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數學銜接知識點專題

2021-03-04 09:18:32 字數 4025 閱讀 2117

初中的數學與高中的知識點有密切的聯絡,學好數學對高考的總分影響很大!

★ 專題一數與式的運算

【要點回顧】

1.絕對值

[1]絕對值的代數意義即

[2]絕對值的幾何意義的距離.

[3]兩個數的差的絕對值的幾何意義:表示的距離.

[4]兩個絕對值不等式:;.

2.乘法公式

我們在初中已經學習過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和公式

[3]完全平方差公式

我們還可以通過證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公式1]

[公式2] (立方和公式)

[公式3] (立方差公式)

說明:上述公式均稱為「乘法公式」.

3.根式

[1]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質如下:

(1234

[2]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叫做的平方根,記作,其中叫做的算術平方根.

[3]立方根的概念叫做的立方根,記為

4.分式

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號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號的過程;而分子有理化則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號的過程

【例題選講】

例3 已知,求的值.

例5 計算(沒有特殊說明,本節中出現的字母均為正數):

(12)

★ 專題二因式分解

1.公式法

常用的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和公式

[3]完全平方差公式

[4][5] (立方和公式)

[6] (立方差公式)

2.分組分解法

從前面可以看出,能夠直接運用公式法分解的多項式,主要是二項式和三項式.而對於四項以上的多項式,如既沒有公式可用,也沒有公因式可以提取.因此,可以先將多項式分組處理.這種利用分組來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組分解法.分組分解法的關鍵在於如何分組.

常見題型:(1)分組後能提取公因式 (2)分組後能直接運用公式

3.十字相乘法

(1)型的因式分解

這類式子在許多問題中經常出現,其特點是:①二次項係數是1;②常數項是兩個數之積;③ 一次項係數是常數項的兩個因數之和.∵,∴

運用這個公式,可以把某些二次項係數為1的二次三項式分解因式.

(2)一般二次三項式型的因式分解

由我們發現,二次項係數分解成,常數項分解成,把寫成,這裡按斜線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如果它正好等於的一次項係數,那麼就可以分解成,其中位於上一行,位於下一行.這種借助畫十字交叉線分解係數,從而將二次三項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必須注意,分解因數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種可能情況,所以往往要經過多次嘗試,才能確定乙個二次三項式能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

4.其它因式分解的方法

其他常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1)配方法 (2)拆、添項法

【例題選講】

例1 (公式法)分解因式:(1);(2)

例2 (分組分解法)分解因式:(1) (2)

例3 (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2)

34)例4 (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2)

說明: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項式很重要.當二次項係數不是1時較困難,具體分解時,為提高速度,可先對有關常數分解,交叉相乘後,若原常數為負數,用減法」湊」,看是否符合一次項係數,否則用加法」湊」,先」湊」絕對值,然後調整,新增正、負號.

例5 (拆項法)分解因式

★ 專題三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

【要點回顧】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斷式

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將其變形為

由於可以用的取值情況來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因此,把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表示為:

對於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

[1]當δ 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當δ 0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

[3]當δ 0時,方程沒有實數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

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根為,那麼:

說明: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由十六世紀的法國數學家韋達發現,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稱為」韋達定理」.上述定理成立的前提是.

特別地,對於二次項係數為1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若x1,x2是其兩根,由韋達定理可知

x1+x2=-p,x1·x2=q,即 p=-(x1+x2),q=x1·x2,

所以,方程x2+px+q=0可化為 x2-(x1+x2)x+x1·x2=0,由於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兩根,所以,x1,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x2)x+x1·x2=0.因此有

以兩個數x1,x2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項係數為1)是 x2-(x1+x2)x+x1·x2=0.

【例題選講】

例3 若是方程的兩個根,試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4).

【鞏固練習】

1.若是方程的兩個根,則的值為( )

abcd.

