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學生的自我探索

2021-03-04 07:17:46 字數 4594 閱讀 6948

【本章導讀】

「我是誰?」這是乙個難解的人生課題,早在幾千年前,古希臘奧林匹斯山特耳菲神殿之上有句名言——「人,認識你自己」,這被稱之為「人生根底」問題,不斷警示世人:「人的一生就是乙個探索自我的過程,認識自己是人生之旅的出發點,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

」了解自己,才能建立自信,超越自我;了解自己,才能立足現在,規劃未來。

第一節自我探索概述

一、自我探索的內涵及意義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但是想要認識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很多人因為缺乏對自己有乙個清晰的認識,導致自己迷失在人生的旅途上,所以探索自己、認識自己對每乙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一)自我探索的內涵

自我探索是個人利用一定的方法對自己全部身心狀態的認識,從而形成一定的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評價。只有進行自我探索、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有的放失地進行生涯規劃,理性地經營自己的職業生涯,因此自我探索是職業選擇和發展的前提和根據。

自我探索的維度

自我是乙個複雜的概念,指個體對自己的主觀知覺,具有評價性、穩定性和可變性等特點。它是個體對自己各個方面總體的自我評價,是個體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綜合的自我觀,是個體對自己的行為、能力或價值所持有的知覺、態度和評價,是基於自我意識的知、情、意的統一。

自我是心理學的重要內容。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的三結構說」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從人格的三個維度上研究自我的發展。

我們所說的自我,不過是指「我」所有的一些特徵和素質,而這些特徵和素質是自己所能覺察的。所以,自我是乙個人對自己存在的一種察覺,是對自已「一切」的察覺。這裡所說的一切應該包括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相貌等)、心理特徵(如急躁、安靜、沉穩等)、人際關係(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對別人的看法)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外在的物體(如衣服、鞋子、手機等)。

自我意識是(self-consciousness)是意識的核心部分,就是對「自我的認知」,或者說是個人對自己的探索或認知。它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即自我意識是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環境關係的認識,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識,以及對個體身體、心理、社會特徵等方面的認識。

這種認識是個體通過觀察、分析外部活動、情景及社會比較等途徑獲得的,是乙個多維度、多層級的心理系統。

自我探索從自我本身的角度進行分析可分為生理我、心理我和社會我三個維度。

(1)生理我

生理我是個體對自己的生理屬性的意識,包括對自己的身體、體能、容貌及溫飽感、舒適感、疼痛感等生理方面的意識,是自我的最初形態。生理我是自我中最基本的內容,是其他自我內容的基礎,它也是在自我形成過程中最早形成的內容,認知自我最早也是從認識生理我開始的。生理我使乙個人把自我和非我區別開來,意識到自己的生存是寄託在自己的軀體上的。

例如:我是個高鼻樑的女生,我是個高個子的男生等。

生理我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只能接受它而不能改變它。隨著自我意識的成長,我們逐漸對生理我有乙個明晰的看法和正確的認識,但由於青年時期的特殊性,有的學生對生理自我產生較高的心理關注。例如,女生關注自己是否漂亮,是否迷人;男生則關注自己的身高、體型,甚至聲音的吸引力等。

這些都是因為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乃至青年初期,生理我處於高度關注時期。

(2)心理我

心理我是個體對自己的心理屬性的意識,包括對自己的感知、記憶、思維、價值觀、性格、能力、興趣等方面的認識和體驗,它是人認識到自己心理特徵和心理傾向,是職業自我的核心內容,也是自我探索的重點領域,它對乙個人的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伴隨著生理我的成長及自我意識的發展,心理我的突出表現之一是自我意識的矛盾性。表現在「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的矛盾,這種矛盾集中體現為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比如理想的大學與現實的大學;理想的就業單位與現實的就業單位;家長的投入與後期的回報等。

(3)社會我

社會我是指對自己的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認識,它包括個體對周圍客觀環境和人的影響、作用的認識和體驗,也包括對自身在客觀世界中的角色、地位、權利、義務、責任的認識和體驗,也就是對社會方面自我的認識。社會我由歷史、文化、社會等因素影響。

生理我、心理我與社會我是密切聯絡、相互影響的,它們包含著不同的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與自我控制,但由於個體的差異,使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人生體驗。

自我探索的原則

大學生在自我探索中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接受自我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全面性

自我探索應當全面。自我探索時應對自己進行全面的探索,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特長,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既要對自我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探索,又要對其他各個方面的整體素質進行探索;既要考慮到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佔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2)客觀性

自我探索還要掌握客觀性的原則。對自己進行觀察、分析、評價和探索要以客觀事實作為基礎和依據,盡量克服個人主觀因素的限制和干擾。不客觀的自我探索往往有失偏頗,不能正確認識自我。

過高的評價往往使自己脫離現實,意識不到自己的條件限制,甚至狂妄自傲,由自信走向自負;過低的自我評價,往往會忽視自我的長處,缺乏自信,過於自卑。過高或過低的自我認知,都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探索都是無益的。

(3)發展性

自我探索時,應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自我探索不但應當對自己的現實素質做出適當、全面、客觀的評價,而且應當著眼於未來的發展變化,身處環境的變化,預見性地估計自己將來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二)自我探索的意義

「我是誰?」「我是乙個怎樣的人?」「我喜歡做什麼?

