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職業枯竭與心理健康

2021-03-04 04:35:09 字數 5275 閱讀 4526

選自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

人物介紹:

曾子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欄目主持人。

許燕: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心理測量與評價研究所所長。2023年7月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獲教育學學士學位,2023年6月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23年6月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她從事的專業研究領域主要是人格心理學、心理測評、心理諮詢;應用研究領域為學生和教師的心理特徵與人格教育,職業人的心理枯竭與防禦,人員選拔與測評等。發表並出版了《實用心理學》、《大學心理學》、《心理學》、《人格》、《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材》等書籍及文章。

曾子墨:在大學畢業之後,我曾經在美國的一家投資銀行工作了4年多的時間,之後我就主動辭職了,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多人都在不停地問我:投資銀行,那樣令人羨慕的工作,為什麼要主動放棄?

於是我也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我實在是太累了。每週80小時、90小時,甚至是超過100個小時的工作,讓我感到身心疲憊。在那樣一種狀態之下,即使是再具有吸引力的工作,也會讓你覺得它沒有絲毫的魅力。

而且在那之後我還發現,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問題,所以大家都在開始關注乙個新的名詞,那就是職業枯竭。今天,我們很榮幸地就這個話題邀請到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許燕女士。

許老師,您上大學的時候,為什麼要選擇心理學呢?

許燕:上大學的時候選擇心理學,這也是當時覺得心理學是乙個冷門,有時候冷門的專業可能預示著未來是乙個很熱的專業。在冷門的情況下,當時也是覺著社會競爭可能不是很激烈,當時的現有人才也比較少,可能很容易出人頭地。

所以當時是從一種發展的眼光覺得以後對我的職業生涯可能會有一些很好的幫助,所以就選了這個心理學。另外在職業選擇當中,也考慮到我自身的一些特點,因為我覺著我是文理都比較均衡發展的,心理學是乙個邊緣學科,它是理科招生,但是它需要社會學科的一些知識,所以我覺得我本身的這樣一種特點,和這個學科很匹配。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就選了心理學。

曾子墨:這麼多年,您一直在研究心理學,現在想想當年的選擇,是否覺得滿意、幸運,還是怎麼看?

許燕:當時的選擇,現在來說,我覺得仍然是很滿意的,而且讓我很有成就感。但是說實話,在擁有成就感的同時,讓我也經常會感受到一種職業枯竭的侵襲。

我為什麼要關注這個學科,就在於我覺得我首先體會到了這個課題在以後的社會發展當中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能越來越多的人會感受到這一點。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讓我看到職業人可能會出現一些職業心理上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說我是搞心理的,我的心理就一定是非常健康的,其實不是。我們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心理健康上的問題,但是有一點,我們知道應該怎麼來調整。

你只要能夠學會去調整,你就是乙個健康的人。

曾子墨:像您自己出現了心理方面的問題您會怎麼調整?

許燕:比如說就我們說的職業枯竭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情緒不好,很沮喪,然後身體生病的頻率會越來越高,這個時候你就知道,你已經處於這樣一種職業枯竭的某乙個階段了,這樣的話,你就要把你的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放慢,然後你就需要去調整。並不是說,我突然怎麼看什麼事情都那麼抑鬱,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了。

這個時候我就能確定,我不是憂鬱症,我只是處於職業枯竭的某乙個階段,然後我只要稍微把我的工作節奏放慢一點,這些症狀就都能夠消失。

曾子墨:我們都知道,做任何一種工作,如果你真的想把它做得特別好,其實都是需要去動腦子。怎麼樣能夠在工作當中避免出現職業枯竭,真的出現了,我們又應該怎麼樣去面對它。

下面我們就讓許燕老師給我們作今天的主題演講——《現代人的職業枯竭與心理健康》。

許燕:大家好!我今天的題目就是《現代人的職業枯竭與心理健康》。

我想在講這個題目的時候,先把以往有關的一些報道提一下,再讓大家把記憶恢復一下:2023年3月9號,上海大眾老總方巨集跳樓自殺;2023年7月28號,貴州喜酒的老總陳興國舉槍自殺;2023年青島啤酒老總彭作義游泳的時候突發心臟病猝死;2023年3月4號,大中電器總經理胡凱因心臟病突發去世;2023年4月8號,愛立信中國總裁楊邁心臟驟停,猝死在跑步機上,終年是54歲;2023年11月7號,溫州均瑤集團的總裁王均瑤因病去世,年僅38歲;今年年初,清華大學兩名中青年教師,在4天之內,相繼去世,因為懷疑是勞累過度,引起了高校教師的討論。從上面所有的這樣一些報道當中,我們其實能夠看到乙個共同的現象,這種共同的現象是什麼?

