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就業指導

2021-03-04 05:18:53 字數 3927 閱讀 9169

就業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經濟現象,也是每個大學生人生發展的重要課題。就業選擇過程中既有挑戰也有新的機遇。大學生要從實際出發,敢於向社會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積極的態度使自己逐漸適應社會。

大學生就業指導是教育者根據學生個人特徵和社會需要,幫助學生計畫職業發展,培養職業能力,選擇適宜性職業,以促進學生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而實施的有組織有計畫的教育實踐活動。大學生就業指導對於大學生自身的就業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和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當前高校亟待加強的重要工作。

一、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1、擴招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隊伍迅速增大,用人單位有了充分選擇餘地,這是就業難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擴招同就業難之間確實存在關係,中國大學生表面上看起來過剩了,但這種過剩並不是大學生總量過剩,而只是一種結構性過剩,其實社會對高技能、高層次的人才需求量還相當大。與其他國家相比,有 13億人口基數的我國高教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

西方發達國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國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業難的根本原因算在「擴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2、大學生整體素質的下降

許多應屆畢業生不斷的抱怨:「企業用歧視的眼光在看待應屆大學生。」對此,有企業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應屆畢業生,只是在實際工作中確實有部分大學生的職業道德不敢恭維。

有個不爭的事實是:大學本科畢業生不如中專生和大專生敬業;再者,有少數大學生受不得委屈,他們害怕挑戰和壓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確實這些都是應屆畢業生整體素質下降的原因。

高校不斷擴招造成生源總體水平下降與教學質量降低已逐漸形成共識,而現在在高校裡有多少大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有多少大學生把時間浪費於戀愛遊戲中等等造成了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整體下降。事實上,整體素質好的學生找份好的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

3、高校專業設定的結構性矛盾突出

在大學生就業已經市場化的情況下,而大學的專業設定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定滯後於社會的發展當今是高等教育客觀存在的現象,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擴充套件了專業及課程設定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嚴重,造成供求結構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專科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

近幾年來,雖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並且也確實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調整的積極性、主動性,有些學校的專業設定和專業調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場需求,而是單純立足於自身師資條件等,造成學校無特色,教育無特點,學生無特長。結果是長線更長,結構性矛盾更突出。

4、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當

大學生就業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與現實脫節。一些學生認為讀了大學就理所當然當國家幹部,就應該有乙份待遇豐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認為留在大城市、大單位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一味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重地位,重名利,輕事業,輕奉獻,缺少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

其實,現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還是很需要大學畢業生的,比如說基層單位、中西部地區的技術工作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畢業生也並不過剩。大學生就業難僅僅是觀念問題。部分學者將大學生就業難歸結為結構性失業,認為大學生不願意去中小城市、縣城,特別是西部地區,大學生對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福利條件的要求與勞動力市場的實際差距較大,換句話說依然是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問題。

不論是農村學生還是城市學生,北京、上海、深圳絕對是最具**力的前三個就業地點。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也是有限的。

二、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與缺陷

由於我國高校真正意義上的就業指導工作尚處於起步和摸索階段,與社會經濟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1、內容上單調、無針對性

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指導內容常限定於傳授求職技巧、面試技巧,聯絡用人單位和推薦學生,對就業形勢的一般介紹,完成就業率指標。由於缺乏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全域性考慮和總體安排,就業指導工作功能單一,內容狹窄,在對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引導,在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著力較少,難以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的要求。於是,現實中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就出現了工作臨時應付,指導內容膚淺、泛化,指導效用差,觀念教育缺失等情況。

2、缺乏專業性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專業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專業人員缺乏,我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專業人員配備不足,專職指導人員數量較少,不少指導人員自身已經承擔了高校的其他學生工作。由於缺乏長期系統的業務培訓,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二是專業機構缺乏,儘管目前我國大學的組織體制中,專門設立了畢業生工作的機構,但這些機構很難代替就業指導的職能,事實上目前高校畢業生工作機構由於忙於應付大量的與就業有關的事務性工作,難以有固定時間和精力來開展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無論是在占有資訊方面,還是在知識儲備方面均難以達到就業指導應有的效果。

