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讀後感

2021-03-04 01:20:10 字數 3711 閱讀 3444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

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南韓、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約12萬字。

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

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戰國策》主要記述了戰國時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其文章長於說事,無論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喜歡渲染誇大,充分發揮,暢所欲言,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此外,描寫人物形象極為生動,而且善於運用巧妙生動的比喻,通過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戰國策》的寫作有以下三個特點:

①.人物刻畫生動。例如蘇秦的故事,生動的刻劃勒乙個長於論辯、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繪一群勢力庸俗的小人。

蘇秦遊說秦國失敗後像乞丐樣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織,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後來,他發奮圖強,六國封相,路過家門是,「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嫂蛇行匍匐。

」 前後兩個場面的鮮明對照,充分揭露一切一功名利祿為依歸的炎涼世態,暴露勒封建倫理道德的虛偽性。而蘇秦的「讀書欲睡」也是為了**厚祿,客觀上揭露處於統治階級中下層的策士的醜態。

.善於諷喻。善於通過諷喻的小故事說明一種道理,生動幽默、耐人尋味。

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以鄒忌借其妻、妾、朋友出於不同目的,讚美其「美於徐公」,說明「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勸戒齊王不應偏任宮婦近臣的話,而應廣開言路,鼓勵人民進諫。

.語言風格獨特。雄辯的論說,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構成獨特的語言風格。

書中的許多寓言故事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流傳至今為習用的成語。在記錄策士們的言行時,對其不擇手段追求個人功名富貴、朝秦暮楚的行為,及其在外交上挑撥是非,玩弄手段的種種陰謀,而不加以批判,反以欣賞的態度加以描繪,是不足取的地方。

《戰國策》的主角是來自各個國家的謀臣策士,他們共同的身份是說客,各自代表不同利益團體的利益,奔走於各個諸侯國之間,而他們的活動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尖銳激烈的鬥爭情況,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鮮活生動、波瀾壯闊的戰國時期的美麗畫卷。他們活躍在戰國時期的歷史舞台上,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各國的力量對比和外交政策,並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歷史的發展趨勢,推動了當時歷史的發展程序。而本應該是當時歷史主角的各國國君,卻都退居了二線,他們不僅大多自稱愚笨,或以前所採取的政策都是錯誤的、要聽從說客的計策,而且他們最終都被說服了,這也從乙個側面反襯出謀臣策士們高超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駕馭能力、心理揣測能力、人性洞察能力和高超的遊說策略和技巧。

《戰國策》記載的這些謀臣策士為我們提供了鮮活的遊說案例,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案例來學習借鑑遊說、勸說別人的策略和技巧,並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加以靈活運用。為了對每個案例進行更方便更清楚地解讀,從每個案例中抽象、總結出一般要素,它們分別是:

①.遊說主體,即遊說者,也就是本書中的主角,一般是來自各個國家的謀臣和策士,他們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機智、才華。

.遊說客體,即被遊說的物件,一般是各個國家的國君或具有決策權的相國或其他重臣,他們最後全部被說服,改變了原來的決策或者採納了遊說主體的意見而採取了新的政策。

.遊說本體,是遊說客體綜合當時國家力量、國家利益、國家對外政策、文化環境、歷史條件等各方面的客觀情況,並在對人的心理、人的本性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在特定的遊說場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通過事先預設或隨機應變所採取的遊說策略和技巧,這是我們在學習戰國策的論辯知識和技能的時候所應該主要關注的方面。

④.遊說場。是遊說本體的外在客觀條件,包括當時國家力量、國家利益、國家的對外政策、文化氛圍、歷史條件,以及當時的時間、地點、人的心理本性等各種條件。

讀每個案例都可以從中找出以上這四個要素,通過這四個要素,就可以將這個案例看得清清楚楚。

在複雜的人類社會,人們時刻處在各種撲面而來的問題之中,而問題的解決不是靠簡單、粗暴和輕率的行為,而是靠人類的腦子。言語和謀略可以解決問題化解危機,而戰爭衝突等暴力行為無助於危機的解決。會運用口才和謀略的人,他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會非常輕鬆。

