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練習提示

2021-03-04 01:13:06 字數 4017 閱讀 6304

1、三位年輕的海軍新聞工作者在北京進行了一次特別採訪,題目是:中國人,你還記得「甲午」嗎?

一位來自佳木斯的三十多歲的東北漢子愣愣地問:「『甲午』是個啥?」給他解釋後,他說:「現在都興公曆了,連俺屯子裡的莊稼人都不看皇曆了,誰還弄得清什麼『甲午』!」。

從上海來京旅遊的林小姐說:「甲午戰爭我是曉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學過的吧。林則徐這個海軍司令沒當好,讓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條船,不過他禁菸還是有功的。」

一位在頤和園北窗門外賣各種紀念章的中年人說:「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沒用。打仗是當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賺點少賠點。」

人們幾乎對此問題都感到意外。

提示:在分析這則材料題旨的時候,首先要明白三個人各談了什麼內容。第乙個人把甲午只看作是紀年的乙個標誌。

第二個人把甲午戰爭與鴉片戰爭混為一談。第三個人對甲午印象模糊,認為它不關自己的事。這三點內容是材料本身提供的,一般能夠說出。

但僅僅做到這一步還是不夠的,還應該歸納三個人談話的共同點,即這三個人或不知道甲午戰爭,或印象模糊,反應冷淡。由此結論再引導學生作一系列的思考:作為乙個中國人該不該忘記甲午戰爭?

該不該忘記鄧世昌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民族氣節?該不該進行中國近代革命史的教育……通過這些思考,學生就會產生共識。那麼再進一步從反面發問,對甲午戰爭一無所知的青年人,能有歷史的責任感、使命感嗎?

通過一層層深入的分析,對材料的題旨就明了了,認識也深刻了,寫起作文來也就不會偏題甚至離題。

2、從前有個國家,境內有一眼泉水,名曰「狂泉」。國內的人吃狂泉的水,沒有乙個不發狂的。只有國王不吃狂泉的水,沒發狂,言行舉止都很正常。

可是,發狂的人認為國王沒有發狂是得了發狂病。於是,大家商量,一定要為國王治發狂病。他們衝進王宮,把國王捉住,摁倒在地,用艾火燒,用銀針刺。

國王受不了痛苦的折磨,只好到狂泉舀了一瓢水喝下去。國王剛喝下狂泉裡的水,便發狂了。

於是,這個國家君臣上下沒有乙個不發狂的。大家手舞足蹈,十分高興。

提示:對這則材料、該先讀懂它的意思.再用簡潔的語言把它表述出來。它的意思是:

國人因飲「狂泉」而發狂。又迫使國王發狂。然後再作進一步的分析,國人發狂是不正常的行為,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不正常,反而把國王的正常認為是反常。

由此概括它表現出來的一般意義,即不正常的東西如果成為一股潮流就會改變一切。再深一步分析,就會發現要使行為正常、不畸形,只要意志堅定,遠離畸形,那麼被同化的危險性就小些。那精神畸形呢?

它如果形成一股強大的習慣勢力,就具有驚人的同化作用。它會從思想上、精神上改變人、改變社會,使社會步入不正常的軌道。可見,指導思想上的失誤,往往會造成重大的損失。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躍進」「文革」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因此,我們應對這種畸形思想進行持久的、不折不扣的鬥爭。

3、許多人喝同一口井水,只是有的人用金盃玉盞盛著喝,有的人用瓷碗泥杯盛著喝,有的人乾脆用手捧著喝。於是用金玉之人覺得自己富貴了許多,而用泥瓷之人則覺得自己貧賤了許多,只有那個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痛快地說了一聲:「好解渴呀!

」生活的本質是,你喝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真正的高貴是你喝上了更甘甜的水,而不是舉起了華貴的杯。

提示:三種人喝水的不同方式實質上代表了對待生活的三種不同態度。前兩種人都未能看到生活(生命、人生)的本質,都不懂得生命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所在。他們把注意力放在物質財富的多寡和榮譽名聲的得失上,或富貴驕人,或貧賤羞人。

前者為富不仁,後者人窮志短;前者得到的只是虛幻的滿足,後者則陷入無謂的煩惱中;前者如葛朗台,後者路瓦栽夫人。名韁利繩,戕害靈魂,追名逐利,心勞日拙。只有那個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痛快地說了聲:

「好解渴呀!」因為他關注的是「甘甜的水」而不是「盛水的杯」,他才真正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和人生的幸福。

聯絡實際:古代——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莊子:「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注者昏。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

」「浮游於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諸葛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現代——喝水好像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炫耀華貴的杯;衣食住行好像不是為人們的生存服務,而成了人們追求的目標本身。

由於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喧囂浮躁、貪慕虛名的風氣瀰漫一時。產品講究包裝,穿衣講究品牌,吃飯講究檔次,總之,實質不如表象,形式大於內容,物質重於泰山,精神輕於鴻毛。

4、後生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禪院裡的老禪者。來到禪院,他與老禪者一邊品茗,一邊閒扯,冷不防地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者隨口答道。

後生聽了頓時目瞪口呆。「你怎麼知道的呢?」後生說,「我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

我以為**既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出口就答對了。」

老禪者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脫,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後生恍然大悟!

