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健康情緒的發展

2021-03-04 02:49:43 字數 5353 閱讀 1991

.小學生情緒發展的基本特點

(1)情緒、情感體驗更多地與社會生活需要相聯絡,內容不斷豐富。兒童進入小學階段後,實踐活動的領域逐漸擴大,學習活動、集體活動、勞動、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對兒童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這些要求一旦被兒童掌握,便會成為他們的社會生活需要,反映在情緒體驗之中。

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然界以及社會生活中無數的物件和現象都展現在孩子面前。求知的慾望既使他們注意、深思,又使他們興奮、疑惑、驚奇、欣喜。文學作品中種種優秀人物的典型形象使得兒童愛慕、敬仰,而各種反面人物的典型形象又使兒童憎恨、厭惡。

歷史事件中的壯烈場面使兒童緬懷,而科學的推理及嚴密的運算又使兒童折服、感嘆。祖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山川秀麗,歷史悠久,人民勤勞、勇敢、智慧型、堅毅,所有這一切,都使兒童產生愛祖國、愛人民的崇高情感。兒童在班隊集體生活中,逐步學習處理人與人、個人與集體的各種關係。

良好的集體生活使兒童獲得友誼感、榮譽感的體驗;不良的集體生活會使兒童產生猜疑、嫉妒、自私、孤獨、冷漠等情感體驗。適當的、力所能及的勞動可以培養兒童對勞動的熱愛與社會責任感。在文藝活動中,兒童學習表達各種社會角色的情感,在體育活動中克服怯懦、懊喪的不良情感,可以鍛鍊他們勇敢頑強、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

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使兒童與**的情感得到交流。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常常用社會對**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言行,公民的責任油然而生。

(2)情緒、情感進一步分化,體驗日益深刻。由於知識經驗的積累,在小學生的情緒、情感中,籠統的成分減少,情緒分化逐漸精細、準確。例如,笑這一類情緒,小學生除了會微笑、大笑以外,還會羞澀地笑、偷偷地笑、嘲笑、冷笑、狂笑等等。

一般來說,小學生的情緒、情感表現還是比較外露,容易激動,但其體驗的深刻性在逐步增加。例如,關於兒童恐懼的研究發現,學前兒童的恐懼主要涉及個人安全及對動物的恐懼。小學生雖然也同樣害怕黑暗、怪物、生病,怕被車撞倒,怕被狗咬傷等,但更多的是對學校的恐懼,如怕學業不佳、考試成績不好,怕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怕遭到同學的譏笑等。

小學生的情緒、情感體驗逐漸與一定的人生觀、世界觀、行為規範、道德標準聯絡起來。研究發現,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加,兒童的歸因能力不斷增加,憤怒的情緒開始逐漸減少,並更加現實化。5歲兒童會因為天氣下雨而對父母取消野餐計畫感到憤怒,小學生則可能了解到實際原因而產生失望感。

學前兒童常因父母的各種規定如吃飯、睡覺、洗澡而產生憤怒;小學生則經常因在同伴交往中或在學校情境中受到戲弄、諷刺、不公平對待等而產生憤怒。學前兒童常用哭泣等直接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小學生則逐漸學會以言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小學生開始體驗到諸如悔恨、內疚、美感等比較複雜的高階感情,表現手段也更為豐富。

例如,學齡前兒童對不高興的事,往往是翹起小嘴,又哭又鬧;而小學兒童常常會採取側過臉去,嗤之以鼻,以表示他們的厭惡。小學生情感的流露也較學前兒童隱蔽、深沉一些。

(3)情緒、情感的穩定性增加。儘管小學生的情緒仍然具有衝動性,他們不善於掩飾,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與學前兒童相比,他們的情感已逐漸內化。在教育、學習的影響下,小學生調節和控制情緒、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強,那種破涕為笑、轉怒為喜的現象逐漸減少。

隨著兒童對學校生活的適應,他們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小學生尚未面臨公升學、求職等重大壓力,因而其基本情緒狀態一般是平靜而愉快的。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已經能夠用意志控制自己的願望,抑制不理智的衝動行為。小學生的情緒、情感已不像學前兒童那樣受情境的影響。

情緒健康的意義

情緒、情感是心理過程的乙個重要方面,它對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積極的情緒、情感對人具有激勵作用,它令人精神振奮、樂觀向上,對現實和未來充滿信心,成為人們積極進取的動力。相反,消極的情緒、情感卻對人具有阻礙作用,它令人精神萎靡、悲觀厭世,對現實和未來麻木不仁,心灰意冷。

情緒對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2023年,在上海市隨機抽取檢測的487名小學生中,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佔21%。儘管造成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與情緒關係無疑最為密切。