就是生命枯竭。在生命枯竭裡面,我們說它包含有兩方面的含義:乙個就是生理的枯竭,還有乙個是心理的枯竭。

二者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我們在這裡面其實也要進一步思考乙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些非常優秀的人,出現這樣一種生命枯竭現象?實際上我們大家都能看到,這背後的乙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工作。工作實際上是乙個雙刃劍,我們因為常常聽到一些職業人說,工作是美麗的,奮鬥是幸福的,工作給你帶來的一些好處,所以你看到它美麗的一方面。

但同時我們說,工作也在消耗人的能量,這種能量的消耗,會給人帶來一種負面的影響。所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乙個問題,但是關於職業枯竭,我們今天主要的是從心理的角度來講。

這種職業枯竭應該是屬於心理枯竭這樣乙個範疇。心理枯竭,我們說這個詞最初是怎麼來的?人們發現這樣乙個問題是在2023年,美國的乙個作家,當時他寫了一本非常轟動的**,這個**的名字就叫做《乙個枯竭的案例》。

在這個**裡面他究竟描述了乙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他描述了一位功名成就的建築師,在功成名就以後突然發現,工作已經不再給他一種快樂了,不再給他一種成就了,一種滿足了。他感覺到工作已經變成了一種壓力,為了逃避這個壓力,他跑到了原始森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就是說工作在給人帶來成就的時候,也會給人帶來相對來說一種心理的災難。什麼是心理枯竭?

它是由於乙個很強的,或者是由於一種很持久的高壓力狀態,給人們帶來一種個體無法去應付外界的超負荷的要求 ,然後所產生的一種生理的、情緒的和行為的耗竭狀態。職業枯竭我們說是心理枯竭當中的一種了,職業枯竭實際上就是由於工作或者說工作要求所引發的一種心理枯竭的現象。它主要表現在職業人在這種工作的高壓狀態下,體驗到的一種身心疲憊的感覺,我們說,職業枯竭是通過以下六大特徵來判斷的,這也是我們講的第乙個問題。

首先第乙個特徵就是生理耗竭。這個生理耗竭我們稱為是職業枯竭的臨床維度,它的主要表現特點是什麼?就是身體能量有一種耗竭感。

首先感覺到持續性的精力不充沛,然後感覺到極度的疲勞、疲憊和虛弱,身體對疾病的這種抵抗力也在下降,然後出現了一些身心症狀,比如說頭疼、背疼、腰痠、腸胃不適,另外還有失眠、飲食習慣的改變等等,嚴重的會導致一種精神的疾患。在2023年和2023年期間,瑞典對2.4萬個職業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工作壓力大的女職員,長期患病一次是90天以上,這種長期患病的概率是壓力不大的女員工的2到3倍,這裡面我們能看到由於職業的這樣一種壓力,給人的身體造成的一種損傷,這是第乙個特徵。

第二個特徵,我們稱為是才智枯竭。才智枯竭屬於職業枯竭的乙個認知維度,它主要表現在,乙個人會感覺到一種空虛感,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特別是像我們說的知識,你會覺得自己的知識已經沒有辦法去滿足工作的需要了,思維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夠很好地去適應當代的知識更新。我們在做乙個關於中國教師群體的調查發現,教齡在30年以上的教師,他們的才智枯竭的感覺要明顯地高於其他年齡段。

有一位30多歲的男老師,就因為回答不上來學生的乙個問題而自殺了。這就是一種枯竭,才智枯竭的一種特徵。

職業枯竭的第三個特徵就是情緒衰竭。這是枯竭的乙個壓力維度,也是職業枯竭的乙個非常顯著的特徵,或者叫做乙個主要的特徵。這個特徵主要表現在工作熱情完全消失了,然後表現出許許多多的情緒上的一些特點,比如說情緒很煩燥,很容易發脾氣,很容易遷怒於他人,然後就是對人冷漠無情,麻木不仁,沒有愛心,表現出一種悲觀、沮喪、抑鬱,然後無助、無望、很消沉的特點。

情感的資源就像乾枯了的河床一樣,沒辦法去關懷別人。

第四個特徵我們稱為叫做價值衰落。價值衰落是屬於枯竭的乙個評價性的維度。這個評價性的維度,主要表現在個人的成就感下降,然後自我效能感也在下降,自我評價也在降低,覺得自己做什麼工作都沒有成就感,也沒有能力去做好這樣一些工作,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意義和評價也在下降。

覺得工作沒有意思,工作也變得非常地機械化,效率很低,經常出錯,出現一系列工作的問題,慢慢就會覺得自己在工作上有一種不勝任的感覺,感到自己的無能和失敗。這樣一種挫敗感會使得他去減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去付出努力,會出現消極怠工,甚至出現離職或者轉行這樣一種傾向。

