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病知識培訓

2021-03-04 07:22:17 字數 3564 閱讀 8447

動脈粥樣硬化是如何形成的?紅細胞佔血細胞的95%以上,在血液中是單個分開呈游離狀存在的,具有為人體各個細胞、組織、器官輸送氧氣和營養成份,並把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排除體外的重要功能。健康人的體內大約存在著25萬億個紅細胞,每天都會有2000億的紅細胞死亡,而這些死亡的紅細胞正是靠心腦血管免疫細胞來清除的。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腦血管免疫細胞的免疫能力下降,死亡的紅細胞無法及時清除,致使血液流動受阻而使血流緩慢,原本單個分開的紅細胞開始聚集在一起形成團狀,並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膽固醇擁擠在一起使血管腔變窄,甚至閉塞,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如果動脈硬化發生在大的血管,尚不影響血液的執行,但如果發生在細小的血管,如冠狀動脈,就會引起血流減少,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從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發生心絞痛,如冠狀動脈完全被阻塞,就會引起心肌梗塞。身體上任何部位的動脈都可能發生動脈硬化,如腦動脈硬化就會出現中風;腎動脈發生硬化,就會出現高血壓;腿部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而阻礙血液迴圈時,走路就會引起疼痛;如果冠狀動脈的內膜出現了上述病變,就叫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2.血液成分改變

①血液粘稠度增高。如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蛋白血症、脫水、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粘稠度增高跟紅細胞的聚集有著密切關係,當聚集的紅細胞無法及時清除的,紅細胞會與血小板就會積聚到一起,阻塞血管,更易形成血栓。

②凝血機制異常。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應用抗凝劑、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此外,妊娠、產後、手術後及服用避孕藥等可造成易凝狀態;

3.血流動力學改變如高血壓病(約佔非栓塞性腦血管病的55—75%)、低血壓、心臟功能障礙(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纖顫、傳導阻滯)等;

4.其他

①血管外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大血管鄰近的病變(如頸椎病、腫瘤等)壓迫

影響供血不全;

②顱外形成的各種栓子等

四.腦血管病分哪幾類?

腦血管病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

1.出血性腦血管病:

(1) 腦出血:又叫腦溢血,為最常見的出血性腦血管病,有資料表明80%以上的腦出血病人有高血壓病史。血管免疫細胞功能的下降使血管開始逐漸老化、脆化、硬化,如遇使血壓驟然公升高的因素如情緒激動、劇烈活動、飲酒過度、大便用力等都易使血管破裂而發生腦內血管破裂而引發腦出血。

此外,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畸形也是腦出血的常見原因。

腦出血發病多較突然,病程進展迅速,嚴重時,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惡化。病人出現意識障礙、偏癱、嘔吐和大小便失禁。

腦出血的臨床表現大致分為兩種:(1)全腦症狀,多由腦出血、水腫和顱內壓公升高所致。表現頭痛、嘔吐、嗜睡、昏迷等。

(2)局灶症狀,為血破入腦實質後所致的定位症狀,如中樞性偏癱、面癱、失語及偏身感覺障礙。

(2)蛛網膜下腔出血:多由腦血管先天異常引起。如各種動脈瘤,血管畸形等

(3)硬腦膜外及硬腦膜下出血:多由外傷引起。

2.缺血性腦血管病:

(1) 腦梗塞:為最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由於血管免疫功能喪失後,死亡紅細胞大量聚集,不能及時清除,累積在腦動脈使動脈變得越來越狹窄,甚至完全堵塞。當粥樣硬化物質堵塞了腦動脈,就會導致急性腦供血不足,從而引起區域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最終引發腦梗塞、腦血栓的形成。

患者可出現偏癱、失語等腦局灶性損害症狀,屬缺血性腦血管病。以老年人多見。高脂飲食,糖尿病,吸菸等患者中發病率較高。

(2)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簡稱tia,小中風):腦缺血一過性發作,24小時內可以完全恢復正常,但反**作者可以有腦梗塞。

(3)其他:腦動脈硬化,各種腦動脈炎,腦動脈缺血性症候群,顱內靜脈竇或靜脈血栓等。

第三章心血管病

一.什麼是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疾病,其發病率在我國也居於首位。主要指如冠心病(也可以說冠狀動脈狹窄、粥樣硬化等)、肺心病、心肌炎等。

二.心血管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1.勞累或緊張時突然出現的胸骨後或胸左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或頸部.

