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型企業精細化管理概論

2021-03-04 07:20:47 字數 5020 閱讀 7764

學習導航

通過學習本課程,你將能夠:

● 了解全球化競爭帶來的挑戰;

● 熟悉質量成本分析原理;

● 明確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

● 正確認知精細化管理的概念。

一、企業面臨全球化競爭的製造管理挑戰

1.基礎管理對全球化競爭的意義

基礎管理對全球化競爭的意義表現為兩個方面。

全球經濟一體化給國內企業帶來機遇和挑戰

全球經濟一體化使中國獲得了寶貴的製造機會,成為世界的工廠,並有機會參與全球競爭,成為全球化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然而企業在抓住機會、獲得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嚴重的問題,就是「一做就大,一大就亂,一亂就死」。

加強基礎管理,免蹈發展覆轍

成長型企業的最大敵人不是市場競爭,不是產品創新,而是企業自己。中國企業如何避免重蹈「一做就大、一大就亂、一亂就死」的覆轍,企業的基礎管理至關重要,只有做好企業的基礎管理,才能提高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中的生存能力。

2.企業快速發展的三大條件

企業經營特質

經營特質是製造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必須是企業所特有的,並且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和轉移的。這種難以模仿的能力能為企業帶來超過平均水平的利潤,主要存在於企業的老闆、企業的核心經營團隊身上。

模式構建

企業的快速擴張首先需要有乙個好的模式。從世界級企業的形成來看,其快速擴充套件無非是通過兼併、收購、改建、擴建等方式實現,即「三個人帶三本書」的擴充套件方式,其中,三個人是指企業的精英團隊,三本書是指企業的模式。

當今社會,企業快速發展所依賴的模式必須具備三大競爭優勢:

第一,差異化。主要由企業營銷系統、技術開發系統的能力決定。

第二,低成本。

第三,快速應變。形成具備低成本和快速應變優勢的生產模式,是企業滿足客戶和快速發展(擴張)的必要條件。

要點提示

企業快速發展模式的競爭優勢:

① 差異化;

② 低成本;

③ 快速應變。

精英團隊

企業快速擴充套件,必須有好的機制和文化,有精英團隊來支撐。精英團隊是傳播文化、運用機制開疆闢土的重要保證,把原有的模式、優勢帶到新擴充套件的企業。精英團隊不僅具備有效管理5m1e(人、機、料、法、環、測)六大要素,還必須具備三個方面的能力,即企業快速擴張對職業經理的三大要求:

第一,必須能創業績,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第二,必須能夠帶隊伍,培養人才、善用人才;

第三,必須能傳播文化,把企業的經營理念、行為準則、核心的價值帶到新的領域中。

3.管理半徑與管理變革

管理半徑

美國的管理學大師彼德德魯克說過,「管理一旦超出特定的半徑就不再有效。」

在企業管理模式中,一種管理模式僅適用於一定的企業規模和發展速度,當企業規模和發展速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就不足以支撐其生存和發展,為此,企業必須進行管理變革。

管理變革

管理變革,意味著當企業在一定規模上超速發展時,原來創業的做法可能會成為企業的障礙,創業功臣如不適應變革就會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所以,當企業發展達到一定速度的時候,管理模式就必須發生變化,原來的管理方法、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就需要進行變革。

管理是需要成本的。當企業規模小時,即便發展速度比較快,在成本可以承受的情況下,也可以以效率抓住發展機會。只有通過完善管理系統才能確保低成本和快速應變的優勢,否則不但難以支援快速擴張,甚至難以確保正常運作和正常的盈利能力。

二、精細化管理可以降低企業的總成本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只有通過增加適當的管理成本、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才能有效維持系統的高效率、低成本和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

粗放式管理必然帶來極大的鑑定成本和失敗成本,精細化管理必然帶來管理成本上公升,但對收益的貢獻是非常明顯的。

1.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分析,是在企業質量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分析方法,從質量保證和質量失敗的代價入手,探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是質量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企業質量發展水平、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質量成本來管理質量。

