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管理的實踐》有感

2021-03-04 06:39:46 字數 5816 閱讀 4985

薛雪《管理的實踐》是德魯克先生在2023年寫成的一本具有經典意義的管理學著作,也就是這本著作奠定了德魯克在現代管理學學術史上的奠基人地位,現在還有人把它作為至寶來閱讀。

《管理的實踐》是一本關於管理性質、原則和企業管理理論的框架性著作。《管理的實踐》的根本目的就在於通過研究管理原則、責任和實踐,來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和制度的方法。德魯克在書中指出,企業的目的必須存在於企業本身之外,企業的目的只有乙個:

創造顧客。那麼企業的基本功能只能有兩項:創新和市場營銷。

企業是為了企業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產品和服務的社會上的人群而產生、存在和發展的,並不是為了照顧投資人和在企業中工作的人們的願望或利益而存在的。德魯克認為:「組織並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的。

組織的目標,是對個人和社會做某種貢獻。德魯克最富洞見的看法是:公司是乙個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將人們聯合起來的社會結構。

」貫穿全書的三條主線是: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企業以組織的形式存在,管理企業需要由管理者來執行,企業的生命線是創造顧客,創造顧客要由工作來體現,而工作又是員工完成的。

因此三條主線不但勾勒了該書的清晰框架,也點明了管理是系統的工作,更加指明管理的範圍。企業是什麼?大師認為企業唯一目的和根本目的是創造顧客而非單純的追求利潤,因為只有創造了顧客,滿足了顧客的需求,利潤的追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企業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是構成整體社會環境的乙個細胞,企業創造顧客不僅僅是滿足顧客的物質需求還有精神需求,企業創造的不僅僅與企業發生經濟聯絡行為的顧客,還有一切潛在的社會群體或者分子。因此企業所需要創造的顧客就是整個的社會群體,也就是企業還需要承擔社會責任,在2023年提出這樣的觀點,的確是洞察深入。

更具創新意義的是,德魯克視社會和企業為有機體。德魯克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

」管理作為企業的具體器官,具有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員工和工作三個功能。該書具有思想一脈相承、高度洞察性、前瞻性和啟發性的優點。現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實踐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根源。

無論是目標管理、參與管理、知識員工管理、客戶導向的營銷、業績考核、職業生涯管理、事業部制分權管理、企業文化、自我管理團隊,還是最近非常流行的平衡記分卡,我們都可以在該書中論述中找到源頭。

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實踐》這本書更突出了「人」,充分體現了人本主義精神的光輝。企業是什麼?是盈利能力?

還是利潤最大化?盈利不是企業和企業經營活動的目的,而是企業的一種約束因素。利潤是對企業活動的檢驗。

企業的主要職能一是營銷,創造顧客;二是創新。企業存在的目的不能從自身尋找,只能從外部,從對社會的貢獻中尋找,從客戶那裡尋找。要滿足客戶的要求,簡單的各種生產要素組合是不能創造價值的,只有依靠企業的創新。

如何實現創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員工主動性的發揮。

德魯克認為管理不是一件由許多體力勞動者從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過教育的人員進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們習慣上將管理者和員工看成根據指示行事、沒有責任、不作出決策的人,這只能消除企業的精神和創新。如何檢驗管理和創新的成果?

不是知識,而只能是業績和成就。那種試圖向管理人員頒發許可證,沒有專門學歷的人員不能從事管理工作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破壞。

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科學和專業。任何熱衷於將管理科學化或專業化的嘗試,試圖消除所有的波動、風險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創新和成長。管理本質上是依據目標、業績和責任進行的管理。

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責任上的差別。員工的權利不是來自於管理者授權,而是來自所承擔的責任。區分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的唯一緯度在於時間。

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就是將員工的目標引向組織目標。管理者需要在現在和未來之間取得平衡。因為管理能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因而越是高層管理者越是應該集中與組織長遠目標。