2.體力勞動時,有心慌、氣短、疲勞和呼吸困難現象.

3.飽餐、寒冷、看驚險場面時感到心悸、胸痛。

4.睡眠時感到憋氣,需高枕後才好轉.

5.反覆出現脈搏不齊,心動過速或過緩。

6.上樓時比別人更容易胸悶、心悸.

7.長期發作左肩痛。

三.為什麼會得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動脈內壁由於死亡的紅細胞的淤積,被甘油三脂、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有害物附著、沉積形成斑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壁彈力減弱、脆性增加,血管腔變窄、血流速度減慢,導致心臟組織缺血、缺氧,血栓形成

四.心血管病都包括哪些疾病?(這裡主要講解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是指供給心臟營養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因死亡的紅細胞聚集而發生嚴重粥樣硬化或痙攣,使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種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型別,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

冠心病多發生在40歲以後,男性多於女性,腦力勞動者多於體力勞動者,城市多於農村,平均患病率約為6.49%,而且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冠心病在我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公升的趨勢,並且患病年齡趨於年輕化,因此,21世紀我國面臨心血管疾病的挑戰,能否扼制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 ,關鍵在於預防。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如不良生活習慣(吸菸、高脂肪飲食、大量飲酒、過度勞累、精神緊張、生氣等)家族遺傳因素、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都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冠心病分型: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猝死

1.心絞痛: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症。其特點為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感覺,可伴有其他症狀,疼痛主要位於胸骨後部,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常發生於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每次發作3~5分,可數日一次,也可一日數次,休息或用硝酸酯製劑後消失。

本病多見於男性,多數病人在40歲以上,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陰雨天氣等為常見的誘因。

2.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流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

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

1疼痛:為此病最突出的症狀。發作多無明顯誘因,且常發作於安靜時,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較重,持續時間久,有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用硝酸甘油無效。

病人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

2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後數小時至1週內發生。病人面色蒼白、煩躁不安、**濕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10.

7kp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壓降低而無其他表現者稱為低血壓狀態。

3心律失常:約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見於起病1-2週內,而以24小時內為最多見,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現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而猝死。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也不少見,室上性心律失常較少發生。

前壁心肌梗塞易發生束支傳導阻滯,下壁心肌梗塞易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見於心房梗塞。

4心力衰竭:梗塞後心臟收縮力顯著減弱且不協調,故在起病最初幾天易發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煩躁、不能平臥等症狀。嚴重者發生急性肺水腫,可有紫紺及咯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後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開始即可出現右心衰竭。

5全身症狀:有發熱、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於組織壞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後1-2天內出現,體溫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過39℃,持續約一周左右。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病

北京市死亡人口的一半以上是心腦血管病所致。但令人擔憂的是,相當一部分人缺乏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識,其實心腦血管病也是可以預防的。首先,預防心腦血管要從小從早做起。家長要經常注意孩子的體重 關鍵字 心腦血管病 北京市死亡人口的一半以上是心腦血管病所致。但令人擔憂的是,相當一部分人缺乏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識...

防心腦血管病五

一 張嘴閉嘴 空閒時,可經常做做張嘴閉嘴運動。最大限度地將嘴巴張開,同時深吸一口氣,然後閉嘴呼出。如此一張一閉,連續做30次。張嘴和閉嘴,可通過面部的神經反射刺激大腦,從而改善腦部的血液迴圈,增強腦血管彈性,有利於防止中風和老年痴呆的發生。二 拍打雙耳 用掌心輕輕拍打雙耳,每回100次,早 中 晚各...

2023年心腦血管病總結

浚縣中醫醫院 建立國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 示範區資料 心腦血管事件報告 2014年工作總結 浚縣中醫醫院 2014年度心腦血管事件報告工作總結 2014年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各職能部門和相關科室的支援幫助下,防保科順利完成了心腦血管報告工作,現將一年來工作總結如下 一 開展高血壓慢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