質量成本是從質量的角度看待成本管理,在產品成本構成中,質量成本有可能表現為材料成本(淨耗量及額外消耗)、輔助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如培訓費)等。

具體來說,質量成本的兩大要素是質量控制成本和質量失敗成本。

質量控制成本

質量的控制成本,是指為達到既定的質量標準而支出的費用,包括預防成本和鑑定成本。

預防成本。指為預防成品或服務產生缺陷而發生的費用,如進行質量培訓、質量改善、質量保證等。

鑑定成本。指對產品或服務進行檢測所發生的費用,如來料檢驗、過程檢驗、成品檢驗、效能實驗、產品認證、質量評審等。

質量失敗成本

質量的失敗成本,是指由於質量低劣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包括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

內部失敗成本。指產品發貨前品質問題的對應費用,如材料報廢、作業返工、事故處理工時損失、延遲交貨損失等。

外部失敗成本。指由於質量問題導致市場或客戶發生問題的對應費用,如質量索賠、折扣損失、退貨損失等。

2.從質量成本分析看精細化管理

質量成本內部、質量成本和質量管理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

質量成本內部的關係

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存在比例關係。如果內部失敗成本是一,這個質量不良沒有發現而流到市場上,就可能帶來的外部失敗成本將是一百以上。

質量成本和質量管理的關係

圖1所示的是質量成本和質量管理之間的關係情況。

圖1 質量成本變化曲線

從圖1可見,當預防成本投入不足時,鑑定成本將會很高,失敗成本也會非常高;當預防成本增加時,鑑定成本和失敗成本會隨之逐步降低;當預防成本持續增加到一定程度並維持在該水平時,質量保證能力將大大提高,此時鑑定成本和失敗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其中鑑定成本可以逐步趨近於零,失敗成本雖然難以為零,但已經非常小。此時,可以達到質量總成本持續低水平的理想狀態,企業將形成很強的成本競爭力。

質量成本分析是從總成本的角度、長期的角度、發展的角度看待各項工作,實行預見性的質量管理。從這個角度進行精細化管理,如果企業精細化管理不足,付出的將是大量的鑑定失敗成本。為實施精細化管理而投入的管理成本,是預防成本。

從長期來看,持續地、有計畫地、科學地增加預防成本,將大幅度地降低企業的鑑定成本和失敗成本,使企業的總成本降低。

三、全球百年企業的發展啟示:精細化管理成為必然

1.由比較優勢轉向培養競爭力

現代工業起源於英國,之後歐洲成為現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後來全球製造中心由歐洲轉移到美國、再由美國轉移到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全球製造中心開始由日本大面積轉移到中國。

在日本轉移到中國的過程當中,也經歷了亞洲四小龍(南韓、台灣、香港、新加坡)的時代。

全球製造中心的三次大轉移

全球製造中心經過三次大轉移,即經歷了三大階段:

第一,oem階段,原始裝置(產品)製造商階段。

第二,odm階段,通過製造掌握了核心技術,這些企業開始進入odm階段,即原始設計(產品設計)製造商階段。

第三,obm階段,經過發展,企業培養出了國際化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高,開始進入obm階段,即原始品牌(提供)商階段。

由比較優勢轉向培養競爭力

中國是憑較低的人工成本成為「世界工廠」,基本都是粗放型管理。當人工成本不再是我國的比較優勢時,全球製造中心的第四次大轉移就不可避免。通過全球製造中心的三次大轉移的分析,可以得到啟示:

國內企業需要實行精細化製造管理,通過製造的機會,培養核心工藝技術,提公升全面的競爭力,最後培養出世界級的品牌。屆時,全球製造中心即使從中國轉移出去,我國經濟仍可保持穩定的發展。

國內企業早期的低成本比較優勢已經逐步喪失,只有全面提公升競爭力,依靠競爭力參與國際化競爭,才能確保生存和發展。在全球一體化環境下經營的製造型企業,精細化的製造管理成為必然。

