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作而教兒童數字文化創作課程的教學方法

2023-02-10 03:06:04 字數 942 閱讀 5215

作者:吳向東王繼華

**:《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2023年第11期

為創作而教,幫助學生獲得初步的用技術實現「文化表現生活」的能力,是兒童數字文化創作課程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出發點。本文將根據本課程的目標[1]和內容[2],結合我們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在批判性吸收資訊科技課程最常用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礎上,提出「為創作而教」的兒童數字文化創作課程的教學方法建議。

一、何為「任務驅動」

最早採用「任務驅動」的方式編寫教材和倡導「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高中選修教材《計算機教程(windows版)》。陶振宗在撰文介紹這套教材時寫道:「任務驅動」就是在介紹有關知識和方法時,提出一些與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關係比較密切的資訊處理任務,在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適時、適量地帶出相應的內容。

[3]作為一線教師群體積澱和創造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還吸引了許多研究者與教研員的深入研究和完善,形成了豐富的成果。郭紹青通過系統思考,對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了進一步梳理,並根據任務實施的開放程度提出了「封閉性任務、半開放性任務和開放性任務」[4]的設計思考,體現了任務由教師主導到學生自主的梯度,對學生自主**予以了重視。劉敏則提出了「主動任務驅動」教學法[5],即:

一改以往由教師提出任務的做法,讓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作品演示、調查訪問等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在自己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產生自發的主動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和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

任務驅動教學法發展至今,在資訊科技課堂上被教師們普遍採用,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但它有乙個硬傷,那就是缺乏有體系的理論核心作為教學法的支撐,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還不能成為一種成熟的教學法。這樣就會導致許多認識上的問題。比如,什麼都可以冠以「任務」而「驅動」,以至於「偽任務」盛行。

祝智庭教授就曾指出,許多所謂任務「實際上與傳統的練習題無異」。「任務驅動」缺乏理論支撐,任務設計缺乏科學性,這是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關注的。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後反思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圍繞 立下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展開故事,作者以陳述事實的語氣,滿懷對 的敬愛之情,通過人物的對話,帶領我們真實而具體地走進了乙個有理想有志氣的中國少年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乙個偉大人...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後反思

黃松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一課講完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為沒有更好地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不平靜,為沒有更好的吃透教材而不平靜,為沒能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而不平靜 究竟其原因,我的感覺是 這節課上的很不成功,為此做了深刻地反思 在教授這節課之前,我先學習了這篇文章的教學目的和重點 難點,並查閱了...

為學生而教 古詩《靜夜思》教學談

遼寧省葫蘆島市龍港區實驗小學陳興傑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在其所著 教育心理學 一書的扉頁上寫了這樣一句話 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句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唯一的 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這就是說,教師在面對乙個班級進行教學時,必須先了解學生究竟 知道了什麼 只有了解學...