★ 專題四平面直角座標系、一次函式、反比例函式

【要點回顧】

1.平面直角座標系

[1組成平面直角座標系。 叫做軸或橫軸叫做軸或縱軸,軸與軸統稱座標軸,他們的公共原點稱為直角座標系的原點。

[2] 平面直角座標系內的對稱點:

2.函式圖象

[1]一次函式稱是的一次函式,記為: (k、b是常數,k≠0)

特別的,當=0時,稱是的正比例函式。

[2] 正比例函式的圖象與性質:函式y=kx(k是常數,k≠0)的圖象是的一條直線,當時,圖象過原點及第

一、第三象限,y隨x的增大而 ;當時,圖象過原點及第

二、第四象限,y隨x的增大而

[3] 一次函式的圖象與性質:函式(k、b是常數,k≠0)的圖象是過點(0,b)且與直線y=kx平行的一條直線.設(k≠0),則當時,y隨x的增大而 ;當時, y隨x的增大而 .

[4]反比例函式的圖象與性質:函式(k≠0)是雙曲線,當時,圖象在第

一、第三象限,在每個象限中,y隨x的增大而 ;當時,圖象在第

二、第四象限.,在每個象限中,y隨x的增大而 .雙曲線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直線與;又是中心對稱圖形,對稱中心是原點.

例3如圖,反比例函式的圖象與一次函式的圖象交於,兩點.

(1)求反比例函式與一次函式的解析式;

(2)根據圖象回答:當取何值時,反比例函式的值大於一次函式的值.

解:(1)在的圖象上,, 又在的圖象上,,即,解得:,, 反比例函式的解析式為,一次函式的解析式為,

(2)從圖象上可知,當或時,反比例函式圖象在一次函式圖象的上方,所以反比例函式的值大於一次函式的值。

★ 專題五二次函式

【要點回顧】

1. 二次函式y=ax2+bx+c的影象和性質

問題[2] 函式y=a(x+h)2+k與y=ax2的圖象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

由上面的結論,我們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式y=ax2+bx+c(a≠0)的圖象的方法:

由於y=ax2+bx+c=a(x2+)+c=a(x2++)+c-, 所以,y=ax2+bx+c(a≠0)的圖象可以看作是將函式y=ax2的圖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

二次函式y=ax2+bx+c(a≠0)具有下列性質:

[1]當a>0時,函式y=ax2+bx+c圖象開口方向 ;頂點座標為對稱軸為直線當時,y隨著x的增大而 ;當時,y隨著x的增大而 ;當時,函式取最小值

[2]當a<0時,函式y=ax2+bx+c圖象開口方向 ;頂點座標為 ,對稱軸為直線當時,y隨著x的增大而 ;當時,y隨著x的增大而 ;當時,函式取最大值

上述二次函式的性質可以分別通過上圖直觀地表示出來.因此,在今後解決二次函式問題時,可以借助於函式影象、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

2.二次函式的三種表示方式

[1]二次函式的三種表示方式:

(1).一般式

初高中數學銜接知識點專題

臨洮二中數學組董學峰 專題一數與式的運算 要點回顧 1 絕對值 1 絕對值的代數意義即 2 絕對值的幾何意義的距離 3 兩個數的差的絕對值的幾何意義 表示的距離 4 兩個絕對值不等式 2 乘法公式 我們在初中已經學習過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2 完全平方和公式 3 完全平方差公式 我們還...

初高中數學銜接知識點專題三

專題三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 要點回顧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斷式 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將其變形為 由於可以用的取值情況來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 因此,把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表示為 對於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 a 0 有 1 當 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 當...

初高中數學銜接知識點專題六

專題六二次函式的最值問題 要點回顧 1 二次函式的最值 二次函式在自變數取任意實數時的最值情況 當時,函式在處取得最小值,無最大值 當時,函式在處取得最大值,無最小值 2 二次函式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法 第一步確定a的符號,a 0有最小值,a 0有最大值 第二步配方求頂點,頂點的縱座標即為對應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