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麻醉劑的人教學案例分析

2021-03-04 02:03:22 字數 3201 閱讀 4005

《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教學案例分析

研究背景]

以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理論依據。其中指出:「面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學習加以安排,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

」這是完整意義上的學習。今後學生的學習將更注重自主的學習方式,學校應該給予學生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自主學習就是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打好基礎的。

它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從《新課程標準》來看,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就培養能力而言,自主學習是發展潛能的橋梁;從教育實踐來說,自主學習也是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們應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自讀、精思、感悟、吸納的過程,使學生成為乙個策略學習者,從而達到學會學習、自我發展,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養成終身受益的自主學習習慣。

教材分析]

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是s版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11課的一篇閱讀課文。課文記敘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國著名的大夫華佗為了減輕手術病人的痛苦,研製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的事。告訴我們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們要為我國古代燦爛的科學文化而自豪。

課題既清晰地點明了課文內容,又揭示了課文中心。文章條理清晰,通過華佗兩次手術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的闡述,表現出華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醫德,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分析了《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這篇課文後,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入手,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初步擬訂為:

1、繼續對學生進行「邊讀邊想,劃出重要的句子」的訓練,以作為對本單元前幾課能力的延續與提高。

2、通過對華佗兩句心理的分析,從而了解華佗發明麻沸散的經過,感受華佗想病人所性,急病人所急的思想感情。

3、發現華佗發明麻醉劑的經過。

引導學生討論:比較華佗先後給兩個人做手術時,病人的表現有哪些不同?為什麼?

目標的設定從理解到感悟到遷移應用,層次分明,步步深入。知、情、意三者得到了和諧的統一,為學生構築了乙個對文章立體的感知體系。

說教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個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動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是個開放的系統。

開放式課堂教學是一種以教學的各方面的開放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觀念和模式,它始終把學生和教學過程當作是乙個動態的、變化的、不斷生成的過程。為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精心選擇開放的教學內容、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選用開放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形成知識,提高能力,在學習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陶冶情操,完善學生人格。

一)精心選擇開放的教學內容

1、滲透教材,加強課內外溝通

課文中人物的背景和生平事蹟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孩子缺乏那個時代的體驗,很難理解和接受課本內容。因此,在開放式課堂教學中,我選擇教學內容不只停留在教材上,補充拓展了學生感興趣和喜歡的內容,在激發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豐富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真正實現教學內容的開放。

為了讓學生更快地融入新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水到渠成,新課伊始這樣,我將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匯入,這樣的匯入,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學習。既能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誘發情感,又能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有利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

2、融合教材,加強學科間聯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其實,在歷史的程序中,我國還有許多「世界第一」,你知道嗎?第乙個發明

的人,是它的發明

生交流,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語言文字是載體,教材或具有道德認識的價值,或含著科學啟蒙的因素,這使語文學科和思想品德、自然、社會等學科有著密切的關係。傳統的課堂教學割裂了學科間的相互聯絡,製造了人為的分科教學。注意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融合,是開放式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改革的必然趨勢。

二)精心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

1、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如何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入境」「體情」,教師要著眼於學生的整體和諧發展,精心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品質。

2、現代化教學**的運用

教育教學的現代化,需要用現代化的教學**加以輔助,現代化的教學**包括投影、錄影、幻燈電腦等先進裝置,這些技術的運用,無疑會大大促進教學效果的改善。例如:在教學"撕心裂肺"這個詞時,我設計配上悽慘的**,再讓學生配樂朗讀病人痛不欲生,嗷嗷亂叫,苦苦掙扎的情景,去撥動學生的情弦。

三)精心選用開放的教學方法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有了疑問才能主動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開放式課堂教學要善於設疑,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互相質疑,大膽想象,啟迪學生思維,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理解、認知、探索、發現,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使課堂教學處處閃爍著創造的火花。

教學中,我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如根據課題發問,從文中的重點詞、句、段發問,從文章的重點、難點處發問等。我還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和課堂教學的實施,選用恰當的誘導方式,並隨機進行調控。

說教學程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式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結合教研組的課題,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設計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拓展內容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1、激趣引入。

我將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匯入:「同學們,想必大家都看過大型歷史連續劇《三國演義》,其中講到有一名著名的醫生,用針灸的方法治好了曹操的頭疼病。曹操為了自己的方便,硬要把他留下當他的御醫,可是他卻關心人民的疾苦,一心想著要為百姓治病,拒絕了曹操,生性暴躁的曹操一怒之下把他關入監獄,最後還把他殺害了。

知道這位著名的醫生是誰嗎?」這樣的匯入,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學習。

2、齊讀課題,讀題置疑,提煉問題。

二)在質疑問難和讀悟結合中——動情

課標指出,在對學生進行思維培育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培養學生在讀中產生疑問,在讀中解決疑問,培養質疑問難的能力。

1、我將引導學生從課題,中心詞,中心句,啟發思維,激發疑問

1)教學前,我先引導學生,抓住課題進行提問。

2)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三個重點句,再引導學生圍繞句中重點詞語提問。

發明麻醉劑的人

師 這兩件事雖小,但華佗要想去研究。剛才同學寫得非常好。反思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始終覺得在這個環節上,我沒有做好。當學生交流華佗與抬漢子的人對話時,有的學生說得很好,例如 華佗問 他喝了什麼?喝了幾碗?喝了 的酒 等,學生抓住了 酒 來問的,學生是無意中問的,但是體現了華佗認真觀察,不斷研究的好品質...

發明麻醉劑的人

3 華佗不得不叫人幫他捆住才勉強把手術做完。此時,華佗心想 有什麼辦法能使動手術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板書 心想 師過渡 小孩痛得死去活來的場景一直在華佗腦海中揮之不去,他深感不安,非常著急。那麼後來他是受什麼啟發發明了麻醉劑的呢?讀5 7節 1 交流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2 對比朗讀,男生讀病孩,女生...

公開課12發明麻醉劑的人

12 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 一 教學目標 1 讀課文,理解 撕心裂肺 死去活來 掙扎 呻吟 等詞語的含義。2 圍繞課題提出問題,通過朗讀與品味課文語言,解決問題。3 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神醫華佗在行醫中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總結經驗,反覆實驗,成了世界上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