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考題

2021-03-04 05:11:11 字數 5092 閱讀 6045

第一部分重點名詞

1、 職業:是人們為了謀生和發展而從事的相對穩定,有經濟收入,有專門類別的社會活動,是對人的生活方式、經濟狀況、文化水平、行為模式、思想情操的綜合反映,也是乙個人的權利、義務、權力、職責以及其社會地位的一般性表徵。如教師、醫生、演員等。

2、職業轉移:又稱職業流動,指個人從乙個職業類別轉換到另乙個職業類別的現象。人在其生涯發展中,可能需要從乙個職業類別轉換到另乙個職業類別,有的人可能會轉移多次。

個性特徵、環境因素都可能導致職業轉移的發生,從人類社會的歷史程序來看,生產力發展水平越高,社會階層彈性越大,職業轉移的概率越高。

3、自我職業決策能力:職業選擇決策是勞動者依照自己的職業期望和興趣,憑藉自身能力挑選職業,使自身能力與職業需求特徵相符合的過程。乙個人的職業選擇恰當與否,關係到其職業意願、興趣能否得到滿足,關係到其才能能否得到發揮,關係到其在崗位上的工作狀況,也關係到其一生的生活道路。

4、職業滿意度:通常是指某個人在組織內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對職業本身及其有關方面(包括職業環境、職業狀態、職業方式、職業壓力或挑戰性等)有良**受的一種情感。

5、職業錨:所謂職業錨,是在個人工作過程中,依循著個人的需要、動機和價值觀,經過不斷搜尋所確定的長期職業貢獻區或職業定位。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

6、職業策劃:個人結合自身情況以及眼前的制約因素,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

7、工作-家庭平衡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注意工作、學習與家庭的協調十分重要。雖然許多人希望「工作和家庭互不相干」,但現實是工作和家庭總是難以分割的。人們需要獲得某種「自由」,希望上班和下班完全分離開來,可這是不可能的。

人們的生存空間已經是乙個聯絡越來越密切的整體,而且這種聯絡在不斷增多而不是減少。那些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接受這一事實的人將會無所適從。

8、職業挫折:是人們從事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方面的需求不能滿足、行動受到阻礙、目標未能達到目標的失落性狀態。

9、職業能力是人們運用知識、技能及經驗,按照特定職業所規定的職責、任務和活動方式,完成職業活動的綜合能力。職業能力通常分為心智能力和操作能力。

10、職業選擇決策:是勞動者依照自己的職業期望和興趣,憑藉自身能力挑選職業,使自身能力與職業需求特徵相符合的過程。

11、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即從組織角度對他人從事的職業所進行的一系列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等管理活動,以實現組織目標和個人發展的有效結合 。

12、職業選擇:是個人對自己就業方向和工作崗位類別的比較、挑選和確定,是一種人生的決策。職業選擇是人們職業生活的正式開始,是人生道路的關鍵環節,也是人成為社會活動的主體、實現人生價值的開始。

13、職業期望:或稱職業意向,是勞動者希望從事某項職業的態度傾向,也就是個人對某項職業的希望、願望和嚮往。人的職業意向,一般說要經過萌芽期、空想期、現實期,在面臨就業時才比較清晰地確定下來。

14、易變性職業生涯:是指由於個人興趣、能力、價值觀及工作環境的變化,企業或組織經營環境和內部政策的變化,使得員工會經常性地改變自己的職業。

第二部分重點問題

1、 談談如何提高職業適應性。

答:首先是目標專一。新員工進入組織後,所面臨的是紛繁的職業工作情境,適應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的,只有專執於某項職業活動,才能漸漸體味其中的甘苦,慢慢總結出游刃於其中的技巧;才能與該職業群體融洽相處。

其次是動態中的適應。適應發展變化的職業工作,需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技能的準備,鍛鍊出一種動態的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判斷能力。最後是適應職業環境。

端正工作態度,遵守和熟悉該工作的角色規範,適應新的人際關係。

2、分析設計良好的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在職業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美國著名管理專家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的界定是這樣的:個人結合自身情況以及眼前的制約因素,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個人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目標並制定相應的計畫,以避免就業的盲目性,降低從業失敗的可能性,為走向職業成功尋找最有效率的途徑。

良好且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經理人經營自我的利器。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人們可以:

①減少許多焦慮與情緒波動(高漲與低落);

②生活與工作的效率更高,更易獲得成就感;

③有針對性地進行人力資本投資;

④不易受到被人的干擾,還可能給別人有益的影響。

3、簡述組織在員工生涯發展中的主要任務。

答: ①確定不同職業生涯期員工的職業管理任務。

② 進行有效的職業指導

③為員工職業發展開闢通路。

其中開闢職業通路,是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這項任務包括:幫助員工制定和執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員工設定職業通路。為員工疏通職業通路。

4、談談在職業生涯早期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答:職業生涯早期的自我管理策略:

(一) 提高職業適應性,開發職業錨

(二) 掌握職業技能,學會如何工作

(三) 適應組織環境,學會與人相處

(四) 正確面對困難,學會如何進步

(五) 借助組織的職業計畫表,選定職業目標,發展職業角色

(六) 培養和提高自我職業決策能力和決策技術

5、試述職業生涯的四個分期及其基本特點。

(一)原始管理階段

產業革命初期,企業主同時又是企業家,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集於一身,企業的目標就是為企業主獲取最大化利潤,企業對職業和人的管理主要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目標,解決企業內部怎樣分工協作,以保證生產過程順利進行。生產管理、成本管理成為當時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

(二)近代科學管理階段

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40年代末,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逐步發展到壟斷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漸提高。不關心員工的心理需求,單純地把員工看成工具,這種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手段遭到了員工的普遍反抗。行為科學的人事管理應運而生。

