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2021-03-04 09:58:09 字數 5557 閱讀 2772

《禮物》教學反思

《禮物》是一首短小樸實的兒童詩。文章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向讀者介紹了親人們在去年、今年送「我」的禮物,以及「我」通過這些禮物懂得了什麼,即禮物的含義:表達了親人們對「我」的關愛與期望,體現了長輩對晚輩的深深情誼與殷殷期望。

本文語言流暢、樸實,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男女賽讀,齊讀,討論交流,理解「禮物」的含義。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前四個自然段感悟這幾個小節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然後,我讓學生仿照這種寫法寫一段話。仿寫時,我先讓學生在小組裡說說,然後動筆編寫,最後,全班交流,相互點評、修改。有個學生這樣編:

「去年兒童節,老師送我一本筆記本,望著精緻的筆記本,我懂得了要努力學習。」

通過編寫詩歌,學生的想象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奶奶最喜歡的鈴兒》教學反思

在三年級下冊和第一單元「親情」中,編排了《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這篇文章。預習課文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看到這個題目,你能猜出這篇課文主要是寫什麼內容嗎?

很多學生都說是寫奶奶最喜歡的一種鈴。我接著問道:「如果讓你來寫這個題目的作文,你會怎樣去寫呢?

」「課文寫的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尋找答案。」

學生通過認真地預習就明白了,文章主要是寫奶奶和冬冬之間的濃濃親情。整篇文章看似寫奶奶最喜歡的鈴兒,實際上卻是通過鈴來寫奶奶愛冬冬,冬冬愛奶奶。接下來,我就順理成章地提出要求:

「你從**看出來奶奶疼愛冬冬,冬冬關心奶奶?從文中找出來。」大多數學生都能找出相關的詞語和句子。

通過品讀詞語和句子,學生也明白了,原來課文中不出現乙個「愛」字,卻也能表達出親人之間濃濃的愛意!

通過學習,學生也發現了文章的乙個重要的寫作方法:這篇課文以對話為主,和我們平時寫作的方法不一樣。通過學習,學生也能體會出:

在這一老一小有說有笑,有問有逗的對話中,奶奶和孫女的親密關係表露無疑,濃濃的親情浸透其中。文中沒有提及「愛」,卻處處流淌著「愛」。而且整篇文章在這一老一小的對話中,顯得非常有趣味,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下去。

學習了這篇文章,學生不但明白了「親情是需要用心經營」的,而且也知道了親情是愛的互動,並表示願意向冬冬那樣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親人的愛。

《平分生命》教學反思

《平分生命》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主題單元中的第三課,,讚揚了男孩的勇敢,表達了濃濃的兄妹親情。教了《平分生命》這堂課後,我有很多思考。

第一、學生學習的情感是積極的、主動的。閱讀課文後,學生能夠多角度地質疑,我努力從感情上走近學生,與他們共同學習,因此教學過程顯得生動有趣,學生也學得輕鬆愉快。

第二、對話是語文課堂的生命。課堂上我盡量追求師生平等的對話,在交流中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學習即將結束時,我創設了乙個較好的交際情境:

學習課文後,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時,你最想說什麼?還啟發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講自己或他人的親情故事。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單元教學目標更加落實。

第三、故事情節簡單,但要讓中段的孩子快速明理卻不易。怎樣讓我們的學生用成年人的眼光和視野去看與他們處在同一年齡階段的小孩子的思想與行為呢?讓學生來飾演本故事,就能增強他們的記憶,突破教學的難點,豐富他們的情感認識。

第四、課堂上應給孩子充分的時間思考,更多的機會感悟。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自身的一種體驗、**和感悟。給孩子足夠大的舞台,他們(她們)才能跳出優美的舞蹈。

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

第五、神態、動作、以及語言描寫刻畫了小男孩為了親人奉獻一切的高大形象。所以,我在教學中從體會男孩的語言入手,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細細體會,從而更好地理解男孩的勇敢無私,使同學們受到一次珍惜親情的教育。

《媽媽的葡萄》教學反思

對於本課教學個人比較喜歡其中三個環節的處理:

1、本課緊抓狐狸媽媽「翻山越嶺尋食」和危險時刻那震撼人心、觸動靈魂的一喊,挖掘「母愛」,並通過回憶的形式回讀這感人的一幕幕,使情感逐漸昇華。

2、對於「葡萄」的含義,學生不難理解這一顆顆葡萄就是乙份份母愛,本課的處理並沒有讓學生的理解停留在這一層面上,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媽媽的葡萄就代表媽媽的愛,還讓學生感受到時光流逝,媽媽的生命雖然結束了,但媽媽的愛還在延續,生命雖然短暫,唯愛用存!

