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工時的建立與應用

2021-03-04 09:32:17 字數 4818 閱讀 2945

梁增祥編

1、 關於標準工時的概念:

標準工時簡稱「標時」。在傳統產業,尤其是勞力密集的產業中是一種重要的標準。舉凡每日標準的工作量衡量、計件工資、生產獎勵辦法的指標設定、加工成本的估算、員額設定、等等都以標時為基準。

早期的工業中非常重視標時的客觀性與準確性,尤其是勞力密集的專業加工產業、零元件加工業、電子、機械成品組裝業等在工業工程部門或生產管理部門皆設定若干之專業人員,加以培訓成為合格專技人員從事標時的評估與制訂。技效部門也就成為工時的專業部門和工藝技術管理改善的核心單位。

隨著產業科技日新月異,競爭本質的變遷,成本重心之轉移,標準工時的評估在許多科技產業、資本密集產業中已經逐漸式微。此種轉變並非忽略人工成本,而是以簡化的方式來估計。這類簡化的方式其實都基於過去的基礎概念,也都有脈絡可循。

在這些行業裡,標準工時或生產定額並不一定是核發工資的重要基準,甚至於只以其當做人力配置的參考值。

然而在傳統的產業,尤其是加工或裝配業,標時仍是一項重要指標;標時管理系統早已建立且一直是管理體制中重要的標準。其產品下包之成本估算皆能以其自訂的標時為基準。然而新興的中小企業則不然。

更糟的是在人才市場中,標時測定的專業人才已經難尋,工廠中的專家也大多轉任要職。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並未重視這個標準,卻又希望有這些資料可以運用在必須的場合;當管理部門接某訂單卻必須提公升工作量之定額標準,並要求製造單位依新標準執行排程時,究竟是如何訂定這樣的標準?沒有人能夠提出客觀的資料來討論,大多推責於公司之成本考慮或決策。

這一記悶棍對製造單位當然感受不佳,可是又不知要如何說不!如此矛盾一再發生於企業中,終將導致勞工不滿,長期影響工作士氣。

標時之建立與應用一門課程,其實可以免除這樣的矛盾。對於現職的生產技術工程師和基層製造主管施以簡易訓練,期待他們在現職中充分運用所學,累積經驗,使這些知識與技巧繼續存在工業中,隨時提出改善案,不斷修正方法,修改標準工時,使標時與成本步入進步的良性迴圈,才是正途。

貳、標準工時的建立

1、 認識標準工時與正常工時

(1) 正常工時

─以乙個正常效能的工人,在無干擾的正常情況下

完成一項指定作業所需要的工作時間。

(2) 標準工時

─以乙個正常效能的工人,在考慮某些無法免除的

正常因素下完成一項指定作業所需要的工作時

間。─上述所謂「無法免除的正常因素」是指在現行的

管理體制下和現有工作環境及裝置、方法條件下

從事長期的相同且重複性工作。其平均完成一項

指定作業所需要的工作時間。在標準工時計算公

式中,一般稱之為「寬放」。

二、標準工時與正常工時之差異

從上述之定義中很明白地可以看出,標準工時與正常工時之差異就在「寬放」。而「寬放」又因管理體制與工作環境及裝置、方法條件之差異而有不同的考慮。因此,同一種作業可能基於相同的正常工時,但是由於製造單位或時、地不同就會有差異性出現,導致差別的標準工時。

這一點認知是很重要的,因為它而有成本的差異,更會產生許多差異化的經營管理策略和管理改善的思考。

三、正常工時之測定方法

一般工業測定標準工時之方法大概採用兩種方式,其一為**法;另一種則為實測法。這兩種方式通常都會交叉採用,相互印證。

(1) **法─以預定動作時間訂定時間標準

**法在工業工程專門學科中叫做「pts法」─其全名稱為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 ─中文譯為「預定時間標準法」。最早的pts法又以mtm法─method time measurement 、wf法─work factor 為最早發展完成且係最佳的兩種方式。pts法系將工人之操作動作拍成影片,然後詳細分析其動作和條件。