無論是戰國時代還是當今社會,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競爭和衝突是永恆的。當乙個弱者處在利益主體林立的「叢林」中時,他應該象顏率一樣清醒: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主動地幫助弱者;只有利益的**才能使那些應該幫你的人來幫你。

天下美譽和九鼎之寶的**永遠強於對弱者的同情心。你自己不關聯著他人的利益,他人會資助、借貸給你嗎?曉之以理,才能說服他人;挑明真相,才能使一時反應不過來的人恍然大悟。

說話的功能很簡單,就是把事情講清楚,由不同的行動講到不同的結果,由發端講到演變,再講到結局。其實很多事情就是一層薄窗紙,由話語輕輕一點,就能捅破。只可惜沒頭腦的事主們往往弄不清事情的真相,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千萬不要對要說服的物件估計過高,該捅破的就一定要捅破,該說清楚的一定要說清楚。

說話需要謀劃,脫口而出的東西是最沒有價值的。說話一定要說到點子上,一定要解決問題,否則寧可不說。這就要求我們在說話前要深思熟慮、謀局排篇。

象蘇子一樣句句都迎合西周君的心思和利益,使西周君覺得「放水」最符合自己的利益,然而這恰恰落入了蘇子的整體戰略安排之中。

語言是人類的傳播工具,事實需要傳播,沒有傳播就無法了解起碼的事實。在現代西方哲學看來,事實的真相是人們永遠無法了解的,人們只能通過各種傳播手段和媒介來了解事實真相。這樣,語言本身就對事實真相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資訊不發達的古代,蘇子巧妙地利用語言傳播對事實真相起到的決定性作用,讓他的受眾完全聽信他對事實的解釋,可以說,他輕易地壟斷了受眾的「知情權」。現代社會中,只要我們明白事實與語言之間的關係,也會說服受眾、左右他們的行動。

對大臣的非議就是對君主的讚美,說客把這一層辨證關係給挑明了。好與壞,黑與白,高尚與齷齪,是經常轉化的。好的東西在一定情景下會成為最為不好的,而不好的東西反而會成為好的。

就像大臣的高風亮節會導致君主的委瑣,而大臣的齷齪反而成就了君主的美譽。對照今天,我們應該把上司的位置與自己的位置擺正,作為下級,其高過上司的聲譽和高風亮節在一定的火候絕對不是好事,因此,聰明的下級知道要學會為上級掩飾過錯。

其實人生就是政治,沒有人可以逃避,除非你遠離政治、遠離人。在人類社會中,沒有想法的人永遠是有想法的人的一枚棋子,在利益面前,任何東西都顯得無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也會處於兩難境界;有時候還想魚和熊掌兼得。此外,還會遇見一些棘手之事,如何抉擇?往往會處於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結果。

採取的辦法,要麼束至高閣,要麼左右徘徊、舉棋不定,或者是憑藉著感覺。草率行事。很少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分析事物的本質、規律和發展趨勢。

更談不上有什麼先見之明。即使有時候的抉擇是對的,無非也是瞎貓撞上了死耗子。

在《戰國策》秦攻益陽篇裡,其謀士趙累可以說是老謀深算。他首先對秦攻益陽進行了精闢的分析,剖析了周王的利益所在,曉之以理,說服了周赧王按照自己的意圖辦事。在這方面可以說趙累**遠矚,對時局發展,和結局都進行了**。

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周赧王獲得巨大的利益。

作為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也許有機會遇到一些棘手之事,假使你能夠系統的對某件事件,進行系統的分析、**,提出解決的辦法,你就會象錐子一樣,瞬間脫穎而出,或者對某件重大事件,能夠準確的**其發展、結局,從而讓自己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戰國策》讀後感

戰國策 是現在儲存下來的不多的記載戰國時代的歷史文獻之一,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全書按東周 西周 秦國 齊國 楚...

戰國策》中的成語故事 具體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吾孰與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 吾與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

5 《戰國策》張儀事蹟與《史記》對比分析

戰國策 和 史記 張儀列傳 有關張儀篇章的對比分析 張儀 前309年 魏國安邑 今山西萬榮 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 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以 橫 破 縱 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戰國策 秦策,楚策,韓策,魏策,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