行為科學理論強調從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去研究管理問題,側重研究人的需求、行為和動機、人際關係和對人的激勵等,主張通過多種方式調動人的積極性。

(三)現代科學管理階段

20世紀40年代末以來,現代科學管理的出現推進了管理手段與管理方法的現代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精確化、科學化水平,也推動了管理思想的現代化和人員的現代化。這一階段的職業與人力資源管理同過去相比,雖是難以截然分割的、相互聯絡的歷史演變過程,但卻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主要表現在:

①拓寬了職業管理的視野;

②豐富了職業管理的內容;

③注重人力資源潛能的開發和員工的全面發展;

④增強了職業管理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四)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階段

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學說始於20世紀60年代,經過40多年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的內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內容和應用方法也有了較大的發展。這一階段,人力資源管理和職業管理領域提出的主要理論學說和成果有:

①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資源,最寶貴的財富,以及個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論;

②提出了更多依靠員工的自我指導、自我控制以及順應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並在實踐中積極推行以人為核心的管理,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③提出了職業錨理論勾勒出個人與組織相互作用的基本圖式,清晰地反映個人進入成年期的潛在需要、才幹和動機,也反映了個人的價值觀;

④提出了職業生涯的多樣化,將職業生涯分為進取性、安全性、自由性、攀登性、平衡性五種型別,並對這五種型別職業者的特點及其管理進行了研究;

⑤提出了職業性向理論、工作——家庭邊界理論等一系列理論,對個人擇業及維持更好的工作和家庭平衡提供了理論指導

⑥以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1000家大公司職業開發實踐為基礎,對全球範圍內有組織的職業生涯開發進行了系統研究。

6、如何維護職業工作、家庭生活、自我發展三者之間的均衡。

答:要維護職業工作、家庭生活、自我發展三者之間的均衡,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自我重估。

包括重估自己的職業錨和貢獻區,現實地看待自己的才幹、表現和業績,重新思考自己的成功標準和目標定位等。二是對今後的人生進行重新定位,決策職業工作、家庭生活和自我發展三者的運作模式。以自我重估和再認識的結果為基礎和前提,對今後如何參與工作,如何適應家庭生活作出決策。

雖然這種決策不一定是永久性的,然而,它卻代表對未來的一種主要承諾。

7、影響職業意向的成長和確立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職業意向的成長和確立的因素包括:

①個人的生理條件和心理特徵;

②教育狀況,包括各個時期接受教育的內容,以及最後達到的教育水平和專業、職業類別;

③家庭影響,尤其是父輩及兄長所從事職業的範例作用;

④社會習俗、風尚、傳統及多種環境;

⑤個人的年齡、閱歷(特別是其職業經歷),及個人對經濟的考慮;

⑥社會的人力需求狀況,以及職業資訊的傳播;

⑦社會政策對於職業方向的導向作用;

⑧職業知識教育和社會的職業指導。

8、組織在為員工提供生涯發展通道方面應該注意的問題。

答:組織在員工職業生涯發展中的主要任務是:

(一) 幫助員工制定和執行職業生涯規劃

(二) 組織要為員工提供職業通道

(三) 組織要為員工疏通職業通道

此外,組織在為員工提供生涯發展通道方面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 基於組織前途建立員工的職業發展遠景。

第二, 明晰組織職業生涯發展的路徑。

第三, 注重工作與職業的彈性化。

9、在尋找目標工作職位時,我們深入調查哪些內容?

答:求職者與組織處於資訊不對稱的狀態,求職者可以獲得的資訊很多是經過組織刻意加工的,為此,要盡可能多地了解組織,因為了解不夠充分就會導致決策失誤,錯誤的選擇需要付出代價!需要具體了解得內容包括以下:

①組織的性質和規模;

②組織的業務和所處的階段、發展趨勢與發展前景;

③組織文化和價值觀;

④新酬與福利; ⑤個人發展計畫與培訓;

⑥具體職位; ⑦工作強度;

⑧合同期限與違約金。

10、談談職業變遷和發展趨勢。p31

(1)社會職業種類越來越多

(2)社會職業結構變遷的速度越來越快

(3)腦力勞動者職位在社會職位總額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

(4)行業興衰決定職業存亡

(5)職業的內涵更加豐富

11、**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p6、p104

美國著名管理專家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的界定是這樣的:個人結合自身情況以及眼前的制約因素,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個人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目標並制定相應的計畫,以避免就業的盲目性,降低從業失敗的可能性,為走向職業成功尋找最有效率的途徑。

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複習

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作業3答案 一 填空題 每空1分共20分 1 評價 調整 2 解決生涯問題 進行職業決策 3 組織 員工 4 個人職業發展檔案 5 8 413 6 反比 反比 7 社會報酬 職業環境8 職業活動素質 職業活動目標9 職業定向 崗位定向 10 確立階段 維持階段 衰退階段 二 名詞解...

《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作業

作業1一 名詞解釋 1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即從組織角度對他人從事的職業所進行的一系列計畫 組織 領導和控制等管理活動,以實現組織目標和個人發展的有效結合。2 職業 職業是撇開具體場景和具特點的工作的類的稱呼。職業是人們為了謀生和發展而從事的相對穩定,有經濟收入,有專門類別的社會...

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作業

一 名詞解釋 1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 p6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即從組織角度對他人從事的職業所進行的一系列計畫 組織 領導和控制等的管理活動,以實現組織目標和個人發展的有效結合。2 職業 p24 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即從組織角度對他人從事的職業所進行的一系列計畫 組織 領導和控制等的管理活動,以實現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