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科技活動教案

2021-03-04 01:15:56 字數 5175 閱讀 2757

第一課、人造「雪景」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昇華和凝華的科學概念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欣賞能力。

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什麼叫昇華、凝華。

教具:樟腦丸、玻璃杯、鐵皮、蠟燭、火柴、支架、帶綠葉的小段樹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你們喜歡冬天嗎?喜歡冬天銀裝素裹的美麗景色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模仿雪的形成,製造人工「雪景」。

二、準備好

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好實驗所需材料。

樟腦丸、玻璃杯、鐵皮、蠟燭、火柴、支架、帶綠葉的小段樹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動手做

1、鐵皮中心放置幾顆樟腦丸,周圍用泥土圍住,並用樹枝和玩具小屋布置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個景物上,杯口邊緣圍上一圈泥土。

3、將布置好景物的鐵皮放在支架上,點燃蠟燭,調整蠟燭火焰,使加熱位置對準樟腦丸。

4、等樟腦丸變小後,熄滅蠟燭。

待杯中溫度慢慢下降,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四、知道嗎

提問:大家看到了什麼景象?

「雪」是從哪兒來的呢?

1、昇華

樟腦丸的主要成分是萘。實驗中,蠟燭火焰給樟腦丸加熱,是樟腦丸中的萘由固體狀態直接變成氣體狀態,漂浮於杯裡的空氣中,所以,杯中樟腦丸越來越小。

萘(固體)—— 受熱萘(氣體)

科學上把某物質由固體狀態直接變成氣體狀態的過程叫做昇華。

2、凝華

熄滅蠟燭後,杯中的空氣逐漸冷卻,萘也由原來的氣體狀態受冷直接變成固體狀態,附著在樹葉、泥土、小屋及其他物體上,就好像下了一層薄薄的雪。

萘(氣體)——受冷萘(固體)

科學上把某物質有氣體狀態直接變成固體狀態的過程叫做凝華。

五、拓展訓練

在生活中,我們還見到過其他物質是否存在昇華和寧化的現象嗎?

第二課:神奇的力量

教學目的:

輕物體吊起重物體的原理。

解釋生活中人們利用輕物體吊起重物體的原理。

重點、難點:

輕物體吊起重物體的原理。

教具:桌球、廣口瓶,兩張一定距離的桌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桌球被乙個廣口瓶罩在桌上。不准把瓶翻過來,更不能用手接觸桌球,你能把桌球從這張桌子移到1公尺遠的另一張桌上嗎?

你會使用什麼方法?

二、動手做

把桌球放在桌上,上面倒扣乙個廣口瓶。

握住瓶子貼著桌面做快速饒圈運動,帶動桌球沿著瓶子內壁做旋轉運動。

在桌球不段旋轉的同時,提起瓶子移到另一張桌子,桌球也被帶過來了。

在桌球沿著瓶子內壁旋轉時,手有什麼感覺?如果你用空瓶子做饒圈運動

時,手有這種感覺嗎?

三、研究研究

我們準備下面的材料,做乙個輕物吊起重物的實驗。

一塊橡皮(中間打孔)、一根牢固的繩子,乙個線軸、一枝鋼筆(或其他重物)。

用繩子穿過線軸的孔眼。

將橡皮和鋼筆分別繫在細繩的兩端(橡皮在上端,鋼筆在下端)。

乙隻手握住線軸,另乙隻手握住底下的繩子。然後開始在頭頂上旋轉線軸,旋轉時保持在乙個水平面上,使上面的橡皮也旋轉起來。(注意安全,千萬別傷著別人和自己!)

觀察下面吊起的鋼筆有什麼現象?

試一試,用橡皮旋轉產生的力量最大可以吊起多重的物體?

四、知道嗎?

桌球在瓶內進行旋轉運動時,瓶壁對它施加了摩擦力。當摩擦力大小等於桌球重力大小時,桌球就不會從瓶口掉下來,而可以被瓶帶到任何地方。

**軸帶動橡皮做旋轉運動時,細繩中的拉力懸吊起鋼筆等重物。當橡皮旋轉速度減慢時,拉力變小,鋼筆因為受到地球引力而向下運動

第三課:滾回來的桌球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桌球滾回來的原因。

2、使學生明白桌球滾回來受到的兩種力。

重點、難點:

桌球滾回來的原理。

教具:桌球、呼啦圈、鐵環、圓形瓶蓋、足球。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平常,我們用力向前推某種物體時,被推動的物體會向前運動,運動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總是保持一致。

可是桌球不一定聽「使喚」,它滾出去後還能自己滾回來。你相信嗎?

