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316課

2021-03-04 06:38:14 字數 4418 閱讀 7120

《和時間賽跑》教學隨感

本文講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憂傷不已,後來在爸爸的一席話的啟示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我」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從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我」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啟示人們: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學生通過對文中講的幾件事的分析、體會,很容易就感悟到了文中所蘊含的道理。但是,語文不單純是傳播知識,還擔負著育人的任務。現在學生中存在著做事拖拉的現象,令老師和家長十分頭疼。

這一課正是解決這一現象的良好的載體。於是,我在學生讀懂課文後,先引導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學生了解到時間流逝得飛快,時間一去不復返,時間不等人,時間像金子一樣珍貴等特性,深切地感受到時間的珍貴,引發學生惜時的情感。然後,我請學生就如何賽過時間展開討論,讓學生針對自己的不足進行反思,激起他們改掉陋習的決心。

接著,我又讓學生就自己對珍惜時間的感悟,編寫出自己的惜時名言。此語一出,頓時教室裡議論紛紛,很快學生自編的名言誕生啦!其中,劉燦、褚奇龍、劉春雷、劉瑞等同學的最受大家青睞。

為了鼓勵同學們敢於創新,我請這幾位同學把自己的名言寫在黑板上,並大聲地宣讀給大家聽,宣讀時要求要有鼓動性。我想,就這麼算啦。這個啟示,在學生的心中會淡化的,一部分學生會遺忘,舊病**。

於是,我請我們班學書法的兩位同學把這幾則學生自創的名言記錄下來,張貼在教室的牆上,時刻勉勵著學生。同時,學書法的同學的學習成果也有乙個展示的機會,會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學習。真是一石二鳥!

一直以來,我就想改變一下現在的課前起立問好的方式。現在機會來啦!我就把文中的中心句:

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其中的「你」改為「我」,作為我們班的課前激勵語,提醒、激勵學生惜時,勤學。每節課前,當班長領呼:

假若──,全班學生齊呼:我一直和時間賽跑,我就可以成功時,孩子們的眼中分明透露出自信和勤學的決心。

對話中讓學生情感飛揚──《檢閱》教學反思

《檢閱》是新課標小學三年級下冊的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來臨之際,做出了乙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

遊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這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非常突出。特別體現在細緻的心理描寫上:剛開始,大家都很猶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樣解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參加檢閱這個難題。

因為隊員們既希望自己的檢閱隊伍整齊劃一,又不想傷害大家的好夥伴博萊克,這讓大家左右為難。最後隊長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乙個大膽的方案,並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動自豪,經歷了乙個艱難的變化過程。從中,一群善良、純真的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課文洋溢著濃濃的現代意識和人文關懷:作為健康人,要尊重每乙個個體的平等權利,作為殘疾人,也應該像課文中的博萊克一樣,自尊、自強。

分析教材後,我又走出教材,面對學生,我發現學生對學習這篇課文還有很大的難度。首先:檢閱對很多同學來說,是很陌生的事,課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

其次,課文篇幅較長,初讀課文,很多學生大概意思都讀不懂,更不用說通過語言文字理解人文內涵了。再者,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沒有直白的敘述,都是隱含的,只有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讀懂。考慮到這些,我在教學中,努力使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雙主體的交流,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字之間進行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

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對話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一、讓學生與課程資源對話

在設計教學時,我努力尋找、充分利用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課程資源。

如:一上課,我就給學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的錄影。放完後,請學生說說感受。

錄影的播出,學生一方面理解了檢閱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過看錄影,讓學生感受閱兵式的莊嚴、隆重的場面,讓學生明白這是多麼重大、要求又是多麼嚴格的事。同時,為後面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

事情這麼重要,怪不得孩子們會猶豫不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去。同時,這麼重大的事也讓博萊克參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們做出這一決定的偉大。

結束教學之前,我又**了《千手觀音》的表演片斷,孩子們看得那麼專注,那些殘疾人所表現出來的意志和力量又讓他們深深**撼了,使他們進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二、讓學生與文字對話

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中盡情地流淌,學生就產生了與文字對話的內在需要,師生對話就成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型碰撞的過程。

在課文描寫的第乙個場景的教學中,我採用了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在老師的朗讀中,學生馬上進入了創設的情景,表情、心理活動隨著文字內容而變化,大家都在為遇到的難題苦惱、思索;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邊聽邊思考,聯絡上下文理解了文字中重點的詞語;在師生進一步的交談中,學生完全進入了兒童隊員的角色,體會了他們矛盾的內心世界,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

課文第六自然段是連續六個問號的句子,這靜止的畫面更是孩子們思想鬥爭的矛盾的焦點,思想的高潮。老師隨著學生的每一句朗讀,引導他們以兒童隊員的角色深入到文字中,入情入境地體會人物感情,體會他們的想法,體會他們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體會他們善良的心地,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

就這樣,孩子在教師的引領下,與文字無數次的對話,真正走進了文字,融入了文字,知識、技能目標自然達成,過程與方法潛移默化,情感自然萌發,價值觀又得以提公升。

三、讓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

老師帶領學生與文中的人物進行「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讓學生們「悟」得其神,「說」得其法,盡情展現學生的個性與學習智慧型。

