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與職業健康第六章

2021-03-04 01:41:38 字數 3907 閱讀 3107

[目的要求]

1.掌握職業性腫瘤的概念、特點、職業性致癌因素的識別和確認途徑。

2.熟悉職業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徵,常見的職業性腫瘤。

3.了解職業性腫瘤預防原則。

[學習要點]:

第一節職業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徵

在工作環境中長期接觸致癌因素,經過較長的潛伏期而患某種特定腫瘤,稱職業性腫瘤(occupational cancer)。能引起職業性腫瘤的致**素,稱職業性致癌因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職業性致癌因素可包括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其中最常見的是化學性的。

其作用特徵可歸納如下:

(一)潛伏期

動物實驗和對人類的研究證明,從首次接觸職業性致癌因素到腫瘤的發生有乙個明顯的潛伏期。這是因為腫瘤的發生是從dna乙個鹼基對發生突變的非正常細胞引發的,但是否發展為腫瘤,受細胞損傷的修復能力、腫瘤發生的內、外源促進因子及免疫系統的有效性等,另外腫瘤細胞繁殖到能夠檢出的體積(約109個)。一般潛伏期短者4~6年(如放射線致白血病),長者40年以上(如市面有發的間皮瘤)。

(二)閾值問題

對大多數毒物的毒性作用存在閾值問題,但對職業性腫瘤來說,是否存在閾值尚有爭論。

(三)好發部位

職業性腫瘤往往有比較固定的好發部位或範圍,多在致癌因素最常接觸、作用最強烈的部位發生,**、呼吸道是致癌因素較常見的接觸部位和直接作用器官,所以許多的職業性腫瘤多發生在**和呼吸道,如石棉、砷、ni、cr+6引起的肺癌,煤焦油、瀝青、氯丁二烯所致的**癌等。但是也有職業性腫瘤的發生部位與接觸部位相居較遠者,如職業性**接觸芳香胺,導致膀胱癌,可能與排洩途徑有關。

(一) 病理型別

職業性腫瘤往往由於致癌物不同各有比較固定的病理型別,如鉻多致鱗癌,鈾多致未分化小細胞癌。一般認為,接觸強致癌物及高濃度接觸所致肺癌多為未分化小細胞癌,反之則為腺癌。此特點對職業性腫瘤的鑑別診斷具有意義。

第二節職業性致癌因素的識別與判定

人們識別和判定職業性致癌因素的途徑或方法有三種。

(一) 臨床觀察

通過臨床觀察和分析,發現和探索腫瘤的**線索,是識別和判定職業性致癌因素的重要方法。人類最早的職業性腫瘤的發現就是從臨床觀察得到線索的,2023年是英國外科大夫pott從大量病例中揭示出**癌與煙囪清掃工作之間的關係。此後的老年家具工與鼻咽癌、煤焦油與**癌、生產品紅染料的工人好發膀胱癌、接觸放射性物質人員多發肺癌及白血病等均源於臨床觀察。

(二) 實驗研究

用可疑致癌物作動物誘癌試驗或體外試驗,觀察能否誘發與人類相似的腫瘤或判定是否具有致突變或誘導染色體損傷的能力,從而在實驗腫瘤學上推斷其致癌性。是尋找職業性致癌因素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實驗研究主要以動物實驗和體外試驗為主。

1.動物實驗

目前已有標準化的動物誘癌試驗研究程式,通過可靠的實驗結果,可判斷是否對被測動物具有致癌性。從而進一步研究分析動物實驗結果與人類致癌是否有相關一致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動物與人體的種類差別,實驗條件、試驗劑量與人體接觸的生產環境、劑量迥異,因此對致癌物的反應可能不同。

如ddt可誘發試驗小動物的腫瘤,但迄今未見職業人群有與之相關的腫瘤的報告;反之,砷、苯已經流行病學證實對人致癌,但動物試驗誘發腫瘤未見成功。

2.體外試驗

根據腫瘤的發生是由於dna的突變引起,選用短期體外試驗可檢測某些化學物質是否具有致突變性和誘導染色體損傷的能力,從而推斷其致癌性。優點是省時、經濟。

(三)流行病學調查

要確定職業性致癌物對人類的致癌性,流行病學研究可提供最有力的證據,因為研究物件是人。雖然病例報告和描述性流行病學研究對致癌性只能提供建議性的證據,但分析性流行病學研究可對致癌的因果關係得出結論,如果大量的佇列研究或病例-對照研究產生陽性結果,可為識別和判定致癌物質提供有力證據。為了具體幫助確定流行病學研究中陽性結果是否表明因果關係,要遵循下列判定標準。

1.因果關係的強度

因果關係的強度是指接觸組和對照組比較其相對危險的程度。相對危險度(rr)越高,說明死亡或發病概率越大,該種接觸所致的因果關係越容易建立。例如,我國雲南某錫礦井下礦工肺癌發病率達250.