3、學生不難感受到狐狸媽媽那偉大而無私的愛,但往往對生活中平凡的母愛卻視而不見,在拓展環節設計品嚐生活中的母愛,讓學生在平凡中感受母愛,學會感恩!將文字中的情感遷移到現實生活中。

這課上了幾次,自己始終不能對本課教學設計感到十分滿意,主要感覺存在這麼幾方面的問題:第一,文章處理時片斷感過強,整體感不夠!比如對課文2、4自然段幾乎沒處理,在教學3、5自然段翻山越嶺時,對2、4自然段的聯絡不夠,對於有些關鍵性詞語比如:

「急急忙忙 」、「歇一會」等體會母親急切心情的詞語沒有讓學生自己去挖掘去品味。第二個不足之處,文章教學中感覺老師牽引得過多,還沒徹底學生自讀自悟,感覺還不夠活!第三個缺點,朗讀形式還不夠多樣!

這些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待磨合改進!

古詩:《村居》教學反思

《村居》給我們展現的是花草繁盛,千里鶯啼,春風楊柳,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著風箏令人陶醉的意境。學習古詩,重在吟誦,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將學生帶入詩歌中那春風拂柳,紙鳶高飛的鄉村童趣,通過反覆誦讀,感悟詩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與樂趣,以達到培養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由於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讓其能夠讀出情感不是教師強加改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自得的。

古詩教學,要想讓學生品出詩中描寫的意境,讀出感情,培養價值觀,則需要讓學生能夠初步地了解詩句的意思。學習中我是這樣處理的:

1、觀察畫面,初步了解

在詩句的理解上,我採用了**結合的方法,先以圖為引,引導學生看圖,說圖,讓學生有了最直接的視覺感觀,增加對美好春光的感受,有了知春才能惜春,愛春,激發學生對春天讚美的慾望,進而進入到說圖這一環節。在點撥學生說圖時,指導學生按順序觀察,使其能夠按一定的順序自由交流畫面,教師再運用詩句對學生的語句做概括性的歸納,使整首詩的大意展現於學生眼前,如此一來,學生對詩句意境便有了初步地了解。接著聽錄音範讀,讓學生感受詩句的優美,由於詩句語言電壓,文質兼美,有利於發展兒童的語文素質。

2、學習生字,旨在讀通詩句

一年級的文字教學任務之一是識字和朗讀。識字作為語言積累的基礎,其教學過程,我盡量讓學生以自學為主,組織學生小組之間或同桌之間借助拼拼音及優質生教學困生的方式,讓每位學生都能自發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生與生和師與生之間都在充分的互動氛圍中得以輕鬆地完成識字教學任務。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得以加深生字的習得效果。

在認識生字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清願意讀的同學站起來展示自己的風采,並講述自己的閱讀理解體驗閱讀成就感。

3、鼓勵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使吟誦感情化

對詩句的理解,不同的學生有不同層次的見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讀了這首詩,你讀懂了哪一句?」,放手讓學生在結合自身經驗和字詞理解的基礎上,感受詩句帶來的體驗。在理解上,學生對「拂堤楊柳醉春煙」可能稍難掌握,為了發現學生的學習死角,掌握學習疑難,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勇於提問題「還有**讀不明白的?

」以此發現學生自學中產生的質疑。如「拂堤楊柳醉春煙」稍難理解,對於學生所發質疑,我們不一定要對每句詩中的字詞進行逐一講解,而是借助圖中景物,引導學生說說這句詩句針對哪些景物進行描寫的,這樣學生就能很快的把「景物」與詩句對號入座,教師只做適時簡單講解即可。

在指導學生朗讀感悟的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逐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並通過朗讀形成自己對詩句的獨特的理解。最後,在熟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積累語言,背誦詩歌。

古詩:《絕句》教學反思

美術作品裡的敗筆會使作品黯然失色,課堂上語文老師繪畫的敗筆卻能使課堂變得更美。下面這節課就是最好的例子:

今天上午,我和孩子們共同學習杜甫的一首古詩《絕句》,才剛把詩句理解完,就有孩子提議:老師,這首詩那麼優美,讓咱們把它畫成一幅畫吧?說實在的,這個提議我在備課的過程中也設計了,本想在學生學完和背熟古詩後才進行的。

但又一想,既然是孩子們提出的,我何不隨了他們的意呢?於是我便讓他們根據理解把這首詩「畫」出來,孩子們這回可興奮了,齊刷刷地拿出紙筆認真畫起來。五分鐘後,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

我一激動也拿起了粉筆,在黑板上畫了起來,不料畫到屋子的窗時,幾個孩子就忍不住在下面叫了起來:「老師,你畫錯了!」這回可輪到我納悶了,我結合詩句左看右看,就是沒有發現破綻,於是就問他們為什麼說老師畫錯了呢?