良好的情緒能使人的內臟器官正常地活動,增強人體對疾病的免疫力;也能使自己的大腦處於最佳狀態,協調好軀體內外的平衡;還能激勵人們熱愛勞動、熱愛工作、熱愛生活,始終保持視野開闊、心情開朗,使生活充滿活力。但是,人們的精神世界除了有積極而平衡的情緒之外,還會有焦慮、憂愁、恐懼、憤怒等各種消極的、不良的情緒體驗。當不良情緒的強度超過了正常範圍時,就會影響大腦皮層的調節和控制能力,並通過皮層下中樞的作用,引起迴圈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異常活動,從而降低工作和學習效率,降低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這種不良情緒長期持續下去,則會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更大的危害。

表現:一般認為,情緒健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愉快情緒多於不愉快情緒。通常表現為樂觀開朗,充滿熱情,富有朝氣,善於自得其樂,對自己、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

②情緒穩定性好,善於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既能克制約束,又能適度宣洩,不過分壓抑,使情緒的表達既符合社會的要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有恰如其分的表達。③情緒反應是適當的原因引起的。

換句話說,乙個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是由具體的可感知的現象、事物所引起的。同時,情緒反應的性質、強調和持續的時間應與引起這種情緒的情境相符合。④高階的社會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得到良好的發展。

三、小學生健康情緒的培養與教育

情緒、情感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問題。離開情感層面,就不能鑄造人的精神世界(朱小蔓,1996)。人的情感世界是最豐富多彩的,同時也是變化多端的。

因此,情緒、情感教育也較為複雜,它至少要包括情緒控制、情緒宣洩和情操修養三個方面。心理健康就是要維護與促進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心情,培養健康的情緒和情感。

1.培養控制情緒的能力

培養小學生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使他們不至於感情用事而造成錯誤言行,這在教育上有重要意義。由於兒童比**更容易衝動,在很多時候常常不能約束自己。因此,教師有責任教會學生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主要方法有

(1)保持適宜的情緒狀態。具體而言,保持適宜的情緒狀態包括調節情緒的緊張度,控制情緒發生強度,引導情緒與情感發生的方向等方面。這可以通過加強意志對情緒的控制來達到目的,例如人在挫折面前,應當以對事物的理性認識來控制個人的情緒,當忍不住要動怒時,要冷靜地審察形勢,檢討反省,考慮發怒的後果,尋找其他更為適當的解決方法。

經過如此三思,就能夠消除或減輕心理緊張,使情緒漸趨平靜。也可以用轉移注意的方法來達到目的,例如,由於過度的腦力勞動而引起情緒緊張,可以通過文娛或體育運動來使神經活動過程達到平衡,從而達到緩和情緒的目的。當然,從總體上來講,由於小學生還不善於很好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自我監督的能力還不強。

因此。最關鍵的還是要通過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品德修養、學業成績和堅強意志,並在生活實踐中錘煉他們。這是保持適宜情緒狀態的根本方法。

(2)豐富並端正兒童的情緒體驗。兒童不適宜情緒的產生,一方面是因單調的情緒體驗而引起,另一方面是由於缺乏一定的情緒體驗所引起。為了培養學生健康的情緒,教師應為學生提供體驗各種情緒的機會,例如對於考試怯場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兒童創造由不太緊張的教學環境過渡到較為緊張的考試環境,再過渡到更高一級的緊張考試環境,直到兒童學會借助自控能力適應此類環境為止。

(3)引導兒童從多種角度看待問題,使情緒朝正確方向發展。人的情緒是由認知所決定的,個體所以受情緒困擾,不是因為發生的事實,而是因為對事實的觀念。現實中,人們的許多情緒困擾並不一定是由誘發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經歷者對事件的非理性認識和評價造成的。

人們對事物的觀察與體驗,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挫折,倘若只從乙個角度來看,可能引起不安.產生苦悶和煩惱。如果從另外乙個角度來看,也許會發現它的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的情緒轉化為積極的情緒。

2.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克服消極情緒

在現實生活中,酸甜苦辣各種經歷都會有,對於健全的心理來說,每一種體驗對於人的發展都必不可少。而那些積極的體驗和愉快的經驗對於健康心理則尤為重要。這倒不是說我們要逃避那些含有辛酸的情境。

有時,那些令人不愉快的經歷是無法迴避的。然而,人們可以設法增加生活的情趣,譬如熱愛生活,,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或活動,在工作或活動中取得樂趣;結交知心朋友,多參加集體活動,體驗彼此支援和關心的情誼;積極參加體育、文娛等各種有益的活動,在活動中使自己的情緒得到適宜的鬆弛、鍛鍊,使之更加成熟,這些都有利於健康情緒的發展。