在課文描述的第二個場景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兩次的採訪,這種形式深受學生的喜愛,他們興致勃勃地選擇當起了小記者,當起了博萊克,當起了現場的觀眾,設身處地想,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與文中的人物進行了一次次對話。這時,學生在感悟、體驗、交流中,已經自然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情感也完全調動起來了,與文中的博萊克、觀眾思想感情產生強烈的共鳴,形成「心理相融」。對博萊克油然而生敬仰、讚嘆之情,同時,在前面充分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礎上,對本課的難點,最後兩句話:

「這個小夥子真棒!」「這群小夥子真棒!」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此時引導學生感情朗讀,他們的表現投入而到位,感悟也越加豐富而透徹,在動情的朗讀中,學生的心靈得以飛揚,生命的活力得以煥發。

總之,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親近文字,與文字碰撞,讓學生與文字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心靈,達到心靈相通,情感共鳴,形成獨特的閱讀體驗。但是,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準備的《波蘭國歌》不知為何無法正常**,所以無法給學生的朗讀營造那種隆重、熱烈的氣氛;另外,由於有些教學環節還不夠緊湊,以至教學時間延長了兩分鐘。

《爭吵》教學反思

講課前一天我見到了學生,個個活潑好動,老師說一句他們接三句。面對這樣的紀律我真感到頭疼,生怕他們給我出亂子。誰知道第二天課堂上,他們人人積極,踴躍發言,那一張張充滿好奇、探索、疑慮、喜悅的笑臉,頓時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明媚的陽光。

「太順利拉,他們太會配合了。」這一點也不對。課後我沉思了很久,心裡在想:

學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變化?我終於悟出:課堂教學中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師設計好的路,老師怕出錯,學生也勞累無趣。

所以,教師就要順應學生的「學勢」而導,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屬於學生的,倘若不屬於學生,課堂與老師則沒有了存在價值。在課堂上,不是學生配合老師的教,而是老師服務於學生的學,老師的行為取決於學生學習的需要,這就要求,老師要融入學生的學習之中,體驗洞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該導向時導向,該啟發時啟發,該設疑時設疑,該鼓勵時鼓勵。

《絕招》教學後記

《絕招》是第六冊語文第四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刻畫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一、重語文基礎學習

《絕招》也是一篇略讀課文。也曾聽說過有教師對略讀課文的教法是可上亦可不上。想然,這樣的教學是過於簡略了。

雖說是略讀課文,但有些方面,諸如生字、詞的學習還是不能忽略的。生字、詞語乃語文的根本之所在。

在本課中,有好幾個見面字、詞的筆畫較多,學生不易讀準,此時,不如我們把要求拎高一些,把這些生字、詞語領出課文,讓學生自由讀讀、念念。我教學時把12個較複雜的詞語單獨出示,先讓學生自由讀讀,接著指名讀,再請小老師領讀,最後才是齊讀。這樣,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加深印象,並領略中國漢字的豐富性與深刻性。

二、在語境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處於學習的轉折點,是各種能力飛速發展的「騰越期」。尤其是語言概括能力。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也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如:請學生分別說說兩次比試絕招的過程中,三個小朋友分別表演了什麼絕招時,請學生用上「尷尬」和「羨慕」兩個詞語,把比絕招的內容串聯起來,既精簡了語言,又抓住了重點。又如:

小柱子回家以後,在與奶奶的對話中又大受啟發,為了讓學生理解重點,我就把6個自然段的內容精簡成幾句話的填空,讓學生在分析、概括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大意。

三、 我的思考

略讀課文,更多的應是讓學生自由去讀,自由去學,自主體會。但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對學生扶的多、牽的多,放的太少。我們今天的課堂,不應該是以學會為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為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展的課堂,讓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學習觀;並力求使學生通過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型,並經歷語文知識的「再創造」,明白課文中所蘊涵的道理。

三年級下冊語文反思

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1 燕子 燕子 教學反思 燕子 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寫 神 了。這神來之筆是怎麼來的?那是因為鄭老先生書讀得多。我在上寫作課時我問學生到底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當然答案多是增長知識,讀書能讓自己長大,讀書讓自己高興 學生們也都會背誦 讀書破萬...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禮物 教學反思 禮物 是一首短小樸實的兒童詩。文章以第一人稱 我 的口吻,向讀者介紹了親人們在去年 今年送 我 的禮物,以及 我 通過這些禮物懂得了什麼,即禮物的含義 表達了親人們對 我 的關愛與期望,體現了長輩對晚輩的深深情誼與殷殷期望。本文語言流暢 樸實,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 自由...

三年級語文下冊《絕句》教學反思

我認為教好一首古詩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以讀為主 想象畫面 文言共生 一 讀為主線 自古以來就有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之說,可見讀的重要性。古詩是一種抒情性很強的文學體裁,它所抒發的是詩人當時的內心世界,並且古詩都是韻文,句式整齊,音韻優美,語言精練,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再加上小學生的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