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語言的一般標準和實際應用培訓

2021-03-04 03:19:07 字數 5857 閱讀 3418

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一言一行都能影響孩子。語言是老師與學生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對於幼兒園的老師來說,語言的運用尤為重要。

因為幼兒處於語言迅速發展階段,語言的學習能力很強。幼師伴隨幼兒一日活動,隨時隨地都影響孩子。老師的語言要能支配孩子。

讓孩子愉快使孩子依賴你、喜歡你,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直至給孩子的語言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所以同孩子說話是很講究的,需要一定的技巧。

這裡要說的語言主要是指幼師在組織幼兒一日活動中所能聽得到的口頭語言和能看到的肢體語言。幼兒園老師恰當地綜合運用這兩種語言,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幼兒輕鬆愉快的體驗活動。 口頭語言應使用標準的普通話,用詞準確,樸實生動,貼近幼兒心理,讓幼兒易學易懂;語調親切、柔和,語速應隨說話的內容決定快慢,適時地讓語言抑揚頓挫,可以牽引孩子的注意力。

以下四方面是必須注意的:1、普通話必須標準,不能夾雜方言;2、不要濫用語氣詞,如這個,啊,那個之類;3、聲音、語調、語速要處理好;4、命令式的語言不要用。 幼兒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天真無邪的孩子,我們從各個方面帶給孩子美的感受。

以美的聲音、美的語言來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教師的聲音柔和、親切,語調有起有落,抑揚頓挫,能使說話的內容生動活潑,能調整幼兒的情緒,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我觀摩過很多老師的教學活動,總是被老師們精彩語言所感動。

她們輕言細語、機智靈活吸引孩子們,真讓他們如沐春風!

所以,以下幾方面更是不可忽視的。

首先,對所有教師來說,規範性、邏輯性、針對性、啟發性、情感性、激勵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是最基本的語言行為規範。

一、 規範性和邏輯性

規範性是指教師的語言應當符合國家的要求,教師只有使用規範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兒童產生正面的示範效應。教師語言的規範包括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要符合「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的規範。在語音方面,教師要使用符合普通話的標準發音,做到發音清楚、吐字準確,不使用方言,不念錯字。

避免出現將「快進教室(shi)來」念成「快進教寺(si)來」,將「你要香蕉嗎?」說成「阿要香蕉啊」(南京方言)。在詞彙方面,不使用方言詞,不生造詞彙,也要慎重使用尚不穩定的「新詞」,如不說「這個地掌兒」(這個地方)「看清亮」(看清楚)等普通話中沒有的詞彙,盡量少使用像「很酷」「soho一族」等新詞。

在語法方面,力求避免搭配不當、語句不通等不規範現象。在修辭方面,避免用詞不當、前後矛盾的話。總之,教師應當熟練掌握普通話在語音、詞彙和語法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應當能夠順暢、準確地使用普通話。

教師經常讀錯字音、說話語病較多、口頭禪氾濫,天長日久,就會對幼兒產生消極的影響。

所謂語言的邏輯性,指的是教師在使用語言時必須使其內容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必須根據思維的邏輯準確運用概念,恰當作出判斷。雖然幼兒的邏輯思維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他們理解和掌握的許多概念基本上是一種日常概念,對科學概念的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不注意自己的語言邏輯和事物的科學規律。相反,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注意內容的科學性和表述的邏輯性,有利於幼兒掌握正確的資訊,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

請看下面的例子。

在一次小班的活動中,教師發現乙個小朋友將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紙棒放到嘴邊說話,便對其他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金一冰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現在我想請你們每乙個人找乙個好朋友,乙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乙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麼?」幼兒玩了一會兒後,教師提問:

「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幼兒紛紛搶著回答……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的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來,我們給它起乙個名字,叫傳聲筒。

」 教師在這裡給「傳聲筒」下的定義雖然不是乙個特別嚴密的科學定義,但顯然符合幼兒的生活邏輯,是可以為幼兒所接受的,教師使用的「傳聲筒」是乙個日常概念。對傳聲筒日常概念的使用和解釋,為幼兒以後學習其科學概念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 針對性和啟發性

教師語言的針對性指的是,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學習材料或學習環境、不同水平或年齡的兒童運用不同的語言,即應當因材施教。教師在活動中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特點的幼兒需要使用不同的語言。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師的語言有的放矢, 取得實效。

例如:子路和冉有向孔子提出了同一問題:「聞斯行諸?

」(聽到了覺得應該做的事就去做嗎?)孔子對這兩個學生給出了完全相反的回答,他的解釋是「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有遇事常常退縮不前,所以激勵他;子路好勝心強,所以阻止他。

)這是針對不同教育物件的性格特點運用語言的範例。 幼兒教師的語言需要因人而異,因學習內容而異,因學習環境而異,因時間變化而異等,這是針對性標準所要求的。 教師語言的啟發性,是指教師的語言能夠誘發兒童思考並讓他有所領悟。

教師運用具有啟發性的語言,是調動幼兒學習和思考主動性和積極性,發展幼兒智力的有效手段,是「幼兒是學習的主體」這一要求的具體體現。幼兒教育中經常使用的「支架式教學」,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和其他指導行為像乙個必要的「腳手架」,啟發兒童的「學」,支援兒童不斷建構自己的心靈世界。請看下面的例子。

幾個男孩在搭建高速公路。教師開著車停下來問:「我的車在**交費?