」「我擅長做什麼?」這些問題可能經常被提及,但可能很少會有人去認真思索。然而,這些看似常見的問題,卻關係著我們對自身的探索和認識,影響著我們的職業選擇及發展,甚至決定著我們的人生。

因此,只有通過自我探索,才能正確認識自我,只有那些善於認識並且正確自我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因此自我探索是職業選擇和發展的前提和根據,這就是職業生涯規劃必須從自我探索開始的真正原因。

首先,通過自我探索可以幫助大學生全面了解自己,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發掘和發揮自我潛能,增強職業競爭力。「回憶你做的最帶勁的一件事」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助於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徵、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樹立自信,引導他們對自己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幫助他們準確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其次,自我探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職業觀是擇業者對職業的認識、態度、觀點,是選擇職業的指導思想。不同的擇業觀,影響著擇業者形成不同的職業觀。

只有進行自我探索,才能正確認識自我,才能進一步明確個人適合什麼職業,什麼是最適合的職業。

再次,自我探索有助於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型。自我探索是乙個自我分析的互動過程,在探索中學會了解自己,及時發現不足,並加以改進,這個迴圈的過程是能夠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這也正是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乙個過程。

三、自我探索的途徑和方法

(一)內省法

春秋時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更是說道:

「未經反省的生活是無價值的生活。」通過對自己的一些成長經歷的回顧,比如過去哪些事情讓人幹起來非常快樂、哪些事情幹起來非常痛苦、哪些事情幹起來非常帶勁、哪些事情幹起來比較費勁等,可以通過這些經歷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優勢。比如性格具有可塑性,人通過自我反省,可以逐漸培養自己良好的性格,並且揚長避短。

除此之外,可以找存在的差距,明確努力的方向。

從我與已的關係中認識自我,看似容易實則困難。我們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我」中去認識自己。

自己眼中的我。個人實際觀察到客觀的我,包括身材、容貌、性別、年齡、性格、氣質、能力等。

別人眼中的我。與別人交往時,由別人對你的態度、情感反應而覺知的我。不同關係的人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不同,這時的自我是個人從多數人對自己的反應中歸納出的統覺。

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對自己的期許,即理想的我。

我們還可以從「實際的我」,「別人眼中的我」,「別人心中的我」等多個「我」來全面認識自己。對於現代大學生而言,雖然有多個「我」可供認識自己,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急劇變遷,尤其是受到多元價值的影響,使得部分大學生自我探索難以客觀、全面,因此,要選取恰當的「我」進行評價,以便更好地認識自我。

(二)實踐表現法

很多人存在著這樣的思維模式:「這事我不感興趣」,「我不適合做這件事」等諸如此類標籤思維。還沒有嘗試怎麼就知道自己不感興趣、不適合呢?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應積極參加各種社團及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與實踐活動,總結分析自己體驗感知,從這些實踐活動中了解、探索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性格及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分析自己獲得的可遷移能力,從而達到認識自我的目的。大學生要把自己作為認知物件,積極參與活動,經常觀察自己,剖析自己,明確自己的優缺點,喜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三)成就分析法

成就分析法。自我的各個方面都是在具體時間中表現和反映出來的,通過對自己在學習、文學、藝術、體育、社會工作、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和成效加以自我認識,可以獲得關於自己的能力、意志、興趣、價值等多方面的資訊。對善於總結和反思的人來說,將某些活動中獲取成功的經驗應用到類似活動中,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大學生應善於從成功經驗中獲得自我意識,但要細加分析和甄別。

(四)社會比較法

社會比較法主要是運用各種手段對個人的興趣、愛好、價值觀、能力等方面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縱向比較是個人對自己成長的經歷進行比較,從而進行自我探索;橫向比較主要是與自身條件相符的人進行比較,在與他人進行比較時,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第一,跟別人比較的是行動前的條件,還是行為後的結果?比如來自農村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學習,不應該認為自己來自農村,條件不如別人,並因此影響到學習、心態和情緒,而要與其他同學比大學學習期間的學習成績及畢業後的工作成績才有意義。

第四章視覺障礙學生

1.有關統計數字表明,現實生活中大約有10 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視覺障礙。2.約佔人口總數1 的盲與低視力人群,嚴重的視覺障礙會給他們個人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很多的困難。3.視力是眼睛在一定距離內辨別物體形象的能力。它分為中心視力和周邊視力,中心視力有包括遠視力和近視力。視野是指眼睛固定注視一點時所能看...

第四章小結

第4章非線性方程與非線性方程組的迭代解法 學習小結 一 本章學習體會 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基本接觸的都是線性方程和方程組的求解,對於非線性方程和非線性方程組的求解接觸很少。因為在實際應用中非線性方程能接觸解析表示式的很少,對於大多數非線性方程,只能用數值法求解出它的根的近似值。在本章介紹的求解非線性方...

第四章總結

實習總結 2011年02月21日是我踏入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潮州中心支公司的第一天。我懷著乙份激動和好奇的心情來到中國平安保險財產股份 開始了大學以來的第二次實習實踐活動。現在回想起來,雖然只有短短的乙個半個月的實踐期,但在這段時間裡的的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並且接觸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