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主觀題真題補充材料

2021-03-04 09:48:45 字數 5182 閱讀 2842

馬原主觀題

(chris岸整理)

歷年真題:

1、(2003).秦穆公見伯樂年事已高,請伯樂推薦繼任者,伯爾說九方皋可堪此任,九萬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馬,三月後覆命說,馬已找到。穆公問:何馬也?

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黃色的公馬。穆公派人去取馬,取馬人回報說是一匹黑色的母馬。

穆公不悅,責備伯樂道:你推薦的那位相馬者連馬的黃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鑑別馬的好壞呢?

伯樂答道:「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

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千里之馬。

伯樂之子把伯樂寫的《相馬經》讀得爛熟。《相馬經》上說,千里馬是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麴塊。他按照書上繪出的各種圖形,與他所見到的----加以對照。

結果,他找到乙隻癩蛤饃。

請用用馬克思哲學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九方皋相馬方法的高明之處何在?

(2) 伯樂之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3)為什麼說九方皋相馬的思維方法比找到千里馬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1、答案要點:

(1)認識事物要區分粗精、真偽、表裡、內外。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抓住事物的本質;要區分事物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這是一種「按圖索驥」的方法,把《相馬經》當作教條,脫離實際,從本本出發,生搬硬套。

(3)思維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中介;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客觀規律在人腦中的內化,它是人們認識世界、特別是理性思維的重要工具,是實踐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方法具有普遍意義,它比認識結果更為重要,只有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增強人的認識能力,做好各項工作。

分析:這道分析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科學的思維方法及其在認識活動中的重要性。該題是一咱新的型別題,它既不同於一般的論述題,也區別於完整的材料題,既有原理論述,又有事實分析,因此考生回答此型別的題有一定的難度。

特別是該題所要求的標準答案中,其理論部分涉及到認識論的幾個原理,而這幾個原理又似乎是不太系統和規範的。尤其是科學思維方法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又是不太引起注意的這就為考生回答此題更增加了難度。大部分考生會陷入感覺不難,但又不知從何答起,怎樣分析才能全面、才能到位這樣一種為難狀態。

這就使得有些考生由於原理說不完全,分析不夠深刻,不夠全面而失分。該題的命制,再一次證明全面複習、靈活運用,即在應試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性。

2、(2004)聞一多有一次給學生上課,他走上講台,先在黑板上寫了一道算術題:2+5=?學生們疑惑不解。

然而聞先生卻執意要問:2+5=?同學們於是回答:

"等於7嘛!"聞先生說:"不錯。

在數學領域裡2+5=7,這是天經地義的顛撲不破的。但是,在藝術領域裡,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題為《萬里馳騁》的圖畫叫學生們欣賞,只見畫面上突出地畫了兩匹奔馬,在這兩匹奔馬後面,又錯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畫了五匹馬,這五匹馬後面便是許多影影綽綽的黑點點了。

聞先生指著畫說:"從整個畫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後七匹馬,然而,凡是看過這幅畫的人,都會感到這裡有萬馬奔騰,這難道不是2+5=10000嗎?"

運用認識論相關原理分析下列問題:

①既然在數學領域2+5=7是顛撲不破的,為什麼在藝術領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②在認識活動中,正確處理理性與非理性的關係對科學創新有何重要意義?

2、答案

①在人的認識過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還有非理性因素的參與。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邏輯形式出現的幻想、想象、直覺、靈感等。非理性因素對認識活動能起到動力、誘導、激發等作用。

在藝術活動中,由於人的認識活動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為可能。(4分)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強調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約,同時也承認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學需要創新才能發展,科學創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進行科學創新既要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實際問題進行嚴格的理性分析和邏輯論證;還要具有科學的自信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敢於想象,用於探索,打破陳規,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維模式。

(5分)

注:如考生回答第1個問題時談到理性因素在認識中的作用可給1分;如考生回答第2個問題時指出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都是片面的可給2分;如考生按自己的理解,較好地談了理性和非理性對科學創新的意義和作用,第2個問題可給4分。

3、(2005)在數月前由國家有關部門舉辦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乙個別具匠心的設計:三扇門上各有乙個問題:「汙染環境的是誰?

」「飽受環境惡化之苦的是誰?」「保護環境的是誰?」拉開門,裡面各是一面鏡子,照出的是參觀者自己。

請回答:

(1)這一精巧的設計反映了人類實踐活動中的什麼基本關係?

(2)如何理解「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3)用辯證法關於度的觀點說明:「地球能夠滿足人類的需要,但不能滿足人類的貪婪。」

3、答案要點:

(1)這一精巧的設計反映的是人類實踐活動中人與自然界的關係。這3個問題之間具有內在的聯絡,都直指人類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人類能夠認識和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達到自己的目的,但人類不能不顧自然規律,為所欲為。否則,最後受傷害的還是人類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限度。度的辯證原理要求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應當掌握「適度」原則。自然界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但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可以而且應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但不能無節制地過度索取。

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4.(2006) 從前,滄州城南有一座臨河寺廟,廟前有兩尊面對流水的石獸,據說是「鎮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災,大廟山門倒塌,將那兩尊石獸撞入河中。

廟僧一時無計可施,待到10年後募金重修山門,才感到那對石獸之不可或缺,於是派人下河尋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東流,石獸理應順流東下,誰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見其蹤影。這時,一位在廟中講學的先生提出其見解:

石獸不是木頭做的,而是由大石頭製成,它們不會被流水沖走,石重沙輕,石獸必然於掉落之處朝下沉,你們往下游找,怎麼找得到呢?旁人聽來,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話:

我看不見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應求之於上游。眾人一下子全愣住了:這可能嗎?