職業枯竭的第五個特徵,叫做「去人性化」。這是乙個很專業的心理學名詞。它屬於職業枯竭的乙個人際維度,它和人際交往是有關係的。

這個「去人性化」,會直接影響到人際交往的好壞,或者一種質量。如果出現這種去人性化,它會使乙個人表現出什麼樣的一種特徵?就是一種很消極的、否定的、冷漠的態度去對待自己周圍的人,甚至是對待自己非常親近的人,包括自己的家人或者一些好朋友。

這些人表現出對別人不信任、多疑、猜疑,對別人也充滿了一種批判性。特別是這個特徵比較嚴重的,會表現出一種把人視為無生命的物體來看待這樣一種現象。我們可以舉乙個例子。

現在**經常報道一些學校暴力的事情,其中有乙個報道就說:乙個小學的老師,只是懷疑這個孩子拿了別人錢,就在這個孩子的臉上刻了乙個「賊」字,然後再塗上紅藥水:整個這個過程,他不是把乙個學生當作人來看待。

我們說這種行為就是去人性化,也就是說他就把人視為一種無生命的物體來看待。

職業枯竭第六個特徵叫做攻擊行為。這是職業枯竭的乙個行為的維度了,這個攻擊行為一般來說,會有兩個方向:乙個方向就是對別人的攻擊行為會增多,比如說人際摩擦增多,會在極端的情況下出現打罵一些無辜人的這樣一種情況。

比如說在公司裡面,有的人在公司裡面受了老闆的氣,回家可能就會拿老婆孩子開刀,去打老婆孩子,這種我們稱為是找替罪羊的做法,就是一種攻擊性的行為。還有一種,他的攻擊並不是指向於外人的,而是指向於自身的,這種攻擊行為就會出現一種自殘的行為,甚至就是在極端的枯竭情況下會出現自殺。

上述就是我們在做中國人職業枯竭調查的時候發現,中國人在這幾方面有一些相對來說比較凸現的特徵。

但是有一點,多長時間就會出現這樣一種職業枯竭?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職業枯竭的五個階段。

職業枯竭,它可能是乙個過程性的,這種過程性的東西,表現出這樣五個階段當中不同的一些特點。第乙個階段稱為蜜月期,就是乙個人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那個時候工作的熱情非常高漲,而且自身的這樣一種能源儲備也非常地充足,有知識儲備,有身體能量的儲備。在蜜月期當中,有時候人工作到夜裡一兩點都沒事,第二天仍然是精神飽滿地去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始逐漸到第二個時期,我們稱為能量耗盡期,也就是說你持續地擁有這樣一種工作熱情的時候,這個熱情不可能是永遠這麼保持著,隨著這種能量的消耗,他這種工作的樂趣會逐漸地減退,而且會出現一種筋疲力盡的感覺,會出現一些比如說失眠、身體不適這樣一些症狀。到了第三個時期就叫做慢性症狀期,慢性症狀期就是由於過度地工作,導致身體出現頻繁地生病或者不適,就是不舒服的感覺,而且情緒上會易怒,暴躁,然後變得非常憂鬱等等這樣一些特徵。再往下走,你這個時候還不終止、還不調整你的工作狀態的話,就會進入到第四個階段,叫做危機期。

這個時候會導致你一段時間無法工作,而且社會關係也會因為這種職業枯竭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這個時候你會感覺到焦頭爛額。這個時候你如果還不調整的話,就進入到最後乙個時期,就是受創期。受創期的時候就表現為生理和心理的問題是非常嚴重了,已經威脅到你的職業生涯的發展了,甚至有可能會危害到你的生命了。

了解這個職業枯竭的五個階段,對你及時調整是非常有幫助的。

現代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調適

一 學習要求 1,通過本書的學習,讓教師們認識到乙個教師應該具備良好地思想道德素質 知識技能素質和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教師整體素質得以提高的基礎,是教育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保障。2 讓教師們懂得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有效把握心理健康內涵的基礎上,掌握科學地調適職業壓力 職業倦怠...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人的職業規劃

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越來越越重視人的價值的體現,不少公司都在講本公司有關員工的職業規劃的問題,但是作為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這些人士自己有沒有認真地考慮過自己的人生規劃。這是乙個非常有趣的但是又是十分現實且必要的問題。在 人力資源管理人士的職業規劃之前,先看看每個人在作職業規劃時,人的職業生涯有哪幾個階段...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人事管理的區別

1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人事管理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傳統人事管理是隨著社會工業化的出現與發展應運而生的。在20世紀初,人事管理部門開始出現,並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在社會工業化發展的初期,有關對人的管理實質上與對物質資源的管理並無差別。在相當長乙個時期裡,雖然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科學技術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