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2021-03-04 09:58:13 字數 5636 閱讀 3759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

開學第一天,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我們的民族小學》的第一課時,真的讓我大吃一驚。沒想到的是,三年級的學生與六年級的學生在上課時的差距這麼大。其實,在暑假備課時,我已經把新課標中年級的要求做了深入的研究,為的就是把握住課標要求,有針對性、目的性的在教學時訓練學生的語文基本功。

可是,第一天上課學

生就給我來了乙個下馬威,弄得我有脾氣也沒處發。

首先,從自身來講,幾年來我一直教高段,形成了一些習慣,不太適合中年級的學生。例如:講課的語速過快,很多的學生因為經歷不集中,根本都沒有聽到,幾句話下來成了我和幾個孩子的課堂。

即使停下來,學生也不知道

你已經生氣了,照常做自己的事情。

其次,學生剛經過暑假生活,從二年級上來,許多的習慣還沒有養成,再加上新老師的要求不一樣,也是弄得手忙腳亂。一節課就這樣稀里糊塗下來了。對老師的提問

根本沒有反應過來。

總之,教這般學生我做好了心理準備,要有充足的耐心,從一點一滴做起。例如:最頭疼的課堂常規,需要天天訓練,學生精力集中,能夠聽懂老師的話也要加強等等。

另外,我還要爭取家長的支援,慢慢提高教學效果。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

上了三年級的《爬天都峰》一課後,感覺很費力。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由於剛剛公升入三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小,知識積累有限,很多東西都還是一無所知。

需要教師多想辦法,在學習方法上多加指導,才能有效地提高效率。語文課本中所挑選的課文都文質精美,不僅僅有識字、礪志的功能。我們還要做的是從作者行文的精妙構思中,教給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方法。

眾所周知,低年級的學生以識字教學為主。對如何自主閱讀文章並從中學習寫作的方法是教的很少的,因此我們必須側重這方面的教學。因為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教師該講解的一定要講解,不能一味追求學生「自主**」的學習,因為他們還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在學生的頭腦中還,沒有這種觀念。

我認為有效的講解,能為學生將來的「自主**」學習,提供有效的保障,使之更加行之有效。飯是一口一口地吃,學習也是一點一滴地積累。古語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只有從點點滴滴入手培養學生的能力,才能讓學生少走彎路,大放熠彩。

《灰雀》教學反思

什麼是朗讀呢,字典上講就是「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顯然不是這種簡單意義上的「念」,而是學生正式地學習書面語言乙個最重要的過程,是學生歷經低年級數(字)讀到中年級朗讀到高年級以及以後的成年的人默讀,是語文能力有序訓練的過程,兒童學習認字、讀書和**閱讀之間過渡的一道橋梁,朗讀訓練,可謂任重道遠,沒有小學階段充分的訓練,**以後的閱讀則不可能流暢。

新《課標》對此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一般仍表現為一種外在的接觸語言的心理,還不能真正地向演播藝術家那樣,感受語言文字,並力求來表現它。所以,促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必須讓學生先轉變讀的角色,來真切地感受語言。在訓練朗讀的過程中,如果有合適的情境,學生會自覺地轉變這種心理。

《灰雀》一課中,學生對這幾句話,不容易讀出味來:「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一定會飛回來!」於是我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請同學們來對著我讀──我現在是列寧,學生讀「一定會飛回來!」我搖頭,還說真的會飛回來?

學生馬上又著急地再讀,「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這麼一爭辯,讀出味來了。

朗讀訓練藝術化,是引導學生反覆讀,多讀,讀出情味來的重要手段,說到底,讓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肯讀書才是根本。指導學生朗讀,忌形式化,忌為指導而巧設各種環節;同時,還要注意,讓學生讀熟,培養在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大聲讀的習慣,把課文耐心地讀完的習慣等,於永正老師提出的「五重教學法」,其中乙個就是「重習慣」。訓練學生讀書,老師在課堂中要幫助讀書有困難的學生,從習慣到方法,從字詞到句子到一篇文章。

乙個班出現幾個讀書出色的學生不難,難的是讓全班同學能夠有滋有味地讀書,愛讀書,這就不容易了。只要做有心人,多從名家學起,掌握朗讀訓練的方法與技巧,學生就會學會朗讀,就會愛讀書,愛語文。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我把目標定位為理解課文內容並從中體會李四光善於思考和執著的精神。我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思考來理解課文,把學生帶入情景,扮演李四光和老師進行對話感知問題,學生對扮演李四很感興趣;最後解決問題時引導學生一讀再讀,深入思考問題是怎樣解決的,經過共同的討論,我們得出結論:1、李四光思考了許多年2、李四光在英國學習了地質學知識3、李四光專門回家鄉對石頭進行了考察。

4、繼續研究發現長江流域有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跡。通過這樣的結論和總結,我立即引導學生談收穫,通過看李四光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麼收穫和感想。學生一開始不太敢談,只有幾個舉手的,但我抓住這幾個同學的帶動作用然後啟發,學生就談的好多了:

不放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永不放棄、愛思考、不輕易放棄,甚至連士兵突擊裡許三多的名言「不拋棄、不放棄」都有學生談到。我又抓住學生平時積累成語的習慣來激勵學生,有同學用上成語了,你也可以用平時積累的成語來描述,學生又談了不少,而且讓人感覺到學生對課文的主旨體會的比較到位,最後以我的「鍥而不捨」做了小結。一節課下來,我發現不少學生在啟發與鼓勵下變的更愛思考了。

