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求職第一步職業能力這樣培養

2021-05-30 17:42:53 字數 2686 閱讀 6350

萬學教育

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說是「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很多學生在初入大學時持有「大一大二先輕鬆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遲」的心態,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這往往成為他們面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足無措的乙個重要原因。

萬學教育act職業能力研究所張強、劉永清、潘家寧三位老師一次對205位北京市人文經濟類綜合性重點大學大學生的調查顯示,62.2%的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和職業生涯沒有規劃,32.8%的不明確,只有4.

9%的有明確的設計。在畢業生數量日益增多的同時,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而如何提公升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能力則是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所在。為此三位老師也各自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正在準備春季求職的畢業生們贏在起跑線。

職業規劃是求職第一站

曾擔任海爾集團渠道部高階經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職業規劃是在大學期間就應該完成的。

說起職業規劃很多求職者覺得很熟悉,但是具體如何實施或者說怎麼做卻是一頭霧水。劉永清老師把職業規劃具體到三點,用切實可行的步驟幫助求職的學生明白什麼是職業規劃。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

大學生一旦確定自己理想的職業,就會依據職業目標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並為獲得理想的職業積極準備相關事宜。其次,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自我分析即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興趣、氣質、性格和能力等進行全面分析,認識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

職業分析是指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充分考慮職業的區域性、行業性和崗位性等特性,比如職業所在的行業現狀和發展前景,職業崗位對求職者的自身素質和能力的要求等。最後,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要根據職業和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將已有知識科學地重組,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知識的整體效能。

第四,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除了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外,還需具備從事本行業崗位的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大學生只有將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適用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統一起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社會適應能力和正確的擇業心態是至關重要的

社會適應能力:提公升就業能力的關鍵

原聯想集團人力資源部人力招聘主管、萬學教育act職業能力授課名師潘家寧老師認為學校和社會是有差距的,其執行規則和社會的執行規則有很大不同。這種環境的隔離,往往使得「象牙塔」裡的大學生對社會的看法趨於簡單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業對應屆畢業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乙個重要原因就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歷與生活經驗,角色轉換慢,適應過程長。

他們在挑選和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同等條件下,往往優先考慮那些曾經參加過社會實踐,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這就需要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注重培養自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

借助社會實踐平台,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應變能力等。此外,還可以使他們了解到就業環境、政策和形勢等,有利於他們找到與自己的知識水平、性格特徵和能力素質等相匹配的職業。

適者生存,生存是為了發展。對社會和環境的適應應該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卻步。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入社會後才能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因此,在不影響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大膽走向社會、參與包括兼職在內的社會活動是大學生提公升自身就業能力和盡快適應社會的有效途徑。

良好的心理素質:提公升就業能力的根本

大學生不僅承擔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更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的素質體現著乙個社會綜合素質的高低。而當代大學生在求學期間,只注重專業知識、忽視心理素質的情況,使一些人在面對困惑或逆境時,總是表現出一臉的茫然,影響到自己的擇業選擇。尤其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學生一旦遭遇失敗,便一蹶不振,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因此萬學教育act職業能力培訓老師張強老師提醒大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應注意提高心理素質,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鍛鍊自己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職中,充分了解就業資訊,沉著、冷靜應對所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心態掃除成功路上的障礙,直到達到勝利的彼岸。

正確的擇業心態:提公升就業能力的保證

「大學生就業現狀及發展2023年度調查報告」中在對「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的認識上,畢業生和企業的選擇截然不同。畢業生更關注於從知識層面提高自己,認為「提高技能」和「提高職業素質」是最主要的;在企業界看來,首要的卻是「學生調整就業心態」,「學生提高職業素質」和「提高學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萬學教育act職業能力特訓課程名師張強老師提醒求職的大學生,應當培養良好的擇業心態,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就業觀。

首先,要積極、主動尋求就業,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很多畢業生把希望寄託在社會關係資源上,出現了求職「全家總動員」的現象;一些畢業生則期求依靠學校解決就業問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已經實現用工制度的雙向選擇,大學生主動「推銷」自己是乙個非常重要的實現就業的途徑,因為能否勝任工作還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說話。

其次,要破除傳統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承受著來自社會和家庭中傳統觀念和傳統心理的壓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鐵飯碗」作為首要選擇,也有不少大學生傾向於選擇外企、合資企業等薪酬較高的職業,但很少有人選擇西部和基層,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

再次,避免盲目追求,正確認識自我。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處於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的過渡期,一些當代大學生缺乏應有的危機意識,「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業中的高層次、高薪酬,在擇業型別和擇業區域上出現「扎堆」現象,造成了供求脫節,這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據調查,我國2023年對大學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2023年全國共有413萬名高校畢業生湧向就業市場,較去年增加22%。

這一增一減更成為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2023年就會有更多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畢業生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才有可能實現就業。

走好第一步

走好第一步,才能走好每一步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進行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 有計畫,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 政治和道德影響,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 體驗 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品德和自我修養能力的教育活動。簡言之,德育就是我們全體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德育是我國全面...

怎樣走好職業生涯第一步

為了挽救自己在職業發展過程 現的危機,不少職場新人可能會把打通職業發展道路的希望寄託在跳槽上,而這種做法的成功率到底有多高?對於很多已陷進了這種職業狀況的職場新人來說,又應如何調整自己的職業心態,怎樣客觀地分析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的難題呢?跳槽難搔職場新人之癢?每乙個職場新人通常在工作了一年以後,不少...

邁好職場第一步

第四單元邁好職場第一步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職場新人融入職場 邁好職場第一步的三個關鍵點。2 過程與方法 運用調查 案例分析 實踐體驗 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職場不同於學校,必須調整觀念,盡快地融入新環境 明確適應新職場的幾個法則。3 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適應職場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