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反思

2021-03-04 08:04:34 字數 1846 閱讀 2466

宿州二中歷史教研組

高中歷史教學是乙個教育實踐過程。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學思想的發展,教材的變更,教師素養的提高,學生年齡與教材深淺的結合,教學裝置及條件存在狀態,其他學科任務的難易度,學科間知識是否能在相對同步中互相支撐,歷史本學科框架結構和學生認知水平的協調性,家長對學生培養目標的認識等要素,無不對高中歷史教學產生著影響。

在高中新課程歷史教學的實踐中,我們認為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堂容量與課時有限的矛盾。現行教材把教本變成了乾枯的讀本,要求學生自讀,並能從中認識和思考問題,使教師的教學可深入、可拓展。基於這一理念,課程伸縮性增加了,造成教學容量自然增加與每個學習單元有限課時的矛盾。

第二,歷史課知識結構的板塊模式,與初中教材嚴重脫節,給學的學習造成許多困難,師生雙方均陷入應對無策的困境。

第三,高中歷史教材的模組式編寫方式,造成歷史學科知識碎片化。高中學生在15——16歲的年齡段還不能夠很理智地控制自己的學習情緒,專題性的結構必然造成專業化知識的深入,形成淺了不理解,深了「啃」不動的僵局。事實上學生也沒有時間和能力深入鑽研,這樣必然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困惑。

這個問題是由於課標所決定的,教師不可能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第四,教材知識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加大,在一些專業性知識方面表述更加深入。例如:物理學領域中的三大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光電量子論等。

社會科學領域所涉及的哲學上的形上學,剩餘價值學說,智者學派,國家政體等。宗教思想上的先定論,因信稱義等。**美術方面的古典**、印象派繪畫等。

這些都需要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來理解和深入,但這些專業性的知識是否在同時期其他學科中同步進行,則是乙個現實問題。如果不能夠同步而行,學生不具備這份「資源」,歷史教師又不具備這份「資本」,造成歷史教學很難解析這類專業性很強的知識,因而,教學深度的把握和正確傳輸歷史知識對教師是乙個嚴峻的考驗。

第五,體現學生為主的課堂,究竟「主」是什麼含義,定位的差異,理解的不同,便會造就課堂「形」與「質」的差異,「虛」與「實」的難辨,如何體現「主」的地位,成為我們教學中的難題。。

第六,如何落實開放學習和合作學習,對於高中新課程的教學是有實際困難的。開放式學習,需要校外、課下學習的空間、條件和一定的時間,但學生課業負擔不能保障時間。實踐中根本不可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設想的新課程培養目標,使新課程的理念成為空中樓閣。

第七,課程改革強調「以人為本」,但現行教材基本上是一種政治教科書,從政治的層面貫徹國家意志,歷史學科本應具備的人文因素十分貧乏。歷史教育本來應當是公民養成性教育,培養有真正公民意識和人文意識的人,但現實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是一種實用主義主導的功利性教育。

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為解決上述問題,作了一定的反思及實踐。

第一,從原因和對策上思考。教師教學理念更新是前提。解決矛盾,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領會新課程理念,鑽研新課程內涵,俯視教材主流,抓準模組思路。

這樣才能靈活控制教材應用中的調整與整合,補充與刪減,教學時數對我們限制的影響就會縮小。

第二,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課程設計的功能目標和實際操作中的功能發揮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必須通過創造性的教學,來彌補這種教學困境。

第三,妥善處理初高中教材的銜接問題。初中歷史教材以通史結構呈現,應該是高中歷史模組式教學和學習的基礎。教師應該明確初高中的差異和學習缺失,結合學情,利用恰當手段,合理地彌補「缺失」。

運用歷史教學慣用的縱橫思維,構築知識系統框架,作為輔助,接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

第四,積極探索破解教學難題的方法。在教學環節實施中,其一,解決好單元間的邏輯關係;其二,確認好單元和新問題;其三,可以應用以點帶面的施教手段,突出代表性的知識教學,訓練學生遷移性思維,提倡課內外學習的貫通。

第五,拓寬教師專業知識面。與相關學科的老師在交流中領會他專業知識在歷史教學中的教學意義;借助學生已儲備的其他學科知識推動教學;教師自我主動獲取相關知識,加強對專業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

高中學生喜歡歷史,但不少學生不喜歡歷史課。反思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不得不思考高中歷史究竟該怎麼上?優秀的高中歷史課應當具有情感性 人文性 歷史性 文化性。對照上述歷史課 四性 反思目前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一 ...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

興趣是人對一定事物和活動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內在傾向性。孔子說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現代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興趣是學習中最活躍 最主動的因素,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主觀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教學中發現學生喜歡歷史,但很反感歷史課,尤其是高考歷史知識...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

作者 羅香玲 學校教育研究 2016年第23期 歷史科是一門綜合學科,內容廣泛,包括政治 經濟 軍事 文化等各個方面。歷史的學習對於人尤其是對於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學生更加重要。一 教學反思的內涵 教學反思 的兩個基本要素為 教學 和 反思 其主體是教師。對於一般教育工作者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