分析後發現工人之作業皆由若干基本動作和若干條件所構成。於是在確立各種基本動作和條件因素後再求出以正常合格工人實施各種基本動作所需要的時間,最後將這些確定的時間值整理成「資料卡」。

這兩種系統都必須由受過訓練且經檢定合格的工程師來運用。其特色是估計很準確,但其最大的障礙是學習與運用過程都很耗費時間。單就mtm而言,時間資料就有460個,檢視資料當然耗時。

因此,如就mtm系統的使用價值而言,短周程、重複性高的作業是比較合適的。反之,對於周程較長且非反覆性的操作則較不適合。

mtm是在2023年代發展出來的pts系統。在2023年代則陸續有mtm第二代資料發展與應用,其先後分別是2023年發表的msd (master standard data) ─主要標準資料,以及2023年發表的mtm-2。

mtm-2最大的改良是將第一代多達460個資料精簡至50個以下,大大提高mtm的使用方便與簡易性。2023年澳洲預定時間標準研究學會(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 & research) 發展一套「單位預定時間標準」(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簡稱為modapts。modapts系統只有21個資料,較諸傳統的mtm系統、mtm-2系統更易學好用。

不論是哪一種pts系統都必須經過專業訓練後才可能實際從事預定工時之制定。本講座內容不再贅述,以下皆著重於實測法之實務介紹。

(2) 實測法

實測工時是一種工作衡量的技術,它也是科學管理的開端。此種工作衡量是以馬錶測時再採用評比的技術評定被測者的績效而訂定時間標準的一套方法。此即工業工程領域中所謂的時間研究。

馬錶測時法是最古典、也是最容易學、最方便的測時方法,但是準確性較差則是此法的先天性缺憾。

以下分測量與評比兩方面說明:

1. 時間衡量:

1) 選定測時的物件(作業與人員)

2) 事先定義該作業的標準作業與程式,並對作業者完成正確且完整的工作教導,以確保方法的正確性。

3) 對指定作業者所進行的每項工序都作十次以上的馬錶測時,並隨即記錄實測值。(記錄用紙之格式如後之附件)

※ 觀測中如有異常之狀況發生,該次之觀測應放棄不記。

4) 觀測完成後即進行計算,算出每一單位的正常工時。

5) 注意實施觀測時應稍稍遠離被觀測者,避免造成作業者心理壓力而影響其正常績效表現。

馬錶測時觀測記錄表

作業名稱:

※注:從12次觀測值中,先去除最大與最小值後,留下十次。再以此十次加總平均。

2. 評比:

馬錶測時法綏然簡便,但是以此法測得的時間資料受制於作業者的個人因素很大,如果無法評估該作業者的績效而做一點調整的話,可就失去測定值的客觀性。

對被測者的績效水平做乙個客觀評價,然後以此評比值對觀測結果做乙個修正的程式稱為「評比」(rating)。

茲以公式說明評比的應用如下:

實測工時×評比係數=正常工時而

評比係數=作業績效×100%

例如:某作業員之經常績效平均為105%,而今對該員測得某包裝作業的實測工時是54秒,則該作業之正常時間應計算如下:

1. 該員之評比係數=105%×100%=1.05

2. 正常工時=實測工時×評比係數

54秒×1.05

56.7秒

同上例,唯假設該作業員的績效是90%,則

1. 該員之評比係數=90%×100%=0.9

2. 正常工時=54秒×0.9=48.6秒

以上所述之兩種方法都只是測定或預定某項作業的正常工作時間。而

標準工時=正常工時×(1 + 寬放率)

四、標準工時的設定

正常工時已經測出,則標準工時隨之也呼之欲出。只因政策或其它層面的考慮,寬放率該如何拿捏是比較頭痛的一點。

標準工時因為應用在不同的場合,往往會考慮使用差異的寬放率。實務上有下列幾種狀況:

1) 原來在甲工廠組裝的成品或元件,由於分工或調整

工作職責而轉由乙廠組裝之情況。因為裝置和人員配置迥異,其正常工時雖然維持不變,但是寬放之考慮大概就不盡相同。

2) 工資水平上公升,要求效能目標也必須提公升的條件下,如果工作方法維持不變,為要提高定額,就非調降寬放不可。

3) 當公司面臨降低加工成本的壓力無法以其它方法降低成本而轉向製造單位要求提高工作效能時,調降寬放也是一種可行的途徑。

4) 對外置oem訂單生產的**內容所用的標時一定和本公司內部所用的標時有異。其差異部分盡在寬放的比率。

類此種植情況,採用不同的寬放。針對何況該如何衡量決定?總該有其邏輯可循。企業也希望對於如何衡量決定寬放率探詢一些引導的方向。

在一般實務進行中考慮寬放的方式並無固定之依據或方法。其主要大多以政策為主要的指導,如果高階主管並無特別指示,也可以用科學的方法推定。

「工作抽查法」(work sampling) 可能是較普遍的方法之一。

工作抽查法是一種統計方法,其實施之方法步驟概述如下:

1. 選定觀察之工作區域

2. 將觀察之工作區域內所有的作息狀況歸類整理成若干種「重要作息狀態」

3. 設計工作抽查記錄表(將前項所訂的重要作息狀態包括進**中)。

4. 由專人隨機至指定觀察區域執行觀察並記下各種作息狀態的人次數。(注意觀察的隨機性)

5. 觀察之隨機性由統計的隨機數表客觀定時,觀察次數約一小時左右觀察一次,總次數需要

二、三百次為佳,次數越多越具有客觀性。

6. 將所有的觀察記錄統計分析,就可以從資料資料推定現狀的分布情形。

7. 將此資料做適當的調整就可以定義合理的寬放率。

五、標準工時的應用

標準工時在企業管理中是一項基本能力的指標,因為它是成本估算的基礎資料,間接地就牽涉到產能規劃與人力資源規劃;在績效的考核方面,標準工時正是評核生產能率的客觀標準。

從實務面來**,標準工時至少可以在下列企劃或管理方面廣泛地應用:

(1) 產能規劃與生產計畫排程之依據

生管或計畫部門要能正確地評估最適生產規模,必須對生產部門的裝置與人工事先妥善規劃,人力規劃的擬定必須先建立各產品的標準工時,再依訂單需求量估算總需求工時,除以每日生產需要工時數得到生產線需求人工數,擬定生產計畫與年度或半年度人力需求之規劃。

不論是生管單位排定的主要生產計畫或是製造主管排定的工序排程,其共同遵照的標準就是工廠「共識」的各產品別標準工時或已換算成的生產定額。

標準工時的應用

一 標準工時的設定與應用 二 時間研究 三 標準工時 四 標準工時之應用 五 馬錶測試 一,時間研究 l 泰勒 1856 1915 以馬錶測量為主。進行工作研究及尋求改進方式 主張 花費工作時間最少者即是最佳之工作方法 l 吉爾柏思 研究操作者之動作,再去刪除,合併,重組,簡化等步驟。使方法最好。主...

新《標準工時應用與效率改善》

1對1培訓及諮詢 文庫官方認證機構 提供不僅僅是一門課程,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管理思維提公升之旅!備註 具體案例,會根據客戶行業和要求做調整 知識改變命運 為明天事業騰飛蓄能上海藍草企業管理諮詢 藍草諮詢的目標 為使用者提公升工作業績優異而努力,為使用者明天事業騰飛以蓄能!藍草諮詢的老師 ...

工時管理及標準工時之應用

專業提供生產效率管理解決方案諮詢 020工時管理及標準工時之應用 摘要 在我們的生產過程中由於設計製造方法不當,以及管理上的各種漏洞,所花費的非生產性時間與具體完成產品的作業內容所花的時間相比其數值是相當大的。這就使企業的人工成本增高,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從而產生了工時管理的概念,在成本 效率 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