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題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2021-03-04 04:35:08 字數 3906 閱讀 7622

精選范文:責任主題教育個人心得體會(共2篇)我校開展了責任主題教育活動,受益匪淺。什麼是責任?

責任是分內應該做的事情,是做好應該做好的工作,承擔應該承擔的任務,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責任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日常工作之中——在教師們的每一節課堂教學中,在街頭公廁每一日的清掃中,在園林工人栽下的一棵棵小樹上,在安監人員每一次嚴格的安全檢查中……責任心與能力素質,就好比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只有共進齊飛,才能把工作抓好。如果整天沉溺在瑣碎事務和應酬中,不分工作主次,這樣抓大事、抓中心工作的思維就不清晰,同時也抽不出一定的時間學理論,這樣既降低工作效率又影響學習提高,時間長了還影響工作積極性。

即使責任心再強,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很難把工作搞好,反而還容易影響自己身體健康。相反,如果工作責任心不強,不能把心思和精力都花在工作上,不願意做艱苦細緻的工作,即便有再高的學歷,再強的能力,對學校的未來想得再美妙,也不可能辦出一流的教學業績。幹事業需要能力,更需要責任感。

只有能力而沒有責任感,就不會有對上級、對人民、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意識,再簡單的事情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只有責任感而沒有能力,充其量是紙上談兵,其結果是一事無成。追求能力與責任,這是我們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目標之一。說責任比能力水平更重要,一是因為能力或許可以讓你勝任工作,責任卻可以讓人創造奇蹟。

在日復一日的瑣碎、程式化的日常管理中,責任能使人把平凡的、具體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能使人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問題,找到解決辦法,進而彌補能力的不足,提公升能力和水平。二是因為責任感的缺失比能力不足後果更嚴重。一顆道釘足以傾覆一列火車,乙個菸頭足以毀掉一片森林,乙個隱患足以釀成一次煤礦事故。

責任決定績效,責任決定成敗。每個人唯有勇敢地扛起自己的責任,不推諉、不扯皮,投入熱情,投入真心,從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價值得到最充分的展現,也才能把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做好任感的缺乏,它會在乙個集體裡擴散。今天你工作的責任不到位,明天其他人就會效仿,它會潛移默化的傳播。

所以,該製作的,就製作住。惰性是人的天性,具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它會侵蝕乙個集體,削弱乙個集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為什麼今天要完成的工作要拖到明天呢?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總少不了責任心的缺乏;沒有責任心,就不會行多步,甚至一步也不會行到位,結果是工作配合之間的不協調,工作的推諉,造成消弱、拖延,以致造成事故。乙個有責任心的人,必定是敬業、熱忱、主動、忠誠的人,把細節做到完美的人。因為,在責任的驅使下,他會積極挖掘自我潛能,會更加勇敢、堅韌和執著、會充滿激情地勤奮工作,通過勤奮工作,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提公升自我的工作能力,通過勤奮工作,發現自我的不足,從而加強學習,提公升自我。

由此可見,責任心不僅是一種使命和職業精神,更是一種能力,是其它所有能力的核心,缺乏責任心,其它能力就會失去用武之地。無論乙個人多麼優秀,他的能力都要通過盡職盡責的工作才能完美地展現。乙個不願負責任的人,即使生活、工作一輩子,也不會有出色的業績,今天可能是老師,明天就會被年青的有知識的人所替代,因為能者為師永遠是硬道理。

[責任主題教育個人心得體會(共2篇)]篇一:責任主題教育心得體會

責任主題教育心得體會

王秀蘭責任主題教育學習以來,鎮黨委不斷出新,為全體黨員提供和創造了諸多學習平台及學習途徑,為進一步提公升黨員素質,促進單位與個人共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本人結合實際工作有以下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在思想上,讓我對科學發展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責任」一詞有了更多的認識。通過學習讓我再一次認識到,科學發展關係國計民生、我們每乙個人的前途命運。同時,乙個人在工作中的業務能力很重要,但比能力更重要的就是責任。

當然了,乙個人能力也強責任心也重,這是最好不過的了。就好比,用人之道。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在我看來,「責任與能力」和「德與才」有著眾多相似之處。所以用人要用有德之人,用人更要用有責任之人。

其次,在工作中,我們要更多地考慮科學發展,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工作中,要多乙份責任心,多乙份敬業精神。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們可以不能侷限於眼前利益,不能只為一己之私,要顧全大局,巨集觀考慮各項工作,同時要注意細枝末節。時刻提醒自己,責任勝於能力,認真做好學校的每一項工作,及時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在工作中體現個人價值,展示個人風格,增強責任心。

責任是乙個人品格和能力的承載,是乙個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素養。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乙個共同的品質——責任感。責任是一種偉大人格的體現,乙個人最有魅力的時刻莫過於他承擔責任的那一瞬間。