二、動手做

將桌球求放在平整的地面,用手沿著它的邊緣向下猛壓。

猜一猜:桌球會怎樣運動?

試一試:桌球是怎樣運動的?

桌球朝前滾了一段距離後,卻自動地滾回來。難道桌球不受力的控制了嗎?

我們換一些方法把桌球彈出去,桌球自己會滾回來嗎?

三、研究研究

a)這是不是桌球的特性呢?別的物體也能這樣滾回來嗎?用呼啦圈、鐵環、瓶蓋、足球、籃球等物體試一試。

想一想:怎樣用力的?

做一做:這樣用力,它們滾回來了嗎?

思考: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你認為還有哪些物體能這樣做?

b)你能不能讓桌球向後運動一段距離後,又沿原路返回呢?

四、知道嗎?

桌球真的不受力的控制嗎?原因在於我們對桌球的用力方式。當我們沿著桌球的邊緣向下猛壓時,使桌球受到了兩個力:一是向前運動的力,二是向後滾動的力。

桌球開始運動時,向前運動的力大於向後滾動的力,所以球向前滾動。在向前滾動的路程中,向前運動的力逐漸與接觸面的摩擦力相抵消,力量逐漸減小。等到向前運動的力小於向後滾動的力時,桌球就會向後滾回來。

第四課感受二氧化碳氣體

教學目的:

1、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2、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二氧化碳的性質。

教具:小蘇打水、醋、勺、玻璃瓶、圖釘、一根約50厘公尺的木條,兩個同樣的塑膠袋。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氧化碳氣體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可我們卻看不見它,摸不著它。讓我們用一些小實驗來感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二、動手做

在木條的兩端分別掛上乙個塑膠袋,把木條的中點架在圖釘的釘尖上,借助桌子邊角,組成乙個簡易小天平,並調整它的平衡。

把一勺小蘇打放進玻璃瓶,再倒一些醋,瓶中立即出現泡沫,說明有氣體產生這就是二氧化碳。

把瓶子向其中乙隻塑膠袋中慢慢傾斜(別讓瓶中的液體流進塑膠袋),觀察天平有什麼現象?

實驗說明了二氧化碳有什麼性質?

三、研究研究

在3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中,分別按照水和雪碧的不同比例盛上等量的混合液。然後在各個杯中同時放入1顆葡萄,觀察杯中的葡萄分別出現什麼現象?為什麼?

四、知道嗎?

當瓶子裡產生二氧化碳後,將瓶子往塑膠袋慢慢傾斜時,瓶子裡的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樣被倒入了塑膠袋中。由於同體積的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所以天平失去平衡,向倒入了二氧化碳氣體的塑膠袋一端傾斜。

在平時喝的雪碧、芬達等一些碳酸飲料中,充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把葡萄放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汽水時,二氧化碳氣泡便附著在葡萄的表面,氣泡附的多的葡萄,浮力增大,就浮上來了。葡萄浮到水面後,二氧化碳氣泡消失,浮力減小,所以葡萄就再次沉下去,等到蓄積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氣泡,它又會浮上來,如果不挪動它,這樣的沉浮現象可持續一天左右。

第五課:舌的分工

教學目的:

1、了解舌的不同部位的味覺的敏感性

2、了解舌哪些部感覺最敏捷。

重點、難點:

測試舌的不同部位感覺程度。

教具: 濃糖水、濃鹽水、濃咖啡、醋各1小杯,冷開水2杯,乾淨毛筆1支(或筷子1根)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

人的舌可以品嚐食物中的各種味道。舌的各處所嘗的味道都一樣嗎?舌是不是也需要「分工合作」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仔細感覺吧!

二、動手做

把毛筆浸濕,蘸取濃糖水去碰舌尖、舌的邊緣和舌的根部。

1、你認為舌哪個部位對甜味感覺最靈敏?

2、開水涑涑口,在另一杯冷開水中洗淨毛筆,再蘸點鹽水去碰舌的各個部位。

3、分別用濃咖啡和醋重複以上實驗。

思考:根據以上實驗,你知道了什麼?

三、知道嗎?