19/10萬,為非井下工人的13.58倍,提示肺癌發生與井下作業有關。

此外,不要忽略在某一職業人群中通常屬罕見的發病率極低的腫瘤出現高發現象。例如生產氯乙烯單體的工人發生肝血管肉瘤,接觸石棉工人發生間皮瘤等,一旦發現病例,即提示與職業性致癌因素聯絡強度異常大,可為識別和判定致癌因素提供強有力證據。在實際調查中,要注意避免樣本稀釋問題,要以某工種工人,而不要以全工廠工人為基數進行統計分析,以免掩蓋實際接觸人群中的高發病率。

2.因果關係的一致性

這是指對某致癌因素引起的因果關係調查研究的廣度,即在不同的接觸情況下,如不同廠礦接觸同一物質或因素的人群,對其所致腫瘤發生所得的結論是否一致。這些結論的一致性越強,對識別和判定該致癌物質的因果關係提供的證據越有力。如一項關於砷接觸致癌問題的調查,在1948~2023年期間先後調查了13個廠和居民區,包括8個銅冶煉和三氧化二砷生產工廠,3個含砷農藥廠,乙個應用含砷農藥現場和一批冶煉廠周圍居民,調查中發現共同的因子是砷,並發現肺癌死亡率都明顯上公升,從而說明砷最有可能是引起肺癌的致癌物。

3.接觸水平—反應關係如果接觸可疑致癌因素的劑量或水平越高,癌症的發病率也越高,提示存在接觸水平-反應關係。例如上海市關於氯甲醚作業工人的肺癌調查,發現肺癌發病隨接觸年限增加而增加,支援了氯甲醚致肺癌**的推斷。

4.生物學合理性

即該研究是建立在有根據的對於該種物質危害作用產生機制是已知的判斷基礎上,而非生物學謬誤所致。例如:某銅冶煉廠工人近十年肺癌發病率明顯高於當地居民,調查得知,除車間空氣中砷濃度較高外,近十年來進廠工人文化水平也明顯提高。

在統計分析時,肺癌發病均與空氣砷濃度及文化水平呈正相關。顯然,結論的合理性應是砷致肺癌增加,而與文化水平增加無關。

5.時間依存性

即在時間上,作為原因的「接觸」必須在作為結果的「效應」之前。例如:某鎳礦新開採時,從某地下鐵礦調來一批老工人,僅在三年內其肺癌發病率顯著增高。

那麼,這些工人的肺癌高發是鎳礦開採所致還是鐵礦開採是的因素所致?顯然,根據時間依存性,這些工人肺癌高發與原鐵礦開採時的因素有關。

流行病學研究的侷限性流行病學研究常因條件限制使其具有一定侷限性,如失訪率高,接觸劑量難以確定,沒有單一暴露所研究因素的人群而使選擇研究組和對照組困難,潛伏期長需延長隨訪,缺乏敏感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等。上述侷限性因素往往使因果關係判定的準確性產生疑問,甚至產生錯誤的結論,所以,需要臨床觀察和試驗研究的結果佐證。

根據流行病學和動物試驗的結果,可將職業致癌物分為三類:

(1) 確認致癌物及生產過程指在流行病學調查中已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對人有致癌性的致癌物或生產過程。

(2)可疑致癌物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動物實驗證據充分,但流行病學資料有限。另一種是動物致癌試驗陽性,特別是與人類血緣關係相近的靈長類動物中致癌試驗陽性,對人致癌可能性很大,但缺少對人類致癌的流行病學證據。這也是目前流行病學研究的重點

(2) 潛在致癌物指在動物實驗中已獲得陽性結果,但在人群中尚物資料表明對人有致癌性。

第三節常見的職業性腫瘤

(一) 職業性呼吸道腫瘤

在職業性腫瘤中,呼吸道腫瘤佔極高的比例。常見接觸石棉、煤焦油類物質、氯甲醚類、各、鎳、芥子氣、異丙油、放射性物質等職業。

(二) 職業性**癌

這是最早發現的職業腫瘤,約佔人類**癌的10%。職業性**癌與致癌物的關係,往往是最直接、最明顯,經常發生在暴露部位和接觸區域性。能引起**癌的主要化學物由煤焦油、瀝青、蒽、木餾油、頁岩油、雜酚油、蠟、氯丁二烯、砷化物等。

以煤焦油類物質所致接觸工人的**癌最多見。

(三) 職業性膀胱癌

此類腫瘤在職業性腫瘤中也佔相當的地位。高危職業有:生產萘胺、聯苯胺、和4-氨基聯苯的化工行業。

以萘胺、聯苯胺、為原料的染料、橡膠新增劑、顏料等製造業,使用芳香胺衍生物作為新增劑的電纜、電線行業。

(四) 其他

苯致白血病、氯乙烯致血管肉瘤等。

第四節職業性腫瘤的預防原則

(一) 加強對職業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二) 健全醫學監護制度

(三) 加強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護能力

(四) 建立致癌危險性**制度

第六章職業生涯管理

一 要求識記的內容 一 職業生涯管理的概念 p164 職業生涯管理主要是指對職業生涯的設計與開發。從個人的角度來講,職業生涯設計就是乙個人對自己所要從事的職業進行規劃和設計,並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而積累知識 開發技能的過程。二 帕森斯的人職匹配理論 p170 171 該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

第六章職業生涯管理精要

重要概念 1 職業 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從事的以獲得物質報酬作為自己主要生活 並能滿足自己精神需求的 在社會分工中具有專門技能的工作。2 職業生涯 職業生涯是指乙個人一生的工作經歷,特別是職業 職位的變遷及工作理想的實現過程。3 職業生涯管理 是指組織開展和提供的用於幫助和促進組織內正從事某類職業...

職業道德修養第六章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練習題及答案 第六章1 一 單項選擇題 1 提高師德教育的實效性,應該把握的主要環節 a 全面性b 過程性c 深刻性d 長期性 2 教師在履行教育義務的活動中,最主要 最基本的道德責任是 a 依法執教b 教書育人c 愛崗敬業d 團結協作 3 人文關懷是乙個平等互動的過程,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