」「對不起,還沒建好呢,請過一會兒再來!…… 教師注意到他們只搭了兩條同向通行的車道,於是又問:「回來時我從**走?

」孩子們一看不對勁兒。「哎呀!對面來的車要是也從這兒過,不是要撞上了嗎!

趕快在旁邊搭條反向的車道吧!」可是,建築區已經沒有地方了。孩子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教師在旁邊出了乙個主意:「有沒有什麼資料可以查一查啊!」一句話提醒了他們。

一位小朋友從一幅公路**上受到啟發:「我們可以像搭立交橋似的,搭乙個立體雙層公路收費站!」在上例中,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中存在的問題,就通過提出「我的車在**交費?

」「回來時我從**走?」的問題,提出了具有挑戰性、能引發幼兒新舊經驗之間衝突的任務,引導幼兒意識到問題之所在;再通過提醒和點撥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線索,有效地啟發幼兒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搭乙個立體雙層公路收費站。

有針對性的提問、機智的點撥和誘發幼兒聯想的講述都是教師運用語言啟發和誘導幼兒積極主動、大膽地探索外部世界,建構自己知識和經驗的重要方式。

三、情感性和激勵性情感性就是教師的語言應當充滿情感的色彩。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傳遞現成的知識,而是通過與幼兒之間的接觸,交流情感,使幼兒通過與教師、環境中的其他物件之間的互動,豐富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教師富有情感性的語言能夠撥動幼兒的心弦,引起他們內心世界的共鳴,激發他們對幼兒園生活和學習的興趣。

教師語言的情感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通過語言將活動內容、活動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傳達給幼兒,讓幼兒充分體驗這些情感,從而從活動中獲得樂趣和情感的滿足。例如:

教師在講故事時,優秀的教師能夠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完全融人自己飽含深情的講述之中,將其中的情節和情感的變化傳達給幼兒,使他們隨著故事的主人公一起,一會兒興高采烈,一會兒悶悶不樂,一會兒放聲大笑,一會兒嚎啕大哭……另一方面,教師在與幼兒交流中,語言中直接體現出情感的色彩,以表達教師對幼兒的尊重、關愛等態度。教師對幼兒正確的回答、富於創造性的舉動,用熱情洋溢的話語加以肯定和讚賞,將會激勵幼兒奮發向上的激情。 教師語言中傳情達意的手段是極其豐富的,語音的輕重、語調的公升降、語氣的強弱等變化都是傳遞資訊的有效手段,同樣一句話,運用不同的音量和速度、不同的重音和停頓、不同的語調和語氣說出來,都會表達不同的含義,產生不同的效果。

教師需要根據實際運用不同的語言手段達到教育目的。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勵。激勵性指的是,通過肯定、讚許、表揚和鼓動等方式激發、鼓勵兒童不斷進取的特性。

幼兒正處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大,教師應當注意了解幼兒的每乙個優點和長處,發現幼兒的每一點進步,並以語言加以肯定和讚揚,激發和鼓勵他們不斷進步,幼兒的自信心就是在不斷激勵、不斷成功的過程中樹立起來的。因此,教師應當重視語言的激勵作用,在幼兒遇到困難或信心不足時,不失時機地鼓勵和幫助幼兒,使他們增強學習的決心和信心。

四、形象性和趣味性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決定了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觀、生動、具體的教育影響,特別是對觀念的感知和理解,更需要借助於形象。因此,幼兒教師必須善於運用語言創造直觀形象,來幫助幼兒理解和感知各種抽象事物、詞語、概念等。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它能推動人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

教師語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師的語言應當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把幼兒的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優秀的教師非常重視語言的趣味性。他們善於從幼兒活動的實際出發,或借助謎語、兒歌、故事、遊戲,或變異的語言形式和手段,或利用教具、動作、表情等輔助手段,使活動充滿樂趣,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語調抑揚頓挫富於**性,面部表情豐富,能以眼神吸引幼兒,以手勢助說話,使活動像蜜一樣「黏」住幼兒的心。 在一次語言活動中,教師讓中班的幼兒進行故事表演《微笑》,給他們戴上事先準備好的頭飾。幼兒很興奮,隨著**,扮演起了各種小動物。

一會兒,有些幼兒就忘記了自己的任務,好像是在遊戲活動中一樣,其中乙個扮演小螞蟻的小朋友在一旁玩起了其他的東西。教師看到了,她大聲地對其他小朋友說:「小夥伴們,小螞蟻迷路了,哪個小動物願意做好事幫他找回自己的同伴們,把微笑留給他?