對於小學生而言,家長和老師一方面要為兒童提供體驗各種情緒、情感的機會,另一方面要教會他們克服各種消極情緒的方法。這些情緒包括①膽小、懼怕。引起該消極情緒的乙個重要原因是兒童常常受父母和教師的譴責、懲罰。

為此,教師在教育上對這些膽小的兒童要多鼓勵,少批評,不訓斥。②不開朗。有些兒童情緒比較脆弱,經不起挫折,遇到一點困難就哭喪著臉。

對於這些兒童,教師要使他們知道許多事情是需要經過努力才能辦成的。在實際中要給兒童創造各種難度不同的學習環境,讓兒童做一些經過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或作業,盡量避免使他們徑常遭受挫折。③嫉妒。

嫉妒是將自己和他人比較時因感到自不如人而產生的一種不良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教會兒童如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何正確對待他人取得的成就。④自滿、自卑。

有些成績優異的兒童,經常受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讚美,如不注意及時教育,就容易產生驕傲自滿情緒。對於這些兒童,教師不要過多表揚。而對那些成績差且缺乏自信心的兒童,教師不能給予太多的批評,因為成績差的兒童容易產生自卑感,對這些兒童應以鼓勵為主,要注意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教給學生情緒、情感自我調節的策略

情緒的自我調節一方面在於學會保持愉快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在於能夠合理調適不良的情緒。這裡的調適並非指壓抑各種情緒反應,如遇到悲傷的事竭力加以掩飾,壓抑到內心深處而不加以適度表達。對消極情緒的壓抑,不僅不可能形成健康的情緒體驗,相反卻有可能導致嚴重的情緒障礙。

小學生由於知識經驗比較貧乏,生活閱歷不夠豐富。因此,在情緒自我調節的策略方面顯得單一甚至束手無策。從另外乙個角度講,作為主觀體驗,各種不良情緒的克服和消除最終依賴於體驗情緒的主體,這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在這種意義上我們認為情緒的自我調節勝於機械的情感教育。

基於此,父母或教師可以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向他們傳授一些自我調節的策略,這些策略包括①轉換認識角度。主動調整認知,換乙個角度去重新看待發生的事情,糾正認識上的偏差,可以減弱或消除不良情緒。②自我暗示。

是運用內部語言或書面語言的形式來自我調節情緒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自卑感較強的兒童,或有焦慮抑鬱、恐懼、強迫觀念的兒童。如在心中經常默念別人能行,我也一定能行。

③調控期望值。即對人、對事不要過分苛求,期望值不要過高。對自身的目標不要定得高不可攀,脫離實際;對人對事不要苛求十全十美,這樣就不會因不滿足而產生煩惱。

④轉移注意力。當情緒不佳時,教會兒童通過轉移注意力來平靜自己的情緒。⑤增強自信心。

要充分全面地認識自己,對自我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⑥昇華。將不為社會認可的情緒反應方式或慾望需求導向正確的方向,將情緒、情感激起的能量引導到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有利的方面。

4.合理宣洩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遭遇各種不如意的事情。此時,個體的情緒會根據各人對情境的不同理解和認識而作出不同的反應,或喜或悲,或樂或怒,七情六慾油然而生。從心理學上講,任何人都不可能用意志直接、立即控制其情緒。

意志能直接控制的是我們的行動,對於內心體驗卻一時無能為力。有人單純用壓抑的方法來控制情緒,這種方法表面似乎有效,但從長遠考慮,壓抑情緒有損身心健康。這就意味著有了情緒要及時和適當地宣洩,有時情緒得不到宣洩,便會產生挫折感、敵對和怨恨等情緒體驗。

小學生情緒與健康教案

情緒與健康 教學目的 要求 使學生了解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學會控制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緒。教學重點 學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控制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緒。教學用具 課本 課前準備 請同學們檢討自己不良情緒的原因有哪些。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一課。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並請同學們說說看,課文將...

如何對待小學生的厭學情緒

如何幫助厭學的學生 當今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加之獨生子女的養尊處優,小學生課程任務繁重 學習負擔過重。所以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產生了厭學情緒。那麼如何幫助厭學的學生呢?首先,要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厭學的學生一般學業成績較差,在學習上屢遭失...

小學生厭學情緒矯正的嘗試

學大昌平校區徐德金 厭學,實則是指小學生在主觀上對學校的學習活動失去興趣,產生厭倦的情緒和冷漠的態度,並且在客觀行為上表現為不願意努力,怕苦畏難,沒有強烈的進取心。相信長期奔波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們一定深有同感 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最讓人棘手的莫過於轉化學生的厭學情緒。筆者也時常聆聽老師和家長們的感嘆 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