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如何突破

2021-03-04 08:04:34 字數 1542 閱讀 4373

幾年來,輪台縣始終以提高漢語教育質量為中心,堅持「教師隊伍建設是永遠不變的工作重點」的指導思想,組織廣大中小學漢語教師開展了各級各類的中短期培訓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2023年至2023年,輪台縣少數民族學校漢語教師通過參加「3111」基本功培訓、專業基礎知識培訓與考核,推廣普通話等活動,使其業務學習的緊迫性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僅2023年下半年,全縣報名參加hsk考試的少數民族漢語教師就有750人之多。2023年暑假期間,輪台縣又組織全縣153名中小學漢語教師分中學、小學兩個班進行為期乙個月的漢語培訓,內容涉及教學大綱、教學方法。

基礎知識、語法、聽力、寫作等十幾個方面的內容。200年至2023年,該縣共培訓漢語教師456人次,使漢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抓教學課程改革是重點

漢語教學是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的關鍵和突破口,是少數民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漢語教學擺在少數民族教育的突出位置,抓好抓實,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發展民族教育的重要基礎。

輪台縣首先從教學一線入手,切實實施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為此,該縣採用專題教學、觀摩課的形式,把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作為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該縣經常性地組織漢語教師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和現代學習理論,教師不但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教學藝術,而且還認真研究教學物件,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興趣,設計好教和學的過程,打破「課本搬家」的教學方式,對症下藥。

同時,逐步實現教師從「演員」逐步向「導演」轉化,從設計教學過程向設計學習過程轉化,激發學生自由思維,以學生平時經常接觸的。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為入口,引起學生的興趣,靈活組織課堂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該縣還提高對漢語教學的課堂教學的要求,要求教師運用流暢的普通話,寫現範的漢字,真正結合漢語教材科學性、直觀性的特點把教學中「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方式變為激發興趣增強主動性的教學方法。

目前,輪台縣城鎮和有條件的學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設漢語課,普通少數民族學校從三年級開設漢語課,一些師資力量較強的學校已經實現漢語教師為民族教學班上漢語課的目標。

抓教學考核是保障

要激發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就要實現教學質量考核的科學。真實,使考核結果能夠切切實實地反映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

針對部分學校存在「教考分離」的現象,輪台縣加大了對漢語教師的考核力度,在hsk、普通話達標的基礎上做到每學期向學生徵求意見,由縣教育局組織漢語教師進行專業基礎知識考試,督促教師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學水平。同時,還建立起了完善的漢語教學獎懲措施,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師進行以專業技能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考核。對綜合考核成績突出者給予獎勵,缺乏責任心的給予處罰,逐步取締單一以學生考試成績來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傳統做法。

輪台縣在漢語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教師注重以活動為載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環節。各學校經常開展一些引起學生學習漢語積極性的活動,如,漢語演講比賽、漢語文藝比賽、漢語徵文比賽、漢字書法比賽,班內開展「漢語日」活動,學校設立「漢語角」等,鼓勵學生加強漢語口語對話。

此外,各中小學校還聘請有關人員向學生介紹內地發達地區的生活、文化、交通、教育、農牧業和工業等情況。尤其是通過科技致富的例項,讓學生認識到漢語在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的作用,認識學習漢語的重要性。

如何改善少數民族漢語言教學水平

摘要 中專學校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教學,其任務主要在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技能和語言交際技能,特別是通過語法知識的講授和訓練可以使學生更加自覺地 能動地認識和把握漢語語言的內在規律。將漢語教學與少數民族學生的母語及其它科學文化知識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保證他們的文化素質和認識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關鍵詞 中專...

也談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寫作教學

2 有利於培養學習者用漢語思維的能力和習慣實踐表明,漢語教學中,學習者在運用漢語尚未達到自動化的熟練程度前用漢語表達時,思維過程中或多或少地要借助母語,母語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學習者的表達 而糾正由於母語負遷移干擾造成學習者漢語表達的偏誤,通過寫作專項訓練熟悉漢語思維方式並養成漢語思維習慣,效果最佳。...

中國少數民族

蒙古族蒙古族,現有人口4806849人。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布在中國的東北 西北地區。蒙古族是乙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 逐水草而遷徙 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 草原驕子 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特別是明代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