聰明、才智、學識、機緣等固然是促成乙個人成功的必要因素,但缺乏了責任感,他仍然不會成功。選擇了工作,就等於選擇了責任。當你因為工作的難題而苦惱時,記住這是你的工作。

你選擇了它,就要有為它負責到底的準備,因為這是你的責任。

責任主題教育個人心得體會(共2篇

責任感的員工富有開拓和創造精神,他絕不會在沒有努力的情況下,就事先找好藉口,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

我們黨員要在群眾中時刻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同時還要帶到身邊的同事一起來承擔起工作中的那份責任感。無論在什麼地方,那些喜歡糊弄工作的人往往會成為裁員的「熱門人選」。在職場中,只有認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聰明。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同樣,今天你糊弄工作,明天工作就會「糊弄」你。

最後,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你的盡心盡力得到了領導的認可,你受到了敬重,自信也會逐漸提公升,更重要的是,你獲得樂趣的同時也得到了生存的資本,提高了生存的能力。生活總是會給每個人回報的,無論是榮譽還是財富,條件是你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努力培養自己勇於負責的工作精神。

當你具備了勇於負責的精神之後,自然會得到事業的青睞。

篇二:責任教育心得體會

責任教育心得體會

吳建剛近日來,我校開展了責任主題教育活動,並組織學習了《責任比能力更重要》一書,我在學習中得到了提公升,在提公升中品嚐著快樂。

所謂責任,就是職責與任務,是分內應該做的事情,是做好應該做好的工作,承擔應該承擔的任務,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那,何謂能力?

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識、技能等去認識和改造世界所表現出來的能量,能力總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動相聯絡在一起的。能力,永遠都由責任來承載。能力體現在細節中,細節體現責任,責任決定成敗。

責任因人而異,因職而異。丈夫的責任在於對妻子的呵護與家庭責任的承擔,妻子的責任基於對丈夫的照料和家庭的打理;父母的責任體現在對子女的關心、養育,使他們健康成長、成才,子女的責任是對雙親的關心照顧與贍養;學生的責任是學習,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領導有領導的責任,員工有員工的責任,責任有輕有重,有大有小。

是責任產生了人類文明,是責任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對於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責任與能力,前者是一種內驅力,後者是一種外顯力。責任使我們愛崗,堅守三尺講台,守衛心靈的那份淨土,呵護教育的神聖;責任讓我們敬業,傳承人類文明,甘做燃燒的紅燭,忠心於神聖的教育。能力的強弱關乎教育的強盛。

責任,是教育的基礎,能力,是教育的保障。缺少基礎,就談不上保障,沒有保障,基礎也不牢。

責任比能力重要。曾記得以前看過的書中有這樣乙個故事:某公司因效益不好要進行裁員,公司決定按學歷高低和能力強弱來進行裁員,有乙個員工既沒有高的學歷,也沒有較強的能力,被歸為裁去的那部分員工行列,臨近解聘的最後一天,遭裁去的那部分工都唉聲嘆氣,無心工作,只有這個員工仍不聲不響地認真地在做自己的工作。

總經理發現後就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這是他的職責,結果這位員工最終被公司保留下[責任主題教育個人心得體會(共2篇)]來了。這個故事告訴你乙個簡單的道理:你有能力不一定勝任工作,因為缺少責任心;負責任卻會讓人創造奇蹟,即使你能力平平。

責任能使人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非常出色,能使人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彌補能力,提公升能力,那是負責任者對責任的理解。「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細節的競爭才是最終和最高的競爭層面。因此,我們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成功始於責任,責任創造奇蹟。責任是人優秀素養的體現,有素養就有責任感。責任感的缺失比能力不足後果更嚴重。

一句能成就學生的未來,也可以毀滅學子的前途,那是教育者對責任的感悟。責任重在落實與執行,三流的計畫一流的執行,強於一流的計畫三流的執行。

個人心得體會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個人心得體會 隨著衛生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本人堅持以 深入學習,重在實踐 為指導思想,通過自學,集中學習等方式,學習精神撰寫心得體會。通過每週固定時間的集體學習黨的群眾路線,並滲透在平時工作當中,我已深刻理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本人在本職崗位上,...

個人心得體會

郭店鎮八府村主任助理王定傑 從08年8月份成為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工作,不覺間快一年了,在忙碌和快樂的工作中,我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農村基層工作中,同時我也深深的感到了領導的關心和愛護,以及對我工作的引導和支援,更體會到了村民的熱情和老鄉的關懷,扎根基層,服務農村,我會珍惜這份工...

關於《感恩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xx年11月11日星期日 8 30我開啟電視,於丹老師講座 感恩教育 開始時,於丹老師講述了乙個孩子與大樹的故事,把家長喻為大樹,在孩子的每一步成長中,都不惜一切,想方設法讓孩子快樂,而年少無知的我們,卻把這當做是自己生命應得的報酬。直到父母老去,我們滿頭白髮,歷經生活,才懂得回到最初的起點,陪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