那麼,面對乙個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勞動力市場,與市場不相匹配的非專業化指導的效果是不好的。

3、存在開環封閉性

就業指導應當是乙個系統化的職業指導、培訓、諮詢與資訊反饋網路。首先高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沒有與公共就業機構建立必要的資訊交流制度,沒有與治安管理部門建立起危險預警機制、危機共同處理機制,高校和不同地區招聘會的組織者也未能建立緊密的聯絡。這種封閉的、分割的就業指導工作與學生跨地區就業是不符的。

其次,高校未與用人單位之間建立起學生求職材料證明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誠信危機,給畢業生就業帶來消極影響。最後,商校與用人單位之間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廣度上還不夠,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三、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1、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大學畢業生是高校生產出的「教育產品」,在教學活動中,大學應該加強實踐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創造機會與用人單位接觸,讓學生早日介入就業市場,為就業早做準備。我們應當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氛圍,培養創新意識。應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使學生能通過實際的操作對本專業涉及領域的知識,加深理解,並培養其實踐動手能力。

為今後走向工作崗位就提前做好準備。

2、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改變培養模式

高校應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畢業生質量。由於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和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學校畢業生必須適應崗位變換、更新知識和學習新技術的需要。因此,要加快改革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做到人才的培養適應市場的需要。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僅靠單一的專業知識已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各個高校可以嘗試按專業大類招生,不必一開始就細分專業,同時擴**修課的範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應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課程,使畢業生有更多的就業知識和本領,更好服務於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

3、強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各項建設,促進就業指導工作專業化、正規化

首先應建立和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各項職能,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發揮資訊採集、就業政策與職業諮詢、擇業技術、技巧指導等功能作用;其次應當加強高校就業指導部門與基層的院系及相關專業人員的聯絡與溝通,在高校內部組成上下貫通的指導網路。同時應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軟硬體建設,當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就業指導專兼職人員隊伍。

4、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放性

暢通的就業渠道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高低的基礎。作為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可以邀請用人單位到學校舉辦大型供需見面會和專場招聘會,既加強了學校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又降低了畢業生的就業成本,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也可以走出校門,深入企業,跟蹤調查已就業學生,及時了解企業的具體用人需求以及歷屆畢業生的工作情況,以掌握第一手市場需求資訊和市場反饋資訊。

高校要借鑑國外「合作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在就學期間分階段到企事業單位實習工作。 要用人單位提前介入培養和物色人才。

四、結論

職業選擇對於每乙個大學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應以高等教育的目的為指導,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和學生的需求為導向」的觀念,以塑造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引導調整大學生的擇業心態為核心內容,堅持工作的持續性、專業性、預見性、針對性。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具有教育過程的長效性和物件的全員性等特點,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貫穿於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之中。

(**:中國教育網)

大學生就業問題

摘要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總結起來就乙個字 難,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需求不足與畢業生大量增加形成的供需矛盾,也有高校 學生自身和用人單位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也需要 高校 用人單位和大學生共同努力。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 原因 對策 創業 正文一...

大學生就業問題

一 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自1999年高校開始擴大招生規模以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日趨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更是讓就業形勢變的更加不容樂觀。一 畢業生人數在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下降,就業問題比較突出。據教育部統計,2010年畢業生將超過630萬人...

大學生就業指導

設定合理的個人求職目標 教學目標 並通過職業規劃理論進行準確定位,設定自己的目標崗位。教學內容 職業生涯規劃 自我認識 確定求職目標 教學目的與要求 運用職業規劃理論的五步驟 知己 知彼 決策 行動 反饋 講授給學生認清自己 想幹什麼 個人興趣與目標 能幹什麼 個人能力與目標 環境 學校 專業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