老兵解釋道:「我等長年守護於此,深知河中情勢,那石獸很重,而河沙又松,西來的河水衝不動石獸,反而把石獸下面的沙子沖走了,還衝成乙個坑,時間一久,石獸勢必向西倒去,掉進坑中。如此年復一年地倒,就好像石獸往河水上游翻跟頭一樣。

眾人聽後,無不服膺。尋找者依照他的指點,果真在河的上游發現並挖出了那兩頭石獸。

請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有關原理,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廟僧按照常理,認為石獸應順流而下。從真理的具體性分析其失當之處。(4分)

(2)守河堤老兵關於石獸「逆流而上」的見解對我們辯證地思考問題有何啟示?並舉一例說明之。(6分)

4.答案要點:

(1)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抽象的真理是沒有的。真理的具體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主觀對客觀的符合,它要受條件的制約,並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離開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真理就是抽象的、無意義的。河水東流,石獸順流東下,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條件下才是有效的。

廟僧的失當之處在於離開了一定的條件,抽象地對待常理,因而判斷失誤。(4分)

(2)所謂辯證地思考問題,就是用聯絡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特別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的思維定式的束縛,根據實際中的具體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其見解對我們的啟示是,對任何問題都要加以辯證地思考,多角度地或從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決問題。(3分)舉出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有關逆向思維和「換位思考」的乙個例項(故事亦可),說明所蘊含的辯證思維特徵。

(3分)(注:如果考生從辯證法的有關原理加以分析,言之有理並舉例得當,可酌情給分,不超過4分。)

5.(2007)成仿吾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謀面之前,曾產生過一系列的「合理想象」:

「在文學上,他主張浪漫主義,創造社最早就是這樣主張的;他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一定很洋氣,很瀟灑,因為曾見過一些傲氣十足的詩人,趾高氣揚,高談闊論;他在國外學軍械製造,或許是莊重嚴肅之人;他在黃埔軍官學校擔任教官,一定有一種軍人氣概;他曾經跟魯迅進行過革命文學隊伍內部的文學論爭,寫過火氣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點張飛李逵式氣質呢?」後來,丁玲在陝北見到成仿吾時,第乙個感覺就是「我想象的全錯了」。原來成仿吾是乙個「土裡土氣、老實巴交的普通人」,乙個尊重別人、熱情、虛心、平等待人的人。

丁玲十分後悔:「為什麼我單單忽略了他是乙個經過長征的革命幹部、紅軍戰士、乙個正派憨厚的共產黨員呢?」

另據老紅軍楊定華回憶說,在長征中見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裝扮:破舊的棉軍衣,斜挎乾糧袋,手持著一枝手杖。楊定華說,成仿吾在紅軍大學當政治教員。

有人說出他的名字,但誰也不知道他是文學家。

請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對成仿吾的「合理想象」為什麼「全錯了」?

(2)丁玲對成仿吾認識的「轉變」過程對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有何啟示?

5答案要點:(1)丁玲對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發生錯誤,一是他對成仿吾的認識缺乏直接經驗;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沒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實;他從已有觀念出發進行推論。因而他的想象缺乏客觀的現實基礎,勢必造成他對成仿吾的想象與實際脫節。

(4分)

(2)人們要正確認識事物,必須做到:第一,經過實踐和調查研究,掌握非富而真實的感性材料。(2分)第二,要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加工製作,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

特別要抓住表現事物本質的主要事實。(2分)第三,事物本身是乙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我們的認識也要隨著事物的變化而不斷深化。人對事物的認識是否正確,最終要由實踐來檢驗。

(2分)

6.(2008)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醫患換位體驗」活動,讓醫生以患者的身份**、排隊、看病、拿藥……結果,醫生跑前跑後,既受累又受氣,一名全程體驗了「患者」的醫生感慨道:「醫生就像拿著個遙控器,把患者指揮得團團轉,當患者確實很苦。

」美國醫生愛德華·羅森邦行醫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當他重新審視醫學、醫院和醫生時,感慨地說:「站在我病床邊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後來在《親嘗我自己的藥方》一書中寫道:

「如果我能從頭來過的話,我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醫,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給人這種重新來過的機會。」

多年前,有位年輕醫生患上甲狀腺病,當中國醫學科學院著名頭腦外科專家屠規益為他主刀。當手術結束時,屠教授低下身來說:「對不起,讓您受苦了!

」這是屠教授術後經常對病人說的一句話,雖然簡短,卻讓這位年輕醫生深感震撼。

2019考研政治馬原主觀題4大答題技巧

考研政治不同科目命題的主觀題考察點不同,評分方式也就各異,大家需要按照科目特點和知識點來總結答題方法和技巧,下面是馬原主觀題答題4個技巧,大家可以學學。1 能否指出材料案例中的哲學原理是答題的關鍵,至於原理本身,並不需要長篇大論,完全展開,更不需要將原理涉及的所有概念 定義全部寫出來,除非第一問直接...

主觀題總結

1.職能轉變主要是什麼?第一,職能轉變的根本途徑是實現政企分開,也就是 和企業的職責分開。行使國有資產管理者和經濟執行的巨集觀調控者等職能。企業作為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有獨立的生產經營權,這是 職能轉變的關鍵。第二,分離 的社會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進行國有資產的基...

古代散文主觀題

1.春秋筆法 以一字為批駁,寓批駁於敘事之中,含蓄謹嚴而帶有偏向性的文字,人們稱為 春稱筆法 2.知人論世 原指了解乙個人並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現也指鑑別人物的好壞,議論世事的得失。3賦 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一種文體,也繼承了 詩經 諷刺的傳統。4.清峻通脫 劉師培將建安文學特徵概括為 清峻 通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