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實驗課題中期報告

2021-03-04 06:58:08 字數 5200 閱讀 8532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世紀的來臨,人們越來越深感到外語的重要性。為了早日跨入國際一流的大都市行列,上海敞開大門接納不同種族、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和**的交流與科技研究等。同時「地球村」這一概念日漸成為現實。

然而乙個極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際之間的交流問題,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語言問題。

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加拿大這些擁有眾多移民的國家,是如何讓使用形形色色母語的新移民能在最短的時期內學會英語,以盡快融入主流社會這一問題,已成為這些國家教育界和語言學界新時期極富有挑戰性的新課題。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原本只有母語的教育也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而迫切需要培養出雙語甚至是多語的人才來。

城市發展需要更多的雙語人才,市民的語言素質和外語能力體現和增強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以學習者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培養一代既有實踐能力又有創新精神的國際人。一門外語過關,具有一定的雙語能力無疑是新世紀衡量人才的極其重要的標準之一。

因此我們認為在加強英語教學,營造英語學習氛圍的同時,在若干具備條件的非英語學科用英語作為課堂用語(由少到多,由淺入深)進行教學實踐,以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展其學習英語的範圍,增加詞彙的輸入量,並提供學生應用英語的陣地,從而強化英語的交際功能,有效克服或減緩「啞巴英語」的現狀。

在更廣的學科領域中,更豐富的語言層面上擴大外語實踐時空,培養外語思維能力,拓展外語習得環境。是進一步為我們的外語教學**成功之路,為學習者**有效的學習方式,為時代**雙語者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概念的界定

1.國際上統稱的雙語教學概念

所謂雙語教學 ,即用兩種不同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一般是指在用母語進行部分學科教學的同時或母語教學過關的情況下,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其內涵因國家、地區不同而存在差異。

2.本課題的操作定義

其內涵為 :在強化英語教學、大力營造英語學習氛圍的基礎上,若干門具備條件的非英語學科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由少到多,由淺至深 )進行嘗試。學校開設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心理輔導、數學、體育、**、自然常

識、電腦、it等學科的「雙語」課,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範圍,增加詞彙的輸入量,提供學生應用英語的陣地,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三.研究的思路與目標

1.計畫與措施

我校追求用「雙語過渡」模式來教「雙語」課,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制訂了一系列具體的科研計畫和措施。其強化雙語教育,旨在提高英語水平的探索主要內容有:

⑴. 設想:讓不懂英語的學生在用母語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培養其學習英語的興趣與能力,並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也就是說,允許英語程度很差或沒有英語基礎的兒童少年,在學習學科知識的過程中習得英語——第二語言,並促進母語的學習。

⑵. 突破口:擬在數學、**、體育、it、電腦、科常、心輔等學生普遍喜愛且與日常生活較為密切,而又是所要求記憶詞彙量不多、邏輯思維難度不高的學科先行探索,在取得初步成效或積累一定經驗之後,再逐步向其它有條件的學科滲透與拓展。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其具體步驟主要有五:一是明確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二是確立解決問題的行動目標與過程;三是按研究方案行動,並做好相應記錄,收集證據以確認目標實現程度;四是整理、概括出有關行動與目標之間關係的原則;五是在實踐情景中進一步檢驗這些原則。與之相輔的還有文獻研究、經驗總結等諸種研究方法。

3. 研究目標

⑴.研究部分學科雙語教學的途徑、方法

⑵.積極構建「雙語過渡」教學模式

⑶.試制定部分學科雙語教學目標

4. 研究內容及操作要點

⑴ 強化英語教學,推進雙語程序策略

雙語能力的培養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我們目前試驗雙語教學應以強化英語教學為基礎。高質量的英語教學是雙語教學的前提,使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形成良性互動。

切切實實地抓好英語教學,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培養合格的雙語人才打好紮實的基礎。低年段(即小學一~三年級)注重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唱唱、說說、玩玩、演演、動動中,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高年級(即小學