也更會思考了。第三節課,我乘著東風讓學生寫上課的收穫,結果有的學生寫了兩頁還多,從知識方面到精神方面,學生確實能把收穫談出來了。我又趁勢告訴學生,能寫出這麼好的收穫,你就已經會寫很棒的讀書筆記了,在收穫前邊再加上對課文的介紹和對重點句段的體會等等,一篇很棒的讀書筆記就誕生了。

孩子們為自己的這一收穫興奮不已,紛紛舉著手告訴我,「老師,我寫了兩頁多收穫呢!」

課後,我思考,這篇課文的教學真的收穫不小,單單是意外地教會了學生寫讀書筆記就讓我很是欣慰。以後繼續努力,盡可能多的營造這樣多方面豐收的課堂。

《聽聽,秋的聲音》教學反思

《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濃的現代詩。作者抓住秋天裡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因為我讓孩子們在假期裡收集了有關秋天的美,秋天的快樂,讓孩子走進大自然親身去體驗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課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們濃濃的秋情。

而這也正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了秋天具體可感的聲音,所以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孩子們再一次體味秋天特有的風情,最後,我又啟發誘導:「同學們,秋的聲音美妙動聽,而你們的朗讀也讓我陶醉不已。

再聽聽,你還聽到了秋天的哪些聲音?」「你看詩中作者把秋天的聲音寫得那麼可愛,那麼富有韻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寫法,展開想象,抒發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聲音,過把當詩人的癮。

」教室頓時安靜下來,看到孩子們沉思,我很高興,知道他們在組織語言,在回味自己曾經感受到的秋意。不一會兒,有幾名學生不自信地舉起了小手。我送給了李一博乙個微笑,鼓勵她做了第一位詩人:

聽聽,秋的聲音,

小草穿上了金色的風衣,

「沙沙」,

它是在奏響秋天的交響曲!

這時舉手的學生多了些,我捕捉到劉博文要把小手縮回去,於是我說:「劉博文試一試,咱倆一起合作。」

我說:聽聽,秋的聲音,

李沛沿接:

小蜜蜂在花叢中忙碌,

「嗡嗡」,

它是在採集豐收的甜蜜!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簡直是妙語聯珠,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讓我感受到了老師的乙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都可以讓學生才思溢流,創造奇蹟。

《花鐘》教學反思

由於自己的疏忽,不得不把原本三年級的課文放在二年級上了。推翻了原有教學設計,重新從學生出發,設計教學環節。但是在考慮教學目標的時候,自己心中出現很大的矛盾。

這篇課文原本是為了讓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多樣性和準確性。但現在一放二年級上,那麼這個「體會」,我要把握到什麼程度?自己心裡就沒有底了。

在真實的課堂上,我疏忽了讓學生體會「左右、大致」這兩個詞,沒有讓學生明確地去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性。說「疏忽」,其實也不然。在備課的時候,自己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識字和讀通課文將會花去半節多課的時間,忽略時間詞語在句式中位置的變化,一直在猶豫是不是把體會這個「左右、大致」忽略掉,而只去重點去體會對於花開的不同表達詞句。

今天,課上完後。在其他老師指點和幫助下,我才發現其實是有機會和時間把「左右、大致」上好的。只是我沒有想好策略和方法。聽完他們的點評之後,收穫很多。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在上這一課時,我想孩子們很是感興趣,試想:都是**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並不是很簡單。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乙個重點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地創造機會,大膽地讓學生表現自己,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如課文的匯入時的談話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同學們都喜歡玩,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但基於孩子思想過於嚴謹,所以看法都相對單一。而在課文理解方面,因為內容不是很深奧,所以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

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

該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導方面,我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恆心讚賞,就讓他們讀出讚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公升。

當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後,我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閱讀小資料,進一步領會許多發明和創造都是「玩」出來的,鼓勵孩子們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沒有發現,讓學生回歸生活,孩子們暢所欲言,此時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把自己玩的過程寫一寫。課後發現多數學生基本能把玩的過程寫出來並有所收穫。

總之一句話,課堂應該是屬於學生的課堂,老師的任務是做好引導者的角色。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過去老師主動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徵,立足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開掘與培養,讓學生在學生中掌握、認識和發現知識,並在深入地**中獲取學習的樂趣,養成敢於嘗試、追根問底的科學精神,而學生自主與合作意識,也將會因為我們**的逐漸深入而相得益彰。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學習本課時,我從題目入手,先讓學生知道「矛」「盾」兩個字分別是古代的兵器,然後讓學生或畫或表演說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麼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習。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後就可以理解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說說自已讀懂了什麼,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發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結合的句子,接著再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說,我相機指導學生品味了「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語來理解。

最後再抓住 「進攻、自衛、合二為

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統領全文,突破重點。

另外為了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覆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它們的優點是什麼?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這個想法怎樣產生的呢?

因此,我就讓學生在同伴中互相說一說。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發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認真思考,發現了各自的優點,然後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點,發揮更大的作用,於是發明了坦克。當我再讀文字時,發現文字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

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蘊含了文字要揭示的道理。於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前後勾連。

那麼,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乙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

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複習時,還讓學生默寫了這句話,以突出這個重點句子。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東方之珠 的教學反思 教學 東方之珠 這篇課文時,我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緊緊圍繞 香港迷人的沙灘 著名的公園 繁華的街市和美麗的夜景 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讀 思 議 找,讓學生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達到了閱讀教學中 自悟自讀 的境界。例如,在教學第三...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乙個學期將要過去,本學期本人能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每已節課,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 輕鬆 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 多角度去...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熊英惠從去年九月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至現在已有一年。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乙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 尷尬 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由鉛筆轉換為鋼筆 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 閱讀應該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