系統競爭力

全面提公升競爭力,也叫系統競爭力。系統優勢的原理是,企業依靠系統競爭力謀求生存和發展。乙個企業的系統競爭力包括核心競爭力和基礎競爭力兩大方面。

核心競爭。核心競爭力包括企業盈利模式的設計和企業的核心技術。盈利模式的設計,主要由企業的核心經營團隊來掌握;核心技術又包括產品技術和工藝技術。

從國內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的行業都還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這些核心技術還是主要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的核心企業手裡。所以,掌握核心技術是國內企業今後的努力方向。

基礎競爭。基礎競爭力是指企業運作的系統優勢,它包括低成本和快速反應兩個方面。

2.加強基礎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精細化管理是加強基礎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包括技術含量和管理含量。

技術含量

技術含量,是指精細化管理需要足夠的技術支援,包括產品技術、工藝技術、管理技術。發展到目前的階段,還需要有資訊科技的支援。

管理含量

管理含量,是指生產技術不是特別複雜,但對管理的要求很高,需要有管理含量。管理含量是細微之處的管理,讓員工知道、做到,形成良好的執行力。細微之處的執行力體現的是各級幹部將精細化管理標準化、行動化、現場化的追求和能力,能嚴格考驗幹部的恆心、軟性技巧。

【案例】

從焊絲頭抓起

某企業生產部為了有效地杜絕生產一線的浪費現象,從2023年9月10日起對焊絲、焊條進行專項檢查和考核,考核規定:

第一,使用後丟棄的焊條長度不能超過5厘公尺,否則每支罰款3元。

第二,嚴格禁止整根焊條丟棄的現象,發現一支罰款6元。

第三,焊絲盤剩餘焊絲要有效使用,發現未用完就亂丟棄的,每盤罰款50元。

生產部加強員工成本教育,由安全組進行現場檢查,如發現有浪費現象,將罰款通知交生產線或輔助班組的第一責任幹部,再落實到具體的責任員工;對焊絲、焊條浪費現象屢禁不止的班組,由安全小組負責將相關情況報部門經理進行嚴格考核。

3. 製造管理的目標和物件

製造型企業之所以能夠創造價值,是因為企業通過加工,改變了物料的形狀、尺寸、性質、狀態,最終改變了產品功能,滿足了客戶的需要。從這個原理出發,所有直接服務於改變產品物料的形狀、尺寸、性質、狀態,最終改變產品功能的工作,都是增值的工作。所有不服務於它,甚至對它有阻礙的工作,都是浪費。

圖2所示的是製造管理的目標和物件。

圖2 製造管理的目標和物件

從圖2可見,精細化管理的物件,既包括對業績結果的管理,也包括對影響業績結果的前端因素的管理。業績結果的管理是針對製造管理的五大目標:質量、成本、交貨期、安全、柔性,此處統稱為y;前端因素的管理是針對製造管理的六大管理要素:

人、機、料、方法、測量系統、環境,此處統稱為x。企業要追求y,就要有效管理x,因為x是影響y的輸入要素。

04 製造型企業精細化管理 祖林

課程提綱 通過本課程,您能學到什麼?課程意義 為什麼要學習本課程?學習本課程的必要性 全球製造管理經驗證明 製造型企業每年必須能自動降低15 的成本才能維持競爭力。原材料漲價,產品 參與國際化競爭的中國企業要維持低成本優勢,精細化管理成為必然。精細化管理著眼於巨集觀市場,落實於微觀現場,是消除浪費和...

企業精細化管理體系建設概論

摘要 精細化管理已成為市場經濟環境下現代企業最為重要的一種管理方式。精細化管理將成為今後企業是否能夠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素。所以,實施企業精細化管理體系建設,對於中國企業更好地實施精細化管理工作,切實提公升管理能力,提高經濟效益,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形成精細化管理的理念 建立符合企業發展實際...

企業精細化管理

企業精細化管理本培訓方案根據漢江鋁業公司培訓需求,結合我中心組織開展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內訓的經驗,借鑑現今企業培訓熱點課題設計。培訓內容緊密結合企業實際,以系統的理論知識為基礎,融入大量行業企業成功管理經驗介紹 案例分享,易於學員消化吸收。以加強企業職工隊伍建設,充實職工隊伍理論知識水平,提公升職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