我們的人生,不也常常被某些無形的繩索牽住嗎?名利是繩索,貪欲是繩索,嫉妒和偏狹也是繩索,時刻束縛著我們嚮往自由、追求幸福的心。只有斬斷了這些繩索,我們才能真正享受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提示:根據話題材料提示,「斬斷縛心的繩索」就是要斬斷「名利」、「貪欲」、「嫉妒和偏狹」等這些無形的繩索,去追求自由、幸福的心,去享受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每個中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縛心的繩索,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的故事都是大家樂於關注的,我們要選取典型事例來行文。人生處處有縛心的繩索,人們可以通過斬斷縛心的繩索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斬斷縛心的繩索就有了精神。

你可以通過斬斷縛心的繩索中的故事、見聞、親身經歷,寫出種種人生相。也可以寫文明的人類,斬斷縛心的繩索帶來的不是動物界的「你死我活」,也不應該「爾虞我詐」,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更應該在一種文明、和諧、甚至互助的氣氛中進行。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個斬斷縛心的繩索理解為對自己的一種人生挑戰,因為人生如登山,只要高峰還在前頭,人的腳步就不會停下。

從寫作的角度看,怎樣盡快地開啟思路呢?告訴你,圍繞「斬斷縛心的繩索「多方搜尋是一條快捷的路。如何斬斷終縛心的繩索?

斬斷縛心的繩索後有什麼好處?我們可以再深入下去,穿越時空,與歷史人物交流,讓自己的困惑和疑問通過歷史人物的口做出回答。寫作本話題時,還針對發展等級中的四個要求——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

可以採用新聞採訪的方式來展現人們對斬斷終縛心的繩索的種種感受,做到文體創新。可以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來談自己對斬斷縛心的繩索的理解,挖掘斬斷縛心的繩索的真正目的,做到深刻透徹,以便更好地在發展等級上得分。

【素材超市】

1、人只有為自己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善馬克思

2、 當你做成功一件事,千萬不要等待著享受榮譽,應該再做那些需要的事。巴斯德

3、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培根

4、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裴多菲

5、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裡,先得自己心裡有陽光羅曼·羅蘭

6、好的心是花園,良好的思想是根莖,良好的說法是花朵,良好的事業就是果子。諺語

7、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 羅貫中

8、瓦倫達是美國乙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後來人們都把專心致志於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

9、橄攬樹嘲笑無花果樹說:「你的葉子到冬天時就落光了,光禿禿的樹枝真難看,哪像我終年翠綠,美麗無比。」不久,一場大雪降臨了,橄欖樹身上都是琴綠的葉子,雪堆積在上面,最後由於重量太大把樹枝壓斷了,橄欖樹的美麗也遭到了破壞。

而無花果樹由於葉子已經落盡了,全身簡單,雪穿過樹枝落在地上,結果無花果樹安然無恙。

10、一位哲人與門徒雨後走在土路上,他的新布鞋上沾了許多泥。一位穿了雨鞋的門徒問他:「出來時為什麼不換雙鞋呢?

」哲人望望連著村子與外界的泥濘的路,意味深長地說:「換鞋不如換路呀。」門徒頓覺心頭一震。

後來,在哲人的帶領下,大家一塊兒硬化了路面,從而一勞永逸,不必再受「換鞋」之苦。

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第一課時 獨立型材料 的審題立意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探索歸納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審題立意的能力。情感目標 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教學重點 難點 提高學生審題立意的能力。教學設想 2課時。為方便起見,我們把材料分為 獨立型材料 和 關係型材料 第一課時,集中針...

材料作文審題立意

靖邊職教中心教學設計 一 教案頭 第一輪設計授課時間 2012年月日總第課授課班級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課題材料作文立意 一 能力 技能 目標 了解新材料作文與傳統材料作文 話題作 提高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能力。文的聯絡和區別。訓練1.了解材料作文與傳統作文的區別。2.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抓關鍵語句法任...

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

1 立意要求 2 審題的原則 1 整體性原則 要有全域性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區域性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2 多向性原則 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3 篩選性原則 因為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