四、五年級)老師則側重於低、高年級的知識銜接與語言能力培養。另外英語學科教學中也要重視其他雙語學科的教學程序,關注學習者雙語學科學習中的語言困難,並有針對性地擴大閱讀,拓展詞彙量,盡可能清除一些語言障礙,學科間互相提公升。

⑵ 拓展非英語學科的雙語教學策略

在調研過程中,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我們了解到,國外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的雙語教學,一般有三種模式:第一類是「完全浸身目標語」模式(immersion model), 第二類是「雙語過渡」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第三類是「維持母語」模式(maintenance model)。

根據我國國情和我校的實際情況 ,我們對「雙語過渡」模式作了如下三重定義。第一,是在開設的雙語課中基本應用比較準確的英語進行教學 ;第二,是在最大、最有可能的範圍內把學校學科課程教學轉變成雙語課 ;第三,在全校範圍內最大限度營造英語學習氛圍 ,從而讓學生「浸身」濃郁的英語「習得」環境之中:課內「學得」,課外「習得」;立足課內,拓展課外;激發興趣,學以致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面向社會,注重口語。

我們將在原有課時與學習年限內,積極進行課程教材的改革,即在強化英語教學的同時,又在心理輔導、數學、體育、**、自然常識、電腦、it等的非英語學科中,探索在完成或基本完成其學科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第一年運用「維持母語」模式進行教學實驗,第二年逐步過渡到採用「雙語過渡」模式,盡量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進行學科教學,以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範圍,增加詞彙的輸入量,提供學生應用英語的陣地,從而有效地強化語言的交際功能,將母語與英語有機結合不分主次,互為主體,讓學生在用母語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培養其學習英語的興趣與能力,並用英語作簡單的交流。使學生「浸身」於英語的環境之中學習英語,既「學得」英語、又「習得」英語,從而開闢一條符合學生的雙語教育的途徑。

⑶. 課內外結合,營造學習氛圍

利用學校教室的環境布置體現濃厚的英語氛圍;利用早上的英語晨讀、午間的英語角、課後的英語活動,為英語口語技能的練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提供寬闊的空間和較多的習得機會。營造校內外學習英語的氛圍,開展師生關係融洽、學習內容豐富、交際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使學生「浸身」或「半浸身」於英語學習氛圍之中。

⑷ 試制定部分學科雙語教學評價指標

1) 認知目標:學生經過5年學習,基本通過上海市中小學生英語等級考試一級水平。

2) 能力目標:高年級學生在學校與日常生活中,能與老師、同學進行簡單的交流,並能借助英語詞典閱讀英語配圖小故事。

3) 情感目標:達到以下三項要求:敢於開口,善於模仿,逐步養成良好的英語聽說習慣;樹立自信心和進取心,勇於克服困難,初步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積極參加課內外英語活動,樂於了解異國文化,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興趣和愛好。

5. 研究原則

⑴ 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認識主體、發展主體。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他們獲得成功感。

⑵ 愉悅性原則

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愉悅,讓他們在愉悅的情緒中接受教育。

⑶ 激勵性原則

教師要充分運用評價手段,及時發現學生進步,予以表揚、鼓勵,評價不只著眼於成果,要注意過程,特別要保護學生的求知慾望。

⑷ 合作教學原則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幫助學生確立學習動機,讓學生感受在群體合作中的自身價值,引導學生向預期目標努力。

四.實施簡況

1. 探索形式

⑴ 課堂教學

根據低、中、高各年級的特點有所側重。我校低年級教師注意蒐集素材,甚至還自編了悅耳動聽的兒歌,學生學得不亦樂乎;高年級老師則在質量上大做文章,一方面用牛津教材進行強化的英語教學,另一方面在數學、電腦、**、體育等學科實施雙語教學,各學科分別組織公開課,課題組成員共同研究「雙語」教學方法。

⑵ 日常課外活動

拓展時間和空間限度,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便利,參與英語課堂教學以外的英語交際活動。