管理者必須在多種目標、現在和未來之間取得平衡。管理是什麼?管理是乙個有著多重目的機制,即管理企業、有管理人員,同時也管理工人和目的。

同時,《管理的實踐》也強調了責任。責任,是乙個很簡單的詞彙。但是要能夠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實踐下來,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當然答案是肯定的,管理者一旦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肩上所承擔的責任,他就會在很多的工作中更加的小心謹慎,是自己做的更為出色。但是如何管理一群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又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這時德魯克又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讓每個人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後,提高他們完成任務後的待遇,就可以藉機管理他們的責任心。

在《管理的實踐》的結語中,德魯克給我們帶來了一縷思想的清風,他說:「公司不能自稱(絕對不可自稱)是員工的家、歸宿、信仰、生命或命運。公司也不可以干預員工個人的私生活或者員工的公民權。

將員工與公司聯在一起的,只是乙份自願的、隨時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合同,那可並不是一條神秘的、不可撤銷的紐帶。」

所以說正確地定位個人與組織的關係,可以為組織和個人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那麼,個人與組織應當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組織需要個人為其做出所需的貢獻;個人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

」德魯克用清晰和簡單的語言幫助我們理清了個人和組織的關係。

說了許多,發現德魯克乙個重要的觀點:從開始就要把事情做對,盡量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應該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正確地做事情上,否則,很容易南轅北轍,事倍功半,善始方可以善終。否則,走出了很遠,努力了許多才發現自己做錯了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情啊。

我要重新審視曼德維爾的那句「私利**成了公共利益」的格言。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必須把社會利益變成企業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必須將這一基本信念落實到每乙個決策和行為之中。

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終極責任。而管理的終極之善是改變他人的生活,這裡同時包含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

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就將永遠是乙個真正的勝利者。

以前,我做什麼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退縮,有時還會說上幾句垂頭喪氣的話。在學習上,我只要有幾次考試不是很理想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考不到好成績。而德魯克的這種充滿信心、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嗎?

今後,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

前一段時間讀了《管理的實踐》一書,讓我對管理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理解。書中作者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管理作為企業的器官,具有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員工及工作的功能。

初次接觸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就被他書中闡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魯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強調人的理想性、價值觀及判斷力,形成了組織績效表現的關鍵資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能動、動態的器官。

我最欣賞他的一句話: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響了我整個管理學的思想基礎,可以說他的思想已經扎根在我的思想中。

他在管理的各個方面闡述了他獨特的觀點,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體系,從而建立了管理這門學科。

《管理的實踐》中將管理的內容描述為三部分,即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業從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上考慮,全面詮釋了職能分權制和聯邦分權制,而且指出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聯邦分權制為最優構架,也是責權利同位,最有積極性及效果的架構。管理管理者從人才的引進、培訓、安排、提公升等程式中,道明了企業員工的管理目的:

盡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當每個員工都成為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管理員工和工作指明了決策的過程和分析決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工具來為管理員工和工作做好的決策嚮導。

管理的每乙個動作和行為都要同時涉及到管理的三個部分,因此在決策每乙個行為時,都要考慮對每乙個方面的影響,找最影響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績效的角度來進行。

企業是社會的公民,服務於並豐富了社會的各種功能,它的目的只有乙個,就是創造顧客。(以前經常聽到推銷員上非洲賣鞋的故事,而故事中那個看到當地居民光腳行走而大呼鞋可賣的才具有經營企業的戰略眼光)企業的兩項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

通過他們產生經濟成果,而企業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在成本的範疇內。

企業是社會的豐富機體,只有當它能夠正常新成代謝時,才能在社會中正常生存。而企業的正常生存必須要有足夠的利潤,這不同於一般認為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從而使得企業追求生存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

從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穫,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礎,深深的影響了以後的學習與發展,在此基礎上,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領悟和發展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實際運用到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事業中去。

德魯克的書,與我從此一生相伴!

