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連續牆施工總結

2021-03-04 09:35:22 字數 4175 閱讀 7572

針對地下連續牆施工並結合我們實際情況做以簡單總結。

一、連續牆施工工藝

1. 地下連續牆施工工法

本工程地下連續牆採用「地下連續牆液壓抓斗」工法。

地下連續牆施工流程見下圖:

地下連續牆施工流程框圖

二. 測量放樣

1. 定位、定標控制點

根據業主提供的樁點進行複核測量。經確認無誤後,在施工場地北側護坡上砌築兩個導線點平台,將座標引入。在變壓器主配電櫃旁引入一高程點。因地面沉降等原因,每十天進行一次複測。

2.導牆測量放樣方法

根據設計圖紙提供的座標,計算出連續牆中心線角點座標,計算成果內部複核無誤後,採用地面導線控制點,用全站儀放樣出地下連續牆角點,每個樁點甩出三個護樁。報監理、業主、總測單位進行複核。

為確保主體結構的淨尺寸符合要求,導牆中心軸線按設計外放出110mm。

在導牆溝槽開挖結束後,立即將中心線引入溝槽下,以控制鋼筋及模板施工,確保導牆中心線的正確無誤。

在導牆砼澆注前,再次檢查地連牆軸線角點座標,滿足要求後將導牆頂面標高放樣於模板面上,控制導牆頂面標高。

導牆模板拆除後,檢查了導牆的中心線和平整度、垂直度。對不符合規範要求的,進行了處理。

導牆施工結束後,在導牆頂面作出了分幅線,確保鋼筋籠就位的位置準確。

3.鋼筋籠標高控制

在鋼筋籠下放到位後,為確保預埋件的標高,用水準儀從場地高程點引入,測量鋼筋籠的籠頂標高,不斷進行調整,按設計圖紙,確保籠頂標高控制在2.55m。

三. 導牆施工

1.導牆施工順序

根據放樣成果開挖溝槽、綁紮鋼筋、支模、最後澆注導牆砼。

2.導牆形式的確定

本標段標準導牆斷面採用「┒┎」形現澆鋼筋砼,強度等級為c25,導牆翼面寬度0.8m,牆厚0.2m,牆深1.

5m,牆趾座落於原狀土上。導牆頂面高出地面0.2m,防止周圍的散水流入槽段內。

導牆的淨距按照《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299-1999)的要求大於地下連續牆的設計寬度40mm。

3.導牆溝槽開挖

a.導牆開挖前根據測量放樣成果、地下連續牆的厚度、挖掘機開挖時要附帶導牆側壁的鬆散土體等實際情況,實際放樣出的開挖寬度比設計寬度小10cm。

導牆斷面圖

b.導牆分段施工,一般控制在30~50 m,避免與地下連續牆的分幅線重合。

c.導牆溝槽開挖採用反鏟挖掘機開挖,側面為人工修整,塌方或開挖過寬的地方砌築磚牆作為外模。

d.導牆築於堅實的土層上。經現場調查,津赤路車站範圍內有廢棄泥漿坑,本標段部分地下連續牆座落於此廢泥漿坑中,因此對廢泥漿區域先期進行攪拌樁加固處理,以保證導牆的穩定性。

4.導牆的鋼筋砼施工

a.導牆溝槽開挖後立即將導牆中心線引至溝槽中,將預先用方木製作好的底撐放入槽內並調整至設計位置。

b.導牆鋼筋用ф12螺紋鋼,單層雙向布置,鋼筋間距按200mm×200mm排列,水平鋼筋置於內側並連線成整體。

c.為確保導牆施工質量,導牆側牆模板採用竹膠板,模板在施工前檢查其平整度。模板加固採用100×100mm方木加鋼管支撐加固,支撐的間距為30cm,有效的防止了跑摸。

d.商品砼採用料斗運澆,兩邊對稱交替下料,利用插入式振搗器分層振搗,間距為300mm左右,棒棒交圈。

5.導牆模板拆除

a.在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40%以後拆模。一般控制在一周左右時間,拆模後檢查導牆的施工質量,對不合格的牆面做了及時處理補救,並召集相關人員分析討論事故發生原因,制定出相應措施,防止了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

b.模板拆除後立即架設100×100mm木支撐,支撐上下各一道,呈梅花型布置,縱向間距0.5m,橫向間距2.

