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麻醉劑的人

2022-08-27 15:06:04 字數 1327 閱讀 2593

3)華佗不得不叫人幫他捆住才勉強把手術做完。此時,華佗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動手術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板書:心想

師過渡:小孩痛得死去活來的場景一直在華佗腦海中揮之不去,他深感不安,非常著急。那麼後來他是受什麼啟發發明了麻醉劑的呢?讀5~7節

1)交流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2)對比朗讀,男生讀病孩,女生讀醉漢,病孩痛得死去活來和醉漢手術時的麻木、毫**苦對比。

3)華佗沉思起來:如果有一種藥,讓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樣,動手術不就沒有痛苦了嗎? 板書:沉思

3、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當第二次手術做完以後,病人竟一點兒痛苦也沒有,人們十分驚訝。華佗也覺得很奇怪,此時,你認為他會怎麼想?

想象一下,這時,華佗和抬漢子的人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

出示ppt

師過渡:為病人解除痛苦,成為華佗最大的心願。當他發覺醉漢在手術時一直毫無感覺,不禁有所啟發。那華佗是怎麼樣發明麻醉劑的呢?

出示句子:從此,華佗時時留心,處處蒐集單方進行試驗,終於合成了一種中藥麻醉劑——麻沸散。

理解「時時」和「處處」,感受華佗對醫學的執著,以及對病人的關切。板書:時時處處

從「終於」中感受製藥的艱難。 板書:終於

老師這裡有一則小故事,華佗可是經歷千辛萬苦才終於合成了麻醉劑的。

出示:不管在炎熱的盛夏,還是嚴寒的冬日,他都揹著竹簍來到深山老林尋找草藥。當他發現一種草藥是從沒有看見過的,他就會把它採集下來放在竹簍裡帶回家試驗。

在乙個傍晚,當他揹著竹簍回家時,無意中聽到兩個過路人在說,有一次割了天山嶺的一種有刺的草,給家裡的牛羊吃了以後就昏倒了,過了一天一夜才醒過來。於是,華佗忙上前打聽,詢問這種草長在天山嶺的哪個地方,路人指指半山腰。於是,華佗不怕夜即將來臨,上山去尋找這種草。

日復一日的跋山涉水,年復一年的研製草藥,終於合成了一種中藥麻醉劑——麻沸散。

師生再配合朗讀,從此,華佗時時——,處處——,終於——。動手術的病人喝了這種藥,便會——,手術結束後——。

板書:醫德高尚(為病人著想)

四、總結課文,感受華佗的偉大(結合板書體會一下華佗的醫德之偉大)

師過渡:課文哪一節是對華佗的高度評價

出示最後一節:

這樣,華佗成了世界上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他的發明比外國早了一千多年。

華佗的麻醉劑給那些需要動手術的病人帶來了福音,是醫學史上乙個重大的發現。後人稱他為「外科鼻祖」,(學到這裡,你想對華佗說什麼呢?)

學生交流。

五、作業

1、把《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說給父母聽。

2、小練筆:華佗,我想對您說

板書設計:

huà12、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華佗)

深感不安

心想沉思

時時、處處、終於

發明麻醉劑的人

師 這兩件事雖小,但華佗要想去研究。剛才同學寫得非常好。反思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始終覺得在這個環節上,我沒有做好。當學生交流華佗與抬漢子的人對話時,有的學生說得很好,例如 華佗問 他喝了什麼?喝了幾碗?喝了 的酒 等,學生抓住了 酒 來問的,學生是無意中問的,但是體現了華佗認真觀察,不斷研究的好品質...

發明麻醉劑的人教學案例分析

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 教學案例分析 研究背景 以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 教育 財富蘊藏其中 理論依據。其中指出 面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學習加以安排,即學會認知 學會做事 學會合作 學會生存。這是完整意義上的學習。今後學生的學習將更注重自主的學習方式,學校應該給予學生比知識更重...

公開課12發明麻醉劑的人

12 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 一 教學目標 1 讀課文,理解 撕心裂肺 死去活來 掙扎 呻吟 等詞語的含義。2 圍繞課題提出問題,通過朗讀與品味課文語言,解決問題。3 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神醫華佗在行醫中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總結經驗,反覆實驗,成了世界上第乙個發明麻醉劑的人,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