最近讀了彼得德魯克大師的著作《管理的實踐》,曾被人們與於高度讚揚的、為後世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的著作,也給了我很多很多的益處。這本書寫於2023年,那時的中國經濟還是一片蕭條,這本書不僅啟發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企業家,同樣也給當時中國社會的蕭條帶來希望的陽光。這本著作奠定了德魯克在現代管理學學術史上的奠基人地位。

《管理的實踐》是第一本視管理為整體、率先說明管理是企業的特殊功能。德魯克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

」這本書中體現到管理者肩負了明確責任的管理書籍。本書以實際案例的實踐為基礎,以「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項管理任務為主線,提供了管理觀念、原則和工具,揭示了管理的本質,是一套極具系統化的管理知識。現代所流行的那些所謂的管理思想,比如說業績考核、職業生涯管理、事業部制分權管理、企業文化、自我管理團隊等等之類的都在大師的著作中嶄露頭角。

這樣就表明了大師的管理思想才是當今經濟社會的主流意識。

通讀這本書之後,發現這本書主要分為三大塊:概論、分述、總結。概論以管理之本質入手,闡述了管理世界的角色、職位、職責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和發展的趨向。

分述也就是本書的主體部分,而這部分內容又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以西爾斯公司的故事為例項,為我們說明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以及企業的目標、成果與生產的原則等等。

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車的故事為例,闡述了「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時也呈現了組織精神(即企業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以活動分析、決策分析與關係分析入手,闡述了企業建立組織結構的要求、選擇原則,分析了幾種不同組織結構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

第四部分以其「績效為核心的整體觀」,主張僱傭整個人而不是一雙手,以ibm的故事為例,描述了創新的實踐價值,使員工有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創造顛峰績效的組織。

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決策及未來的管理者是什麼,尤其一再主張「責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後一部分是本書的結束語,他主要強調的是企業管理者的社會責任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他充分認識到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乙個有責任感,敢於擔當,對顧客高度負責的企業更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得到顧客的認可,因此也能活的長久。

企業是什麼?是盈利能力?還是利潤最大化?

盈利不是企業和企業經營活動的目的,而是企業的一種約束因素。利潤是對企業活動的檢驗。企業的主要職能一是營銷,創造顧客;二是創新。

企業存在的目的不能從自身尋找,只能從外部,從對社會的貢獻中尋找,從客戶那裡尋找。要滿足客戶的要求,簡單的各種生產要素組合是不能創造價值的,只有依靠企業的創新。如何實現創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員工主動性的發揮。

管理不是一件由許多體力勞動者從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過教育的人員進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們習慣上將管理者和員工看成根據指示行事、沒有責任、不作出決策的人,這只能消除企業的精神和創新。如何檢驗管理和創新的成果?

不是知識,而只能是業績和成就。那種試圖向管理人員頒發許可證,沒有專門學歷的人員不能從事管理工作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破壞。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科學和專業。

任何熱衷於將管理科學化或專業化的嘗試,試圖消除所有的波動、風險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創新和成長。管理本質上是依據目標、業績和責任進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責任上的差別。

員工的權利不是來自於管理者授權,而是來自所承擔的責任。區分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的唯一標準在於時間。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就是將員工的目標引向組織目標。

管理者需要在現在和未來之間取得平衡。因為管理能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因而越是高層管理者越是應該集中與組織長遠目標。管理者必須在多種目標、現在和未來之間取得平衡。

《管理的實踐》讀專業人員的管理章節有感

華僑大學mba2015單關少鋒 管理的實踐 是德魯克先生在1954年寫成的一本具有經典意義的管理學著作,是 第一本 將管理視為整體的管理書籍。德魯克先生視社會和企業為乙個有機整體,從而系統 全面的來看待管理,正是 管理的實踐 一書的出版,使管理真正成為了一門學科。當代仍在流行的許多管理思想和實踐 都...

讀《管理實踐》有感 肖孝芳

讀 管理者一定要有效率意識和成本意識 有感肖孝芳 屈慶麟同志在 管理實踐 一書中,有許多精闢論斷。近日仔細研讀這篇 管理者一定要有效率意識和成本意識 感想頗深。管理的目的是什麼?屈總開宗明義就是提出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企業的效益。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來看,確實 管理 是手段 是方法,而目的是...

讀《管理的未來有感》

企業經營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享譽世界的管理大師加里.哈默在他和比爾.布林合寫的 管理的未來 一書中給出了詳細的解答。管理的未來 一書通過幾個案例告訴我們,有關管理創新的基礎和潛在的理念,就是改變了以前對人的看法和認識。人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力。現在要把每個員工都看作是有個人意願的 有創造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