0m。經檢查合格後立即進行回填,防止導牆內擠。同時在導牆頂翼面上用紅油漆作好分幅線並標上幅號。

6.導牆轉角處理

因成槽機的抓斗呈圓弧形,抓斗的寬度為2.7m,同時由於分幅槽寬等原因,為保證地下連續牆成槽時能順利進行以及轉角斷面完整,轉角處導牆沿軸線外放0.11m。

7.導牆驗收標準

導牆質量驗收標準執行《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2999-1999)。

四.泥漿配置和管理

1.泥漿迴圈池容量計算

(1)泥漿池容量設計(以每一台成槽機挖6m一幅厚0.8m槽段設計)

該工程地下牆的標準槽段挖土量:

v1=6×29.5×0.8=141.6m3

新漿儲備量

v2= v1×80%=113.3m3

泥漿迴圈再生處理池容量

v3= v1×1.5=212.4 m3

砼灌注產生廢漿量

v4= 6×5×0.8=24 m3

泥漿池總容量

v=v3+ v4=236.4 m3

(2)泥漿池結構設計

根據設計泥漿池方量及特殊地段須加大泥漿用量,共設計兩個容量為6×24×2.5 m3及形式相同的泥漿池來滿足兩台成槽機成槽施工的需要。泥漿池詳見構造圖。

2.泥漿配合比

根據在天津地區施工經驗,為滿足施工地質要求,採用優良的膨潤土、純鹼、高純度的cmc和生活用水作原料,通過清漿衝拌和混合攪拌二次拌合而成。

a.施工理論配合比泥漿材料用量(kg):

配合比在施工中根據試驗槽段及實際情況再適當調整。

b.每一批原材料進場,先經過現場取樣送至具有相應資質的業主指定的試驗室試配,檢驗其效能指標,達到要求後由試驗室出具配比單進行泥漿現場拌製。

c.在施工中定期對泥漿的指標進行檢查,並根據實際情況對泥漿指標進行適當調整。

3.泥漿製備

泥漿製作所用原料符合技術效能要求,製備時符合製備的配合比。每個泥漿池的泥漿攪拌採用2臺2j-400a型高速迴轉式攪拌機。製漿新增順序為:

具體配製細節:先配製cmc溶液靜置5小時,按配合比在攪拌筒內加水,加膨潤土,攪拌3分鐘後,再加入cmc溶液。攪拌10分鐘,再加入純鹼,攪拌均勻後,放入儲漿池內,待24小時後,膨潤土顆粒充分水化膨脹,即可幫浦入迴圈池,以備使用。

泥漿製作中每班進行二次質量指標檢測,新拌泥漿應存放24小時後方可使用,補充泥漿時須不斷用泥漿幫浦攪拌

4.泥漿效能指標檢驗標準

護壁泥漿試驗室配合比按如下指標計算,施工現場配備泥漿試驗室,對下列表中的有關指標進行測試,檢查新漿、迴圈泥漿和**再利用泥漿的質量。

新鮮泥漿主要效能指標:

b.迴圈泥漿主要效能指標:

c.**再利用泥漿效能指標:

d.廢棄泥漿效能指標:

e.泥漿測定頻率

5.泥漿的迴圈和分離淨化

泥漿迴圈採用泥漿幫浦輸出和**,由泥漿幫浦和軟管組成泥漿的迴圈管路。

地下連續牆施工過程中泥漿必然會被汙染而變質,因此泥漿使用乙個迴圈後要對泥漿進行分離淨化,盡可能的提高泥漿的重複使用率。

6.廢漿處理

抽入廢漿池中的廢棄泥漿按需要組織全封閉泥漿運輸車晚上外運至規定的泥漿排放點棄漿。

7.泥漿質量管理要點

a.泥漿製作所用原料應符合技術效能要求,製作時,應嚴格執行試驗室所制定的配合比,泥漿拌制後應熟化24小時後方可使用。泥漿製作中,每班進行二次質量指標檢測。

b.在成槽過程中,泥漿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降低質量,為確保護壁效果、保證槽壁穩定,對槽段被置換後的泥漿進行測試,達不到標準的予以廢棄。

c.嚴格控制泥漿液位,保證泥漿液位在地下水位0.5m以上,並不低於導牆頂面以下0.3m,液位下落及時補漿,以防坍塌。

d.鋼筋籠入槽,對槽底泥漿和沉澱物進行置換和清除,使底部泥漿比重不大於1.15,沉渣厚度不大於100mm。

e.砼澆灌時,防止砼直接落入泥漿內,泥漿**過程中導牆頂面以下5m範圍內泥漿要做廢棄處理。

f.再生泥漿受水泥、砂土等汙染,如效能指標達到合格標準,可再利用;檢驗如指標不合格,全部廢棄。

g.對嚴重水泥汙染及超比重的泥漿作廢漿處理。

五.開挖槽段

1.開挖方法

a.開挖槽段採用液壓抓斗,以「跳槽挖掘法」開挖單元施工槽段。先挖槽段兩端的單槽,採用挖好第乙個槽段,跳開一段距離在開挖第二個槽段,在兩個槽段之間留下未被挖掘的隔牆,這樣就能使抓斗在挖單槽時受力均衡,可以有效的糾偏,保證成槽的垂直度。

待單槽和槽間隔牆都挖到設計深度後,在沿槽長方向套挖幾斗,把抓斗挖單槽和隔牆時因抓斗成槽的垂直度不同而形成的凹凸不平面修理平整,保證槽段橫向有良好的線性。

b.成槽作業過程中,要求成槽司機有高度的責任心,抓斗中心每次對準放在導牆上的槽位標誌物,保證挖土位置準確。閉鬥下放,開挖時再張開,每斗進尺深度控制在0.

3m左右,抓斗出入導牆口時要輕放慢提,防止泥漿形成渦旋,影響導牆下土體的穩定性。抓斗入槽時時刻檢查抓斗的提公升鋼絲繩和導向滑輪是否垂直。

c.派專人負責,加強了泥漿管理,在泥漿**不足時,停止挖槽,待泥漿加足後,再進行。

地下連續牆施工總結

1 前期,地下連續牆技術在我國主要運用於水庫工程中,近期,地下連續牆技術在城市基坑工程中得到普遍的應用。基坑支護結構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結構形式 支擋式結構 土釘牆結構 重力式水泥土牆結構 放坡式結構。地下連續牆屬於支擋式結構。其中,支擋式結構能滿足的基坑安全等級最高。地下連續牆作為支擋式結構,它適用...

地下連續牆

目錄1.工程概況 1 1.1工程概述 1 1.2圍護結構概況 1 1.3主要工程量 1 1.4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2 1.4.1工程水文情況 2 1.4.2工程地質情況 2 1.5周邊環境 3 1.5.1周邊建築 3 1.5.2管線情況 3 1.6施工難點及關鍵技術措施 4 1.6.1地下牆圍護...

地下連續牆施工方案

c 元古界板溪群 pt 11 泥質 砂質 板岩 褐黃色 灰黃色 紅褐色,變余泥質結構,板狀構造,區域性夾石英脈。全風化 微風化狀態,極軟巖 軟質巖。層厚大於29.3m,全場分布,多被第四系覆蓋。產狀190 210 80 88 全場分布。11 2 強風化層 褐灰色 褐紅色 紫紅色 黃綠色 灰黃色,砂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