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2021-03-04 06:38:14 字數 2519 閱讀 6160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施行,語文課堂教學一改過去的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既有體驗新課程的興奮和喜悅,也有感到理論與實際不好統一的矛盾與困惑,發現了許多值得語文教師反思的問題。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課改實踐,談幾點體會以供廣大同行參考。

一、 自主、合作、**流於形式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廣大的語文教師積極的**語文教學的新途徑,多種多樣的「自主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異彩紛呈,「自主合作」風靡全國。然而,在繁華的背後是否存在熱鬧的空洞、虛假呢?

在不少公開課、示範課上,有的老師採取學生分組的方式,把一篇課文分成幾部分,每組分配一部分,然後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其他組回答,教師則成了課堂的旁觀者,任由學生在那裡艱難地摸索,這只能稱之為「放羊式**教學法」;有的則採用「保姆式**教學法」,由於唯恐學生找不到「標準答案」,在學生開始深入**課文之前,教師就先明確地給出了討論的問題或範圍,以便讓學生討論時「有的放矢」,少走彎路,而且在討論中還時不時「欲說還休」地給學生們提示一下,直到最後圓滿地完成找到「標準答案」的任務;也有的老師在課堂上時而讓學生表演、提問,時而朗讀、討論,形式多樣,但缺少對教材的深入挖掘,以至「自主合作**」流於形式。

二、 游離文字,看似熱鬧實則空洞散漫

新形勢下,一套教材統治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對教材的崇拜不復存在,課本在教學中已經不再是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已是大家的共識。但是,新課改中乙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是:一節課真正和教學的文字有聯絡的時間常常是三分之

一、四分之一或更少,甚至是沒有多少必然聯絡的隨意拓展。比如教學一首詩,再引入兩三首甚至更多的詩,彼此之間只是表象的聯絡。讀了幾篇寫母愛的文章,然後就讓學生寫一篇關於母愛的隨筆。

這樣的課堂,成了一類文章或讀寫結合的大超市,文字退居在可有可無的次要位置,對文字的解讀浮光掠影,更別談對文字的整體感知、閱讀品味了。

此外,新課標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活力。課堂上,教師不必拘泥於「教參」上的標準答案,手腳一放開,自然就有了乙份瀟灑,課堂形式也隨之多樣化——演講、小品表演、辯論會……層出不窮的授課方式,讓語文課有了盎然生機。然而,熱鬧的課堂是否就等於豐碩的收穫?

我們時常看到教師們花費大量精力來設計活動,課堂上師生之間熱熱鬧鬧,但是課文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文字的有效闡發、挖掘和共鳴。而且,課堂上教師的隨機點撥欠缺,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結果,這樣的課堂只是讓人感覺熱鬧得空洞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麼講,什麼方法最好,什麼形式行之有效,很難有乙個標準去衡量。然而,就語文教學來說,立足文字卻是不容忽視的乙個前提。

就文字與活動的關係而言,文字是主幹,活動是枝葉,活動是為文字服務的。如果在備課和上課時只是專注於活動,一味花力氣在活動中創新出花樣,脫離、偏離、忽略了文字,無異本末倒置。

三、 過多追求多**,忽視語文基本功:

現在的教學評價中有一種偏向:不看是否需要,都以使用多**為一種標準,缺少多**的課就不是一堂完整的課,更不是一堂好課。所以,不管有無必要都要用多**,不是為提高效率,而是為了趕時髦。

特別是一些觀摩課、公開課,似乎不採用多**就是保守,就是一堂失敗的課。然而,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音像手段運用於語文課堂,如果控制不當就會成為干擾因素。例如有的教師把課件介面搞得五彩繽紛,以為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學生的注意力被鮮豔的色彩所吸引,忽視了課堂教學中應掌握的知識;有的教師因為有了多**,乾脆不再寫板書,一節課下來,聽課者大飽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課題沒有其它任何痕跡;有些觀摩課、公開課成了多**的大展覽,教師只是按按鍵的工具,看不出教師的組織、指導作用,更看不出教師實踐智此外,一堂課就45分鐘,教師不斷**多**,這些課件雖然讓人耳目一新,一時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刺激,引起多種感官的興奮,但其占用的課堂時間,遠遠超過學生對文字解讀或思維動筆的時間。

學生看看錄影、聽聽**、談談感想,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卻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課」,使課堂效果虛化,對抓學生的「雙基」是極為不利的。

四、 農村學校綜合性學習形同虛設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各學段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與目標,教材設計中也充分重視了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新教材中絕大部分活動都有乙個很重要的環節,即動手蒐集與活動主題有關的大量各種資料,如文字、**、影像光碟、錄音磁帶甚至於實物等,有的甚至還需要學生走上街頭做實地調查……就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說,這樣的要求無非是為了提高學生們利用現代各種傳媒有目的的採集實用資訊,以提高他們實際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並有意地調動其社會參與意識.然而編者們似乎忽略了這樣的乙個簡單而又不得不面對的社會現實,即中國目前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中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廣大偏遠鄉村的農村孩子。試問,對於很多當地尚未接通寬頻網路,連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農村娃們來說,你讓他們到**去上網查資料,又到**去搞什麼社會用字情況調查呢?

可若是不搞這些準備活動,這項綜合性學習活動又成了無公尺之炊,無源之水。為此,很多農村教師要麼避之不理,要麼一手代勞,使得綜合性學習形同虛設。

總之,新課程改革作為乙個新生事物剛剛走進我們的校園,走進我們的師生,它在前進與發展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讓我們每一位教師不能否認的是它正以蓬勃的生命力給我們的教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堅信我們的教育必將隨之走進乙個嶄新的時代。這就給我們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更需要我們處理好教學中的諸多問題,取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最後勝利!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教師 白海元 語文和各學科相比在現實中的應用比較廣泛。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較低,現將教學中的現象做一下反思,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一 表現 1 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不高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 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今年我帶九年級語文,我的觀點是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該是目前初三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一 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乙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認為...

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四月份教學反思 談生命 是世紀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發表的一篇帶有比喻 象徵和哲理意蘊的抒情散文,文中時有精當的議論,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說,而是將抽象的 生命 人格化,將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 論理交融。鑑於學生生活閱歷淺 閱讀理解有限,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中,著重引導學生感知品讀課文,發現其中的美點,挖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