我們開闢了英語活動周,舉行單詞接龍比賽,英語故事演講比賽、對話、小品表演比賽等。獨特的空間舞台為廣大愛好英語的同學提供了開口講英語的機會。

2. 基本經驗

⑴ 科研與實踐的結合

我校以教學目標為先導,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在加強英語教學、營造英語學習氛圍的同時,探索用英語進行其它學科教學的方案並予以實施,有效推進了雙語教育的深入。

⑵ 英語教師與學科教師的結合

我校通過建立「雙語教學研究」課題組將英語教師和學科任課教師組織在一起,發揮各自優勢進行研究和實施。通過資料、理論學習,了解國內外雙語教育的資訊,推廣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手段。教學需要各學科協同研究,學校就成立「雙語研究備課組」,安排不同學科的教師共同備課;為了驗證研究的效果,我們還請區里有名的老教師來聽課、評課。

正是在這實踐探索中,雙語教育課題研究的方向才逐漸明確起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與日俱增,教師教學和研究的經驗也得以不斷豐富。

⑶ 英語課與雙語課相結合

我校教師將雙語教學的核心放在創設情景,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探索英語課和雙語課結合的教學模式上。

⑷ 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我校還致力於在營造英語學習氛圍上下功夫,在走廊、教室、英語活動室等處均體現濃厚的英語氛圍。每學期的英語活動周,都為雙語課題的開展,為英語口語技能的練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提供了較為寬闊的空間和較多的習得機會。

⑸ 校內與校外的結合

為更好地推進雙語教育的實踐活動,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加校外英語進修及學習,鼓勵學生參加市區英語競賽,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開口用英語交談,使英語走入我們的生活。

3.初步成果

除了上述「五個結合」外,我校在開展雙語教學的研究過程中,還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

⑴ 教學實際效果

我校探索雙語教學的實踐,有效地促進了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更顯而易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

⑵ 教師隊伍提高

英語教師資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優秀英語教師資源更為稀缺。這是學校進行英語教學改革面臨的重大難題。我校在英語和雙語教師培養工作中,大膽遴選具有培養發展潛質的青年教師,課題組成員都積極參加大本學習,非英語學科的教師也參加英語專業大本學習。

五.問題思考

1.雙語教師要不斷充電

絕大部分的學科教師還未具備完全用英語傳授具體學科的能力和信心,而且因沒有合適的教材及教授方式,教師們只能憑著一種直覺在操作。因此在雙語教學課中,需注意所用教學語言(英語)所涉及的基本或基礎語言規律的適當教學,雙語教師須不斷學習、研究,提公升現有水平。

2.注意避免「學科損傷」

雙語課給師生設了一道「語言檻」,遇到較複雜的知識點,總難免「言不達意」,耽誤時間,教學進度又難完成,只好「下調」學科教學目標,結果學生的英語聽力有所提高,學科知識卻打了「折扣」。如何在加強雙語教學的同時,使之與學科教學相輔相成,值得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課題中期實驗報告

一 課題研究情況概述 一 已開展的研究工作 動員 培訓 資料收集 實驗等研究活動 1 對課程任務的設計 編制。2 與化學新課匯入方式相關的理論學習 資料及其他資訊的收集。3 開展了學生對化學新課匯入方式學習興趣的調查。二 已取得的階段成果 1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體上得到明顯提高,與此同時實施該課改的...

課題中期報告

縣域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及有效應用研究 中期研究報告 為了開展 縣域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及有效應用研究 課題組長溫應才同志帶領課題組成員,積極開展課題相關探索,從2011年6月課題開題以來,圍繞課題研究計畫,進行深入的研究和 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一年來的實驗研究工作,作如下工作報告 一 課題研究...

課題中期報告

從開始課題研究以來,學校領導一直高度重視,認真指導工作,使各項研究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各位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積極性也很高,課題組活動時,能按較好地完成課題組的相關任務。第 一 二階段的目標初步得到了現實性的落實。為了加強課題的過程管理,提高課題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使課題組研究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