萬壑披上了綠裝,使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與改善。惠濟千家萬戶,廣大農民通過退耕還林政策的落實,加快了脫貧致富的程序,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也存在有基本口糧總量不足,專案區群眾口糧短缺,林木雖有很大的生態效益,近期內為農民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