他們乙個個爭先恐後地告訴我:「老師,你的窗畫錯位置了,那扇窗應該畫在雪山的前面,不應該畫在它的旁邊。」我還沒來得及問清原因?

一位平時就很活躍的小男生索性走上講台,拿起粉筆,在雪山前畫了一扇窗,接著便問我:「老師,書上的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含』應該是把雪山裝在窗框裡,您說對嗎?」我聽了,帶頭鼓起掌來,不為別的,就為學生們已經自己解決了這節課的重點之一——體會「含」字的意境。

更讓我興奮的是,接下來學習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就在詩畫濃濃的氛圍當中,我和孩子們順利完成了一次「詩畫之旅」。

這也讓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的話:興奮與激動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對學習內容表現出興趣,進而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確如此,無意中窗戶「裝」錯了地方,使學生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的心理,熱情高漲,興致盎然,思維火花在歡樂的氣氛中碰撞。

文字與生活在這個時候得到了最佳的融合,感悟也如泉水般在學生心中噴湧而出。

《理想的翅膀》教學反思

《理想的風箏》一文語言活潑明快,充滿童趣。描寫了孩子們放飛寄託了理想的風箏,表達了孩子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1、質疑匯入,激發興趣

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就課題「理想的翅膀」提出疑問,顯然,孩子們提問題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了,能夠提出較明確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 「理想怎麼會長翅膀呢?」「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麼?」「是誰的理想長上了翅膀呢?

」「為什麼風箏就是理想的翅膀?」……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自由讀文後,馬上領會了「理想的翅膀指的就是風箏」。並能夠從中找出了統領全文的中心句「這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都是我們理想的風箏。

」2、「看風箏猜理想」

「我和小夥伴們各放飛了什麼樣的風箏?」帶著這個疑問,我讓孩子們結合觀察文中插圖,在自讀3——6自然段中,圈出文中提到的各種風箏的名稱,並猜猜這些風箏可能寄託著孩子們什麼樣的理想。「看風箏猜理想」的做法充分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他們猜得不亦樂乎!

也從中理解了「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這句話的含義。

3、指導朗讀,感受快樂心情

再次默讀文中3——6自然段後,我讓學生通過填寫**梳理課文重點內容,知道「我」和小夥伴們都放飛了什麼樣的風箏,為什麼他們放的風箏不一樣。接著引導學生在相關段落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讀讀,通過美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孩子們放風箏的快樂心情。

4、結合生活,讀中仿寫

在孩子們沉浸在放風箏的歡樂氛圍中,我結合學生實際創設話題:同學們,你的理想是什麼?你想放飛什麼樣的風箏?

把課堂學習和生活銜接起來,引發學生對未來的思考,滲透理想主義教育。這時,孩子們躍躍欲試,紛紛起來發言。「我的風箏像乙個畫板,上面還掛著兩根畫筆呢,因為我長大想當一名畫家。

」「我的風箏像乙個警察帽,帽子正中的國徽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因為我長大後想當一名警察。」「我的風箏是一條漂亮的繡滿花紋的裙子,因為長大後我想當乙個服裝設計師。」……此時,孩子們已把自己的理想和風箏聯絡在一起,充分理解了「理想的翅膀」的含義。

最後,我和他們進行師生合作朗讀3——6自然段,讓孩子們和文中的孩子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讓他們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進一步領會「理想的翅膀」的含義。在課堂上把握互動和交往的時機,喚起孩子們心中的求知慾。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熊英惠從去年九月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至現在已有一年。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乙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 尷尬 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由鉛筆轉換為鋼筆 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 閱讀應該逐...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金色的草地 的教學反思 金色的草地 這篇課文充滿了童真童趣,特別是課文中描寫 我 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讀著課文描寫孩子的天真和調皮的語句,使人會不自主地產生會心的微笑 課文結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生的變化及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對蒲公...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三年級 李裕傑 今年我再次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三年級是乙個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階段,也是乙個在小學階段較為關鍵的乙個年級。因為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摸索中前進 在實踐中反思。一 鑽研教材 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教學 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