」其他小朋友聽了,都紛紛過去幫他找到自己的同伴,並使他重新進入了角色中。 為幼兒選擇教學用的故事應有計畫,應根據思想教育的要求,每月每週有乙個計畫安排,以做到有目的,有計畫向幼兒進行教育,而不應毫無計畫地找到什麼故事就給講什麼故事。    其次,普通話要學以致用。

如何運用普通話給幼兒講故事呢? 講故事的人,是作品的說明者,他必須了解聽講者又必須了解作品,幼兒的年齡成分和健康情況,班的組織性,準備性,有無聽講的習慣,是經常聽或是偶然聽,兒童是在作業或散步之後集合聽等等,都是有重要意義的,講述者越了解他的聽講者,就越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了解聽講故事兒童的觀念範圍是很重要的,他們過去經驗(比如他們是否見過河,海,湖,是否見過刺蝟,松鼠什麼的等等)能夠幫助他們了解新的故事,老師應從兒童熟悉的東西出發,並且講新的要求與舊的知識相融貫。

    認真分析教材,選擇好故事後要進行分析,以準確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確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點段落和重點句,重點詞,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點基礎上,還應針對故事內容,提出幫助幼兒需要理解的問題。    給幼兒講故事前,老師還要認真閱讀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內容,要具體分析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特別要抓住故事的高潮。還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和作者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過情節和角色的分析準確故事的主題思想。只有透徹地,正確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產生共鳴,才能在講故事時以真摯而強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

另外,分析角色時還要區別角色之間的細微差別。仔細揣摩各個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徵,表現不同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語言特徵等。對故事中的象聲詞(如風吹的聲音,火車響的聲音等)要盡量講得接近形容的聲音。

這樣在給兒童講故事的時候,才能做到繪聲繪色,維妙維肖;刪去不合適的內容,增加不足的部分,改去深奧的語句,使幼兒能聽懂。   在講故事之前,老師要讓幼兒安靜地坐好,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就決定於講故事的技巧。教師站著或坐的位置,要讓所有的幼兒都能看到老師的臉。

講故事的目的是要把主題思想傳達給幼兒,達到教育目的,因此,要求有極大的感染力才行。所以感情是講好故事的重要關鍵,感情越充沛鮮明,感染力就越大。   給幼兒講故事,除了要語言準確生動,語言的速度,停頓和聲音的高低掌握好,盡量避免語病和地方口音以外,還要掌握好故事層次,把故事講得富有節奏感。

老師在給幼兒講故事時,必須把握故事的層次,並用語調的輕重緩急,高低仰揚等變化把這種層次表現出來,才能使幼兒更深切感受故事內容和藝術美。在講故事過程中,要善於用提問激發幼兒的思考,講到關鍵處,用問題造成短時的懸念,即俗話說的「賣關子」,這樣做,能使幼兒高度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和想象。有時也可讓幼兒說說議論議論。

有時只是停頓一下,達到以上的目的便可接著講下去。在重點和難點時停頓一下,讓幼兒注意和進行思考後再繼續講。講到新詞語時提出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掌握詞語,而且講故事的時候不能照書念或背故事。

講故事的人要「順嘴」,聽故事的人才「順耳」。要盡量用通俗易懂的口語講得清晰,自然,有表情,盡量使用短句子,但語句一定要完整,一定要用國語講述,還要注意隨時用眼神與幼兒交流,面部和體態表情要自然大方,切忌做作,生硬,擠眉弄眼,手舞足蹈。否則就會破壞講故事應有的氣氛和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講故事時要隨時觀察幼兒的表情和情緒變化。發現幼兒不感興趣時,不要強迫幼兒聽,可暫時不講或講乙個幼兒愛聽的故事,或向幼兒提出有趣的問題,以激發幼兒繼續聽故事的興趣。

高素質的教師和一般教師的差異在於內功練得好壞

今天是2月14日,我校中層領導新春團拜會在信心教育展室舉行,全校所有校級領導 中層正副職人員 督導員參加了新春團拜。會上,大家憶過往,話未來,共敘春節見聞,互致新春問候,暢談新的一年打算。新年開啟新希望,新年承載新夢想,新年的大地,流光溢彩,新年的校園激情飛揚,面對新的起點,我校全體中層領導成員自豪...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培訓模擬試卷一

姜堰區大倫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培訓模擬試卷一2013.12 姓名得分 一 填空題 1 專業標準 是國家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的 基本要求 是幼兒園教師開展保教活動的 基本規範 是引領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 基本準則 是幼兒園教師 培養 准入 培訓 考核 等工作的重要依據。2 關愛幼兒,尊重...

觀察幼兒園集體活動教師的非語言行為

一 觀察目的 觀察幼兒園集體活動中教師的非語言評價行為。二 觀察目標 1 幼兒教師日常教學非言語評價行為的特徵。2 觀察幼兒教師出現近距離非言語評價行為情況 注 幼兒教師非語言評價它是指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通過表情 手勢 眼神 姿勢 與幼兒的距離等非言語行為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的即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