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善若水有感

2021-03-04 01:27:14 字數 976 閱讀 6297

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說的是,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夠滋潤萬物卻又不與萬物相爭,而停留在別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這篇文章雖然表面上是對水的頌歌,但實際歌詠的物件卻是具備像水性那樣高尚品德者的人。文中七個「善」字並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啟發,對有關水德的進一步寫狀,介紹善之人所應具備的品格。

為什麼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這是因為水具有其它萬物所沒有的獨特的幾種稟性。

其一、 水能滋養萬物生命。它能使萬物得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如古人所說:「到江送客棹,出嶽潤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辭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儘管它是生命之源、滋養萬物,但卻從不居功自傲,更不會佔據高位,把持要津,而總是默默無聞的處於眾人不願處的低位。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說的就是水的這種品質。

其三、水能以柔克剛。水性儘管溫柔,柔弱,但這種溫柔會聚集巨大的能量,變得異常剛烈。俗話說:

水滴石穿。此非力使然,恆也。正是它不捨晝夜,持之以恆,才能把石一樣堅硬的物品擊穿。

其四、水能因勢而變。水能至靜——水平如鏡,至潔——晶瑩剔透,但也能至動——奔騰不止,至濁——混濁不清,總是處於一種變動不居的狀態。所以蘇軾說:

萬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隨物賦形。正是水這種變動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潤萬物,並且一路流過沖走許多汙垢,蕩滌人世間一切汙泥浮塵。

老子在《道德經》的五千言中多次提到水,他把水作為人格的最高標準:人與人交往接觸,很像水與水交融,嫉妒心猜疑心貪心都會攪渾了清水,所以老子諄諄教誨:我們言談要像水那樣,循循善誘,平和清靜,以誠待人;施政要像水那樣,甘居低下,走到人心的深處,從而得人心。

上善若水第八章有感

水是萬物之源,它滋潤萬事萬物卻不爭求功績,這與老子的 無為 思想也是及其吻合的。結合我們自身,雖然都提倡功成不居。但是,乙個人的成就越大,那麼他自我膨脹的機率也就越高。而且現在越來也多的人,會因為自己略有小成,便會覺得自己舉世無雙,沒有人能夠比得上,驕兵必敗,居功自傲的結果便是引來自己的失敗。所以,...

讀上下五千年有感

五 6 劉萍 起先,老師叫我們買 上下五千年 或 史記 來看,可我這個 小書蟲 對古代故事沒什麼興趣,更別說是叫我買古代書回來看,所以我在家隻字未提。直到老師在 家校路路通 上發了簡訊,父母才知道此事。知道後,老爸 馬不停蹄 地去書店幫我把書買回來了。買回來後,我卻把它放在書架的角落裡,置之不理。直...

讀《上下五千年》有感

上下五千年 讀後感 三年前,我買一本書,起初我只是隨手翻了一翻,如今我愛上它了,它的名字叫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 講述的是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長達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故事。講的雖然是歷史,可是讀起來卻一點都不枯燥。作者把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以乙個個小故事的形式深入淺出 生動形象地娓娓道來。就是這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