經科學觀察,人的舌頭上有四種基本味覺:甜、鹹、酸和苦。在舌頭品嚐食物中的各種味道後,它要負責把味覺的訊號傳給味覺神經,再傳給大腦。

分管這四種味道的味蕾,分布在舌頭表面,但並不均勻。

分管甜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尖部位,而分管苦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根部位,所以我們舌尖對甜味很敏感,對苦味卻並不敏感,舌根部位則對苦味更敏感些。分管鹹味的味蕾遍布舌面各處,而分管酸味的味蕾主要集中在舌的邊緣。

第六課: 跳獅

教學目的:

1、用易拉罐學做乙隻會跳動的獅子。

2、學會製作的方法和原理。

重點、難點:

製作的方法和原理。

教具:易拉罐2只、木筷1根、鐵絲、橡皮筋、剪刀、尖嘴鉗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獅子號稱百獸之王,也是需要重點保護的動物,利用廢舊的易拉罐,我們就可以做成乙隻威武的雄獅。

這節課我們就來製作乙隻會跳動的獅子。

二、動手做

1、擷取易拉罐的三分之二段,在其正上方剪出一條10公釐寬的連線架,其餘部分分別剪成3公釐寬的窄條。

2、用鉛筆分別將剪成的窄條卷成上下間隔的捲毛狀作為獅子的頭。再在罐頂靠近中心的拉口兩側各扎乙個小孔,孔距約為20公釐,作為獅子的眼睛。

3、將易拉罐餘下的部分按圖分別剪、折成獅腿,獅尾和螺旋槳。

4、用尖嘴鉗將鐵絲彎成乙個「凸」形結構,將下面的方框固定在木筷的一端作為螺旋槳支架。用鐵絲將螺旋槳安裝在支架上,為了轉動靈活,還可以在螺旋槳與支架之間裝乙個小墊圈。木筷的另一端裝上尾鉤,然後套上橡皮筋,做成動力部分。

5、取另1只易拉罐,在罐上相應位置分別切出安裝獅頭、尾、腿的刀口。在罐底中心處挖乙個與木筷截面相當的方孔,用來固定動力部分,然後在方孔下開一條供鐵絲轉動的小槽。

6、拆開螺旋槳,將木筷從拉口處穿入,木筷尾端插入罐底的方孔內固定。然後把螺旋槳上好。將獅頭、獅尾及獅腿分別插入相應的刀口裡,讓螺旋槳稍長於後腿,這樣,乙隻玩具「跳獅」就做成了。

三、試一試

將玩具「跳獅」的橡皮筋饒緊,放在桌子上,讓螺旋槳轉動起來,因為螺旋槳長於獅子的後腿,當螺旋槳轉過桌面時,「獅子」就會不斷地跳躍起來。

第七課:投籃器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怎樣才能使投籃的命中率高。

2、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重點、難點:

提高投籃的準確度,可以採用的方法。

教具:易拉罐4-5只、彈性鋼絲1根、瓶蓋1個、瓦楞紙、海綿雙面膠、小刀、小銼刀,膠帶等。

教學過程:

一、動手做

1、裁一塊長60厘公尺,寬30厘公尺的瓦楞紙作籃板。把投籃板下端摺出翻腳,並沾合好,以形成三角形支撐架,使籃板能夠平穩地立在台上。

六年級下冊科技活動教案

第一單元實驗探索 第一課時慣性小實驗 一 教學內容 1 p1 4 二 教學目標 了解慣性的原理。三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了解生活中的常見慣性現象。四 教學準備 玻璃杯 書本 紙條 細棉線 條狀木塊等。五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多 觀察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二 做一做 1.將盛有水的茶杯放在桌邊,壓在一張紙...

楊軍蒐集修改六年級上冊科技活動教學設計 1

六年級上冊科技活動教案 下馬渡鎮雲盤町完小楊軍 一 水面的秘密 教學目標 1 能通過觀察 猜想 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來證明水有表面張力。2 引領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現象,並善於思考 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3 了解水的表面張力現象。教具 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水槽 燒杯 滴管 曲別針 硬幣 ...

六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案例1 尋找最佳方案 1 孤島自救 活動目的 1 使學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危急事件及 一些處理危急事件的方法。2 初步培養學生遇事能動腦筋想辦法 臨危不亂 隨機應變的能力。3 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增強學生的自救意識及生存能力。活動過程 1 引入課題 師講述沃特曼一家人被海浪衝到乙個白雪皚皚的荒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